設為首頁普洛粉絲團音響論壇&PRIME AV新視聽訂購單公司位置

普洛影音網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雜談] 喇叭擺位、整體平衡性調整時室內樂所擔任的重要角色

複製連結
劉漢盛 發表於 2020-10-14 14:56:43 |已閱:94051|評論:4|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來自 台灣
字體縮放
喇叭擺位、調聲、整體平衡性這幾個名詞音響迷無不朗朗上口,每個人也都會孜孜不倦地去追求。問題是,每個人能夠達到的層次不同,某A所自認的100分,在某B耳裡可能不到60分。每個人對於好聲的認知與標準都不同,到底要如何才能比較客觀的了解自己已經達到哪層境界呢?老實說方法無他,就是不斷的把各種比較的Data經驗輸入大腦,讓大腦的判斷力不斷提升,最終自然就會形成一套鑑賞力。這次教育訓練的目的也是如此:透過聆聽我的音響系統,讓定位、層次、深度、空間感、整體音樂的平衡性等Data再次輸入編輯們的大腦中。

喇叭擺位、整體平衡性調整時室內樂所擔任的重要角色 DSC04950_調整大小.JPG 喇叭擺位 室內樂 調聲 音響論壇 教育訓練

空間三大制約
音響迷在聆聽音樂時,一定會受到空間的制約與扭曲,空間的長、寬、高尺寸會形成聲波的共振特質,也就是所謂的Room Mode,通常比較難解決的就是200以下的某些頻率共振,導致該頻域量感扭曲增強。再來,喇叭擺在哪裡,聆聽位置決定在哪裡,也會讓喇叭所發出的聲波與空間的六面邊界引起交互作用,此時某些頻率會因為重疊而量感增加,有些頻率會因為反相而量感相互抵消,如此一來在波形上就會產生一系列疏密波,有如梳子,所以又稱為梳形濾波效果。

喇叭擺位、整體平衡性調整時室內樂所擔任的重要角色 DSC04959_調整大小.JPG 喇叭擺位 室內樂 調聲 音響論壇 教育訓練

最後,空間表面所使用的裝潢材料、空間中所擺設的家具物件等都會有不同程度的吸收與反射聲波,最終產生不同的殘響時間結構。通常好聽的殘響時間結構是以500Hz或1000Hz為中心,頻率越高殘響時間慢慢縮短,頻率越低殘響時間慢慢延長。理論雖簡單,但是要做到不容易,即使專家設計的音樂廳也不能保證百分百好聽。

喇叭擺位、整體平衡性調整時室內樂所擔任的重要角色 DSC04970_調整大小.JPG 喇叭擺位 室內樂 調聲 音響論壇 教育訓練

如何解決三大制約?
要解決Room Mode的問題,除了改變基本空間長、寬、高尺寸比例之外,就是特別設置低音陷阱來吸收過強的中低頻、低頻,這是要花大錢、而且很難做到的。而喇叭擺位可以在某種程度上避開中低頻、低頻峰值,相對的也是改善了Room Mode。要改善梳形濾波效果,可以藉著多方嘗試喇叭擺位與聆聽位置的選擇來改善,這是不用花錢就可以做到的,但是要有經驗與大腦中豐富的Data以供比較。想要獲得良好的殘響時間結構,要靠空間中吸收與擴散聲波的巧妙配置,精確控制反射音的量感,讓我們聽感上聽起來聲音是溫暖的、甜潤的、清晰的、層次分明的。

喇叭擺位、整體平衡性調整時室內樂所擔任的重要角色 71ltGYwEGTL._SS500_.jpg 喇叭擺位 室內樂 調聲 音響論壇 教育訓練

喇叭擺位是良方之一
在此要談的是喇叭擺位,因為可以不必花錢,就能適度解決一些Room Mode與梳形濾波的問題,雖然不可能全部解決,但已經可以大幅改善聽感。有關喇叭擺位,說簡單很簡單,說困難也困難,關鍵就在於足夠的經驗與正確的判斷。喇叭的擺位不就是喇叭離後牆要多遠?離側牆要多遠?二支喇叭之間的間隔要多少?二支喇叭的向內投射角度要多大?要多少?

喇叭擺位、整體平衡性調整時室內樂所擔任的重要角色 21527956817665_576.jpg 喇叭擺位 室內樂 調聲 音響論壇 教育訓練

量測App是最佳幫手
一般喇叭的高度決定最簡單,就是讓高音單體的位置與坐下時聆聽者耳朵的高度一致即可,這是原則,還可以適度的升高一些,但降低則不建議。喇叭到底要離後牆多遠?以現在空間量測App的免費(或小花費),也很容易藉著各種測試軟體找到相對最佳頻率響應的點來擺放喇叭。我建議先以量測App找到最佳點之後,再來做位置的微調,微調雖然無法在頻率響應曲線上看出端倪(因為太細了),但我們的耳朵卻可以清楚感受到微調後的聲音變化。

喇叭擺位、整體平衡性調整時室內樂所擔任的重要角色 81kyqzNp1yL._SS500_.jpg 喇叭擺位 室內樂 調聲 音響論壇 教育訓練

二支喇叭要間隔多少?
一般人比較容易忽略的是二支喇叭之間的間隔要多少?向內Toe In角度要多大多小?這二項調整關係到我們所聽到的從左到右樂器人聲定位感清晰分離程度,以及由前到後的層次感、深度感。二支喇叭如果間隔太小,左聲道與右聲道所發出的聲坡就會有太多的重疊(也就是Crosstalk串音),太多的重疊會導致定位不清、層次不佳、音像變形等問題,使得音樂很容易壅擠在中間,左右二側無法真正展開。

喇叭擺位、整體平衡性調整時室內樂所擔任的重要角色 61JVU0RKl2L.jpg 喇叭擺位 室內樂 調聲 音響論壇 教育訓練

二支喇叭如果間隔太大,左右聲道的音樂就會無法水乳交融,音場中央變得空虛,音場內凹後退,有些人往往誤以為內凹後退的音場就是深到對街,是成功的擺位,其實這是錯的。正確的音場應該是從喇叭前沿一線開始(例如中央人聲),往後一層層的布建,一直到最深處的樂器都能清晰聽到為止。

