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普洛粉絲團音響論壇&PRIME AV新視聽訂購單公司位置

普洛影音網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前級擴大機] TAD C1000,雖非旗艦,但有旗艦水準

複製連結
劉漢盛 發表於 2024-3-21 10:30:18 |已閱:8357|評論:0|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來自 台灣
字體縮放
上一次才寫過TAD The Grand Evolution One喇叭,這接次著寫C1000前級。其實C1000在聽GE 1喇叭時就同時在聽了,不過當時的主角是GE 1,聆聽時只是先記下許多C1000的聲音表現重點而已。這期換成C1000是主角,切入的角度當然會有所不同。2023年12月TECA圓山飯店音響展時,C1000前級與GE 1喇叭都屬於第一次在台露臉的新產品,許多人一定去V樓韻城音響聽過GE1喇叭,當時使用的前級就是C1000,不過後級用的是M700(8歐姆負載350瓦)。那是他家旗艦後級,搭配起來效果當然不凡。
& ~$ T/ o" o7 k9 N  T/ B
6 A& @9 |3 |) Z9 G7 i* O7 J
5 W4 `+ b- t/ d# M$ p; e TAD C1000,雖非旗艦,但有旗艦水準 426器評TAD 圖1拷貝.jpg 評測 TAD C1000前級 韻城音響
+ ^% R  A  {1 q) P- R* ZC1000的外觀線條簡單俐落,有稜有角,顯露出內斂的科技風。遠遠看只有中央那個大旋鈕是凸顯的,其餘按鈕都隱藏在黑色中。
6 y& h+ p% ]8 j/ ~6 R2 g2 }' `, Y9 z* e# L. F. V
豐功偉業" S# z) q# y: I' o/ N, ~6 w
在上一期,我曾詳細的介紹過TAD的「出身」,在此我就簡略帶過。 Pioneer最早是以製造喇叭單體與喇叭為主,後來才拓展產品線加入電子產品,最終甚至跨入電漿電視領域,可惜最後因為液晶電視崛起,讓Pioneer蒙受巨大損失。不過老實說,當年Pioneer所製造的雷射影碟機、DVD播放機等在全世界都是居於領導地位的,包括電漿電視也一樣,我當年還買了最後一代的旗艦電漿電視Kuro 60吋,雖然只是2K規格,到現在都還在使用。2 x6 J, J% Q4 V& x# N4 C9 Q. j

- R* |# y' h7 z8 r+ v! m- Q. N- O9 _
TAD C1000,雖非旗艦,但有旗艦水準 426器評TAD 圖2拷貝.jpg 評測 TAD C1000前級 韻城音響 4 k- O$ c6 C) G! D
C1000的背板上以XLR端子為主,RCA為輔,上排是輸入端,下排是輸出端,而且左右分離。
# k3 c- {4 w& M' d+ m3 D' M$ ^
4 v* S! V( [) B0 v/ M" @打下專業口碑
4 s) f+ p# g6 |, t$ B1975年,Pioneer宣佈TAD專業喇叭單體研究計畫,開啟了Pioneer新的一頁,專心研發專業喇叭單體與號角。不過打著TAD商標的喇叭單體要到1979年才正式推出,到現在還有許多錄音室用的鑑聽喇叭上使用TAD單體,性能優異。又過了很多年,TAD還是一直潛心研發專業喇叭單體,一直到2003年,打著TAD品牌的M-1喇叭成品推出,上面使用CST同軸單體,這個CST同軸單體就一直用到現在。2007年,Technical Audio Devices Laboratories, Inc正式獨立為一家公司。% g" a' [8 |3 z8 a3 h6 I8 Z
* T" z3 B4 Y, R1 F6 ]7 [) N
TAD C1000,雖非旗艦,但有旗艦水準 426器評TAD 圖3.jpg 評測 TAD C1000前級 韻城音響
  I! M3 Z! I5 |C1000的內部佈置左右對稱,分為前後二部分,以金屬板隔離,後方是音樂放大線路,前方是電源,以及操控邏輯線路,二者分開避免相互干擾。- n7 j" F6 B. Y8 o3 ]" U* G; B

