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普洛粉絲團音響論壇&PRIME AV新視聽訂購單公司位置

普洛影音網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後級擴大機] Ayre VX-R後級:前所未有的挑戰,讓所有的錄音都好聽!

複製連結
陶忠豪 發表於 2010-9-1 00:00:00 |已閱:34955|評論:0|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來自 台灣
字體縮放
[size=14.6667px]Ayre在2006年推出全新MX-R後級時,設計者Charles Hansen曾經說過一句話:「這是一款播放任何錄音都好聽的擴大機!」這句話聽在許多音響迷耳裡,絕對是與傳統觀念完全抵觸的說法。依照一般音響迷的邏輯,一部優異的器材應該要像照妖鏡一樣,好的錄音聽來會更好聽,壞的錄音則會原形畢露,把缺點全部放大。MX-R如果可以把壞的錄音都變好聽,那它一定是用了特殊的調音手法,加入了悅耳的音染,才有辦法讓所有的錄音都好聽。但是這樣一來,MX-R豈不是悖離了中性無染的準則,對於線路與聲音素有潔癖的Charles會這樣做嗎?趁著Ayre推出MX-R的兩聲道版VX-R後級,讓我們再一次探究Charles所追尋的聲音境界。
+ P: `$ B* |7 K
[size=14.6667px] Ayre VX-R後級:前所未有的挑戰,讓所有的錄音都好聽! 01.jpg
7 V# K* H6 w6 d. ]5 k. N在探討線路之前,讓我們先聽聽Charles自己是怎麼解釋這個「讓所有錄音都好聽」的論點的。他的出發點完全是站在聆聽者的角度思考,音響迷花了大錢購買音響,如果只能聽少數幾張錄音發燒的唱片,這實在是很荒謬的一件事。所以在擴大機設計方面,Charles從另一個方向思考,他認為如果錄音聽來聲音不好,通常是擴大機本身有缺陷,因為有瑕疵的錄音通常會讓擴大機的缺點更為突顯,如果我們能解決擴大機本身的問題,那麼即使重播不盡理想的錄音,聽來也不至於難以接受。追根究底,Charles的設計理念不但沒有違背傳統正道,對於降低擴大機失真的要求甚至比任何設計師都更為嚴苛。