喇叭擺位、整體平衡性調整時室內樂所擔任的重要角色 1602657928774.jpg 喇叭擺位 室內樂 調聲 音響論壇 教育訓練

要不要向內Toe In?
二支喇叭到底要不要Toe In?Toe In的角度要多少?這也牽涉到上述二支喇叭間隔多少所會產生的重疊太多或中央空虛的問題。我的經驗是,在一般小空間中,因為二喇叭之間的間隔通常只有一公尺多(內側到內側),此時如果喇叭的擴散角度夠寬,不需要Toe In也可以,Toe In反而增加了左右聲道的重疊。如果聆聽空間比較大,二支喇叭之間的間隔可以大到二公尺以上甚至三公尺、四公尺,此時就需要適當的向內Toe In,避免音場中央空虛。

喇叭擺位、整體平衡性調整時室內樂所擔任的重要角色 51Nyzlrtn-L.jpg 喇叭擺位 室內樂 調聲 音響論壇 教育訓練

以室內樂做調聲素材
話說回頭,上述的這些道理音響迷都懂,難處是要怎麼知道自己所調出的喇叭擺位是適當的呢?怎麼知道二喇叭之間的間隔、二喇叭的Toe In剛好能夠產生最佳的定位、層次、深度感呢?這就是此次編輯教育訓練的重點:讓編輯們親耳聽到經過適當的調整後,各種音樂聽起來該會有怎麼樣的左右定位感、前後層次、管弦樂內聲部的清晰、由前到後清晰的音場結構等等。根據我多年的調聲經驗,我準備了二重奏、三重奏、四重奏、五重奏、六重奏、大型管弦樂、流行音樂等素材來做驗證。

喇叭擺位、整體平衡性調整時室內樂所擔任的重要角色 4868-thickbox_default.jpg 喇叭擺位 室內樂 調聲 音響論壇 教育訓練

樂器能否真正左右拉開?
一般音響迷比較少聽室內樂,因為聽起來不好聽,事實上室內樂是調聲基礎,我常說弦樂四重奏是用來調整音樂平衡性的最佳素材,只要能夠把四把弦樂器從左邊到右邊一次拉開,均勻分布,不要攪在一起,基本上音樂的平衡性就成功一半。所謂從左到右拉開,這是真的從左喇叭到右喇叭完全拉開,而非擠在中央位置。這麼說好了,想像您把二支喇叭外側到外側這一條線分為四等份,四把弦樂器就差不多剛好在每個等份分隔線上,這樣才是真的拉開。一般人的調整,可能只是讓四把弦樂器集中在第二等份與第三等份上,而第一等份與第四等份是空的。

喇叭擺位、整體平衡性調整時室內樂所擔任的重要角色 1643583316__400x400__.jpg 喇叭擺位 室內樂 調聲 音響論壇 教育訓練

喇叭擺位、整體平衡性調整時室內樂所擔任的重要角色 137862.jpg 喇叭擺位 室內樂 調聲 音響論壇 教育訓練

喇叭擺位、整體平衡性調整時室內樂所擔任的重要角色 P0028948390458_2.jpg 喇叭擺位 室內樂 調聲 音響論壇 教育訓練


喇叭擺位、整體平衡性調整時室內樂所擔任的重要角色 500x500.jpg 喇叭擺位 室內樂 調聲 音響論壇 教育訓練

真正的定位感、層次感、深度感
調整二喇叭之間的間隔時,我建議先把喇叭盡量拉開,然後慢慢往內縮,這期間可以用二重奏、三重奏、四重奏、五重奏與六重奏來反覆聆聽。等找到差不多的間隔時,才開始做Toe In角度的調整,同樣的也是用上述各種重奏的音樂反覆聆聽,一直到每把樂器真的能夠從左到右一次拉開為止。如果室內樂能夠確實做到從左到右一字拉開,不會集中在中央區域,接著您可以用管絃樂、流行音樂來驗收,您會發現管絃樂與流行音樂一樣能夠呈現從左到右、由前到後的分布。此時您也可以聽到管弦樂內聲部的演奏變化與和聲,也可以聽到流行音樂中歌手站在中央最前端,而他的左右、身後布滿各種配器,此時您才是真正的聽到所謂的定位感、層次感、內聲部、深度感,以及完整的音場結構。

喇叭擺位、整體平衡性調整時室內樂所擔任的重要角色 1387821313-2123843112.jpg 喇叭擺位 室內樂 調聲 音響論壇 教育訓練

喇叭擺位、整體平衡性調整時室內樂所擔任的重要角色 158516.jpg 喇叭擺位 室內樂 調聲 音響論壇 教育訓練

喇叭擺位、整體平衡性調整時室內樂所擔任的重要角色 下載 (1).jpg 喇叭擺位 室內樂 調聲 音響論壇 教育訓練

喇叭擺位、整體平衡性調整時室內樂所擔任的重要角色 下載.jpg 喇叭擺位 室內樂 調聲 音響論壇 教育訓練

喇叭擺位、整體平衡性調整時室內樂所擔任的重要角色 802.jpg 喇叭擺位 室內樂 調聲 音響論壇 教育訓練



以下是各編輯們聆聽之後的聽感


喇叭擺位、整體平衡性調整時室內樂所擔任的重要角色 DSC04963_調整大小.JPG 喇叭擺位 室內樂 調聲 音響論壇 教育訓練

音響論壇主編陶忠豪
論及音響重播的音場定位,許多人總有一種觀念,認為小型喇叭可以更精確地表現樂器的定位感,不過這次在總編家用兩對ATC SCM100 ASL主動式喇叭以圖騰擺法播放各式各樣的室內樂,證明大型喇叭系統一樣可以展現出明確的音場定位,前提是喇叭擺位必須依照空間聲響特性進行正確的調整,除了總編強調的喇叭間距與toe-in角度必須反覆嘗試調校之外,我還發現當整套系統調整到位之後,聆聽位置與聆聽高度的改變,對於聽感的影響也會產生顯著的變化。當我坐在總編家皇帝位後方的座位時,雖然與皇帝位頗為接近,但是椅子較高,聆聽高度因此改變,聽到的音樂層次感與皇帝位就相差甚遠。

喇叭正確擺位之後,除了樂器定位更為精準之外,更重要的是音樂的內聲部層次得以更清晰分明的呈現。總編這次播放的幾首室內樂,有些我雖然不陌生,但是聽過總編這套系統的詮釋之後,我才發現以往聆聽這些曲子時,注意力通常只放在樂曲行進的主旋律上,當樂曲的層次感拉開之後,我們才會注意到每把提琴之間對話交織與應對的巧妙與趣味,也才能真正深入探索、欣賞樂曲的內聲部結構之美。
前面所說的樂器定位感,有必要進一步說明。在調校與擺位得當的音響系統中,我們雖然可以明確感受到樂器的形體與位置,但其實並不會聽到如刀切割一般分明的樂器輪廓感,而是會感受到有如在音樂廳聆聽現場演奏一般,每把提琴的聲線清晰分離,卻又自然融合的感受。

