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CharlesLuk 於 2015-10-13 09:58 編輯
當多聲道玩家逐漸累積聆聽與調聲經驗之後都會遇到瓶頸:自家視聽空間的響應特性早已心知肚明、能調整的都調整了、能校準的也盡其所能地讓它精準,換上哪些線材可以獲得改善、讓音色更美、聲音更協調,當您付出了一且努力,認為自家的器材已經發揮到了極限,瓶頸就出現了。只要您在別人家、音響店或是音響展聽到真正的好聲,聽見更真實、臨場感更強的音效,就知道一山還有一山高,要翻過眼前的大山,已經不是盡力調校能解決的問題,而是必須面對系統升級的時候了。
日系器材規格新、功能多、用料和價格都很有誠意,如果只是純粹基於電影「音效」的基本需求,對許多人來說已經夠了。然而我曾經遇到過喜歡藍光音樂軟體的「二聲道Hi End音響玩家」、還問他們「為什麼不玩多聲道」?其中一部分是怕搞不定相對複雜的多聲道系統,另外還有很大的一部分則表示他們也有試著去找過、但總是遇不到音質夠好的多聲道器材。為什麼遇不到?因為現在的多聲道器材是以「環繞擴大機」為最大宗,功能包山包海,一部環繞擴大機的功能相當於環繞解碼前級、多聲道後級、數位流播放機和影像處理器的總和,「一般多聲道玩家」就喜歡比功能、比規格、比價格,廠商迎合市場,反而讓「什麼都講究」的玩家卻買不下手:把那麼多東西塞進一個機箱裡,看似「樣樣精通」、實則「樣樣稀鬆」,一部環繞擴大機輕則10公斤上下、重則二十多公斤,HiEnd音響玩家隨便用一部後級就比它們重一倍以上、怎會相信環繞擴大機能推好他家的高價喇叭?多聲道系統要能達到Hi End音響玩家的需求,最基本的要求是「前後級分離」,其中環繞解碼前級要負責訊源切換、音訊解碼、數類轉換、音響控制與高電平放大,因此它對於整體的聲音特質影響甚大(不亞於喇叭),本篇就為您介紹Lexicon的最新款環繞解碼前級「MC-14」。
不處理視訊、沒有自動音場校正
MC-14採取的設計製作手法與日系機種截然不同:日系機種採取功能規劃是「加法」,能加進去的電路愈多愈好、功能愈多愈好;本機的功能設計則是「減法」,「少支香爐少隻鬼」、沒有必要裝的就不要裝。哪些是原廠為沒必要裝的?視訊處理電路是其一,多聲道前級作視訊處理能有多大用處?就算能「上轉4K」會比高階顯示器材內建的「超解像處理」好嗎?既然聊備一格、那就別裝,免得視頻處理電路產生的雜訊影響音質,既然連MC-14連視訊處理都沒裝,OSD選單也沒了。
再者是多聲道玩家很熟悉的「自動音場校正」機能,其實我早就認為「只有極少數」製品作得還不錯、大部分機種的自動音場校正像「傻瓜相機」一般:僅適合初學者或「喇叭響應特性很糟」的人使用,環繞擴大機的自動測試設定把喇叭大小與超低音分頻點設錯幾乎是常態(要手動修正),作了數位等化處理又會破壞音質(會使數位音訊解析度下降),既容易「誤導」又會讓音質打折扣,高階玩家寧可自己調聲,所以MC-14也沒有自動音場校正。本機就像是一部賽車、它是「手排」的,必須看著本機面板左上方的顯示器作設定:喇叭大小設定、超低音分頻點設定、各聲道音壓平衡調整和距離設定都要用家自己動手調整,輔助工具也只需要音壓表(原廠建議採取C加權作測試)和雷射測距儀(或捲尺)就夠了。
本機除了HDMI與數位輸入之外,還有二聲道與多聲道類比輸入端子,重視音質的玩家當然用Bypass獲得最純正的音質,但是它也可以將類比輸入作附加處理、將類比音訊用192kHz/24bitADC轉換成數位音訊、再以DSP轉換成不同的多聲道聆聽模式。
本機還有USB Audio輸入端子能直接對應電腦USB端子輸出的數位音訊(電能不用裝驅動程式)、最高支援48kHz取樣
雙箱室結構:把電源與HDMI介面集中在上層、與音訊電路完全隔離
雖說MC-14採取「功能性的極簡設計」,但是在電路製作方面卻遠比大多數多聲道製品考究許多,它的機箱採取雙箱室結構:將HDMI輸出入介面與電源電路配置在「上層」箱室,HDMI介面電路板由MomentumData System製作,包含8組輸入、2組輸出,HDMI輸入的數位音訊在此取出後、送出至下層的解碼電路板。在電源電路方面,在市電進入本機之初先經過一個交流濾波器(以減少電源雜訊)、隨後再送至環形變壓器,它有兩組次級圈、分別用於數位與類比電路的供電,個別作整流與濾波,變壓器旁邊的電源板左半部是數位電路使用的電源,配備三枚DC-DC轉換IC,電源板右半部則裝有4枚Nippon Chemi-Con 6,800μF/50V電解電容作濾波,電源板的右外側配備4枚三端子穩壓IC、分成兩組正負電源(±15V、±24V)穩壓,供電不同部分的放大電路使用。像這樣電源分離的作法可以預防部分電路產生的雜訊透過供電路徑相互傳遞、能有效提高訊噪比,超量的電源供應能保留更多餘裕、讓電路的工作更為安定,這些對於一部高價環繞解碼前級來說是電源電路製作必要的手段。
