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普洛粉絲團音響論壇&PRIME AV新視聽訂購單公司位置

普洛影音網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原廠採訪-國外] 數位巨擘dCS劉漢盛來了,原廠採訪全文公開!

141#
陶忠豪 發表於 2013-7-11 09:58:29 |已閱:539583|評論:155| 只看該作者 來自 台灣
 dcs0307.jpg  ; J1 `1 E/ i5 K2 f  x
聆聽位置後牆是圓的,老實說這種內凹弧形會有聚聲作用,無法將聲波擴散,不過實際聆聽時卻沒有發現有什麼嚴重不均衡的現象。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42#
陶忠豪 發表於 2013-7-12 10:53:48 |已閱:539583|評論:155| 只看該作者 來自 台灣
第四單元:聚焦專業,用耳朵聽出好聲秘訣-專訪dCS總裁David J M Steven
' R3 ]: ?( G+ G* L( o" Z! F
7 x! x4 f5 D! r. h8 [/ @% z  dcs0401.jpg
; N3 S" a2 s' b8 `9 S" m7 |$ B4 V. `  m) e# q, a
訪問過那麼多Hi End音響廠家,從未見過老闆這麼年輕者。David J M Steven並不是dCS的創始人,也不是相關技術研發者,而是在擁有dCS股權的父親遽逝之後,才接下重擔的。雖然在這個行業的資歷不深,但他卻主導dCS有史以來最傑出產品Vivaldi的開發工作,並在2012年上市。光是這份能力,就讓業界從此不敢小看這位少主。以下是我與他的訪談,問的是我,回答的是David。
8 r3 ^* @, b$ n$ Q1 s& p( j0 X+ Y, K. l( d9 V

% v* K" M8 j# k8 W4 U! H問:能不能簡單的介紹dCS目前的狀況?6 U0 e, z, U2 D+ z/ X: a( _4 j% \# Z
答:dCS成立於1987年,最早是以承接軍方與通訊公司數位處理個案為主,專注在類比數位轉換,數位類比轉換,以及數位對數位的轉換領域。1989年蘇聯解體之後,來自軍方的委託案大減,讓我們不得不思考未來的方向。除了少了軍方與通訊公司合約之外,另外一項改變也驅使我們朝家用市場轉向。你知道我們是以專業類比轉數位技術起家,也曾參與Sony DSD的研發,更很早就推出24/96與24/192高解析轉換機種。不過,這樣的優勢並沒有為我們在錄音室中帶來好處,因為數位化之後,錄音室很容易進行多軌錄音,但是他們不是買幾十部dCS的ADC去錄,這樣他們負擔不起,而是採用軟體轉換的方式,這也讓我們損失了專業錄音的市場。因此,我們決定要聚焦在Hi End二聲道市場。去年我們推出的四件式Vivaldi就是過去多年我們傑出技術的結晶,那也是現階段最高技藝的成就。4 z) |- x/ o, K9 ^' O: s  r. {5 o

: U, R5 A* C- P# |- s8 v問:目前dCS大約有多少工作人員?: [. s1 G1 ?2 m8 b+ |! Q- g
答:我們大約有十幾位工作人員,包括五位研發人員是靈魂人物,他們負責產品的研發、測試、撰寫軟體等等。我們的寶就是資深員工,大部分人都在公司工作長達10年、20年,我自己在公司才五年,算是最資淺的員工。你是知道的,我父親突然過世,雖然我在意外中接下父親的工廠,不過我並非新手,我父親是音響迷,所以我從小就跟著父親接觸音響器材,對音響這個行業並不陌生。 * \( h9 t4 V! l4 f; U" y