, l3 O8 _5 {  e9 N電子產品
8 m- x: S3 b5 t8 J0 X如果單論電子產品,2009年,TAD首度推出電子產品M600單聲道後級,這是Reference等級產品。2010年推出M4300與M2500後級,這是他家首度推出Evolution系列產品,當年還推出D600 SACD唱盤。2011年推出C2000前級(Evolution系列)與C600前級(Reference系列)。2013年推出D1000(SACD/CD唱盤)與DA1000(DAC)。。2015年推出M2500MK II後級。2018年推出M1000後級。2019年推出M700單聲道後級與M700S立體後級。2021年推出D1000TX SACD/CD唱盤與DA1000TX DAC。2023年推出D700 SACD/CD唱盤(事實上2022年底就推出)。2023年推出了C1000前級。
% ~- E1 T) C3 \- P7 B3 q% M$ X+ |  l
TAD C1000,雖非旗艦,但有旗艦水準 426器評TAD 圖4.jpg 評測 TAD C1000前級 韻城音響
, _  `; U/ ~6 V5 P" e* DC1000的音樂放大線路來自他家旗艦,只有一級放大,讓音樂路徑最短,使用的元件精密配對。
$ [# y& t1 l) P: i, [2 n9 A, z7 \; r8 ?: f

0 r& i* ]) [) y- I) PTAD的Reference系列編號用了600與700,而Evolution系列的編號卻統一都是1000,包括前級、立體後級、CD/SACD唱盤與DAC,不過後來又增加了2500後級這個編號。1000後級與2500後級同樣都是立體後級,也都是D類放大(250瓦8歐姆),但二者重量相差很多,1000只有29公斤,但2500卻重達43公斤。光是看重量,就知道2500一定貴很多。0 J. o6 k2 e  [  [+ k
; V* _- {/ F" F2 [! O- y
TAD C1000,雖非旗艦,但有旗艦水準 426器評TAD 圖5.jpg 評測 TAD C1000前級 韻城音響 $ m8 ]* \' d8 W
這是C1000所用的環形變壓器,這個變壓器專門給音樂放大線路使用,給邏輯控制者另有一個變壓器。) T7 o5 e8 i  v' X7 M/ l0 Z
" C+ t1 R  M0 U

