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仕音響試聽Norma Revo SC-1+Revo PA-160MR前後級:柔美細膩到極致
! ^4 w) R2 y i" V. R/ ~# R6 j' c- i' T
在近期評論的音響器材中,來自義大利的Norma毫無疑問是最令我印象深刻者,這段時間我試聽過他們的Revo IPA-140綜合擴大機與HS-DA1數類轉換器。至今我仍念念不忘那細膩純淨的音質,以及空氣中所飄散的沈靜氣質。我可以明確感受到那聲音已經超越了精準中性的範疇,而是進入到了美的境界。令人驚訝的是,製作如此講究、又擁有如此高品味聲音的擴大機,價格卻合理的讓人吃驚。難道Norma的器材都如此超值嗎?這次前往台南楊仕音響試聽Norma最頂級的前後級Revo SC-2與Revo PA-160MR,我以為價格應該不會在那麼便宜了,沒想到以聲論價,我認為這套前後級依然是我所聽過最超值的組合。聲底走向與IPA-140綜擴是一致的,但是那聲音美感所帶給我的感動指數,卻是IPA-140的好幾倍。
! B4 r9 y9 P) s0 X
) ~: |/ m" |' N: F$ g* ^: l
楊仕音響試聽Norma Revo SC-1+Revo PA-160MR前後級:柔美細膩到極致
▲
楊仕音響一樓是耳機專區,各家頂級旗艦耳擴與耳機竟然全部可以在這裡實際聆聽,簡直燒到翻天!
% s2 Q6 |1 D. K+ [5 u, A
+ j' h: V) Q/ m8 m* V$ X; \- o; Q* w幾乎是南台灣最頂級音響店
4 k: r( s" D. h1 ^0 Y時間過得真快,距離上次來到楊仕音響已經兩年了。上回來訪,是楊仕音響的開幕之日,我還記得第一眼看到楊老闆時,實在嚇了一跳,因為剛從日本拿到音響工程專業學位的他,絕對是我所見過最年輕的音響店老闆。另一個讓我驚訝的是,耳機及周邊產品雖然是楊仕的銷售主力之一,但是楊老闆最早卻是先對兩聲道音響產生興趣,後來才進入耳機領域,如此年輕的發燒友實在不多見。
) P. X& ]' S; v+ [. ~老實說,那時我對楊仕其實有些擔心,因為它的店面位置隱身在小巷弄裡的住宅區,周邊一點商機都沒有,到底有誰會特地來到這裡買耳機與音響呢?沒想到兩年過去,楊仕不但沒有受限於地理位置,反而經營的越來越有聲有色。一樓耳機區的器材原本就已經是旗艦雲集,現在更是頂到翻天,包括MSB的數類轉換器與耳擴,以及dCS最新DAC耳擴Bartok都可以在這裡實際試聽。
/ s9 c$ |# R0 E+ T+ z: o
楊仕音響試聽Norma Revo SC-1+Revo PA-160MR前後級:柔美細膩到極致
$ G+ [% P2 H W8 c$ @▲
二樓有兩處聆聽空間,這裡的系統使用Magico喇叭與ASR擴大機。, f0 d4 n$ E1 e+ }. d! z9 T
2 M6 N% Y2 Y. @$ g" c
二樓的兩聲道試聽室,原本我以為只是耳機之外的附屬業務,沒想到現在不論產品種類與等級都大幅提升,從ASR、dCS、MSB、Magico,到Marten、Soulution、Audionet等等一級Hi End音響名廠的產品,都可以在這裡實際聽到。實在很難相信,在二樓不大的空間中,竟然可以看到這麼多頂尖器材,顯然楊仕現在已經不只專賣耳機,說這裡是南台灣等級最高的音響店也不為過。
( ^% I" f! |) Y3 G, b