值得一提的是,當一套系統可以充分展現室內樂的內聲部層次感之後,播放大編制交響樂通常也能順利過關。用總編這套系統聽西貝流士的「芬蘭頌」,銅管齊鳴不但氣勢壯闊,而且密度極度堅實,重點是音質並不僵硬,而是能展現出頗有肉聲的彈性。一般來說,過度強調中低頻豐滿肉聲的音響系統,通常不容易清晰呈現樂曲的內聲部層次感,但是總編這套系統即使在大音壓播放時,樂曲的內聲部層次感、音場的前後層次,尤其是樂團後排低音部的層次感,卻依然非常清晰分明。

總編播放的「John Williams in Vienna」專輯第二軌,毫無疑問是我這次印象最深刻的一首曲子。維也納愛樂彷彿可以毫無困難的做到樂曲所要求的一切動態、暫態、複雜層次與龐大氣勢。低音部的表現尤其驚人,無法相信acoustic樂器的低頻,竟然也可以做到有如電子低頻一般的充沛能量,不過自然的層次感與彈性,就是電子低頻所難以呈現的了。當然,要聽出維也納愛樂的實力,你的音響系統必須調校到位,而且必須要能清晰分明的展現出樂曲的內聲部層次感才行。

總編這次播放的Bob Dylan「Oh Mercy」專輯「Man in The Black Coat」也令我驚喜,我國中時就買了這張專輯,那時聽的還是卡帶,雖然很喜歡這首曲子,但卻從不覺得錄音發燒,直到這次在總編家聆聽此曲,我才發現即使只是簡單的吉他刷弦,音質與泛音卻是如此細緻,低頻的飽滿感與清晰層次紋理,更是我以往不曾察覺的,一套調校到位的音響系統,就應該要有這種讓人更深入聽到更多錄音訊息的能力。

聽室內樂真的需要用到如此高價又大型的音響系統嗎?總編說一般音響系統只要調校得當,一樣可以展現出良好的層次感。但是我聽「鱒魚五重奏」時,低音提琴演奏到最低音的低頻下潛能力以及飽滿又紮實的線條,一般小型系統實在很難辦到啊。不得不承認,即使只是聆聽小編制室內樂,在某些狀況下,大型系統還是佔有先天優勢的。

喇叭擺位、整體平衡性調整時室內樂所擔任的重要角色 DSC04991_調整大小.JPG 喇叭擺位 室內樂 調聲 音響論壇 教育訓練

新視聽主編韓享良
本次的教育訓練,總編要讓我們了解的是調音的步驟與方向,以及音場、定位的表現,追求最佳化的聲音。若想正確的調音,必須先從室內樂開始,以二重奏、三重奏、四重奏…等多把樂器的曲目調起,必須讓每一件樂器有自然的定位與結實的結像,並讓整個音場躍然於眼前。聽者必須能清楚聽到內中每把樂器的位置,從左到右清清楚楚,不會擁擠雜亂,也不會稀疏空洞。

接下來更進階的調整,必須採用大編制的交響樂,而交響樂與多重奏不同的地方在於:交響樂不僅有從左到右的排列,還必須有從前往後的層次定位,創造出有深度的音場,而這樣的音場並非所有樂器越深越好,而是必須有前後的排序,展現出層次上的差異。透過這樣的調整,如果能將音場、定位、樂器的型體感都調整出來,就算是播放流行音樂或其它類型音樂,都能自然的水到渠成。

總編先示範了多張提琴、鋼琴的多重奏曲目,而且是從二重奏、三重奏、四重奏一直到六重奏逐步增加,確實讓我聽到了非常自然的音場,以及極為清晰的結像。例如Fujita Piano Trio日本三姐妹的鋼琴三重奏,音場就非常自然,不誇張,同時樂器的形體感與定位感絕佳,完全不虛散,兩把提琴在前、鋼琴在後,猶如活生生的出現在眼前,所有樂器都能表現出特色、互不干擾,琴音則是自然甜美。

當編制擴張到布拉姆斯六重奏時,有二把小提琴、二把中提琴、二把大提琴共同演出,一樣仍然維持得非常平衡,音場明確,定位清晰,空間感絕佳,而且琴音仍然帶有溫厚甜美的特質。

接下來是四首大型的管弦樂,震撼力更強了,而且表現力更寬廣,既能表現纖細的一面,也能呈現兇猛的動態。重點是,在表現強勁動態的同時,仍然能感受很好的音場深度與寬度,就算演奏方式複雜也完全不顯凌亂。印象更深的是John Williams in Vienna當中「魔鬼之舞」一曲,慕特的小提琴演出精湛,弦樂群則是能展現出龐大氣勢,兩者搭配天衣無縫,整體表現亦非常和諧,完全不見一絲混亂,讓整首曲目緊扣人心,而此時,仍然可以聽見清晰的音場與定位。

之後再播放各種發燒音樂和流行音樂,例如蔡琴、Diana Krall、江蕙、Leonard Cohen等等,果然是曲曲動人,雖然這類音樂一定有經過複雜後製處理,但整個音場的呈現、人聲與樂器的比例都顯得很恰當。我自己個人很喜歡Diana Krall,在這樣的系統上聽她的音樂真的是好極了,尤其是巴黎現場演唱會那張專輯,人聲輪廓清晰、音場質感自然,而且Diana Krall的歌聲非常有魅力,兼具了磁性、厚度與甜味,真的棒極了。

喇叭擺位、整體平衡性調整時室內樂所擔任的重要角色 DSC04974_調整大小.JPG 喇叭擺位 室內樂 調聲 音響論壇 教育訓練

技術主編 陸怡昶
在這次活動中的演示重點與喇叭擺位和toe-in角度相關,這些是影響音場與聲音結像的要素,正常擺位左右聲道喇叭座位之間的夾角為45至60度,角度要夠大、才能在聆聽者前方打開一個夠寬廣「音樂的窗口」,把音場拉寬、更容易分辨相鄰樂器位置的差距。

在toe-in角度調整方面,一般玩家的作法是播放歌曲、使人聲在前方中央清晰結像,再來呢?好像就沒有更進一步的作法。事實上定位並不是只有調整前方中央的聲音結像這麼簡單,而是要讓聆聽者可以清晰分辨所有在錄音中的樂器、人聲「每一個音像」的方位與距離,這感覺好像很抽象也相當困難。

總編提供了具體可行的方法:以室內樂軟體作為參考工具,聆聽二重奏、三重奏、四重奏、五重奏、六重奏……不用閉起眼睛也能明確分辨不同樂器在空間中相異的音像定位與相關位置。然而上述只是總編講的「結果」,在玩家調整的過程中、調整還不是很到位的狀況下,我們要如何得知各音像定位要調整到怎樣才是正確的?