4 l0 j# N% k' I0 [問:能不能先談談你自己?' q3 \7 N- ~, o) T2 H
答:我在2008年才進入dCS工作,在回來接掌dCS之前,我在一家公司擔任軟體研發工程師,先在英國工作,後來被派到華盛頓DC,在美國五年,五年前我決定搬回英國,協助父親掌管dCS。在這家軟體公司之前,我在汽車界工作,也是軟體設計。我的工作是產品設計研發,尤其是在軟體方面,我們通常是先形成一個點子,然後由這個點子去發展完成一個軟體,用數學的思維去讓產品的發展能夠更快速。這些工作跟現在完全不同,相當有趣。由於父親是音響迷,又在音響界中,所以雖然我早期並沒有在dCS工作,但從我還在念書就已經接觸音響了。在家裡我會幫忙父親做線材,做擴大機,唸大學時也曾在音響店打工,我不曾離開音響。
2 {$ T' i( Q. U, y0 @6 ]$ y  ?
" e+ B7 q# `/ g0 _: H5 o問:在你父親買下dCS之後,做了什麼改變呢?9 U4 J7 `- A0 h7 @
答:在我父親買下dCS之後,對內部做了大幅度的改變,並且把產品外觀改變得更像消費家用產品,例如Scarlatti、Puccini等,更大的改變是把焦點完全放在消費市場上。在此之前,dCS做得比較雜,一方面替專業需求設計產品,一方面又與BBC有研發合約,一方面又做消費性產品,不夠聚焦。我父親接掌公司後,發現這種多頭作法增加公司負擔,所以決定把產品聚焦在二聲道音響上。而在我接手後,我第一個負責的是Debussy,第二個就是Vivaldi了。  G$ W6 Y% i$ O