0 r. w) ]/ a! Y3 O- K& R3 a各有一部前級& A0 ?# |. e' w
細數TAD目前的電子產品,Reference系列只有C600前級一部,而Evolution系列也只有C1000前級,沒有其他前級。這樣的產品規劃目的很清楚,預算無限者選擇C600,講求C/P值者則選C1000。C600是電源分離設計,主機的底板就厚達33mm,主機重達29公斤,外接電源重15公斤。而C1000呢?重17公斤。二者相比,就知道二者是不同等級的產品。然而,價格、重量相差那麼多,聲音表現也會相差那麼多嗎?當然不會!我認為C1000至少也能達到C600前級80%以上的表現能力,所以才會說是注重性價比者的最佳選擇。
+ y. }  O& s# h% I& Q8 T5 I& F( G
  {8 O: |+ J; y! r: s. B5 ?; z& h8 M3 i
TAD C1000,雖非旗艦,但有旗艦水準 426器評TAD 圖6.jpg 評測 TAD C1000前級 韻城音響 # c& N) C. e( r+ g5 q+ x
這是C1000所使用的底座避振腳,分為內外二環,使用不同的金屬,還可調整高低。
0 {( a6 t& g' X' j
8 k- Z6 E" d# E  z/ _簡潔科技風外觀! M* @1 U9 X! j3 g  n
C1000的外觀方方正正,看起來好像上下二個蓋子蓋住,露出中間靠底部的一排黑色顯示區,帶著樸素的科技風。上面那部分頂蓋三面做成斜面,看起來好像厚厚的屋頂。下面那部分也是三面斜切,不過是倒過來放,這樣的外觀設計在其他廠牌中沒有見過。面板中央一個圓形大旋鈕,負責音量控制。大旋鈕上方有TAD字樣,深深鏤刻,看起來很霸氣。
$ R+ W$ z7 P7 J; b  n
" e6 _2 V! x( @7 Q
! x6 f, ?3 k) p) X7 F' H TAD C1000,雖非旗艦,但有旗艦水準 426器評TAD大圖.jpg 評測 TAD C1000前級 韻城音響
# S: B+ E0 B# O+ A1 ~C1000外觀設計的線條與特別選擇的顯示顏色都透露出與眾不同的氣質。
3 Q& {& i4 i$ @- l/ n
: \. V0 b$ T5 O- V! N* E3 d7 m
  Q- _/ c" f7 n8 ?6 L; X% ?而在黑色顯示幕那部分,最左邊有四個小按鈕,分別是電源、Input、Fine與Mute。這四個按鈕只有Fine要解釋,正常音量變化每階是1dB,如果按下Fine,則每階是0.5dB。這樣的設計是要方便用家,有些前級音量每階0.1dB,要轉動很久才能獲得較大的音量變化。而C1000的1dB變化很快就能獲得想要的音量大小。如果要更細調,就切成0.5dB。. b! j/ }7 s4 [! |6 Y
1 l# j5 D. c2 I& R2 @
TAD C1000,雖非旗艦,但有旗艦水準 426器評TAD軟體.jpg 評測 TAD C1000前級 韻城音響
* t3 U" t* L0 e1 B: M/ o「Himalaya」電影原聲帶錄音效果非常好,而且音樂充滿西藏的神秘氣氛,聽起來一點都不單調,幾乎每軌都可充當音響測試片段。+ D+ \5 X( d: L7 r" @3 |+ Y( N
. w8 s$ V) M) `7 \% c1 H9 v
簡單設定6 j, Y3 u! b; T6 V# B- \. l( T
右邊有五個小按鈕,分別是Disp、Menu、Exit與左、右箭頭。顯示窗雖然很小,但可以清楚顯示資訊。Disp是讓用家關閉顯示窗用的。Menu告訴用家這部前級是可以設定的。Menu旁邊有一個Exit用來當作選單的確認,還有退出選單。再來有二個左右箭頭鈕,那是選單選擇之用。
: H* C/ h* \8 {% O. h7 C' B4 V) q/ m, N; K
C1000的選單設定中,可以設定左右平衡、輸入端電平大小(從-10dB到+20dB)、Pass Through(給家庭電影院使用,只能設定在Line 2或5)、ECO(節省能源,20分鐘不動就進入Standby)。我建議ECO要設在Off,原廠設定也是Off,讓前級一直開著聲音會比較好。假若想要恢復原廠設定值,只要按住Mute鍵,同時按一下Menu鍵就可以了。
3 v0 `# y' \  d6 ]4 i3 S" K* C, A' p2 b% E& c
來到背板,清楚看到Output端子在上,Input端子在下,左右聲道分置。Output端子XLR與RCA每聲道各二個;Input端子每聲道各有4個XLR端子與二個RCA端子,這樣應該是夠用的。此外就是Master Out與Slave In二個控制端子。這二個端子是要使用二部或多部前級時,將前級串起來之用。
8 g: D7 e( f" k; Z, d) Q, D. L) x
( `' p# p- @. V9 ?
3 ^- p: d  a1 o二組電源避免干擾
( M4 @' Y: J8 t% Y* K0 l/ ^打開頂蓋,可以看到內部分為前後二區,以鋁合金板隔開,前半部左邊有一個環形變壓器,採用左右聲道獨立繞製,等於是左右聲道獨立供電,負責Audio放大線路供電,濾波電容是TAD訂作品。正中央有一塊獨立操控邏輯線路板,上面還有一個小變壓器,那就是供操控與數位線路。而後半部則是輸入、輸出線路,可以看出是左右聲道對稱佈置,輸入輸出切換以繼電器為之。% l/ j5 i# K* m( O- \

2 m. t3 n" `4 V& k" O2 BC1000的前級放大只有一級,增益12dB,採用電流迴授設計,這種設計傳承自Reference系列C600前級,迴授線路上的電阻也是訂製品,接腳以無氧銅製成。放大元件採用FET,每個FET都經過精密量測、正相反相、左右聲道皆配對,不僅將使用的元件降到最低,而且達到最精密配對要求,讓音樂訊號通過的路徑最短,音質更純。& f$ @; V1 h2 Q6 D9 r

' N, J7 a! |, S" S# B/ K9 R. X
" Z2 ]. j: R$ X6 I1 l! E8 i1 E! z精心打造& s& Z4 F& E  O  D6 _: V2 h
C1000的音量旋鈕是精心打造的,內部有滾珠軸承,轉動手感很好。而音量控制採用R2R設計,左右聲道精度達到0.0005%誤差(1Vrms輸入時),真是太精密了。C1000不僅箱體打造夠高級,連底下的四個腳座也以鈷鉻鉬合金鋼製成,而且分成外圈與內圈二環獨立,可以旋轉調整高低,真正接觸點是在中央部位,降低接觸面積,有效降低地板傳來的振動。8 L8 f7 e3 L! c( m$ L. b# X$ o
& J3 Q! D7 g9 r9 K* W$ |* ~5 u+ y
聆聽C1000的場地在我家開放式大空間,寫GE1時搭配Pass X350.5後級。而這次則是直入ATC SCM100 ASL,訊源一樣是emmLabs的TSDX SE與DAC2 SE,串流用Weiss DAC 502 4ch。由於我平常都是以Spectral DMC 30SS前級,所以相互比較之下,很容易就聽出C1000前級的聲音特質。" o) `% z7 n; [3 C5 ]3 e$ G) {