請不要因為楊老闆太年輕就以為他不懂發燒音響。與他聊過之後,我發現他對Hi End音響的理解超乎想像,不論聊到店裡的任何一部器材,楊老闆都可以精準明確的說出它的聲音特質。從他對線材與電源處理的講究程度,也可感受到他的發燒精神絕不亞於任何最挑剔的音響迷。
- B, J( }' u( D v$ L+ ^ N
! M9 S$ N' N" L) S9 L- ^
楊仕音響試聽Norma Revo SC-1+Revo PA-160MR前後級:柔美細膩到極致
7 {, E: I4 H6 F) z- V▲
Norma Revo SC-1+Revo PA-160MR前後級。
& i1 m6 S' ~- |: F! w# ?0 N: Y7 n: S- p
極盡講究的音量控制線路) o; l: C6 B1 T6 y( @# ]
將焦點拉回這次試聽的主角SC-2與PA-160MR前後級,要理解這套前後級的真正精髓,就要從Norma總裁暨設計者Enrico Rossi的設計理念開始說起,他的追求的目標,一言以蔽之,就是「排除音響訊號以外的任何干擾、失真與雜訊」。這句話聽起來像是老生常談,但是要徹底實踐卻不容易。在這套前後級的設計中,我們就可以看到Enrico的終極作法。
2 n, O( J8 B4 E, l, K% O0 t
讓我們先從SC-1的設計看起。該如何排除前級對於音樂訊號的影響呢?Enrico從兩個主要途徑著手,一是音量控制線路,二是前級放大線路。先說前者,音量控制毫無疑問是前級最重要的一項功能,也是對音樂訊號影響最大的一個部分。我之前評論的IPA-140礙於成本限制,使用了可變電阻電位器控制音量。這次評論的SC-1則擺脫成本限制,採用了電阻與繼電器陣列,搭建出R2R音量控制線路,音量調整幅度達到127.5dB,可以0.5dB為一級進行微調,Norma將這項技術稱之為PDAA(Programmable Digital Analogue Attenuation)程式化數位控制類比音量控制線路。
: ~4 Y% w! g3 l' @! h0 C# C老實說,類似PDAA的作法在頂級前級中並不罕見,但是SC-1的設計顯然更為講究。PDAA有兩個特點值得一提:第一,所謂「程式化數位控制」,代表利用數位晶片控制電阻陣列的切換,數位晶片雖然完全不會與音樂訊號接觸,但是為了徹底排除數位噪訊串入類比線路,這個數位控制線路只有在進行音量調整時才會啟動,調整完畢後,數位控制線路隨即進入待機狀態,徹底切斷數位噪訊產生的可能。類似的作法,我只有在日本Accuphase的最新前級線路中見過,可見SC-1對於線路純淨度的要求,已達業界最高標準。
- Y( [$ L6 d9 x# b, p# R4 {
7 y$ w1 R# {2 d4 S+ @+ z; ]
楊仕音響試聽Norma Revo SC-1+Revo PA-160MR前後級:柔美細膩到極致
6 f& u) u5 f# f) `
▲
SC-2前級是雙單聲道架構,左右聲道各有一䥗獨立線路板,上面有金屬殼密封的增益級、驅動級與前級放大線路。7 P/ I" A4 w e" Z3 e* r
" i' n( \' r2 T4 N
嚴格篩選配對超精密電阻, w2 j- ?. X6 {; @" P
第二,影響PDAA與類似音量控制線路聲音好壞的關鍵,在於使用電阻的品質與精密程度。Norma是我所見過對元件品質最講究的廠家之一,他們使用的所有元件都必須經過精密配對篩選,左右聲道必須對稱一致才行。除了儀器測試之外,在挑選元件時,往往還必須試聽比較過上百次,才能找到最適當的元件。Enrico在上次專訪中曾告訴我,經過測試之後,大約只有20%的元件符合標準。在線路關鍵處,他們使用的電阻成本比市面上最高檔的精密電阻還要貴1,000倍!老實說,設計如此講究的音量控制線路,根本不可能出現在SC-1這種價位的前級之中,Enrico顯然又把價格定的太低了。每次評論Norma的器材,我都認為他們的定價實在太佛心,沒想到就算是旗艦前級,價格依然如此超值。我要再一次提醒大家,千萬不要因為SC-1的價格不貴就輕視它的實力。這樣的製作、這樣的聲音,就算與價格多一個零的前級相較也不遜色。