5 d% B% `. K7 J- R0 W% T+ s問:dCS的產品有什麼獨特之處,讓它可以鶴立雞群?' N; P2 x& O4 Y3 L; g4 g# b
答:我們有獨特的硬體數位處理技術,也有卓越的軟體人才,可以依照我們的需求去發展新產品。例如我們花了二、三年的時間來研發Vivaldi,當時我告訴Chris,我們有足夠的預算來支持研發,你想要什麼就做什麼。所以我們重新設計Ring DAC,我們用了更強大的DSP與FPGA,我們撰寫新的軟體,改善了濾波與Jitter等等,還重新設計精細的機箱,最終推出現階段最高技藝成就的Vivaldi。
2 U9 Y' f& |, ^8 H- c由於我們擁有自己的軟體撰寫人才,讓我們可以有為客戶作升級的能力。例如控制板(Control Board)主司各種操控功能,上面採用能力強大的FPGA,隨時可以軟體方式增加各種功能,所以只要有需要,我們就能夠立即更新升級,這就是為何我們可以為五、六年前推出的Scarlatti做軟體更新。我們的產品並不是推出之後二、三年就結束壽命,而是可以不斷升級。4 v$ z4 i# k. D& i) a6 P. P: b/ X
我們所有的元件除了雷射讀取系統來自日本之外,其他元件全部來自英國本土,而且離這裡很近。金工廠距離這裡大約二十英里,陽極處理工廠距離這裡大約六十英里,線路板工廠比較遠,是在中部,他們都能及時供貨,我們跟這些協力廠商一直維持很好的關係,dCS產品可說完全在英國製造。
' t/ R( X' `) X% c. T  O9 q; J我們自己設計的自動測試站可以作非常精確的檢測,我們不僅自己作測試儀器,還還替許多通訊公司或BBC設計製造測試儀器,目前工廠內擁有八組自動測試站,所有的產品都必須經過測試,自動把測得的各項規格數據存入電腦,以備未來維修追蹤之用。我們這種自動測試站很複雜,不可能在外面買到現品,必須自己設計製造。舉個例子,Vivaldi就有七千種以上的各種測試可能,這麼複雜的工作不可能用人工來作,所以我們必須發展自己的測試方式,還必須有人撰寫測試軟體,這不是一般廠家能夠做到。我們每部產品在出廠前都已經做過萬全的測試,確保產品送到客戶手中的完美性。4 ]+ a* u" C. V2 u
, Y# `9 b4 U7 F" Z# h% A
問:你們的標語是Only the Music,但你們給人的感覺很科技,以前又聚焦在專業領域上,讓人會有疑慮是否有專注在聆聽上?: n) M1 K0 y9 E/ O
答:我們在這個業界超過25年,們不僅擅長技術研發,我們的聽感也很敏銳。例如從數學的角度來看,升頻機制並不會對聲音有什麼影響,但是我們用耳朵聽出升頻之後聲音的確更好。事實上,我們並非只有注重測試規格而已,我們跟音響迷一樣,非常注重聽感上的細微變化,這一直是我們的取向。
$ s0 T& r; L" g1 B9 K# b9 F2 |8 h  d上個月我大約跟2 0個人聚會,其中一位是以前LSO倫敦交響樂團的錄音工程師,他到現在仍然在使用我們的類比數位轉換器,而且編號是001號跟002號。我把我們的升頻器拿給他聽,也把我們的濾波器讓他用,他也跟我們討論實際聽感的差別,我們的產品研發主管Chris也經常跟他討論。這麼說,我們擁有最頂級的數位研發人員,我們也跟錄音工業有深遠的關係,所以我們能夠做出好產品。
! n. p% n; q/ m4 n% H3 V
5 C8 q$ W0 m# l! q4 I& g+ i2 t4 O; t; L) G3 I6 x3 V
問:我剛剛知道,Chris曾在著名的錄音控制台廠Neve工作過,而Ray來dCS之前在QUAD工作,聽說還有其他人來自不同音響廠家,這些來自不同廠家的人才是否對dCS的產品研發有正面幫助?6 w4 P, w3 W7 [; p
答:是的,他們帶來不同領域的知識,會讓我們的想法更為開闊。例如我自已來自IT資訊工業,所以我對dCS的產品要能夠跟蘋果接軌十分在意。你需要有更佳的洞察能力來幫助產品的設計。
& d) A8 S  u9 e0 J% m+ B9 A' v8 c: P4 \( ^
問:我對dCS從單機到四件式的轉變很有興趣,你能告訴我這個轉變過程嗎?是什麼原因驅使你們這樣做的?  H2 n  ?9 g. Z4 z
