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Dyanudio喇叭系列中,具有27年歷史的Contour無疑是最具有代表性的系列喇叭之一。今日代理商在台北舉辦了全新Contour系列喇叭發表會,請來Dynaudio國際行銷經理Anker Halden與產品資深經理Roland Hoffmann,為媒體發表原廠最新的Contour系列喇叭。
本次發表的Contour系列喇叭一共有四款,包括圖中由左至右的Contour 20,Contour 30,以及Contour 60,其中還包括一款用於多聲道的中置喇叭Contour 25C,從中可依據消費者需求架構多聲道或者兩聲道音響系統。
本次發表會一共可分為兩個部分,第一是不對外開放的媒體採訪,由多家媒體閉門訪談Dynaudio的原廠人員,而第二個部分則是Contour系列喇叭發表會,現場除了有媒體朋友,還有長期支持Dynaudio的經銷夥伴,一同前來共襄盛舉,為今日的活動增添熱鬧氣氛。
好,回歸到本次主角,也就是全新的Contour系列喇叭,由裡到外究竟有哪些地方經過改良?其實與其說「改良」,不如說全新的Contour系列喇叭「進化」了。是的,要說這款全新的系列喇叭進化了一點都不誇張,因為根據原廠人員口中得知,本次發表的全新第三代Contour是一對全新設計的喇叭,從單體、箱體、分音器,一路到內部阻尼的運用,以及喇叭下方腳錐,都是以一個全新的思維,展現這幾十年來Dynaudio在喇叭工藝技術上的成長。就先讓我們以條列式分析,這次的Contour有哪些精彩設計。
1. 喇叭首次採用圓弧形箱體設計,以特別加厚的MDF板搭配前方一體成形的鋁合金前障板,呈現有別以往的視覺美感。
2. 高音單體採用自家最高階的Esotar2絲質軟半球振膜,與自家旗艦的Evidence系列相同。
3. 採用全新Finite Element Method(FEM)單體材料分析技術,設計出全新的MSP中音與低音單體。
4. 諸多單體元件採用特別壓模製作,包括雙磁力系統,單體彈波,以及單體懸邊的長衝程設計。
5.單體後方採用鋁製音圈,不僅質量更輕,比起傳統銅製音圈更增加了24%音圈繞組量。
6. 箱體內部使用三種不同阻尼物,可有效針對箱體內部駐波作吸收。
從以上特點,不難看出,Dynaduio這次幾乎是以一對全新的喇叭思維在研發這款最新的Contour系列喇叭,有關以上各項喇叭設計的重點探討,將會留在本文之後的新產品發表會一次清楚解說,在此之前,讓我們先來看這次的媒體採訪,Anker Halden與Roland Hoffmann針對我們的疑慮提出哪些解答。
首先,相信大家與我同樣好奇,為何Dynaudio旗下喇叭那麼多,最終會選擇這款Contour系列喇叭做改款?Roland表示,第一代Contour最早發表於1989年,直到2003年他們才發表了第二代Contour,在這兩個世代之間,Contour讓Dynaudio從一家默默無名的小規模喇叭製造商,躍升成為國際知名的喇叭大廠,因此即便後來原廠為了豐富產品線,推出不少高階喇叭,或者順應潮流推出主動式喇叭。
回顧Dynaudio的發展史,Contour依舊是Dynaudio最核心的系列產品,Dynaudio沒有忘記市場上仍有一群熱衷於傳統被動式喇叭的音響迷,在兩聲道與多聲道的領域上,追求著極致音質,因此這次全新的Contour,原廠要做的不僅是喇叭設計的各方面的提升,更多的是展現原廠這幾年在技術上累積的真實力。
Roland接著提到,過去幾年,他們發現喇叭最理想的發聲方式,就是採用內建擴大機的主動式設計,以個別的擴大機獨立驅動單體,再由DSP做主動式分音,如此便沒有被動式喇叭容易造成的各項失真問題,因此在Dynaudio系列中,Xeo與Focus XD便是採用主動式設計,但就一個專業的喇叭設計廠商,他們企圖要做的事,就是盡可能在顧及音質的狀態下,提供消費者更多的選擇,滿足不同客群的需求,因此沒有誰可以取代誰的問題,無論是被動式喇叭還是主動式喇叭,兩者都有存在的必要。