本機採取「上下雙箱體」結構,厚重的鋼板上蓋(包含側邊)總共用三十顆螺絲固定,兩側邊的鋼板能穩定撐住上層箱體的重量
MC-14的上層相當於「HDMI切換器+電源供應器」
雖說本機的HDMI輸出入介面電路板沒有影像處理功能,但是它有一個很特別的「Cable EQ」功能,若用家將本機HDMI輸出連接「較長的」信號線到顯示器材,可在選單將此項設為High,它就會提高信號強度以確保長距離傳輸的畫質
MC-14的電源線座本身就是一個交流濾波器,能濾除寄生在交流電源中的高頻雜訊
負責全機供電的環形變壓器有多組初級圈抽頭、能對應不同國家地區的交流電壓,次級圈則有兩組:一組提供給數位電路、另一組作為類比電路供電
變壓器的兩組次級圈輸入本機的電源電路板
電源電路板左側在整流、濾波穩壓以後,以三組DC-DC轉換輸出給不同部位的數位電路
電源電路板右側則是在橋式整流後以四枚6,800μF電容濾波
濾波過後,以四枚三端子穩壓IC(7815、7915、7824、7924)作±15V與±24V兩組雙電源穩壓,供電給放大電路
具備Up-Sampling能力的「非同步」數類轉換電路
本機主要負責數位音訊解碼的「心臟」位於本機下層左前方的子電路板,此處配備兩枚TI 32位元浮點運算DSP晶片「DA710」作解碼與附加處理。光是看DSP晶片似乎沒什麼特別,但是本機在兩枚DSP之間還裝了ASRC電路:先將第一枚DSP送出的數位音訊作緩衝(暫存)、隨後將數位音訊作Up-Sampling(使用Burr-Brown SRC4192、最高轉換至192kHz取樣)、送往第二枚DSP,最後以高精度的石英振盪器為準,將它的時鐘信號提供給第二枚DSP與DAC晶片。為什麼MC-14「能簡化的都簡化了」,在這裡要做得那麼複雜呢?一切都是基於音質考量,原廠將此稱為「非同步」數類轉換電路:作Up-Sampling目的是讓「不足192kHz取樣」的數位訊源可以獲得更寬的頻寬、更好的線性、還能使數位噪訊更遠離聲頻範圍,再藉由暫存與高精度振盪器使數位音訊通過的時序更正確、有效降低時基誤差。
在DSP晶片處理過後,本機以4枚Cirrus Logic CS4398作8聲道的數位類比轉換,它是一款等級相當高的192kHz/24bit DAC晶片、動態範圍高達120dB,儘管CS4398本身已具備音量控制機能,但原廠堅持不用,這是因為採取「數位的」音量衰減會造成解析度的損失,若以24bit作數位音量控制的結果會使bit數降到20至22bit,講究音質的設計者當然不會這麼作,但是這在環繞擴大機卻很常見,因為能省成本、省機內空間。
本機的數位音訊電路板位於下方箱室的左前方
採用兩枚TI32bit浮點運算晶片負責多聲道解碼、附加音場處理與低頻管理
注重「類比直通」的設計,以分砌電路作A類放大
MC-14的設計真的很有意思:別人有的它沒有(自動測試設定與OSD)、別人沒有的卻是非常講究。大部分環繞擴大機之中的小信號放大都用運算放大晶片(OP Amp)、只有極少數旗艦機例外,MC-14的放大電路不用OPA,而是用電晶體與被動元件組成(分砌式電路)。
它的前級放大電路就像是拿二聲道Hi End前級轉變成多聲道版本:所有的類比輸入都可以直通:選用日本Omron繼電器作訊源切換(因為用半導體開關會損及音質),隨後僅做音量控制與信號放大,只要使用本機的「Bypass」功能、聲頻從輸入至輸出是「全類比路徑」、完全不作數位與類比之間的轉換。
在聲頻電路部分,無論是從DAC輸出的多聲道信號、或者是外部訊源輸入的二聲道類比信號,它們都是處於「信號強度最弱」的狀態、也最容易受到污染,所以本機先以「緩衝放大級」作信號的強化、隨後再作音量控制。它採用Cirrus Logic CS3308音控晶片來調整音量,這款晶片只是用「數位控制」、聲頻信號流經的路徑都是類比電路、所以不會損失解析度。8聲道高電平放大電路接在音控之後,每聲道使用兩組分砌電路組成平衡差動放大電路,所有的元件都經過配對,能夠確保正相、反相信號之間以及聲道之間的對稱性,電晶體全部處於A類放大,而A類放大的特性是不損失微小的信號、在零電位附近也能有良好的線性,像這樣的製作水準不要說是多聲道器材了,能作到這種程度的二聲道Hi End器材也真的不多啊!