  L  q: d- M1 A& c, t
; v$ ]! L  n) ^; d
6 j1 u* m8 i0 M6 S9 L
樂器演奏質感真實
4 V% z; f2 l' ?! j2 @8 J首先我要說,C1000的樂器演奏質感很真實,其真實的程度還超過我的Spectral前級「一點點」。雖然只是一點點,但對音響迷而言就是「很大點」。例如聽布拉姆斯的「大提琴奏鳴曲」(Emmanuelle Bertrand、Pascal Amoyel)時,大提琴的細微顫就更真實,鋼琴的觸鍵也更真實。聽Christoph Koncz所演奏的莫札特「第五號小提琴協奏曲」時,那把小提琴的細微擦弦質感也更真實。& l) M  e" N. z& E; w1 I; i- K

- @) \: E" {% q( l% K聽美藝三重奏所演奏的布拉姆斯「鋼琴三重奏No. 1」時,同樣的小提琴、大提琴、鋼琴的演奏質感聽起來都更真實。聽巴倫波因跟他兒子、Kian Soltani所合奏的貝多芬「第一號鋼琴三重奏」時,同樣的也感受到這三樣樂器的音質更美、演奏質感更真實,鋼琴更甜潤,大提琴更寬鬆,小提琴更收斂,不會飆出去。
! f0 Y( f4 s7 G& f; N6 K, Y6 `, \! R
聽Cecile McLorin Salvant那首「Somehow I Never Could Believe」時,開場的Double Bass扣彈質感更為真實,一顆顆音粒很有彈性,形體又很凝聚,而且帶著硬調質感。她的嗓音也更為突出,套鼓的小鼓、鈸聽起來更為真實。總之,用C1000聽這首曲子,馬上就會讓人有耳目一新之感,因為一切都更為真實。
0 r$ N7 n9 F6 j# u5 G- \9 w9 ]( o% n! I! h

) h2 d4 o3 N: j1 F1 S5 D/ g+ C細微細節表現傑出
7 @# t  ~* O: \% q+ \- D再來,C1000的細微細節表現很傑出,當我聽Sara Bareilles現場演出唱「Goodby Yellow Brick Road」時,一開始沒有音樂出現處,可以聽到空氣的騷動感浮現出來,那種細微的空氣騷動感也就是構成空間感的主力。其他前級也能有這種空氣的騷動感,但沒有C1000那麼的自然浮現,顯然C1000對於很細微的聲音細節表現能力非常好。
5 ]! r% M3 P  m4 d" y
' z- b; q9 E3 {. G) \6 ?' {0 w另外還有一首也可以聽出C1000在細微細節方面的突出表現,那就是Bobby McFerrin那首「Say Ladeo」,C1000把音場深處的細節都挖出來了,由於細節清晰,使得整個Soundstage拉大許多。此外,我還注意到C1000的低頻樂器的解析力非常好,那低頻可以沈得很低,很有形,很清楚,還很彈跳,這樣的表現能力真的不簡單。
6 ^9 g( }! e( i5 U% G8 n, q2 s2 c& ^5 e% X
& ]4 B; E8 I9 o/ Q8 a5 i% c
尾音特別長
, O8 l. ~; `, `$ @8 ?% iC1000還有一項特異功能,那就是樂器、人聲的尾音特別長,其實這也是細微的細節表現。人聲、樂器的尾音可以聽到更長,意謂著空間感也會覺得更大,而且尾音就好像畫畫時物體的陰影般,會讓物體更真實,也就是讓樂器、人聲聽起來更真實。例如我聽Buika那首「Volver Volver」,一開始是吉他演奏,在尾音聽得更清楚的情況下,吉他演奏變得更真實。人聲出來後,同樣也可以聽到很清楚的人聲尾音在空間中迴盪,這也讓人聲聽起來更真實。
/ _' g7 X6 ^( F+ V' h# L6 e3 T$ S8 p7 b$ i3 Q
再聽Hans Theessink& Terry Evans所合唱的「Got to Keep Moving」,哇!二個人的嗓音實在太迷人了,那是非常飽滿、非常有勁、中氣十足,聲帶細節又很突出的迷人聲音。而伴奏的吉他雖然只有二支,但耳中聽到的聲音卻非常豐富。加上節奏樂器的幫襯,使得這首配器簡單的歌曲聽起來非常豐富,音響效果非常好,這也是諸多細節所營造出來的音響效果。" X* g+ `: k2 `8 @