就Dynaudio的立場,是Xeo與Focus XD這類的主動式喇叭好,還是Contour被動式喇叭好?Roland說明,雖然理論上主動式喇叭具有最理想的發聲設計,在數據上的失真也最低,但經過他們的多項測試,他們發現當他們使用被動式喇叭搭配傳統擴大機時,在聽感上的變化是非常奇妙的,有點像是喇叭與擴大機產生了某種「Hi End Magic」,這讓聽感上容易產生很「類比」的暖味,而這個聲音味道,是在數據上顯示不出來的,或許也是因為這個原因,至今被動式喇叭依舊有相當多的資持者。
如果您有印象,過去Dynaduio曾經堅持高音單體配置在相對低的位置,可降低空間對聲音產生的影響,但從本次的全新Contour喇叭來看,Dynaudio已經將高音單體配置在所有單體之上,這是否意味著,Dynaudio在過去的堅持上已經有了動搖?Roland回答,過去他們將高音單體配置在下方,確實是為了降低空間對聲音產生的影響,因為根據他們測試,通常在越大的空間聆聽音響,對聲音產生的變數就越多,因此他們希望藉由改變單體的配置位置,以有效降低空間對聲音產生的負面影響。
而全新的Contour,他們將高音單體配置在上方,其實不代表他們沒有修正聲音相位,而是選在分音器的補償與修正來彌補聲音相位的誤差。同時之前因為Dynaudio將高音單體配置在下方,這讓消費者在視覺上會產生喇叭上下顛倒的視覺誤判,這對市場銷售上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因此這次他們選擇將單體回歸正常,希望音響店家在第一時間販售時,不用花太多時間解釋單體的配置位置。
再來,只要提到Dynaudio喇叭,最多人關心的就是喇叭效率的問題。根據此點,Roland絲毫沒有回避,大方提出解釋,他說一直以來,Dynaudio設計出的喇叭從來不是以「世界上最高效率的喇叭」做目標,因為「效率」(或者說靈敏度)僅是賬面上的數據,他們要求的是音質。
Dynaudio有多講究音質呢?以高音單體來看,現今多數人喜歡採用的金屬振膜具有高靈敏度的優勢,容易驅動,但金屬振膜容易在某個頻段上產生鈴振現象,進一步造成音染,但傳統的絲質軟半球高音則沒有音染的問題,在單體特性上,從頻率響應的起始點到最後的滾降,絲質軟半球依舊可維持十分線性的表現能力,因此即便絲質軟半球沒有金屬振膜來得容易驅動,Dynaudio還是選擇它作為高音單體。
用在中音與低音單體的MSP振膜也是如此,Dynaudio了解採用紙盆振膜會相對容易驅動,但紙盆振膜容易受到空氣濕度影響聲音表現,在材料硬度上也沒有以一體成型壓製的MSP振膜來的出色,最終為了音質考量,他們還是選擇相對不好驅動者。但Roland認為,所謂的「不好驅動」,擴大機本身也必須負點責任,因為現今多數擴大機僅講究帳面的「瓦數」,尤其是多聲道環繞擴大機,動不動就標示每聲道500瓦,如果全部有7聲道,就全部3500瓦,以環繞擴大機的內部用料與定價,這樣的瓦數真的僅是參考用途。
而Dynaudio的不好驅動,其實可以透過購買好一點的擴大機,將音量轉大聲來補足,但如果Dynaudio在喇叭品質把關上,為了好驅動而妥協了音質,即便末端擴大機再優質也是無事無補。
但是,話又說回來,這次全新的Contour喇叭,Roland相信應該不會有太大驅動上的問題,因為他們採用最新的雙磁力系統,可帶來更大的電流輸出,同時喇叭的箱體容積也比前一代大上不少,低頻量感可以更容易表現出來,如果您依舊對Dynaudio喇叭有所疑慮,相信全新一代的Contour系列喇叭可以一改您對他們家品牌的刻板印象。
Roland還提到哪些精彩內容?請持續鎖定本討論串,後續將由其他編輯幫忙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