) E2 Q* z8 L; `( I
[size=14.6667px] Ayre VX-R後級:前所未有的挑戰,讓所有的錄音都好聽! 03.jpg $ E! z7 F' W$ T  G" I3 g
先看線路設計,前面說過,MX-R依循的依然是Ayre一貫堅持的全平衡放大、零負迴授架構。老實說,這兩點並不是Charles的獨門技術,而是任何音響設計者都知道的基本法則,只不過真正將這兩點化為實際產品的廠家並不多見,因為要做到這兩點非常困難,要「同時」做到這兩點更幾乎是不可能任務。怎麼說呢?因為要真正實現全平衡線路的共模拒斥效果,正、負半波的放大線路就必須完全一致,這意味著所有元件都必須精密配對,將誤差降到最低,只要元件配對稍有偏差,整個全平衡線路就等於白費功夫。可想而知,全平衡線路的難處並不是表面上元件數量多出一倍,而在於元件的精密測試與配對,這才是最耗費成本的地方。Ayre的作法沒有訣竅,就是靠人工100%嚴格測試每一個元件。
7 v7 Q# ]/ b1 V: X% @1 a- r
[size=14.6667px] Ayre VX-R後級:前所未有的挑戰,讓所有的錄音都好聽! 07.jpg
$ w: n1 T2 i% j2 }! f再看Charles對於零負迴授的堅持。其實市面上許多擴大機同樣標榜無負迴授,但是這些器材通常只是不採用整體負迴授,卻無法捨棄局部負迴授的使用,因為如果完全不用負迴授,測試數據將會很不好看。Ayre早期器材從不標示頻率響應與失真數據,就是因為Charles反對「看數據評斷器材好壞」。寫到這裡,或許你會認為Ayre的測試數據真的很難看吧!其實不然,Charles在十年前推出V5後級時終於願意標示頻率響應數字了,當時高頻響應已經達到200kHz,如今MX-R與VX-R更進一步提升到250kHz,對於一部「零」負迴授擴大機而言,這個數據絕對是難得的成就。
[size=14.6667px]% C7 f: E4 \8 X/ G( l  }3 ~
請試著想像,如果線路或元件測試有任何瑕疵,導致VX-R的全平衡線路沒有發揮抵銷雜訊的效果,線路中又沒有任何負迴授幫助降低失真,所有問題都將赤裸裸的反應在聲音表現上,這將是何等可怕的災難!如果你瞭解這點,你就會知道為何其他音響設計者不敢如此設計,而Charles的勇氣與執行力又是多麼強大,才有能力貫徹他的信念!
: y$ I" a/ M+ r. C
[size=14.6667px] Ayre VX-R後級:前所未有的挑戰,讓所有的錄音都好聽! 08.jpg
- P  y/ u5 I/ }7 f* C當然,Ayre創立18年以來並不只靠全平衡與零負迴授兩招打天下,MX-R後級就提出了幾項革新設計,VX-R兩聲道後級當然同樣具備,機箱造型大改是其中最明顯可辨之處,MX-R與VX-R的機箱由整塊實心鋁塊精密車削而成,連鏤空的散熱片都是從同一個鋁塊中挖出,許多人認為這種作法精美絕倫,不過造型絕不是Charles如此做的唯一理由。只要用過Ayre後級的人都知道,他們的AB類擴大機工作溫度一向偏高,MX-R與VX-R將機箱與散熱片合為一體,正是提升散熱效率最理想的作法。除此之外,我認為這個機箱還有另一個更重要的目的,那就是利用整個厚實的鋁機箱當作散熱體,讓工作溫度更為穩定。

, M7 \7 {/ ~/ J- h: V/ k( O" _# @
[size=14.6667px] Ayre VX-R後級:前所未有的挑戰,讓所有的錄音都好聽! 06.jpg 7 J# Q" i+ Q7 Q% p) _2 @$ Z% E0 q
對於重視偏壓點設定的Ayre而言,如何讓工作溫度恆定其實是非常重要的課題,因為工作溫度的改變會影響功率晶體的偏壓大小,一般擴大機通常會在功率晶體之外設置溫度感應晶片,不過這種偵測溫度的作法在反應速度上總是慢了半拍,難以精確控制偏壓。所以Ayre這次採用了ON Semiconductor製造的ThermalTrak功率晶體,直接將溫控線路設置在晶體內部,如此才能更即時快速的反應工作溫度的變化,讓偏壓維持在更穩定的狀態。
, S0 Y3 v# y* |) {0 C5 Q' O, n
[size=14.6667px] Ayre VX-R後級:前所未有的挑戰,讓所有的錄音都好聽! 09.jpg
7 w  ?/ ~; e! y- S# F值得注意的是,MX-R與VX-R的線路中竟然有兩點設計違逆了Charles始終堅持的理念。其一是從MX-R開始採用的EquiLock技術,這項設計打破了Charles對於極簡線路的堅持,在輸入級中多加了一顆晶體,專門用來穩定增益晶體的工作電壓,元件數量雖然增加了,卻能排除輸入級與輸出級之間因為電容所造成的相位偏移。
0 _' P; r: Q& J+ X' h2 ?8 y' z! P# E此外,Charles原本始終堅持FET比bipolar晶體更好,但是在MX-R中他卻首度採用了bipolar功率晶體,原因很簡單,因為他發現bipolar比MOSFET晶體更好聽。從以上兩點,我們可以看出Charles雖然堅守他的設計理念,但是卻不固執己見,而是懂得擇善固執,願意為了追求更好的聲音而調整自己的觀念。
+ Q& ?3 w* h1 `2 v; U2 d
[size=14.6667px] Ayre VX-R後級:前所未有的挑戰,讓所有的錄音都好聽! 10.jpg
/ }6 D/ ~( Z) b' t基本上,VX-R的放大線路與MX-R完全相同,等於是把兩部單聲道的MX-R放在同一個機箱中,不過兩者還是有幾點不同之處。其一是MX-R每聲道使用了兩顆EI電源電壓器,VX-R每聲道只使用了一顆。其二是在八歐姆負載下,MX-R的輸出功率有300瓦,VX-R則降為200瓦。值得一提的是,VX-R的輸出功率雖然較低,但是功率晶體的數量卻與MX-R一樣,每聲道都使用了八對功率晶體。這顯示VX-R的每顆功率晶體負擔更低、餘裕度更高,理論上更能在最佳線性範圍下工作。雖然我沒有直接試聽比較過MX-R與VX-R,不過我認為VX-R的驅動力已經非常夠用,除非你的喇叭真的特別難推,否則VX-R或許是價位更低,但是特性卻完全不遜於MX-R的選擇。
8 u4 t$ ^% u4 X9 r1 P$ t0 T$ [
[size=14.6667px] Ayre VX-R後級:前所未有的挑戰,讓所有的錄音都好聽! 11.jpg . d7 C/ q) e% y2 o# C  _6 m. I- K
經由不斷聆聽比較進行調音,是Charles實踐「任何錄音都好聽」的另一個重要手段,在MX-R長達六年的開發過程中,Charles幾乎花了一半時間,每天一早就鑽進試聽室中聆聽各種唱片直到深夜,不斷調音直到每張唱片的重播表現都讓他滿意為止。Charles是怎麼調音的呢?從試聽比較各種不同的元件著手。Ayre一向使用美國Cornell Dubilier製造的濾波電容,其他小電容則是開規格向REL Cap下單訂製的特別品,內部導線與端子採用Cardas製品,甚至連電路板的材料都是多方比較後的結果,相信這些都是Charles經過不斷試聽之後所採用的最佳選擇。