* M$ v- E5 P: Z& w' Y9 ^% |) j+ U6 R8 ^$ N
楊仕音響試聽Norma Revo SC-1+Revo PA-160MR前後級:柔美細膩到極致
▲
SC-1前級可以切換為被動模式,跳過前級放大線路,將線路對音樂訊號的影響降到最低。
0 |- X/ w( h" C" }9 M: Q, A
5 ^' q9 N8 @" @可以切換被動與主動兩種模式4 P0 f% r9 V2 Y5 Y0 e
在談SC-1的另一個關鍵「前提放大線路」之前,讓我們先思考一個問題:前級一定要有前級放大線路嗎?多年來這一直是音響迷爭論的議題。贊同者認為前級放大線路可以提升音樂的氣勢與動態;反對者則認為進入CD時代之後,紅皮書規範的CD唱盤標準2V輸出已經完全足夠,前級的工作已經不是放大訊號,反而是衰減前端數位訊源的訊號增益,所以傳統前級中的放大線路其實已經不再必要。Enrico的觀點又是如何呢?在上次的專訪中,他認為前級放大線路是會被聽到的,這顯然違反了「一切添加於音樂訊號的額外之物都該被排除」這個理念,所以Norma的綜合擴大機一律不設置前級放大線路,音樂訊號在經過音量衰減之後,就直接進入後級的輸入級與增益級。
1 n ?3 i9 q" q$ T1 j& J不過在SC-1前級中,Enrico給了我們另一個選擇。SC-1有被動式與主動式兩種模式可以切換,前者不經過前級放大線路,後者的音樂訊號則會經過前級放大。依照Enrico的理念,他應該偏好被動式前級才對。原本我以為增加主動式選項的目的,只是為了證明他的被動前級理念是正確的。沒想到實際聽過之後,這個被動、主動切換功能簡直妙用無窮,可以依照不同音樂類型,挑選最適合的模式。SC-1很貼心的在遙控器上設置了被動、主動模式快速切換按鍵,甚至在切換的同時,還補償了兩種模式的音量落差(被動式的音量大約比主動式低17.5dB),讓用家可以更準確的進行切換比較。這兩種模式可以在音樂播放時即時切換,讓用家立即比較兩種模式的差異。
/ x: |8 Z) |" s6 W: n% ]這兩種模式在聲音表現上到底有何不同?播放鋼琴、小提琴等器樂獨奏、小編制室內樂或是人聲演唱時,我認為被動模式的聲音更靈動純淨、泛音的延伸更飄逸充足,微動態的表現也更微妙。被動式的中低頻會比較虛弱嗎?其實不會,鋼琴的中低頻依然很飽滿,重播大編制樂曲也不會單薄無力。
8 d6 J* t' d4 ~7 t5 I, _" P+ U
切換到主動模式呢?老實說,我認為SC-1的前級放大線路其實非常不容易「被聽到」,這代表SC-1的前級放大線路不論噪訊或失真都非常低,對音樂訊號的影響幾乎難以察覺。聲音表現方面,雖然SC-1的被動模式表現已經很全面,但是切到主動模式之後,播放大編制、大動態音樂或搖滾樂時,的確可以感受到聲音的能量更足、氣勢更強,低頻的控制力更好一點。如果聽搖滾樂等較為激昂的音樂,我認為切到主動式的確更為過癮。你說,這個被動、主動切換功能是不是很實用又充滿樂趣呢!市面上還有哪款擴大機具備這種功能?目前我還沒想到,SC-1可能是唯一將這兩種設計納入同一個機箱的前級。也就是說,擁有SC-1,你等於同時擁有兩部特性不同的前級,簡直是兩倍的超值!
