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普洛粉絲團音響論壇&PRIME AV新視聽訂購單公司位置

普洛影音網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TAA音響展] 2015年TAA圓山音響展報導

349#
劉漢盛 發表於 2015-8-20 21:29:12 |已閱:1151126|評論:358| 只看該作者 來自 台灣台北
總編音響大展所見所聞之四十

巴洛克始終堅持走自己的路

連續幾年,巴洛克房間中一定有ASI(Acoustic System International)的調音道具,如Acoustic Resonator,如果仔細看,就會發現牆上、地上角落有很多這類小東西,這些都是Franck Tchang的研究成果。後來,又加入Living Line前級與Grand Stereo後級,這套前後級我寫過評論,音質非常好,推力非常足,是頂級擴大機之一。今年,ASI竟然推出Tango喇叭,也就是圖中那對。現在,還只差訊源,ASI家族就到齊了。每次展覽,如果有窗戶,巴洛克一定把窗簾拉開,不知道是要讓外面的景色入屋,還是要完全貫徹Frank Tchang的調聲理論:屋內不要有吸收能量的佈置,如果會吵雜,那就是聲波沒有乖乖的跑,而引起了不必要的共振,此時就要用共振器來處理。Frank Tchang堅持的理論之一就是不要吸收室內的聲波能量,而是要去「理順」它。
我對任何的調聲處理都沒意見,只是堅持最終的聲音要好聽,要讓人舒服。如果能夠好聽,殊途沒什麼不好。以往,圓山飯店有厚厚的地毯,ASI的調聲方式受到阻礙,總不能把飯店的地毯移走吧?這次地上沒有固定地毯,巴洛克把房間那條黃色地毯擺直,這是室內唯一的吸音物質(因為窗簾是拉開的)。如此一來,室內過長的殘響與太多的高頻反射能量都只能靠ASI共振器去吸收。到底那些共振器能否讓高頻段表現出溫柔細緻甜美的一面?老實說房間的反射音實在太多了,雖然我可以感受到ASI擴大機與喇叭本質的美,但那是在小心控制音量與挑選合適的播放音樂之下,如果想要聽大開大闔複雜編制的音樂,恐怕就會顯得吵雜些。
適當的佈置吸收、擴散與完全使用共振器來調理室內雜亂的反射聲波,這是二條不同的道路,值得我們更深入的去探討。

 DSC03227.JPG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8#
劉漢盛 發表於 2015-8-20 21:01:38 |已閱:1151126|評論:358| 只看該作者 來自 台灣台北
總編音響大展所見所聞之三十九
沒想到Chario也飆出新意

義大利Chario一向給人的形象就是溫暖斯文,因為造型感覺斯文,而溫暖則來自木頭。一般而言,他家充滿木頭味的Academy、Constellation系列最受歡迎,但Reflex系列則完全與前二種系列不同。從造型與色彩中,可以窺知這是Life Style系列,是要讓人輕鬆聽音樂的,而非正襟危坐嚴肅解析層次深度定位感。Reflex系列最大的特色就是背面有高音單體,而且是朝向一個斜角來反射的,這樣的設計是要創造更多的後方反射音,營造小喇叭所難以表現的深遠音場,房間中的書架型小喇叭Terza即是如此。而另外有一個Doppia,很明顯的是要當做電視的Soundbar使用,因為左右聲道設計在一起,而且底部有二個低音單體,這樣的義大利Soundbar提供了不想使用日系Soundbar的另一個選擇。看來,充滿古意的Chario也開始變年輕了。




 DSC03248.JPG

 DSC03249.JPG

 DSC03253.JPG


 DSC03252.JPG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7#
劉漢盛 發表於 2015-8-20 20:40:41 |已閱:1151126|評論:358| 只看該作者 來自 台灣台北
總編音響大展所見所聞之三十八