答:我們最早只是專注在類比數位轉換,以及數位類比轉換上,當時只有Elgar、Purcell等。後來我們慢慢發現,其實我們可以把轉盤做得更好,所以在2001年我們就研發出Verdi SACD/CD轉盤,用來搭配Elgar。由於我們來自專業領域,深知精確時鐘對聲音表現的重要性,所以我們在2004年又推出Verona Master Clock。再加上我們早在1998年就推出的Purcell升頻器,就這樣很自然的組成了四件式數位訊源。4 U/ E1 w- F; a. _  ~" o! ]% q
Paganini與Scarlatti是四件式設計,有些消費者懷疑有必要作成四件式嗎?我們就說你自己聽,結果是真的可以聽出不同。我們通常建議你先加Master Clock聽聽看,接著再加上Upsampler,又可以聽出不同。當然你可以選擇二箱或三箱式,但是如果你想要有終極表現,就必須要用四件式。如果用家以前用的是Elgar、Verdi 、Verona這類產品,想要升級可以優先選Paganini,更好的當然是Scarlatti,現階段最高技藝成就的就是Viivaldi。Vivaldi可以播放各種型態的音樂,可以播放CD、SACD,有USB DAC功能,可以連網。
! L* d& s" X: L/ c; vVivaldi轉盤還有一個功能,那就是除了輸出PCM、DSD數位訊號之外,還可輸出自家獨特的DXD數位訊號,這是一種升頻技術,擁有24bit/352kHz(或384kHz)規格,是我們研發多年的新技術,有些人認為DSD聲音比較好,有些人則認為DXD聲音比較好,可說因人而異,用家可以自己試試看。
7 P$ J+ E' ?4 C( O5 }
7 B* X) G2 M9 c+ `
2 R, G/ M" }0 y$ q4 F$ y問:四件式設計是不是因為市場導向而去做的產品?
( E9 O6 Q: {1 c8 ?5 f8 ^6 r' m答:也不能這樣說,我們本來就對升頻很專業,而我們也有把握做出業界最好的SACD/CD轉盤與數位類比轉換器,當然外接時鐘也是如此。所以,推出四件式數位訊源是很符合邏輯的,因為我們擁有數位方面的深厚專業技術,並非為了滿足市場導向而特別為之。0 O! ]' j( y- m6 K4 Y6 u
: C% d7 h0 @3 f4 |7 o/ `1 S+ X
問:是不是因為不符合你們的邏輯思考,所以你們到目前都還沒有生產擴大機跟喇叭?6 G( }9 F' N: k8 s
答:是,因為我們對於擴大機跟喇叭的領域並不熟,即使市場有這種產品的需求,我們也不會去做。
4 ?' D" ^" ~1 {4 H, |
9 N' i0 K4 x) v' \+ n# @: Z7 Q0 L8 W- L
問:目前賣得最好的產品是哪型?$ S9 `9 }$ Q: _3 c* z! c: N
答:Puccini SACD/CD唱盤與Puccini U-Clock。我們把所有的東西都裝進這二個箱子裡,最後顯現的聲音效果很好,這也是目前我們賣得最好的產品。Debussy USB DAC是我們的入門級產品,可以跟電腦連接,播放音樂檔案,也非常受市場歡迎。- s, j! o. k. Z4 M8 J" ?/ E7 ^
) W( r' C& B. p
問:許多廠家對電源很注重,所以把電源跟主線路機箱分離,成為二件式產品,但是你們從來都不曾把電源分離出來。# o# S. Q8 M* L8 G
答:我們現在這樣做的表現已經非常好,如果再把電源分離,好像意義不大。如果真的為了賺更多錢,而另外做一個電源供應箱,那就是五件式,恐怕一般音響迷家裡的音響架也不容易擺。所以,我們到目前都還沒有想過把電源分離出來,而是專注把機箱內的電源供應做到最好。或許,分離式電源的表現可能比內建式還好些,但我們認為還有其他方法也可以讓內建電源達到這樣的水準。
4 `1 B& m  {: Y/ U7 y; \) n6 g7 z% }# y+ y* E) t/ L; f9 P) f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43#
陶忠豪 發表於 2013-7-12 10:58:06 |已閱:539583|評論:155| 只看該作者 來自 台灣
 dcs0402.jpg    : Y3 t  l: v1 A7 I. G

