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WF-1000XM3的體驗活動基本上已將耳機的設計重點說明完畢,但由於本機在會前已在台販售,媒體們出發前也是先做足了功課,因此關於更深入的設計理念與技術,才是大家最感興趣的部分。為此,大家也早已準備了許多技術上的問題,希望可以在接下來的聯訪中獲得解答,好挖掘出耳機製作背後更多不為人知部分。當然Sony也是有備而來,請到了參與耳機設計的一共六位專業工程師,為WF-1000XM3做最詳細的技術回應。
+ [: t7 i( U3 k1 Y0 L' h4 v9 \% F) A! d7 l- \% ]1 K$ f O
Sony WF-1000XM真無線降噪耳機:原廠工程師技術剖析
1 F( f4 s2 U% J+ ?' A7 x1 l6 b0 F
. ]/ G( }7 a0 X) D Y以連線與續航力為首要訴求 w2 E o3 [6 p/ j# w
首先所有媒體都非常關心的是藍牙的傳輸規格,這款WF-1000XM3在各方面的性能階較前代有大幅的升級,但在藍牙傳輸上卻取消了前代所支援的aptX HD aptX、LDAC等規格,僅支援基本的SBC與AAC。既然不是採用高通的藍牙晶片,不支援aptX大家可以理解,但是卻連Sony引以為傲的LDAC傳輸模式都省去就讓大夥相當疑惑,而且現階段Sony開放此規格給Android裝置使用,只要手機韌體更新至Android 8.0以上就能享有此規格,也讓更多玩家選購耳機時會將「是否支援LDAC格式」納入購機考量。
, R, i/ l$ J7 [' ]+ R! t2 U% S$ _' M/ `# f, b) F9 v: F% [
Sony WF-1000XM真無線降噪耳機:原廠工程師技術剖析
2 I7 q9 B6 l& f7 C9 b, b
" p5 k6 y: n1 x原廠人員則提到Sony在設計這款耳機時,確實有考慮到這一點,但是aptX HD或是LDAC在傳輸時頻寬較寬,容易造成連線的不穩定,且也會消耗較大的功率,因此在耳機設計上必須做取捨。而本機在的設計訴求就是完全以連線品質與續航力為首要考量,因此經過考量過後決定將其捨去,以確保原有的優勢。其實這麼做將更符合行動聆聽的需求,且消費者也不用擔心會影響音質表現,因為別忘了本機還支援原廠的DSEE HX升頻技術,能將數位音訊以24bit做音訊優化,用家一樣可以聽見很好的聲音表現。
. f* k# r3 \. j9 ?+ p( e& T" ?: m! M, M- V4 k
Sony WF-1000XM真無線降噪耳機:原廠工程師技術剖析
4 U# [2 n1 V- i* q% K; u) r. f- y▲
這是Sony過去推出的防水/降噪真無線耳機WF-SP900,內建記憶體可以直接將音樂儲存在耳機內,運動時不用再煩惱手機收納的問題
9 y! h4 [ T! y4 B
2 J+ y6 E1 f. x+ X2 u) `" c/ o8 @為何沒有防水設計?" M1 t7 f5 L3 ]6 `2 s) c9 u2 B
再來有媒體問到,台灣消費者使用真無線耳機,除了作為一般通勤使用外,現在許多用家會拿真無線耳機做為運動用途,而Sony前陣子也推出過兼具防水與降噪功能的游泳耳機WF-SP900,本機為何沒有考慮搭載防水功能?工程師則回到要在抗噪中加入防水功能,由於防水的矽膠層會影響耳機天線的接收效能,要兼具連線品質與防水,在設計上還是有許多困難,目前也尚未有耳機廠商能突破這個限制。但這是個非常好的方向,Sony未來也會持續研究,希望可以在未來將防水功能納入高階的真無線耳機中。
4 a7 [4 s, A8 C E/ m4 C& w# ~
0 c! e) H$ k9 S6 V
Sony WF-1000XM真無線降噪耳機:原廠工程師技術剖析
- O1 \5 z8 O. y
8 N4 i8 M6 X2 u! Z7 q7 m+ ?再來根據我們過去使用無線耳機的經驗,多數真無線耳機的電池壽命都會在使用一年或半年之後開始老化,但WF-1000XM3的電池經過多方測試,可確保電池手命的品質。當然各地的使用條件、狀況都不同,所以未來Sony也會根據各國的使用回饋做設計上的調整,未來的產品也會越來越完美。另外,Sony原廠也提供更換電池的服務,但是價格會根據各個國家區域有所不同。
9 v5 O9 l5 c0 O& m5 ^: r# }, |
( Q! B0 D& D3 w( n" H7 _& V) z
Sony WF-1000XM真無線降噪耳機:原廠工程師技術剖析
; k% l5 O7 A' B% T- U0 Z