' @5 u0 D* T0 A, }7 A) L
[size=14.6667px] Ayre VX-R後級:前所未有的挑戰,讓所有的錄音都好聽! 13.jpg
! @2 J& ~5 e7 `去年專訪Ayre海外行銷經理Brent Hefley時,他曾經透露電路板材質對聲音也有顯著影響,所以Ayre使用的電路板都是經過聆聽比較之後挑選的結果。

2 O6 |6 V( B" M1 t  F
[size=14.6667px] Ayre VX-R後級:前所未有的挑戰,讓所有的錄音都好聽! 05.jpg
# d- y( j" P  o; V2 {市電在進入電源變壓器前,會先進入這個Ayre Conditioner濾波裝置,這是Ayre的獨家技術,作用類似在電源線加上磁環,可以將電源高頻雜訊轉換為熱能,卻沒有感磁與動態受限的問題。

9 @: ~3 N) \9 Z9 W: F+ a8 p
[size=14.6667px] Ayre VX-R後級:前所未有的挑戰,讓所有的錄音都好聽! 12.jpg
9 k: C/ e, g! A: v變壓器剛剛好放進機箱挖空的隔間中,周圍縫隙再墊上高密度黑色泡棉,應該不再擔心變壓器振動的問題了。
- }0 j9 ~! _  r2 i6 O
[size=14.6667px] Ayre VX-R後級:前所未有的挑戰,讓所有的錄音都好聽! 14.jpg * h2 T6 R+ _- [  X, }! m
電壓器上寫著MercuryMagnetics.com,這是一間美國變壓器專業製造廠,許多電吉他擴大機都使用他們製造的變壓器。

, M  a" G; ^8 U: K
[size=14.6667px] Ayre VX-R後級:前所未有的挑戰,讓所有的錄音都好聽! 15.jpg 1 [3 z; x. Q0 \* v4 ]
底部使用三點接地。
2 T+ n' q4 t% B! n( D% \
[size=14.6667px] Ayre VX-R後級:前所未有的挑戰,讓所有的錄音都好聽! 16.jpg
: Q) E+ J% Y1 P1 f這恐怕是我所見過最特別的器材腳墊了,體積很小,材質是塑膠,不過並非直接射出成形,而是用車出來的,質感比一般塑膠堅硬,不知是否跟調音有關?