3 T. c, w- _+ }; E& `1 \8 {( I3 }: m# R
楊仕音響試聽Norma Revo SC-1+Revo PA-160MR前後級:柔美細膩到極致
: ^: U) E& `1 X) ^9 `3 F$ W) D
▲
這張SC-1的背板圖已經加裝了MCH-6多聲道模組(左上)與DAC-1模組(左下)。
8 N, V8 `" \1 {4 m8 k& x2 p2 A( S p! w8 x8 T. ?8 t& h
可以擴充DAC與唱放模組
: n- F3 H9 X3 A K除了上述兩大特點之外,SC-1的其他設計也非常講究,電源變壓器被密封在厚實的金屬殼中,徹底隔離磁漏干擾。左、右聲道分為兩塊獨立的線路板,增益級與前級放大線路中完全不使用OP晶片,而是以高成本的分砌式模組取代,並且密封在線路板上的黑色金屬殼中,隔離外界雜訊干擾。
4 ]3 d& W- P! H9 O9 JSC-1的設定功能也十分齊全,進入功能選單,我們可以設定每一組訊源輸入的增益量感,可以更改每一組訊源的顯示名稱,可以設定起始音量的大小,以及顯示幕自動熄滅的時間。當然,SC-1也可以切換為直通模式,跳過音量控制線路,方便與家庭劇院系統搭配使用。
. z+ W% Q4 z3 H( @5 x8 O除此之外,SC-1還可以選購擴充模組,目前有DAC-1數類轉換模組、PH3唱頭放大模組,以及MCH-6多聲道模組可以選購。令我驚訝的是,這些模組的設計也非常講究,絕不只是附帶功能而已。DAC-1的線路架構與我之前評論的HS-DA1前級類似,內中使用兩顆PCM1704 DAC晶片。這種採用多位元R2R架構的DAC晶片已經完全停產,不過Norma仍有許多庫存,沒想到他們竟然將這麼珍貴的元件,用在這塊DAC-1模組上。
8 _& W# u4 r3 b B- u9 {PH3唱放模組的設計也很講究,左、右聲道不但分為兩塊獨立的線路板,還有獨立的穩壓與濾波供電。阻抗有四段可以切換,增益範圍34-52dB,搭配低輸出MC唱頭也不成問題。
4 t$ W2 x% g. S( F7 @
2 L. x/ R4 ?7 o, T9 S2 \
楊仕音響試聽Norma Revo SC-1+Revo PA-160MR前後級:柔美細膩到極致
* x! _) r" l$ Y0 S: y. J' B4 u8 K
▲
PA-160MR的規格中有兩個亮點,一是超高頻寬,一是超大電流輸出能力。8 J4 P1 P6 P) e L
2 D+ H& J& C7 X( A& n
超寬頻、超大電流輸出
1 j7 J: X3 W: ]* `4 y# ASC-1前級的設計特點介紹完畢,接下來看PA-160MR後級。Norma目前一共有PA-150與PA-160MR兩款後級,前者是兩聲道,後者是單聲道架構,兩者的線路基本相同,不過PA-160MR大幅強化了電源穩壓線路,功率輸出雖然與PA-150相差不大,但是電源供應與功率晶體的數量都是PA-150的兩倍,大電流輸出的穩定度與餘裕度絕對比PA-150好上許多。
6 q* U2 v( a6 w# ]% |
PA-160MR的規格中有兩個亮點,一是超高頻寬,一是超大電流輸出能力。先說第一點,PA-160MR的高頻延伸可達2MHz,人耳雖然聽不到這麼高的頻率,但是Enrico認為在這種工作狀態下,瞬間電流的供應速度可以更快,相位失真可以更低,音樂重播的活生感也可以更好。
2 g5 x# a4 f4 Z' {電流輸出方面,PA-160MR的瞬間峰值電流輸出高達200安培,持續電流輸出也達48安培,具備此等實力的擴大機,體積通常會像個小茶几一般巨大,但是PA-160MR的體積卻與一般器材無異,到底它是怎麼辦到的?關鍵之一在於餘裕度超高的電源供應,每聲道一共配置24顆Itelcond製造的紅色濾波電容,電容量合計72,000uF。關鍵之二是每聲道配備8對MOSFET功率晶體,這種陣仗足以輸出2,000瓦功率不成問題,PA-160MR只用來輸出160瓦(8歐姆),每顆功率晶體的負擔降低,可以在最線性的狀態下工作。關鍵之三是最短供電路徑。濾波電容與輸出級分別位於線路板的兩面,等於直接相連,沒有經過任何機內配線,電源傳輸的耗損最低也最快速。
% y7 c; n( Y6 o9 f
% h* h7 l9 R d/ W6 y) h+ a' u. s