台笙Daniel Hertz搭配Accuphase真合拍

當Mark Levinson來台介紹M1時,我對這對遵古法製造的喇叭印象深刻,Mark Levinson利用現代的科技與材料,依循著經典喇叭的設計理念,重新創造出現代的經典喇叭。後來,M2落地式喇叭接著出現,除了低音單體改為12吋之外,其他一切依循M1。接著又來個M3超低音。再來就是M7落地式與M8書架式,這些喇叭的高音單體全都是號角單體,顯然通通都含有M1血統。這次台笙特別展出以前沒有的M7落地式與M8書架型二款。
這二個房間還是老問題,殘響時間太長,開大聲高頻段太吵,不耐久聽。不過,由於台笙搭配了Accuphase前後級,只得原本高頻段的吵雜降了些火氣,不過仍然不適合開大音量聽。既然如此,為何我還要介紹台笙這二套組合?因為如果聽小編制小音量時,您就會發現Daniel Hertz這二對喇叭性能真的優異,直接清晰無隱,高度解析,暫態反應快,音場寬廣,氣勢恢弘。擁有這種個性的喇叭一定要搭配優質溫暖擴大機,才能雙劍合璧,綜效加倍。我建議台笙下次如果要展示Daniel Hertz喇叭,一定要帶地毯與吸音處理,這樣才能讓觀眾完全體會Daniel Hertz喇叭的優異之處。


 DSC03223.JPG

 DSC03224.JPG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6#
劉漢盛 發表於 2015-8-20 20:13:36 |已閱:1151126|評論:358| 只看該作者 來自 台灣台北
本帖最後由 劉漢盛 於 2015-8-20 20:17 編輯

總編音響大展所見所聞之三十七

鈦孚化整為零,依舊醒目

去年鈦孚抽中最大的敦睦廳,佈置了一場從未見過的設計風展場,至今仍然有人回味。今年沒抽中敦睦廳,但一樣誠意十足,除了特區中庭內凹的大空間做整體設計佈展之外,另外還有三個小房間。這三個小房間分別是Dynaudio Focus XD無線傳輸房、Ayre搭配Dynaudio房,以及Constellation 搭配Dynaidio房。可惜的是,這三個小房間都把地毯擺在喇叭後面,而非喇叭與聆聽位置之間,再加上空間中都沒有任何聲學處理,以至於都只能小聲聽音樂,開大聲就會覺得吵雜。只有Constellation那個房間(Pre 1.0前級、Mono 1.0單聲道後級)搭配Dynaudio Confidence C2 Platinum喇叭(訊源用Audio Research CD6),因為Constellation擴大機溫暖的特質,使得C2 Platinum展現出該有的迷人味道。我聽過幾次Constellation搭配Dynaudio喇叭,真的是絕配,不僅聽起來溫暖細緻,而且音質特別好,還能把Dynaudio的低頻量感表現得很豐富。明年如果還是抽中小房間,建議鈦孚一定要多帶厚地毯以及吸音、擴散處理器,將地板再鋪上自己帶來的厚地毯,把吸音板放在左右二側牆,擴散器可以放在角落,如此一來應該能把器材該有的美聲表現出來。當然,這三個房間如果調小音量聽音樂,也可以聽到好聽的聲音,不過總是綁手綁腳。
而在內凹的特區那邊,視覺效果相當好,頗有藝廊風格。在這個特區中,鈦孚把Audio Research大大小小型號通通展示,讓人看得目不暇給,包括輸出功率最大的750(每聲道輸出750瓦)都上場。展區一邊是ARC,另一邊則是Siltech線材,二者之間則放著Dynaudio喇叭。在開放式展區中,鈦孚闢了二個聆聽區,以AudioResearch G系列前後級搭配Dynaudio C4 Platinum,還有搭配GSi75來推Dynaudio Contour S5.4。整體來說,這樣的佈置既有左右平衡感,又能夠盡顯鈦孚所代理的各式主要器材,視覺效果的確不錯,而且觀眾的動線設計也很流暢,我認為是相當成功的設計。在這二個聆聽區中,C4這組表現得還不錯,聲音溫暖,音像龐大,音場開闊,讓原本比較精確精鍊的C4多了幾分豐軟,顯得更耐聽。

 DSC02722.JPG

 DSC02723.JPG

 DSC02725.JPG

 DSC02726.JPG

 DSC02727.JPG

 DSC02728.JPG

 DSC02729.JPG

 DSC03228.JPG

 DSC03232.JPG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5#
劉漢盛 發表於 2015-8-20 19:01:42 |已閱:1151126|評論:358| 只看該作者 來自 台灣台北
總編音響大展所見所聞之三十六