這回在總編家,只要輪到我坐上皇帝位,我就依據聽感把這段音樂所有樂器音像在音場中的相關位置(包括方位與前後)畫在筆記本上,我聽見的到底對不對?隨即用Google搜尋這張軟體的演出團體在演奏現場舞台上的照片,用照片核對我聽到的樂器相關位置是否正確,我連續比對了三段音樂聆聽筆記畫下的簡圖與搜尋到的照片,結果都完全吻合,事實證明這項「進階調校」能夠讓我們以聽感更清晰地「看見」音樂演出現場的畫面,更深切地感受到演出中各個樂器聲響的交織與對話。

喇叭擺位、整體平衡性調整時室內樂所擔任的重要角色 DSC04972_調整大小.JPG 喇叭擺位 室內樂 調聲 音響論壇 教育訓練

新視聽業務經理張碩顯
每次到總編家教育訓練總有不同的驚奇與體驗,不是聽到某些器材搭配得很出色,能發出令人驚艶的聲音,就是發現一些大家耳熟能詳的CD或曲子,竟是如此的不同凡響。當然,這些好聲的背後,就是多年的器材搭配經驗與喇叭擺位,累積豐富經驗調整出的平衡美聲。今天教育訓練的主題,是如何透過室內樂來調整喇叭的正確擺位,呈現自然真實的音場。

以往,總編會以CD數位流黑膠甚至是盤帶等不同訊源讓我們體驗,這次全程以Tidal數位串流來播放,讓大家有機會體驗到它的美聲。首先播放麥斯基的舒伯特大提琴與鋼琴奏鳴曲,一左一右的配置很清楚沒問題。接著播德弗札克鋼琴三重奏及弦樂四重奏-美國,每種樂器的聲音都交代的非常清楚,弦音時而獨立時而融合,交織出非常優美的旋律。

接下來播放的是舒伯特的鱒魚鋼琴五重奏。這首曲子的樂器配置和一般的五重奏不同,拿掉了一把小提琴,新增了一把低音提琴,讓此曲有更低的音域表現。在這四把不同音域的弦樂器及鋼琴的演奏中,聽到了飽滿有光澤的琴音,弦樂也能完整有層次的呈現。室內樂的最後一張,是布拉姆斯的弦樂六重奏,這是有兩把小提琴兩把中提琴及兩把大提琴的所演出的曲子,一樣能呈現如真實畫面的樂器排列,真是好聽!

第二階段示範的是大編制的交響樂與協奏曲。首先播放的是西貝流士的芬蘭頌一開場從右前喇叭後方傳來的銅管樂聲,能量足聲音有光澤,猶如真實樂器般的演奏。接著右前方的低音提琴、左前方的小提琴聲部、樂團中心處的木管樂器及中後方的定音鼓一一的呈現,讓人很輕易的就可聽出不同樂器的位置,就如同音樂會現場般的真實配置。

接著,播放John Williams in Vienna那一張專輯。之前早已聽總編推薦分享此專輯,今日一聽,才了解總編所言的錄音之好!在多樂器同時發出細微弱音時,能清楚的呈現,一點都沒有含糊紊亂之感大動態的聲浪來時,也沒被淹沒掉,仍能聽到多種樂器細微聲音的合奏。這是一張大考片啊!若系統沒有調整至非常平衡,不同編制的樂器位置排列非常到位,實在難以呈現出此專輯之好。

最後,總編播了Diana Krall的爵士及Leonard Cohen 的音樂,二張唱片的人聲溫潤飽滿,活生感十足。雖說二張都是現場錄音,但卻可明顯感受不同風格的細微差異。接著又放了一些西洋流行及國台語的CD,一樣能聽到令人感動的人聲及音樂。

雖說從這些年喇叭擺位的感想得知,只要能把古典音樂播的很好聽,播其他類型的音樂也都會很好聽,但總是一直調不到位!經過今天的洗禮,就可以清楚的了解,只要按部就班把室內樂調好,加上大編制的交響樂印証,相信大家都能調出美聲。對我而言,有了更精準的調校方法與工具,腦袋也植入這些聲音的Data,相信對未來的調校也必定能有所提昇。

喇叭擺位、整體平衡性調整時室內樂所擔任的重要角色 DSC04978_調整大小.JPG 喇叭擺位 室內樂 調聲 音響論壇 教育訓練

音響論壇編輯洪瑞鋒
有別於過去聆聽的大多都是當月的評測器材,這次教育訓練使用的器材,是總編自己的參考系統。而教育訓練的主題,是談喇叭擺位的重要性。在過去,總編不僅一次談到喇叭擺位是決定能否展現出優異音場表現,以及聲音層次定位的關鍵。很多人在一開始或許不知道應該如何下手,但其實喇叭擺位不算太困難,只要熟記幾個重要步驟就可以取得初步效果。

就總編的建議,第一是先將兩支喇叭彼此拉出最遠的寬度距離,隨後找一張有人聲以及四五件樂器伴奏的流行音樂,依照樂器以及人聲的聲音密度,以及凝聚程度,逐步減少喇叭寬度的距離。當聽見的人聲以及樂器,可以呈現出最好的聲音密度,再適度依照聆聽空間的條件,來調整喇叭的Toe in角度,讓人聲與樂器的音像效果更凝聚、更浮凸、更精準,如此才能展現出音場內,最好的聲音定位以及層次感。

要驗收喇叭擺位是否已經讓人聲的凝聚力處在最佳狀態,可以試著將其中一支喇叭的正負兩端的喇叭線對調。此時聽見的人聲應該要是非常渙散、無法聚焦的才對(反相)。當人聲在這樣的狀態下越渙散,在您將喇叭線接回去正常的正負級端子時,聲音就會顯得越凝聚。音響迷可以用這簡單的測試,來判定音響系統是否還有進步空間。

當一對喇叭處在它的最佳擺位,會聽見怎樣的聲音表現?第一個感受,就是聽見的音場效果會相當優異,包括神準不會漂移的定位,還有室內樂的鋼琴與小提琴在演奏時,那種細微的演奏前後層次,都可以在不同的錄音中,感受到音樂家在配器上所設定的巧思。