3 u" w$ E9 l0 e0 K( p# G全新降噪晶片大幅降低功耗0 n0 I5 _& z& | o; \; G2 c
當媒體問到去年所推出的旗艦WH-1000XM3採用QN1抗噪晶片,降噪效果大家有目共睹,但這次的真無線耳機卻特別改用QN1e晶片,為何會有這樣的改變?是否是設計上直接移植會有困難?這個部分工程師提到,若將QN1降噪晶片用在真無線耳機上,他相信降噪功能會更加顯著,但為何不直接移植呢?原因還是回到本機的設計考量,首先是續航力的的問題,因為QN1是stereo晶片,在設計上WF-1000X3必須左右耳都搭載降噪晶片,使用QN1會較為耗電,同時成本也會相對提高,而全新的QN1e則是傳為真無線耳機設計的mono晶片,僅提供單聲道的收音進行降噪,工作變簡單了供耗當然更低,也更符合本機對於續航力的要求。
6 @( y+ j5 S) V5 x! m
4 Y# ~' a/ g: \ D Z2 F' I2 n, o
Sony WF-1000XM真無線降噪耳機:原廠工程師技術剖析
' d0 N: s7 u6 u$ k
▲
這就是專為WF-1000XM3設計的QN1e單聲道降噪晶片,左右耳各別搭載一只,它是旗艦QN1的低功耗版本,並內建DAC、DSP數位音訊優化、降噪以及擴大電路等功能,可以徹底落實低耗電、延長耳機續航力,也更符合真無線耳機的需求
. y9 ?! y. F$ X: Z0 T. s# r. [- A; {
大眾所喜歡的調音風格
8 X ]4 Z: V/ b) ~0 K p: ]而在單體的使用上Sony本身具備了平衡電樞式的單體,也用在許多頂級入耳式耳機上面,像是去年推出的Signature系列旗艦入耳式耳機IER-Z1R就採用此單體技術。但本機在調音上以大眾用戶的聆聽喜好為主,若採用平衡電樞單體勢必得用多只單體來強化頻響的完整性,為了維持真無線耳機的機身大小,Sony認為採用一只動圈式的全音域單體式最佳的選擇,可以同時獲得飽滿、富有衝擊力的中低頻表現,也能清晰的高頻效果。
1 C: ^! j* V* [( n9 o
^! Z$ o( m3 E7 e% M
Sony WF-1000XM真無線降噪耳機:原廠工程師技術剖析
+ K; G0 i% T* b▲
圖為WF-1000XM3所搭載的6mm動圈式單體,上方的細管子則是接收環境噪音的麥克風,透過晶片運算後發出反向聲波抵消環境噪音,即可呈現安靜的音質+ z3 @. f; P9 `1 @9 b, Q5 x
s+ @8 U: q5 z6 ^4 L
面板省去音量控制功能
. G1 z9 t4 u6 v4 z {9 O接著許多媒體也在耳機操作上有許多疑問,像是本機較前代也省去了音量控制的介面。原廠在這個部分提到音量控制的介面其實內部的元件相對複雜、體積也比較大,且實際操作起來也很難精確的控制音量,因此為了維持機身大小與操控的直覺性、合理性,這次僅保留了1-3下的觸控點擊與長按的功能,至於音量的部分用家可以透過手機介面進行調整。
; I" M4 R, f, o" o2 A
/ j" \: [; J, s. i* Q; i# ?
Sony WF-1000XM真無線降噪耳機:原廠工程師技術剖析
( ~) z2 T2 ~' |* |1 F) b
2 l# B- e* V) U: g) A2 J. y9 A
此外,當媒體提到這次WF-1000XM3的藍牙對接重製需要同時按壓左右耳7秒的時間,這部分似乎有些麻煩,但Sony的工程師卻回應這個部份其實是原廠別有用心,因為真無線耳機畢竟是行動設備,許多用家會隨手將它放在口袋或包包之中,過去就曾經發生誤觸連線,造成電力消耗異常的意外,因此設計較長的重製時間則是為了防止誤觸造成不必要的耗電。
+ }! G1 N, H. Y M: Z
5 G, _( D0 C8 L" `( G5 T, R: ^
Sony WF-1000XM真無線降噪耳機:原廠工程師技術剖析
/ T4 r7 |% h% F6 C7 |) Z v" o
' C; ?" }/ c1 I$ o
最後在問到未來Sony耳機除了抗噪功能之外還會有哪些新的突破,這個部分工程師打趣的說:其實我也想知道...。當然工程是們清楚他們未來的研發方向是什麼,但是礙於是公司機密因此保密到家。但是原廠依然向媒體們保證,未來會在功能性、操控性與音質表現上會給用家更多的驚喜,未來的耳機產品也會持續保有Sony耳機的獨特性,也請大家拭目以待!
! ^+ d9 _4 Q' L5 n9 m# D$ r7 Z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