) b4 t9 U. O4 \" c' j
[size=14.6667px] Ayre VX-R後級:前所未有的挑戰,讓所有的錄音都好聽! 17.jpg
5 L0 o' O4 _* I這次的試聽除了在本刊試聽室中進行之外,我還特別前往音逸音響,在更大的聆聽空間中,聆聽VX-R驅動Revel Ultima Salon 2喇叭,這款喇叭是Revel現役旗艦,採四音路設計,每聲道配備三只八吋低音單體,一方面考驗著VX-R的驅動力,另一方面也是具備全頻段重播性能的實力派。

" A* T& L% @" x4 d3 E9 G$ G6 d. Y
[size=14.6667px] Ayre VX-R後級:前所未有的挑戰,讓所有的錄音都好聽! 18.jpg 9 s) V$ x; G3 M% e7 Y" s" m  k
搭配的前級則較為罕見,是德國AcousticPlan的Sarod真空管前級,特點是採用級進式音量控制,而且增益較小,這些特色倒是與Ayre前級的作法不謀而合。

; y; C) N/ t- V8 k% o3 j* w  D) w0 a2 Z
[size=14.6667px] Ayre VX-R後級:前所未有的挑戰,讓所有的錄音都好聽! 19.jpg
% x4 `% J! x( A" ?! `% q首先試聽波里尼演奏的普羅高菲夫第七號鋼琴奏鳴曲,樂曲開頭,我覺得VX-R的演繹不慍不火,聽來甚至有些清淡,但沒想到越是重播到高潮樂段,演奏的張力越是激昂,像是倒吃甘蔗一般,越聽越讓人熱血沸騰,過癮程度恐怕超過我以往所聽過的任何系統。後來我才發現這就是VX-R的特色,它的聲底不是特別刺激,一開始不會讓人一聽驚豔,但是聽久了之後,你就會感受到其實VX-R可以把音樂的對比拉得很開,完全釋放出樂曲中蘊含的戲劇化張力。

' ]8 p4 j/ B# f/ b3 i) @0 q8 U3 z
[size=14.6667px] Ayre VX-R後級:前所未有的挑戰,讓所有的錄音都好聽! 20.jpg / s' y+ q1 s! f
聆聽魯賓斯坦演奏的蕭邦第一號鋼琴協奏曲,這並不是非常發燒的錄音,但是VX-R卻彷彿有抽絲剝繭的能力,輕鬆的展現出樂團演奏的層次感,並且揭開了蒙蔽在鋼琴前面的一層薄紗,重現出魯賓斯坦圓潤、甜美而透明的鋼琴觸鍵,以及渾然天成的流暢旋律感,完全呈現出這份早期錄音最美好的一面。

3 G" ^) y  ^/ B0 A# p1 ]
[size=14.6667px] Ayre VX-R後級:前所未有的挑戰,讓所有的錄音都好聽! 21.jpg . g, C+ f( b* C4 I" r& I2 e# i% }7 o3 A
再挑戰新加坡小提琴家Ning Kam的「Transatlantic」專輯第五軌,這首曲子的小提琴錄得極其直接,在大多數系統聽來,中高頻能量恐怕都會太過強悍而不耐久聽,不過由VX-R驅動Ultima Salon 2喇叭的這套組合,卻是極少數讓我把這曲從頭到尾聽完的例外。難道是VX-R把高頻變柔了嗎?不,我不但可以感受到弓在緊繃琴弦上猛烈拉扯的緊張感,而且連運弓轉折的力道都清晰可辨。VX-R不但沒有壓抑原本強悍的中高頻能量,反而還讓Ning Kam犀利的演奏風格表現得更為徹底。不過另一方面,中高頻能量雖強,但是琴音質感卻極其緻密,聽來不硬不噪、不壓迫也不刺耳,彷彿在強悍的演奏能量中,提煉出了小提琴本有的美質。難到這就是Charles所謂「讓所有錄音都好聽」的終極奧義?