) _# R, \, L: s# \2 W1 i6 @問: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使用數位流,如果使用數位流,就意謂著使用CD唱盤的人越來越少,你認為這會是一種趨勢嗎?+ [" T. C# u2 c
答:我認為如果你有像我們這麼好的轉盤,那要留住它,因為這是屬於里程碑的產品,我們知道如何讓轉盤拾取最佳的數位訊號,我們知道如何降低轉盤的時基誤差,所以用家得到的是很好的數位音樂訊號。數位流表面上看起來跳過轉盤這關,好像聲音會更好,實際上卻不然。因為數位流仍然要面對許多變數,包括轉檔程式、驅動程式、播放程式、選擇網路硬碟、電腦環境以及各種設定等等。假若你本來已經有CD唱盤或轉盤,即使不是如我們的產品那麼高級,我仍然建議你留著,因為用CD唱盤播放音樂是最輕鬆的方式,何況世界上還有那麼多CD唱片。我們會持續生產轉盤,一直到CD壓片廠宣布不再壓片為止。事實上,我仍然認為透過一部好轉盤所取得的數位音樂會好過數位流,假若你用Vivaldi來聽數位流,應該努力讓數位流所播放的聲音跟轉盤播放者一樣。) v; U* s- l, M/ l3 f+ K$ n

