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h & Co是什麼意思?J.S. Bach與他那個時代的音樂家。Johan David Heinichen(1683-1729)德國作曲家。Georg Philipp Telemann(1681-1767)德國作曲家。Johann Gottlieb Graun(1703-1771),德國作曲家。Christoph Forster(1693-1745)德國作曲家。Johan Friedrich Fasch(1688-1758)德國作曲家。
: r, T( M, ]5 J4 P1 G
! a) i0 [; x# i1 q& N- ^
Bach & Co
8 q& U* l/ p6 T# _; ?
3 E0 d( _( r3 s4 |+ ?4 m% k% {怎麼回事?這些作曲家通通是德國作曲家?如果加上J. S. Bach(1685-1750),豈不都是同個時代的德國作曲家?沒錯!這也是這張CD的標題:巴哈與他那個時代的德國作曲家。在音樂學上,通常把巴洛克時代界定在1600-1750年之間。1685年除了是巴哈誕生那年,也是另一位德國作曲家韓德爾(1685-1759)誕生的那年。他們死後,音樂慢慢進入古典時期。讓人好奇的是,韓德爾也是出生在德國,其作品為何沒列入這張CD中呢?我猜是因為韓國爾大部分時間定居在英國,而且入籍英國,所以製作人才沒有把他列入吧?
( o4 F3 I9 f; ^* J l- D3 v
, Q' a6 v( s, l% j
Bach & Co
4 b5 l4 W% Y8 T E6 s# i4 W8 t' `: y& j% ~: E9 s8 k: K$ q2 Q
其實,這張CD的製作用意是:在巴哈那個時代,德國還有很多傑出的作曲家,但是後世因為巴哈的光芒太強,把他同時代的音樂家壓得黯淡了。事實上他們在世的年代,這些作曲家也是名聞遐邇的。為了讓大家能夠以巴哈的音樂為中心,去比較其他德國巴洛克時代作曲家的作品,所以小提琴家Thibault Noally才會率領他的小樂團Les Accents,在教堂中錄下這張CD。
6 W( L- S5 p& J7 J. [- E. Y
: w7 M) a; t1 b! rLes Accents樂團共有第一小提琴三位,第二小提琴三位,中提琴二位,大提琴二位,低音提琴一位,大鍵琴一位。加上小提琴獨奏家(Thibault Noally)、Claire Sottovia,雙簧管獨奏家一人、長笛獨奏家二人,就是這張CD的演奏規模。CD中演奏的曲子都不長,也都是巴洛克時代的協奏曲,我們都知道那個時代的樂風聽起來就是華麗愉快生動活潑,當時的音樂市場是王公貴族在主導,這些王公貴族喜歡的是優美華麗的弦律,不會是憂鬱低調的曲子,音樂家為了養家活口,當然也會迎合金主的胃口。
) ~( s* p4 L+ ?$ k: o
& i. b2 _* i2 F% E' s9 U% i8 i所以,聆聽這張CD中的曲子會讓您心情愉快,而且任何場合拿出來聽都很適合,這是我想介紹的第一個原因。第二個原因是錄音效果非常好,小弦樂團雖然沒有龐大的音樂氣勢,但細緻精巧的美感卻讓人喜愛。而錄音師把這些樂器的音質音色都錄得很好,越氣質感也很真實。由於是在教堂內錄音,殘響時間長,樂器呈現出華麗甜潤的味道,光澤夠卻又不會噪耳。法國Aparte Music的錄音效果都有很高的水準,前此我也已經介紹過幾張他家的CD,買了不容易踩到地雷。
% l& C5 W8 r$ r& C
' \1 B' n; ]: @/ S
提醒您,這張CD的音準並非現代的A440,而是A415,所以聽起來會有古風。哪家唱片進口?上揚唱片。
" ~- J9 {& V7 x" \* E' U
! n r) u) p! e a/ d% k% H; V% X! I
: v3 V7 s o2 j* {) ^% ^% b# d7 ?/ a/ }( X$ @% s8 P3 Z$ R
6 t# s2 e0 v, R" L- ?
2 |6 K/ R" `# A7 j r+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