這次教育訓練,總編先以幾張簡單配器的室內樂做開場,包括基本的二重奏、三重奏、四重奏、五重奏,再到六重奏。當我坐在皇帝位上時,剛好播放到「Dvorak-Smetana:Piano Trios」,我發現當喇叭擺位處在它的最佳狀態,在空間感的塑造上是非常有說服力的,包括弦樂跟鋼琴演奏時,那種各自分離之後又交融的視覺效果,都可以讓人清楚感受到弦樂豐富的內聲部結構,使得簡單的三重奏一點都不會覺得單調。

再來就是決定喇叭的擺位還有一項重要指標,那就是音樂的平衡性。從這次總編挑出的前面幾張室內樂,除了可以聽見細膩自然的音質音色,多層次的空間感展現;最難得的,還有讓人可以靜心享受樂器演奏的音樂平衡性。這邊不得不稱讚一下ATC喇叭在詮釋古典音樂時,總有一種特別溫潤細膩、略帶木頭味的質感,那是個人非常喜歡的音質調性,音色的呈現有著淡淡的溫潤質感,在播放古典音樂時特別迷人。

本次教育訓練,另一張讓我印象深刻的還有「舒伯特:鱒魚五重奏」,在這張專輯中,我發現當喇叭擺位處在最佳狀態時,可以感受到非常豐富又自然的音樂細節。那些細節雖然豐富,但質感的呈現依舊有著很好的厚度跟溫暖質感,就像是木製樂器演奏時產生出的細微顆粒感一樣,隨著泛音豐富了整個音樂畫面,而這些感動,其實最終都還是與呈現出絕佳的空間感脫不了關係。

最後,其實這場教育訓練我最期待的示範片段是播放「John Williams in Vienna」那張電影配樂專輯。因為自己在家使用的是書架型喇叭,老實說,要呈現簡易的室內樂效果不難,但對於展現大編制交響樂的音場效果,一定就要在總編這邊用大套音響系統聽才過癮。但這次運氣不好,還輪不到我坐在皇帝位上,「John Williams in Vienna」這張就播完了。

但我坐在皇帝位後方,還是可以感受到相當驚人的音場表現。簡單來說:現場的感受就是生氣蓬勃、音場有著滿滿的騷動聲響。播放專輯中的「Excerpts」,弦樂利用擦弦製造出的詭異音色,能夠順著旋律在音場內流動出一股令人發毛的聽覺效果,音樂的感染力非常強烈。

再來就是低頻表現有著絕佳的控制力,全頻段的解析力夠清晰,就能連帶將弦樂演奏下段的層次感,表現出層次分明的效果。當低頻一出,我可以感受到一股撼動空間的低頻能量,那種可以用全身毛細孔來感受低頻的音場表現,真的非常過癮,是本次教育訓練個人最喜歡的示範段落。

簡單來說,當您的喇叭擺位越能擺在該聆聽空間的最佳甜蜜點,就越能呈現出更好的層次定位跟音樂平衡性。我強烈建議音響迷,請務必勇敢去擺放那些過去在心中總覺得沒必要的擺位點。有時越靈敏的喇叭,哪怕僅是差那小小的幾公分,就能對音樂整體的平衡性產生明顯的變化。有時您需要的不是更換器材、更換線材,而是動手進行喇叭的擺位調整。若能夠光是用手移動喇叭,就能在不用花費任何費用的情況下,達到音質上的提升,這投資怎麼看都超划算啊!

喇叭擺位、整體平衡性調整時室內樂所擔任的重要角色 DSC04988_調整大小.JPG 喇叭擺位 室內樂 調聲 音響論壇 教育訓練

音響論壇編輯蘇雍倫
本次教育訓練同樣的也是從一個「根本」的聽覺概念強化,來讓我對於「正確的音響效果」有更深化的認知。這回很特別的,是以聲音的定位、音場效果這樣的大方向,去了解到如何從二重奏、三重奏、四重奏、五重奏、六重奏,一直到大編制大氣勢的交響樂、再來則是流行音樂的音響表現。

由簡約的二重奏開始,藉由喇叭擺位的細細講究、加上器材搭配、空間處理等,只要能呈現出樂器音質細膩的質感後,再透過樂器聚焦後、彼此交融感的呈現,漸漸的,就能先在二重奏、三重奏等配器簡約的曲目中,明顯而強烈的感受到一個重點:那就是「樂器之間的對話」,我大略可以領悟出幾個部分:第一、是樂器本身音色上的彼此和聲,不同樂器在彼此和鳴時,會產生另一個交疊出的新和聲,這種和聲若可以正確品味出,那也許就是已經朝著正確的調聲方向前進了。

第二、是可以感受到樂器之間那細微的對話,這些部分是作曲家所譜寫的,A樂器、B樂器、C樂器等為何會在樂句中的某些部分那樣呈現?這其實都是關乎著在那當下與其他件樂器的「交談」,又或者是去模擬一些作曲家想要呈現的「音響效果」,如樂器在空間中的回音、或是合聲、重奏等。第三、我認為除了在音色、音響效果之外的相互作用之外,還可以在樂音的強弱、速度展現方面,也必須要聽出作曲家所賦予的巧妙安排。如果可以品味出以上這些細目,首先會感覺的原來這些相對較古典的樂曲,其實其編排都是充滿極高的藝術性,這些「美感」確實是要透過音響系統的縝密調整,才能體會出來,也就是說,調音響、玩音響,真的不是吹毛求疵也不是財力展現、更不是個人理念競爭。

透過今天這樣初步的「訓練」,音響調音,是欣賞藝術、探討藝術的一個必要手段罷了。而您能欣賞到多深、多徹底、潛進去多大的程度?則取決於人們對音樂這項藝術的理解程度以及是否能用正確的角度剖析。透過重奏類型的樂曲建立觀念之後,其實後面的大編制、流行樂,我聽起來的心得,是與重奏樂曲有相同感受的。

先講大編制的部分,在大編制樂曲中,總編有提到一個很重要的觀念,就是要在主旋律之下,去品味其「內聲部」的表現,其實這個內聲部,就源自於前面在聽重奏樂曲時那個我有講述到的「對話」、「和弦」等重點,放大到更多件樂器時,其實作曲家所注入的更多樂器間對話、彼此共鳴等,就是內聲部的欣賞重點。而條理都能爬梳清楚時,大編制的樂曲就自然能在音響系統中展現出更為寬深的音場以及更強大的氣勢。