( r1 W8 R$ g  W* @! Y; U0 Y問:現在有許多人堅持無論是CD唱盤或轉盤都不會好過數位流,因為轉盤有轉動系統,容易產生高Jitter,何況也只能讀取16bit/44.1kHz訊號,跟數位流的高解析音樂檔在規格上差多了,你的看法如何?
& W) d- z9 @9 D  Z% p! ]
答:沒錯,轉盤的確只能讀取16bit/44.1kHz訊號,或1bit/2.8224MHz DSD訊號。而數位流只要有夠好的USB DAC,致力把時基誤差降低,就能夠享受到高解析音樂檔案。但是如我前面所言,你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我自己出身電腦工業,家裡也有一套數位流系統,但是我深知數位流系統裡還有很多關卡需要解決,並不是如理論上所想這麼美好。不過,我也認為網路串流或USB介面的確是未來播放音樂的趨勢,所以我們的產品都擁有這些功能。; T4 U$ Y  f6 N' k( Z+ O

' ^* K/ \6 s4 h2 R" a; m問:你是如何看待USB介面與網路串流介面?
+ `* x3 q8 D  V4 Q. I$ v
答:我們是專門生產數位類比轉換器的公司,不論數位音樂來自什麼形式,對我們而言,那純粹就是數位資料而已。所以,當我們意識到數位流興起時,我們是把它們當作是一項新的音樂檔案來源而已,播放音樂的核心還是DAC。所以,無論是USB介面或網路串流,我們都將它們視為S/PDIF、AES/EBU之外的數位介面,我們是持開放的態度來看待這些介面的。這也是為何我們沒有推出音樂伺服器產品的原因。未來,無論音樂是來自雲端,來自硬碟,網路、來自光碟,我們都會發展出相對應的輸入端子,讓我們的DAC能夠跟所有的音樂儲存介面相容。) j& \/ a( ?8 z* c& z" @
6 U* i. _& O. F4 f7 |1 z
問:目前Hi End器材越來越貴,就像Vivaldi,你們以後有計畫生產一般人負擔得起的數位訊源嗎?
. B1 w( m8 z2 i/ D( }2 }答:我們並不是故意生產昂貴的數位訊源,而是我們的內部設計是全世界最頂級的,例如我們的控制板,我們的Ring DAC,這些成本都很高,我們的人才都是第一流的,我們付的薪水也高。很不幸的,就以我們的Debussy跟Scarlatti來說,二者的價格幾乎是1比10,而Vivaldi更高,這是因為我們的器材需要跟越來越多的介面相容,研發與製造成本相對就越來越高。你可以看到我們的工廠裡,有那麼多的精密設備,那麼多的備料,人員雖不多,但都是菁英,這些都是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如果我們每個月能夠賣出1,000套Vivaldi,分攤之下成本當然就會降低了。話雖如此,我們也有計畫把各項完備的功能與介面想辦法做在一個機箱裡,推出一般人負擔得起的產品,這是我們的夢想。說不定,我們可以找一家工作夥伴,由我們負責設計與最後測試,他們來製造,這樣就可以降低成本。我的腦子裡已經有許多方案在思考,或許最近幾年內也會有新的科技產生,讓我們的夢想能夠實現。2 M9 W0 x% {& R0 s
4 C8 @$ l! W% j* D! k3 n
# a  p2 Q+ q8 y1 L
問:面對日益縮小的Hi End Audio市場,你有什麼看法呢?! m+ n' ~* v' A* M
答:誠如你在評論Vivaldi文章裡所言,我們的產品只有百分之一的人能夠享受,我們的位置在金字塔的最頂端,老實說,我們的營業額是在增加的。但是,危機在底部,底部的年輕人越來越少。我們需要讓更多人去買小套的音響器材,等他們賺到錢之後,在家用與養育孩子之餘,就會把錢花在Hi End音響上。不幸的是,我們對於底下這一塊無法有任何作為,所以也只能聚焦在生產State of the Art的產品上。目前我們能做的,就是維持dCS的優良聲譽,等有一天讓他們發現我們,而來購買我們的產品。6 Z3 Z+ X' q" G5 y( `4 l9 F
0 b# z; w% f4 ^) ^4 S
問:你們有很好的硬體設計工程師,有傑出的軟體設計工程師,你又是資訊工業出身,有沒有想過做出類似Sooloos這種All in One的數位流產品?
/ H3 \. q0 M/ f. h8 I答:在以前我們或許曾經思考過,但現在已經不符市場需求了。你看現在有像J River這種這麼好用的軟體,觸控電腦又這麼便宜,iPad那麼廣泛的被使用,還有那麼多的App,我們已經沒有理由來涉入這類產品。不過,Sooloos強的是它的系統整合,讓用家能夠很方便的建立音樂資料庫,再加上他們的DSP喇叭系統,這是他們的競爭優勢。# |4 h# E7 r/ a7 k: `