MC-14的設計者就是不輕易放過每個與音質相關的環節,一般擴大機耳機輸出就只用一個IC搞定,MC-14則是每聲道用一組與高電平放大相同的分砌電路結構(採單端放大)、以10顆電晶體搭配被動元件所組成,輸出級則改用中功率晶體、取得更大的電流輸出能力用以驅動耳機。這組耳機輸出不僅能對應二聲道訊源,在多聲道訊源輸入狀態下,本機的數位音訊處理電路還能將多聲道合併成兩聲道、從耳機輸出。
MC-14的設計極為重視「類比」,所有類比輸入皆以高品質繼電器作訊源切換,高電平放大採用分砌式電路、每一組差動放大電路由10枚電晶體與被動元件組成、每聲道用兩組作平衡放大
本機對於音質的重視連耳機也不放過,耳擴電路裝在機內下層的右前方,它使用的差動放大電路結構與高電平放大電路相同,但它是作單端放大,所以每聲道只用一組差動放大電路,為了得到更強的驅動力,輸出級改用ON半導體出品的中功率晶體
不僅能玩「雙超低音」、還可以在中央聲道裝兩支喇叭
對本機有興趣的玩家可能只想知道一個答案:MC-14能否完全取代二聲道Hi End前級?聲音特質每位玩家的喜好各有不同,這個部分我後面再說,純粹以客觀條件來看:本機有「純類比路徑」,平衡與單端輸入兼備(可以接音響玩家現有的高價訊源器材),在類比輸入狀態下使用直通模式,它的訊噪比高達110dB、總諧波失真低於0.0025%,就算本機沒有任何多聲道機能、只當成二聲道前級使用,它的超低噪音與超低失真特性還沒有幾部售價高於三十萬元的二聲道前級能與它相比呢!
高階二聲道玩家想進入多聲道領域還會遭遇到一個問題:很多品牌的頂級喇叭沒有門當戶對的中央聲道喇叭、只有同系列的書架式喇叭,拿它來充當中央聲道喇叭行不行?如果只用來聽音樂、音量開得不大,一支書架喇叭的確能充當中央聲道喇叭,但若要播放電影軟體,所有與銀幕上物像相關的聲音中央聲道喇叭統統有份,很多人以為中央聲道「只負責對白」、這是絕對錯誤的觀念,只要在畫面上出現爆破、槍擊、砲擊、撞車……都會對中央聲道喇叭發聲造成很大負擔,中央聲道喇叭破音、左右聲道喇叭再夠力也無濟於事。
MC-14的設計相當聰明,它的前級輸出(包括平衡與單端)有10個端子,扣除制式7.1聲道的8個端子、還有一對AUX端子,這組輸出可以讓用家自訂為「第二個中央聲道」和「第二個超低音」信號輸出,因此玩家若找不到左右聲道同系列的中央聲道喇叭、又擔心「一支」同系列書架式喇叭扛不住電影音效,只要用MC-14再加接後級的一個聲道,就能用「一對」書架喇叭共同負責中央聲道發聲、分擔負荷,當然「第二個超低音」信號輸出也能讓您玩「雙超低音」,大幅提高低頻能量的上限、並且能提昇超低音的暫態反應、降低失真。
MC-14詳細評測內容請見237期PRIME AV新視聽雜誌
規格:
●型式:7.1聲道環繞解碼前級●頻率響應:20Hz~20kHz(±0.25dB)●低頻截止點:0.3Hz(Bypass模式)●高頻截止點:180kHz(Bypass模式)●訊噪比:DSP模式105dB、二聲道Bypass模式110dB●總諧波失真:DSP模式小於0.006%、二聲道Bypass模式小於0.0025%(20Hz~20kHz最大輸出時)●輸出電平:8 Vrms (16 Vrms Balanced)in DSP Modes; 10 Vrms(20 Vrms Balanced)in Bypass Mode ●HDMI端子:8組輸入、2組輸出●類比聲頻輸入端子:平衡(XLR)×2、單端(RCA)×6、7.1聲道單端輸入(RCA)×1●數位音訊輸入:光纖×3、數位同軸×4、AES/EBU(XLR)×2、USB×1●音訊輸出端子:平衡端子×10、單端×16、耳機×1、光纖×1●控制端子:RJ-45網路端子×1、RS-232×1、Trigger輸出入×1、紅外線感應器端子×1●尺寸(寬×高×深):483×160×391mm●重量:10公斤●參考售價:630,000元
進口代理:音韻02-2918-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