流行樂曲,乍聽之下其表現方式以及主題呈現方面,與古典型態樂曲很不一樣,但其實,能欣賞到的美好,其核心概念真的是一樣的!好比說,流行音樂中透過混音師、錄音失去呈現出的「特殊音響效果」,雖然是後製的,但是這讓我想到在重奏樂種時,那種透過樂器編排呈現出的回音、重奏等交疊效果,只是在流行音樂中,會以更誇飾、甚至是以電子音效、數位處理方式來表達。

而在最後所播放的江蕙、蔡琴、Leonard Cohen、黛安娜可瑞兒等曲目中,人聲是一大關鍵,其實人聲就是一件音色更複雜的樂器,人聲自然就能與其他配器進行更複雜的「對話、和弦、共鳴」,也因為人聲本身音色的複雜與多變性、所以會有更多人聲為主的專輯,會使用音色同樣富有高度變化性的電子配器來進行編曲。基本上沒有誰好誰不好,因為把一切音樂要好聽的要素從音響性的角度去看的話,會發現其實音響手段,只是去把「音樂性」的最完整藝術意義去重現。任何樂種都有其必須去欣賞的藝術價值,而他們背後,能帶給人感動的源頭,其實都是一體多面的觀念。

所以說,總編這次以最單純的重奏代領我們進入、把握好「調音的準則」,最後,無論您喜歡聽的是古典、爵士、搖滾、台語歌、日本演歌、又或者是KPOP、電音、或是非主流樂團,最終都能透過一套有正確調音手法支持著的音響系統,去呈現出該樂種本身的美感以及價值!聽好音樂,沒有樂種限制,沒有聽哪種音樂的人就比較高尚,重點是所謂的「懂聽」,就是自己內在調音知識量、藝術欣賞體會程度的直接反映。音響系統也不一定越貴就是越能展現出這些奧義,音響系統其實就像是一面鏡子一樣,玻璃鍍銀也是鏡子、一塊鐵片打磨光滑也是鏡子,都能真實反映出音樂的原貌,箇中手段,需要自己不斷增進、不斷體會。

喇叭擺位、整體平衡性調整時室內樂所擔任的重要角色 DSC04982_調整大小.JPG 喇叭擺位 室內樂 調聲 音響論壇 教育訓練

音響論壇編輯蔡承哲
這次教育訓練和以前不太一樣的地方是,歌單可以非常明確地劃分成三種類型,也就是弦樂重奏、管弦樂、流行音樂三大類。尤其弦樂從二重奏一路聽到六重奏,可說是一次把弦樂、鋼琴重奏的類型給一次聽足了。為何這次會特別安排聆聽如此完整的弦樂重奏清單呢?因為這次的主題就是音場內的聲音定位,而弦樂重奏是總編認為最容易檢視音場內定位的音樂類型。而在教育訓練上的實際體驗來說,弦樂重奏確實有特殊之處。

首先,音樂家在編弦樂重奏曲目時,多半都是以平衡、美質為目標,比較少有激烈的聲音效果。因此音響系統的音質不夠好,解析力不足以呈現和聲、泛音等細節,弦樂重奏直接了無生趣,不像其他音樂類型還有其他效果可以刺激聽感。

再來,弦樂重奏確實對位置非常要求。教育訓練時眾編輯都是輪流坐在總編平時聆聽的位置上;而剩下的人則在後方或坐或站橫向一排,且每個位置都有機會輪到。這樣子的聆聽方式才讓人發覺弦樂重奏的變化;原來,一旦遠離皇帝位,良好的定位帶來既分離又融合的巧妙平衡會很迅速的崩塌。

根據在總編家那麼多次教育訓練的印象,其他類型的音樂都沒有如此明顯得差異。不過總編系統本來各方面指標都很好,因此就算站在很外側,定位已經幾乎消失到接近單聲道聽感時,弦樂重奏依然是很好聽的。這時的高融合度讓全部的弦樂器都好像變為一把樂器的獨奏效果。老實說這種效果很像在音樂廳聽到者,也可能就是音樂家想要的效果。難怪在上個世紀初期音響剛開始出現時,有些音樂家認為音響應該做成單聲道形式,果然是有些道理的。

雖然單聲道聽感也不錯,不過坐在皇帝位上時又是另一個層次。能夠清楚地聽到各別樂器,又能夠感受到彼此唱和、映襯的協調感,這才是音響迷使用昂貴音響想要帶來的效果。分離度與融合度的平衡,也是弦樂重奏相當重要的一個要素。分離度太過,就沒有前呼後應的巧妙;融合感太多也很難細細品味各樂器彼此之間是如何協調。這可能又是考驗音響迷對平衡拿捏之處,也牽涉到主觀喜好。

比如說依自己的喜好,我會希望各別樂器的分離度可以再分開一些些,好可以欣賞個別樂器的演奏;不過以總編的系統而言,任何的調整可能都會破壞平衡;甚至增加分離度之後,可能整體效果並不會比現在更好。也許這種平衡的微修正,就是音響系統最後一哩路的考題之一。

聽完弦樂重奏,接著聽管弦樂。和管弦樂相比,弦樂重奏大致來說樂器是在同一個橫軸上演出;但是管弦樂有非常清楚的縱軸差異,這也是總編在弦樂重奏之後開始播放管弦樂的原因。不過這次聆聽與之前教育訓練時感受差不多,管弦樂之所以好聽,喇叭在總奏來時依然能夠提供穩定音像,還有對低頻的控制力是比定位更優先的條件。

一旦這些條件具備,由於管弦樂往往就是氣勢澎湃為主,先天就比弦樂重奏更吸引人。不過良好的定位也確實提升對管弦樂的享受,印象最深就是「John Williams in Vienna」中,慕特出來拉小提琴的「與魔鬼共舞」那首。身為主角的小提琴與後排管弦樂的應答,這就是有了縱軸定位之後的才能體會的樂趣。

喇叭擺位、整體平衡性調整時室內樂所擔任的重要角色 DSC04967_調整大小.JPG 喇叭擺位 室內樂 調聲 音響論壇 教育訓練

新視聽編輯許慶怡
一套音響系統創造的空間感,應該聽起來怎樣才是好的呢?很多人會覺得系統聽起來開闊、聲音結像清晰、形體巨大,就是有很好的空間感,事實上並不是那麼簡單,這次的教育訓練,我就體驗到一個出色的音響空間效果,是要有「說故事」的能力!