3 h3 M7 O3 o7 O7 W4 A問:dCS未來有什麼具體計畫嗎?5 j2 s' n5 S! p# \( r  P
答:目前我們致力在讓Scarlatti、Paganini與Puccini升級,讓它們能夠接近Vivaldi,這是最重要的工作。不過,2014年我們可能會有一件有趣的東西出現,這是秘密,目前還不能告訴你。
! `# o) R  [$ I+ W. x' J8 j: ~/ `6 x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44#
陶忠豪 發表於 2013-7-22 09:42:26 |已閱:539583|評論:155| 只看該作者 來自 台灣
第五單元之一:專訪產品開發總監Chris Hales9 O& G6 r  y7 w; @8 M
優化再優化,不斷自我挑戰

. J# o4 j! y, n3 X+ C! d% O# S7 r
1 {2 @1 j8 M- R; V% n8 ]  dcs0501.jpg
8 e7 @8 a. Q: |這次採訪dCS,是我覺得相當困難的一次。難處在於在短短的一天時間內,我要參觀工廠,還要跟老闆David J M Steven,以及下列三位研發核心人物對談。跟David的訪談還好,去蕪存菁之後很容易寫成一篇採訪稿。但跟Chris Hales(Director of Product Development),Andy McHarg(Technical Director)以及Ray Wing(Head of Design)的訪談就讓我非常頭大。為什麼?因為他們三位談的都是既專業又硬梆梆的技術問題,夾雜許多專有名詞,本來就比較難懂。更難的是他們都是拿著線路板或機箱,指著各處跟我解說,以至於回來之後整理錄音資料,聽到的都是Here、There、DSP、FPGA、10dB、50dB等。天啊,要將這些硬梆梆的材料寫成問答型式幾乎是不可能的,也無從寫起。想了幾天,最後決定不採用我習慣的問答方式,而是以側寫大要的方式為之。
6 M. F5 C. D* t$ Z; N0 [- _7 cChris Hales可說是產品研發的大主管,他跟老闆David討論之後,決定要研發什麼產品,接著由他負責電源、類比板,Andy McHarg負責控制板上的硬體以及DSP、FPGA軟體設計,而Ray Wing則負責箱體設計。當然產品的研發還有其他人加入,不過他們三人是主要靈魂。以下就是我與他們三人的訪談擷錄。
9 U' ~6 P% J1 k& l' R' P0 e' i8 E- e% A0 v3 F+ D" K% \! F' u# t
Hales在1998年就進入dCS,曾負責品管,也做過軟體程式設計。幾年之後又轉入硬體設計。有一次BBC要更換設備,建立數位廣播,他也參與了該項計畫,讓他對硬體設計有更多的經驗。在進入dCS之前,他曾在著名的Neve混音台製造公司工作,在那同時他也接一些擴大機與PA系統的設計工作,所以很早就對設計擴大機有豐富的經驗。他在2005年升任為Director(那年dCS的老闆換了),從那時起他就一直致力於產品研發領導工作。  ?; g$ @9 P/ ]) R5 B: s( H0 m- S
Hales一開始就向我們講解dCS產品內部的訊號處理架構。當數位訊號進入控制板(Control Board)之後,會先以DSP與FPGA進行數位濾波、噪音整形、升頻等工作,並且轉換成5bit、2.8224MHz(44.1kHz取樣系統)或3.07MHz(48kHz取樣系統)數位訊號,接著才進入Ring DAC做數位類比轉換處理。最新的Ring DAC版本採用了48個記憶晶片(Latch)以及相對應的96個金屬皮膜電阻,不過每次處理實際使用到的是32組,其他12組是備用的。數位訊號經過這32組記憶晶片與電阻隨機組合處理,降低了電阻誤差,提升了數位類比轉換的精確性,最終能夠達到真正的24bit/192kHz要求。6 z* d/ T  J% b$ h0 r1 Y( s
數位訊號轉換成類比之後,會進入平衡架構的電流電壓轉換分砌式線路,在純A類狀態下工作。平衡架構的好處是擁有共模排斥能力,可以消除線路中的雜訊,此外還可以濾除100kHz以上的噪音。; V9 L$ D* D. L/ C9 O
接著說到Ring DAC。Hales說1992年最早的Ring DAC每聲道只有20組記憶晶片(Latch)與金屬皮膜電阻,上一代則已經進展到每聲道44組記憶晶片,而最新的Vivaldi Ring DAC已經進化到每聲道48組。而且,原本採用的是Dual Mono,沒有完全分離,最新的Vivaldi則採用左右聲道完全分離設計。還有,以前的記憶晶片是4bit Latch,最新版則改為1bit Latch。改成1bit Latch之後可以降低串音干擾,這些資訊在去年Martin來台灣舉辦Vivaldi發表會時我們都已經知道了。
( l% q, S- L9 I* b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45#
陶忠豪 發表於 2013-7-22 09:43:51 |已閱:539583|評論:155| 只看該作者 來自 台灣
 dcs0502.jpg      6 Q  c7 S  E/ ~7 H, a
Chris Hales手上拿著最新版的Ring DAC,跟我們解釋它的功能與優點。
9 ^& S- d: q# k- z1 m2 u, W2 Q9 `; u3 y( {
談到Ring DAC,我提出存在心頭很久的問題,為何要選擇5bit呢?別人用1bit或16bit、24bit,為何Ring DAC要選擇5bit呢?Hales很坦白的回答,這是考量到成本與效果的妥協選擇,選擇更高bit數會讓製造成本飆高,難度也增加,想想看每增加1bit所有元件就要倍增,那是很可怕的成本。而選擇更低的bit數又無意義,所以最終決定採用5bit。我再提出另外一個問題:最新版的Ring DAC上共有48組記憶晶片與96個電阻,其中真正用到的只有32組。Ring DAC從最早的20組發展到今天的32組(實際工作),為何會選擇32組、而不是48組或64組呢?Hales的回答也是一樣的,還是成本與效果的妥協考量。既然Ring DAC的記憶晶片已經從當初的20組發展到今天的32組,當然未來也有可能持續往上發展吧?Hales告訴我,Ring DAC最早是為軍方的雷達系統而開發的,沒想到現在卻成為Hi End數位訊源的著名地標。9 B8 q1 m$ n( Z
在此讓我們回顧一下所謂的Ring DAC,其實它應該就是最古老的Ladder DAC的變形,但dCS稱為Ring DAC。我們可以從Ring DAC上每個記憶晶片都搭配二個電阻來看,就知道其實它是R2R架構,只不過運用了記憶晶片來搭配電阻的隨機選擇。Ladder DAC是最古老也最踏實的數位類比轉換方式,但是因為需要為數眾多高度精密的電阻來達成,所以成本很高。為了降低DAC成本,才有後來的1Bit晶片以及Delta-Sigma晶片。市面上最有名的Ladder R2R DAC有二家,一家是MSB,另一家就是dCS。想要把Ladder DAC做好,採用IC晶片方式不可得,所以MSB與dCS才會發展自家的分砌式DAC,企圖取得最高的精確性,讓數位類比轉換機制無論是在極低電平下或極高電平下,都能得到真正的24bit解析力。
& w: u% V, a3 \1 ]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熱門討論HOT
瑩聲2014 PMC原廠採訪
原廠採訪-國外

售後服務

產品購買

網站合作

關於我們|普洛影音網 ( 8567034 )

GMT+8, 2024-5-13 16:32 , Processed in 0.672456 second(s), 73 queries , Gzip On.

普洛達康有限公司版權所有©2011-2020

Copyright©2011-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