  V! v' x- ]* K$ [  b9 q  h; V7 K+ H9 J
鋼弦吉他迷人
4 i0 v% M7 l( S/ Z, @$ h$ `* t聽過幾首吉他伴奏的歌曲,我發現C1000所發出的鋼弦吉他音響效果特別好。為什麼?因為尾音特別豐富,前面彈出來的尾音還沒消失,後面的尾音又加上去了,如此一來吉他隨時都保持在聲音很豐富的狀態下,聽起來特別迷人。而且有厚度,不是單薄的吉他聲。例如Tom Russell唱的那首「The Man From God Knows Where 」就是如此,歌手的嗓音中氣十足,凝氣成形,而且粗獷,穿透力強,搭配好似綿延不絕的吉他伴奏,以及Bass聲,就是一幅迷人的音響畫面。& J) T: `1 A" ^7 H" r" @
- S. j+ _; K$ u' X8 Z) s, g

. E/ C# ^- R, r, D* NSoundstage龐大
: N4 W1 U: E- a' u* w8 b% NC1000的Soundstage很龐大,空間感非常清楚,層次清晰,聽Himalaya電影原聲帶那首「Norbu」時,鼓聲與前面那些樂器的距離拉得很開,層次感、定位感非常清楚,樂器人聲的凝聚力也非常好。C1000的腳踩大鼓也很迷人,當我聽Alanis Morissette所唱的「You Oughta Know」時,她那清亮甜潤又很有勁的嗓音當然迷人,但是如果沒有那紮實又很有彈性,量感又飽足的腳踩大鼓噗噗聲「隨伺在側」,一定失色不少。事實上C1000的腳踩大鼓噗噗聲在紮實的踩下去之後,同樣也伴隨著尾音,難怪3D立體感那麼好。5 w+ U7 w( f; I9 s( H

+ _3 n" c+ }. |  h# Z# |  q: ]+ {. A" x
音質很好
( D# p4 l: r7 H5 P% B) _最後我要說C1000的音質很好,連帶也使得室內樂的和聲聽起來更美。例如我聽Pascal Rogé與London Winds合奏的貝多芬「鋼琴與管樂五重奏」,鋼琴聽起來光澤很美,音粒鏗鏘實體感很好。而那些管樂無論是演奏質感或音質聽起來也都很美,連帶使得演奏出來的和聲更美。* [4 [' |3 z( B9 I
5 j' e* j+ `. T; l' k2 `
其實C1000的音質影響是全面的,這可以用Accuphase第六集測試片做證明。這張SACD中收錄了18軌各式各樣的音樂,包括管弦樂、器樂演奏、人聲、古典、爵士、流行樣樣不缺。當我聽這張SACD時,發現每首曲子的音質表現都提升了,樂器演奏質感也都更真實,整體音樂聽起來更迷人,而且每首曲子都如此,並非偏向某種樂器或某種音樂類型。# x3 Z* d* W. Y1 J9 N) P/ K8 m3 @: E

" G" X/ m! O9 x: H5 `) m) MAccuphase測試片
% b; u& w1 E- m: [6 n! C: }例如第一軌的「費加洛婚禮序曲」,音樂一出來就可以感受到管弦樂的音質整個提升,而且層次、細節表現更好。第二軌李斯特「鐘」鋼琴獨奏很明顯的聽到更美的鋼琴音質與更有實體感的鋼琴鏗鏘音粒。第三軌Drdla的「Souvenir」小提琴與鋼琴合奏,小提琴的內斂與委婉更是美極。第四軌「媽媽教我的歌」小提琴、鋼琴、單簧管伴奏的女聲演唱聽起來很感人,因為是音樂的和諧圓融美感所致。
& Q; e; j1 ]$ S; r1 ?, I' A; G( r: e, }, B
第五軌「鱒魚五重奏」的弦樂和聲迷人,音質非常美,鋼琴更不用說。第十一軌搖擺爵士樂的Bass扣彈與小號的真實感也很吸引人。第十二軌的無伴奏合唱人聲和聲優美,空間感很真實。第十三軌的套鼓非常真實,短促的腳踩大鼓噗噗聲加上硬調的Bass扣彈,讓音樂顯得很真實。第十四軌的Bass扣彈音響效果更是精彩。總之,Accuphase這第六輯測試片可說是C1000的畢業考,而C1000不僅過關,而且表現優異。% A+ s  O. |- u+ q2 L