總編在開場就直接挑明了講,一個好的空間感,除了聲音聽起來平衡之外,還要能聽得到樂器演奏的尾音、空間中不同細微聲音的騷動,這樣的空間感聽起來才會有實體感。而聽重奏就是確認空間感好壞的最佳途徑,這次聽的喇叭就在適當的擺位與toe in角度下,呈現出最佳的聲音擴散效果,播放不同弦樂重奏曲目時,不僅能還原樂器優美的音色、樂手演奏時細膩的聲音資訊,而且每把樂器的聲音定位也極為清楚,音場開闊之餘,還有縱深,可以感受到不同聲部排列的層次感。

本次教育訓練曲目有一首我最愛的「鱒魚五重奏」第四樂章,我就特別仔細品味它在本套系統上的聆聽效果。首先,我可以清楚掌握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與鋼琴的排列位置,每把提琴的聲音定位都相當明確。開頭樸實優美、明亮可愛的主題首先出現在小提琴聲部,細緻的音質還原出優美柔順的小提琴音色,其後各提琴與鋼琴合奏的聲音相當平衡,聽起來是如此的和諧,提琴柔美的Harmony亦是如此悅耳,完全能讓人感受到鱒魚在水中無憂無慮、快活游動的情景。

而在進入變奏後,鋼琴的急速變奏帶來緊張的情緒,大提琴與低音提琴的低沉主題旋律與之相襯,一急一緩,呈現出令人激動的聆聽效果;再來就是象徵漁夫投網破壞鱒魚快活生活的第四變奏,提琴與鋼琴不論和聲與旋律,都在開闊的音場中和諧地道出陰暗憂傷的情緒,清晰的聲音定位、平衡的聲音、樂器優美的音色、聲音豐富的細節,完美詮釋出舒伯特用音符描述鱒魚快樂與哀愁的生活,而這種聽到的聲音帶畫面的效果,我想正是一套音響系統有否理想空間感的最註解。

喇叭擺位、整體平衡性調整時室內樂所擔任的重要角色 DSC04989_調整大小.JPG 喇叭擺位 室內樂 調聲 音響論壇 教育訓練

新視聽編輯蘇雍翔
喜歡音樂的人多半對熟悉的軟體很有自信,覺得自己能夠完全掌握音樂之美、理解作曲者想表達的意涵。但事實真的是如此嗎?今天我才了解到一套調校均衡的音響系統竟有如此強大的魔力,足以徹底顛覆你對音樂的原生印象,讓你重新認識自認為滾瓜爛熟的軟體。

這次教育訓練,總編事前公布了當天會播放的軟體,我一看不得了,總共要聽二十幾張專輯,難道這次打破先例,不論音響、只談音樂嗎?其實不然,原來總編的目的,是藉著循序漸進的音樂軟體,一步步示範如何將系統調校成正確的狀態。因此由最簡單的二重奏、三重奏、四重奏等室內樂開始調整,而後逐漸加大編制,當一套系統的調校從純粹樂器音質、音色,到眾多樂器的定位、編排全都過關時,基本上就能播什麼像什麼,進而聽見真實的音樂美感。

這次調整首先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室內樂的表現,例如德弗札克鋼琴三重奏,可以清楚聽見小提琴、大提琴在前、鋼琴在後。演奏時小提琴跟鋼琴互相映襯,時而主從交錯、時而齊聲歌唱,強弱音的動態非常細膩,能清楚展現出樂手的演奏功力。而大提琴始終扮演著沈穩的音樂地基,卻絲毫不會掩蓋音樂細節。

在飽滿的中低頻能量下,依然能感受到提琴清晰的擦弦質感,和鋼琴透明的音色,讓主奏樂器能在穩健的基礎下盡情揮灑。更可貴的是這套系統,甚至可以聽出樂器因位置差異,所產生不同的音壓對比,進而表現出樂器之間和諧的映襯,詮釋出此曲類似樂器回聲的意象音樂效果,真是有趣極了!

再來是貝多芬的D小調弦樂四重奏,這首曲子我過去在不夠均衡的系統上聽,總覺旋律的重複性很高,無法體會音樂的美感。而今天在這套系統上卻讓我對它有了截然不同的認識。在清晰無比的定位效果下,可以聽見大提琴、中提琴、小提琴皆在精準的位置上,完全不會有混濁、分不開的感覺,每把提琴的形體都鮮明清晰,營造出相當寫實的音樂畫面感。

而且我還發現,過去覺得不斷重複樂句很無趣,現在由左至右依序演將下來,可聽見由不同樂器所演奏出來的強弱層次和細膩的音色變化,呈現強烈的層次感,是我過去不曾聽過的。這才恍然大悟,原來這首曲子竟然有這麼豐富的音色變化,聽起來是如此鮮活有色彩!

接著來到大編制的交響樂,樂器的位置也越來越複雜,從室內樂簡單的橫向排列,變成錯綜複雜的縱向編排,也是系統調校的最大難關。但經過總編的調整後,所有的樂器好像牢牢地釘在它該有的位置上,不僅輪廓清晰,且聲音是那麼的飽滿有細節。令我印象最深的是「John Williams in Vienna」專輯中的「第三類接觸」的電影配樂。

樂曲從肅靜的背景開場,接著目光隨著遠處微弱的銅管聲響吸引,接著弦樂慢慢鋪陳、層層堆疊,最後爆發出強烈的動態張力與音樂畫面感,編制雖大卻能感受到每一件樂器都有很高的密度,就連內聲部的旋律編排都聽得一清二楚。這時我才明白,維也納愛樂的演奏實力有多驚人!無論多在麼磅礡的氣勢之下,依然能聽見每件樂器精緻的音色,彷彿是一支身經百戰的軍隊,既雄壯威武又不失優雅,實在太神了!

喇叭擺位、整體平衡性調整時室內樂所擔任的重要角色 DSC04983_調整大小.JPG 喇叭擺位 室內樂 調聲 音響論壇 教育訓練

新視聽編輯陳彥驊

本次教育訓練,總編特別以Tidal高解析串流平台作演示,主要發聲的為材為總編親自調整過的ATC SCM100 ASL。在教育訓練開始之前,總編即先強調,調聲時所選擇的軟體非常重要,而最好的調聲軟體為「室內樂」,理由為何呢?因為這些軟體都是一次過演奏實際錄下的,所以能夠聽見最真實的空間感與樂器質感。

為了讓編輯同仁們理解調聲軟體的重要性,總編以一套有邏輯的形式播放軟體,首先播放室內樂,並從二重奏、三重奏、四重奏、五重奏,一直播到六重奏的曲目;接著再播放帶有人聲的流行樂。總編強調,如果是以室內樂調整好的聲音,那就是最接近正確、自然的音質,拿來聽人聲等流行樂也絕對會有非常好的效果。