楊仕音響試聽Norma Revo SC-1+Revo PA-160MR前後級:柔美細膩到極致
. z8 j9 b2 u7 A
▲
PA-160MR每聲道一共配置24顆Itelcond製造的紅色濾波電容,電容量合計72,000uF。* n* g: ~) S4 w" D6 J
_, B+ ~" V# h! @: E/ eNorma對於電源供應非常重視,PA-160MR身為旗艦後級,自然用上了最好的電源供應架構,每聲道配備兩顆400VA環形變壓器,密封在金屬屏蔽外殼中。這是專為音響重播而特別訂製的變壓器,具備超低噪訊、超低磁漏、超低振動噪音、超低阻抗特點,還針對增益級、驅動級與輸出級獨立供電。
$ y% ^) T& d# j1 @PA-160MR的穩壓線路也是設計重點,不但針對增益級與驅動級獨立穩壓,還動用8顆MOSFET針對輸出級的電源供應進行穩壓。後者是PA-150後級所不具備的。Enrico認為加上這組穩壓線路之後,任何不屬於音樂訊號的細微失真與非線性成分才能真正被完全去除,讓我們聽到錄音真正的原貌。
0 x- |) f8 W1 [, m. x% N
. w4 `7 W! A1 ^, m- @5 e: @
楊仕音響試聽Norma Revo SC-1+Revo PA-160MR前後級:柔美細膩到極致
7 x0 T0 O+ |/ k, D. q
8 s- ]) y$ q7 n( k- I( ?9 U激發全套頂級組合的關鍵+ D$ o) O, D3 h6 t( Q7 g0 y, M
這次的試聽在楊仕二樓試聽室中進行,這個試聽室的空間不大,而且長寬比例接近正方形,照理說應該很難擺脫中低頻駐波困擾,不過這次的聲音顯然比兩年前精進許多,即使開大音量,中低頻也聽不到任何駐波隆起,整體頻段非常均衡,加上隔音特別優異,可以確定這是可以讓頂尖器材可以充分發揮實力的空間。
w7 ^- I. L" q1 R: X
搭配的器材部分,楊老闆挑選的都是頂尖精品,訊源用上MSB Reference SACD轉盤與數類轉換器,喇叭是Marten Mingus Twenty,相較之下Norma SC-1與PA-160MR前後級的價格實在不貴,如果你用定價區分等級,似乎矮人一截,但是實際聽過之後,你絕對會對這套前後級另眼相看,因為它們的實力不但與全套頂級器材相稱,甚至是釋放全套系統潛力的關鍵。
* O* H$ D0 i8 K- X2 G# y1 I6 l, @, {
& M7 ?* x0 ?. R
楊仕音響試聽Norma Revo SC-1+Revo PA-160MR前後級:柔美細膩到極致
& J8 X: d( H$ |# t8 C
▲
試聽搭配的是MSB Reference SACD轉盤與數類轉換器。
" g6 Q& s3 m; ?
9 d1 \; L2 r- V% z, S4 ?' z' @比細緻還要細緻
9 R/ y3 p2 f/ _1 n- J s先從我最熟悉的曾宇謙「Reverie」專輯開始聽起,我之前就曾說過,這張專輯採近距離錄音,後製沒有添加任何人工殘響,用大多數音響系統聽來,琴音其實都有些硬質。沒想到用這套系統播放,琴音的生硬感竟然完全消失,取而代之的則是甜美的音色與溫潤的木質韻味。高把位演奏順暢無比,毫不費力,沒有任何緊繃感與勉強感。
$ k: t5 Y h( ?: h/ C' Y
難道是這套前後級刻意柔化了曾宇謙的琴音嗎?非也。我聽到的琴音依然緻密、擦弦細節特別清晰,強奏的能量感、直接感與凝聚力也沒有絲毫弱化。我承認,以往我的確也聽過少數音響系統把這張專輯表現得非常好,不過以往我所聽過的任何系統,都比不上眼前這套系統的小提琴音質來得細緻。我知道,「細緻」是一個使用過度頻繁的聲音形容詞,實在很難用文字形容此時我所聽到「比細緻還要細緻」的音質。聽感上,就像是用了更細號數的砂紙,將我曾經聽過最細緻的音質又打磨了一遍。總之,我無法想像小提琴的重播音質竟然可以細緻、細膩、純淨到這種程度。不論器材價位,這就是我所聽過最細緻的音質。
# ~5 O) _! W' T* M$ y9 l0 ]
5 l4 k/ N: X& m$ _, m
楊仕音響試聽Norma Revo SC-1+Revo PA-160MR前後級:柔美細膩到極致
' P5 A) _ e0 x7 t3 Z; L! o0 ?& Z$ ?5 {9 r
靈動鮮活、堂音繚繞% H q1 t9 z: }4 n- r) y