美德聲LEEDH E2內中大有學問

法國LEEDH E2喇叭我在慕尼黑音響展有見過,但是沒有深入研究,沒想到台灣竟然進口了,而且是我以前不知道的新代理商美德聲進口的。在圓山音響大展時,我花了一些時間請老闆向我解釋,才知道這是一對非常特殊的喇叭。現在,這對喇叭已經送到我家,連同搭配的20.1超低音,等待我好好去研究它。
LEEDH 是Holophonic Laboratory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的縮寫,但是奇怪,這些字怎麼兜不起來?我猜LEEDH是法文的縮寫,而這些法文翻譯成英文就是Holophonic Laboratory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這個研究機構是Gilles Milot在1976年所創立的,目的就是要研發出傑出的喇叭,事實上他們也設計出許多傑出喇叭,只是我們孤陋寡聞不知道而已。不過比較重要的是,在2007年,Gilles Milot一方面還是擔任LEEDH的老闆,另一方面另外創立一家名為Acoustic Beauty公司,專門生產一種非常特別的喇叭單體HPAB (Acoustical Beauty Speaker),同樣的HPAB跟ABS兜不起來,總之就是AB單體。
到底這種單體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呢?它同樣有磁鐵,有線圈,所以還是動圈式單體,但是它的磁鐵總成跟傳統動圈式單體完全不同。怎麼不同?AB單體的磁鐵不是圓餅狀,也沒有鐵做成的極片,所以稱為Iron Free單體。除了磁鐵總成不同,AB單體也沒有懸邊、沒有彈波。什麼?沒有懸邊、彈波,那到底要怎麼維持活塞運動呢?這個單體的振膜是一個內凹的碳纖維硬膜,硬膜後面連接一個套筒,套筒上繞著線圈。套筒又被放在另外一個套筒裡面,外套筒周圍安置18個小磁鐵,內套筒與外套筒之間填充磁液,藉著磁液保持套筒能夠不歪斜的做活塞運動。而當音樂訊號進入磁力系統時,套筒開始前後往復運動,此時套筒內的空氣會變成彈簧,幫助套筒做大幅運動,多大幅呢?2.7公分長衝程。
瞭解AB喇叭單體的結構之後,您可以想像,這樣的單體不需要傳統箱體,不需要極片,不需要彈波、不需要懸邊,如此一來,豈不是把所有這些結構所引起的失真消除了嗎?沒錯。更厲害的是,這些AB單體並不是裝在一個傳統箱體上,而是利用二根碳纖維管架起來,這二根碳纖維管搖搖晃晃的,有點「不衛生」,不懂原廠為何要這樣設計,不過據說不會影響聲音重播。
這樣就完結了嗎?還沒有,LEEDH E2的單體排列很特別,一個高音單體在最上面,負責7kHz-20kHz頻域,底下一個中高音單體,負責20Hz-7kHz頻域,這個中高音單體後面還有一個假AB單體,用來吸收前面那個單體的背波。再往下有二個橫擺單體,向左右發聲,負責20Hz-1kHz頻域。最底下還有二個單體,也是向左右發聲,負責20Hz-100Hz頻域。為何都寫20Hz呢?沒錯啊,就是這樣寫的,至於這麼小(直徑都是5.4mm)的振膜能否真的再生20Hz?等我聽過才知道。
這樣一套E2喇叭真的能夠發出20Hz嗎?如果要求在-3dB,那只能達到50Hz,所以原廠還設計一個超低音來搭配。這個名為20.1的超低音更是前所未見。外觀看起來小小的,但是卻有四個單體,其中在外層的是二個15吋低音單體,背面向外,二二相對。而在這二個15吋單體的「夾縫」中,又放了二個9吋單體,這二個9吋單體背對背。這樣的安置等於是用一個9吋單體的振膜去推動控制15吋單體的振膜,這樣的設計真的天才,因為如此一來就不需要低音箱體了,所以這個20.1超低音雖然擁有四個低音單體,但體積卻不大,這樣的設計真的太厲害了。
對了,AB單體的容器是以碳纖維加上環氧樹脂做成,一對喇叭總共用掉8公斤的磁鐵。總之LEEDH E2加上20.1超低音太神奇了,到底聲音表現會不會也那麼神奇?等我聽過之後再向大家報告。
 DSC02995.JPG

 DSC02998.JPG

 DSC02999.JPG

 DSC03000.JPG

 DSC03001.JPG

 DSC03317.JPG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熱門討論HOT
熱門推薦HOT
Sony IFA 2016採訪團
其他音響展

售後服務

產品購買

網站合作

關於我們|普洛影音網 ( 8567034 )

GMT+8, 2024-6-10 10:53 , Processed in 0.711070 second(s), 49 queries , Gzip On.

普洛達康有限公司版權所有©2011-2020

Copyright©2011-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