總編首先播放「Schubert: Songs Without Words」,這張是二重奏形式的音樂,能夠聽到溫厚綿密的大提琴聲以及粒粒分明的琴鍵,兩者的位置非常明顯有一定的距離,形體也相當凝聚紮實。接著再播放由日本團體Fujita Piano Trio演奏的「Dvorak-Smetana:Piano Trios」,這是一首三重奏形式的音樂,同樣能夠聽見鋼琴、大提琴,以及小提琴在曲目裡位置有別的定位,且鋼琴琴鍵的清脆、大提琴琴音的綿厚、小提琴拉弓的細柔直感都清晰可見。

再來總編播放「Dvorak:String Quartet「American」;Kodaly:String Quartet No.2/Hagen Quartett」,這是一首四重奏形式的音樂。除了如同前面段落所聽見的明確定位,更可以聽到作曲家的用心,例如在某些段落琴弦會交錯換位,或是交織揉合後又再度分離,能夠完整感受到磅礡、纖細綿柔等反差的樂曲表現。而這些細節如果是在調整得不夠好的系統上,可能就會聽到糊成一團的聲音表現。

接下來是五重奏「Schubert:Forellen(Trout Quintet)D 667/Quartet D 96」的唱片裡,可以聽見在穩定、清晰的音場定位下,加入低頻表現的效果。低音提琴鋪墊於整個音場的最底層,形體龐大卻穩健,絲毫不影響整體畫面感,反而帶來更躍動的活生感,讓滑順、粒粒分明的鋼琴琴鍵與細柔的小提琴營造出宛如魚兒在水裡游來游去的畫面,開闊而自然,這也是在整個系統平衡時才可能有的表現。

其後讓我最有印象的是「Sibelius:Finlandia;Luonnotar;Karelia Suite」裡的那首交響詩「芬蘭頌」,當曲目一播放時,便可立即感受到位於外聲部的銅管樂器紮實、飽滿而有肉的吹奏聲,搭配咚咚作響的定音鼓,開場即相當令人震撼。後來坐到皇帝位專注一聽,原來不只外聲部精采,內聲部的木管與弦樂更是細節豐富,兩者合起來聽使得這整首曲子變化萬象,令人聽得不禁入神了。

前面透過室內樂驗正擺位與搭配已達到極佳效果後,總編最後便放了幾首蔡琴、江蕙、Diana Krall ,以及Leonard Cohen等眾歌手的流行樂來總結。這後面幾首人聲曲目,無論是女聲、男聲都能夠聽見飽滿、口形完整的形體,而且水分相當充盈,非常有肉感。我尤其喜歡最後結尾Leonard Cohen的曲子,不只是他磁性粗獷的嗓音,還能感受到非常好的層次、飽滿清晰的樂器,那是相當接近於現場聆聽的質感,令人聽了很是享受。

這次教育訓練,總編演示了整套調聲軟體,從室內樂的二重奏、三重奏、五重奏、六重奏,以及交響樂,若依序聆聽,便可逐步驗證調聲與擺位,且由於曲目的樂器排列方式各有不同,更能訓練平時對於音場的敏銳度。誠如總編所說,若能夠將古典樂調出正確的層次定位,那麼聽流行樂也自然會有正確音場。身為一位音響評論員,我得必須時時提醒自己,調聲時不能只依賴錄音後製的流行樂,才能確立正確的聆聽習慣與調聲方式,而這也是本次教育訓練最大收獲。

貼心提示:
1、若由本站編輯所發表之文章,如需要轉貼分享,請記得標註出處來源即可。
2、在論壇裡發表的文章如是網友個人發表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
3、論壇的所有內容都不保證其準確性,有效性,時間性。閱讀本站內容因誤導等因素而造成的損失本站不承擔連帶責任。
4、當政府機關依照法定程式要求披露資訊時,論壇均得免責。
5、若因線路及非本站所能控制範圍的故障導致暫停服務期間造成的一切不便與損失,論壇不負任何責任。
6、註冊會員通過任何手段和方法針對論壇進行破壞,我們有權對其行為作出處理。並保留進一步追究其責任的權利。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2樓
ssjiang0110 發表於 2021-10-13 12:01:57 |已閱:94051|評論:4| 只看該作者 來自 台灣
劉總編 您好,
請問若中間音像定位正確,音場也有前後層次. 但發現四重奏中,左邊兩把琴都在左邊幾乎同一個位置,分不太出來左跟左中定位,但能分辨前後;右邊兩把琴也是一樣,都在右邊幾乎同一位置,分不太出來右跟右中定位,但能分辨前後。

目前兩支喇叭由中心點計算,間隔200 cm左右;喇叭由前障板計算,到前牆距離是150 cm左右.
請問此情況在喇叭擺位上該如何做調整? 非常感謝!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樓
劉漢盛 發表於 2021-10-13 13:38:01 |已閱:94051|評論:4| 只看該作者 來自 台灣台北
這樣的情況有可能是二喇叭之間的間隔太大了,也可是二喇叭的Toe in角度太小,也就是說接近沒有Toe In。請嘗試將二喇叭的間隔縮小一點,或稍微加多Toe In角度。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樓
ssjiang0110 發表於 2021-10-16 00:14:03 |已閱:94051|評論:4| 只看該作者 來自 台灣台北
劉漢盛 發表於 2021-10-13 13:38
這樣的情況有可能是二喇叭之間的間隔太大了,也可是二喇叭的Toe in角度太小,也就是說接近沒有Toe In。請嘗 ...

謝謝總編回覆;這兩天從220 cm間隔測試到170 cm間隔,縮小間隔真的增加了兩側的分離度,謝謝您!
* 縮小喇叭間格原以為會讓音場寬度減少,但其實音場的寬度,不管喇叭間隔大小,最寬都是到兩側側牆.
* 最後喇叭間隔拉近到180cm左右,雖然視覺上會變得比較很奇怪,覺得喇叭離自己很近;但音場跟音像呈現都正確,也許這才是最適合我聆聽空間的擺位吧.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劉漢盛 發表於 2021-10-16 08:48:13 |已閱:94051|評論:4| 只看該作者 來自 台灣台北
每個人的空間條件不同,喇叭也不同,所以喇叭擺位可說是「個案」,一切要靠自己慢慢調整慢慢體會,調整過程中也等於是在訓練大腦的辨聲能力。恭喜您!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熱門討論HOT
熱門推薦HOT
Estelon YB
Q&A

售後服務

產品購買

網站合作

關於我們|普洛影音網 ( 8567034 )

GMT+8, 2024-4-25 11:44 , Processed in 0.698476 second(s), 116 queries , Gzip On.

普洛達康有限公司版權所有©2011-2020

Copyright©2011-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