, G2 v/ t1 c- t3 Y有旗艦水準) g& y& F$ r, u, _1 b2 a
TAD不僅喇叭出名,連擴大機等電子產品也做得很好,您知道他家的後級是D類放大嗎?但音質一樣很好,顯然TAD的設計團隊對於聲音的品味是高人一等的。綜合我這二次聽C1000的經驗,可以歸納出C1000的聲音特質,包括寬鬆、飽滿有勁、平衡、內斂、反應快速,乾淨俐落,而且有厚度。此外空間感、細節表現更是優異,音質就更不用說了。除了聲音表現好,我還發現韻城的定價很香,C1000的美元定價24,950元,但是台灣的定價卻只有72萬,換算率不到1:30,真是佛心來的,當然台灣定價還無法與日本比,但也夠誠意了。C1000雖然不是旗艦,但聲音表現卻有旗艦水準,聲音表現這麼好的前級,這麼香的定價,當然值得我們全力推薦。% b$ o& t3 X, ?% l' W# ]9 n( x
0 `8 L0 ?& l2 U: E3 P6 u- _
規格  z8 K+ C' @" Y' v7 \$ P  D
產品類型        晶體前級
4 v8 I4 W8 }0 ?# L1 b推出時間        2023年6 J3 k7 ]6 @% E3 O5 s
頻寬        10Hz-100kHz-1dB)+ V# D+ y8 s. p. s& V0 }+ {
增益        12dB4 a9 u' l0 z+ r- |; _3 ?
輸入端子        XLR×4、RCA×2
  a' @' p7 T* a6 [4 Z. u輸出端子        XLR×2、RCA×2
2 v- O6 a% j4 n+ g  a7 f) \輸出電壓        1.6V(平衡)、0.8V(非平衡)& @. l" A$ @9 t$ Z8 |
總諧波失真        0.003%$ M  E1 _, p# h2 X: c0 f7 f0 \
訊噪比        120dB(IHF)& Q( w2 k3 i1 R& v3 U. ~
外觀尺寸(WHD)        440×150×406mm
4 B0 I( [* ~8 k  P* s重量        17公斤6 w0 \0 w' x, V
參考售價        720,000元
- Y/ e, C: m' O+ O7 C0 b, r" v進口總代理        韻城(02-27397889)
$ \- P# o6 k0 e% K# L: o7 R9 B6 a
9 S' {* T' \2 N$ y焦點與建議:2 _3 Z( Q3 e4 Y3 P
焦點:/ {0 E# S9 x" v
①        箱體打造精美。
% m+ L' d; o' I0 h, p②        內部零件誤差極低。  i% m1 c8 h) l& P9 j8 ]( D
③        注重電源供應。2 l3 d" ]( j! b/ b' t
④        寬鬆平衡內斂飽滿有勁。6 Z8 T8 }) u( e