再聽鋼琴,我刻意聽了Robert Levin用古鋼琴(Fortepiano)演奏的莫札特鋼琴奏鳴曲。這種鋼琴不容易表現,如果音響系統的微動態與暫態反應不夠敏銳,音質的透明度不夠高,聲音聽來會非常單調乏味。楊仕這套系統是我極少數願意拿出這張專輯的系統,充分展現出古鋼琴的纖細、敏感、鮮活與靈動特質。
3 P9 u1 @7 f; T# I4 x- K; Y我特別注意到這套系統對於錄音中空間堂音的再生能力特別強,不論是曾宇謙或是這張古鋼琴演奏專輯,都能在聆聽空間中營造出有如置身音樂廳現場的真實氛圍。除此之外,這張專輯也特別適合測試SC-1的被動與主動模式,主動模式的表現其實已經非常好了。切到被動模式,則能削去音質中的最後一層濁氣,讓琴音真正透明,尾韻與泛音的延伸也更美妙。
& d+ j8 W% `* F' R! ^( Q0 E; V: c( e- d/ I1 A9 N/ Y* x
楊仕音響試聽Norma Revo SC-1+Revo PA-160MR前後級:柔美細膩到極致
3 ?( l* @; U6 p▲
楊仕音響可能是我所見過對電源供應最講究的音響店之一。7 ?" F. z' r$ e b7 I$ w
& ^/ \: \$ o X4 k
音場層次分明# j9 B# r5 @: O( e
聽完器樂演奏,改聽大編制曲目。先聽祖賓梅塔指揮的華格納「女武神的飛行」,這時我才發現這套系統的音場表現竟然如此優異,深度層次感特別分明,定位與形體輪廓也極度清晰。聆聽位置雖然距離喇叭頂多三米,但是喇叭卻能完全消失,音場舞台則在眼前完整浮現。
6 L# {* z! q! t# K7 d" N: O9 [
聽華爾特指揮的貝多芬「第六號交響曲」,大多數音響系統重播這張1958年的老錄音,弦樂都顯得乾硬,但是這套系統卻能讓弦樂聽來緻密流暢,音質甚至可以用圓滑、滑順來形容。我第一次感受到這份演奏的弦樂齊奏竟然如此整齊,演奏線條雖然清晰,但整體演奏卻又像是融合成為同一把小提琴一般。高頻煥發出神采奕奕的光澤感,低音大提琴的拉奏則充滿韌性,中低頻飽滿紮實,毫無粗糙生硬感。
: o8 d& @6 u. X; n* {$ K0 r! |3 x' F7 |* m* T3 r
低頻解析力與控制力驚人
+ l8 G. M' q9 M& @2 M' E最後我要用兩張專輯測試這套前後級的低頻。聽「天使與魔鬼」原聲帶,雖然聆聽空間不大,但是低頻下潛勁道卻非常強,大動態複雜樂段的層次與解析清晰分明,低頻連續衝擊樂段也控制的服服貼貼,收放速度毫不拖泥帶水。我知道Mihgus Twenty喇叭的實力很強,但是如果不是Norma PA-160MR強大的驅動力與控制力,我不會發現它的潛力竟然可以如此驚人。
' j( Z( {6 W: N1 C6 m
再聽Larry Carlton與Robben Ford兩大吉他手合作的現場演奏專輯「Unplugged」,這張專輯我也非常熟了,但是我必須承認,直到這次,我才發現第二軌「The Road」那極度飽滿的低音貝斯撥奏中,同時還有腳踩大鼓的鼓點伴隨。請注意,我說的不是依稀彷彿聽到有另一個鼓聲存在,而是非常明確的聽到了擊鼓的噗噗衝擊力道,還有收放明快的衝擊速度。PA-160MR的低頻控制力與解析力就是這麼驚人。
: F2 K3 ~. |; i
2 v) |3 q: t0 b下一個來自意大利的經典7 U) G% B. B3 A; L/ N' g8 {
聽過SC-1與PA-160MR的組合之後,我一直在思考,音響重播可以很真、可以很準,但是「美」的質感到底從何而來?許多人認為當音響重播的真實感提升到極致之後,錄音內蘊的美質就會自然浮現。這的確是Norma設計者Enrico追求的目標。不過我認為SC-1與PA-160MR在音樂重播中所散發的美妙氛圍,似乎不是這麼簡單就能解釋。我相信這是位在意大利提琴之都Cremona的Norma,浸淫在歷史悠久的音樂氣息與傳統中,所醞釀而生的音樂品味。就像Franco Serblin設計的Sonus Faber喇叭,如今每一對都已成為經典。我預測Norma的器材將會是下一個來自意大利的雋永經典。時間將會證明這套前後級的價值,不過在此之前,你可以直接跑一趟楊仕音響,親自見證傳奇的誕生。
; h. k9 u2 e; n3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