' C/ e( }% N4 N9 B* ]; m9 g
[size=14.6667px] Ayre VX-R後級:前所未有的挑戰,讓所有的錄音都好聽! 22.jpg
+ r: c4 U8 V6 r2 T試聽時我發現音逸在壁插上插了Quantum Qv2電源淨化器,插上後中高頻音質明顯變柔,特別適合用在聲音較為明亮銳利的系統,不過在VX-R的驅動下並沒有這樣的問題,所以並不需要Quantum Qv2的幫助。

$ g; j* W& o9 d' A8 Q
[size=14.6667px] Ayre VX-R後級:前所未有的挑戰,讓所有的錄音都好聽! 23.jpg
# F# l3 v& J7 }! x( N( u可能是VX-R實在太重了吧,以往堅持環保,只用紙板等材質包裝的Ayre,這次也不得不改用白色發泡材質包裝。
[size=14.6667px]回到本刊試聽室,為了進一步挖掘VX-R的聲音特性,我特別把自己的V3Ⅱ後級抱來公司,搭配Ayre自家K1x前級與Pioneer S-3EX-W落地喇叭。V3是Ayre創業第一款作品,V3Ⅱ則是V3的最終版本,雖然價位與等級已經比不上位居現役旗艦系列的VX-R,但是藉由兩者的比較,卻能讓我們聽到Ayre創立18年來的進化。以下我歸納出六大不同之處:第一,VX-R的透明度大幅超越V3Ⅱ,音質也更為中性,不過卻依然保有我認為Ayre最迷人的「透明的暖意」。你無法說VX-R有任何音染,因為它的音質已經通透、乾淨到最純粹的境界;你也不能說它清清如水、淡而無味,因為即使音質如此純淨,VX-R依然飄散著親暱絕妙的溫度感,只能由衷佩服Charles的調音功力。第二,VX-R的音質更柔軟,這種柔軟感極為微妙,彷彿把音質打磨得更為圓滑,抹去了任何毛邊,但是卻不損及聲音的力度、速度、靈活度與自然感。第三,VX-R的聲音線條更為明確,形體更為真實。第四,VX-R的全頻段重播更為均衡,高低頻延伸輕鬆自若毫不費力,相較之下V3Ⅱ似乎差了一口氣,延伸到高頻時音質較為乾扁。第五,VX-R的音場寬度、深度與層次感也都大幅超越V3Ⅱ。第六,VX-R的音樂感染力更強,更能讓我不知不覺專注聽完整首曲子。簡單的說,VX-R的音樂吸引力更為強大。VX-R為何能讓任何錄音都變好聽,從以上六點相信大家可以找到答案。
[size=14.6667px]
' G& t$ T, K: u  u* ~( b規格:
' ]* _- M+ L5 E, {兩聲道晶體後級擴大機,推出時間:2011年2月。頻率響應:DC-250kHz,輸出功率:200W(8Ω)、400W(4Ω),增益:26dB,輸入阻抗:2MΩ(平衡輸入),消耗功率:45W(待機),200W(開機無訊號輸入狀態)。外觀尺寸(WHD):440×95×480 mm,重量35公斤。參考售價:795,000元,進口總代理:鈦孚(02-25700395)。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熱門討論HOT
熱門推薦HOT

售後服務

產品購買

網站合作

關於我們|普洛影音網 ( 8567034 )

GMT+8, 2024-6-6 11:48 , Processed in 0.685672 second(s), 42 queries , Gzip On.

普洛達康有限公司版權所有©2011-2020

Copyright©2011-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