+ H* E9 e3 ~) g- g4 N; ^建議:搭配自家後級或其他後級皆可。
" X' V# x& [3 K
! ~) G" M- Q1 h, N& w+ }圖示音響二十要:( J9 E5 `. h  @  |
音質:59 a8 q) ~& h+ A6 l% q9 v! s
音色:5) k4 d, U' l% a/ q" a
高頻段甜美度:5
7 s: N* V, B. @中頻段飽滿度:5
# x$ }& J5 ~9 h. n% ~* t低頻段紮實度:5  b; }1 y& @! }7 o7 f. n
音場寬深:5
5 [* v& T, `  V2 q$ O聲音的密度與重量感:52 I8 M/ W: Q; d
透明感:5
/ q, a  O& L& K% M( Q5 b) Y! R層次感:5- x0 a3 y" R+ W( G! C0 }
定位感:5( Z! x# H$ R# ^; q$ i. r( u
音樂活生感:5
0 ^% A8 c2 a6 C8 j0 C+ F結像力與形體感:55 r% d8 U- E* r: k9 \, ^- g9 c
解析力:5+ k# U; \% Z. O/ n% Y& z* V
速度感與暫態反應:5
; F: e7 I2 Q! Z% V8 B4 ~. Z' f強弱對比與動態對比:54 P9 w6 R* e$ f7 [" f
樂器與人聲大小比例:5. P. Q: H1 U) i; @! O. c, h
樂器與人聲質感空氣感:5
1 j' l3 I* S$ A0 ]( \細節再生:5
8 M' N1 t. H: _$ z( i) a空間感:5
0 `6 f3 I4 h! \% D; I4 a整體平衡性:5
. Q9 @5 d' G: d9 D
7 ]% t8 |1 G% Z: l' O音響五行個性圖:
4 |9 |! f5 W0 m3 b金:3
2 @# w  b3 L# t8 y* [- m" w' b+ b木:4
/ r  ]6 n  N" D( W水:34 ^. M8 Q& I$ w- R4 j, M
火:3
$ Y' n. r3 Z3 C7 X# K5 c土:4
, u5 d' _3 P: k2 L* |$ D金:外放活潑爽朗。木:溫暖內斂親和。水:柔美中性溫潤。火:快速熱情衝擊。土:厚實飽滿穩重。+ }' ]1 X6 [7 r! w' \% C8 ?+ _$ x
# O4 }' t1 T( @$ ^3 z
樂器人聲十項評量:% ^& E, l# D: ]3 X! a0 k. F
小提琴線條:纖細、中性、壯碩2
8 _: n2 g* X- m女聲形體:苗條、中性、豐滿2
3 F0 J* t9 e( L2 D6 n女聲成熟度:年輕、中性、成熟2
# x" j5 t8 q4 G; P/ y7 \7 Y男聲形體:精煉、中性、龐大2) l- O* H; K! U9 w
男聲成熟度:年輕、中性、成熟2% a/ S+ }/ Z' a1 `: @
大提琴形體:精煉、中性、龐大2
. C; K, L* ^) ?1 V6 Q! P5 o腳踩大鼓形體:緊密、中性、蓬鬆18 l( y& D. t' a8 k& Q% \
Bass形體:緊密、中性、龐大1
9 T8 t. Q, u( C鋼琴低音鍵弦振感:清爽、中性、龐大3
0 W& R- R7 U( p5 f: w& ~7 h管弦樂規模感:清爽、中性、龐大3. o9 K& t: T4 S

% r. ~+ E: X. m6 H+ s  o) P1 }2 f參考器材:4 O, J- U% F) z, r; d' b- f
訊源:
2 P4 u- j2 J2 }8 j; o, wEmmLabs TSDX SE2 F. Q8 e3 d7 r1 H2 _+ o9 v
EmmLabs DAC2 SE5 J$ Z, P4 A$ |1 I- H; E
Weiss DSC 502 4ch4 ^( ^2 m; k; k& ^9 H- n4 p- \8 g2 X
喇叭:
4 G0 _! u8 |0 R5 z- IATC SCM100 ASL
: \- W0 r8 q# ?: N$ l
5 G# D# ]  H+ N! V  t2 Y& j2 [3 D  g6 t" O5 m: ]

4 _& L+ R' N, V+ X; A" }
貼心提示:
1、若由本站編輯所發表之文章,如需要轉貼分享,請記得標註出處來源即可。
2、在論壇裡發表的文章如是網友個人發表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
3、論壇的所有內容都不保證其準確性,有效性,時間性。閱讀本站內容因誤導等因素而造成的損失本站不承擔連帶責任。
4、當政府機關依照法定程式要求披露資訊時,論壇均得免責。
5、若因線路及非本站所能控制範圍的故障導致暫停服務期間造成的一切不便與損失,論壇不負任何責任。
6、註冊會員通過任何手段和方法針對論壇進行破壞,我們有權對其行為作出處理。並保留進一步追究其責任的權利。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熱門討論HOT
熱門推薦HOT

售後服務

產品購買

網站合作

關於我們|普洛影音網 ( 8567034 )

GMT+8, 2024-6-9 22:20 , Processed in 0.574094 second(s), 47 queries , Gzip On.

普洛達康有限公司版權所有©2011-2020

Copyright©2011-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