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普洛粉絲團音響論壇&PRIME AV新視聽訂購單公司位置

普洛影音網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前級擴大機] NAD M12 評測:無法相信NAD的聲音竟然這麼美

CharlesLuk 發表於 2020-7-12 10:00:25 |已閱:72460|評論:0|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自 台灣
字體縮放
小提琴如絲綢般滑順細膩,鋼琴觸鍵充滿著高貴的光澤感,重播大編制音樂從容開闊又大器,這真的是NAD的聲音嗎?還沒聽過M12+M22前後級之前,老實說我也不相信,但是聽過之後,我只怕你不相信我所說的,這套組合的聲音表現真的讓我驚豔!

NAD M12 評測:無法相信NAD的聲音竟然這麼美

NAD M12 評測:無法相信NAD的聲音竟然這麼美


在試聽過NAD M12,準備動手寫下這篇評論之前,我就已經預期這是一篇可能會被罵翻的評論。怎麼說呢?因為我知道大多數人絕對不會相信,NAD的擴大機可以呈現出如絲綢般滑順細膩的小提琴、充滿高貴光澤感的鋼琴觸鍵,以及開闊寬鬆又大器的音場氣勢。如果我這麼寫,絕對有人認為我在誇大其詞胡亂吹捧。但是即使如此,我還是要忠實寫下M12與同廠M22後級所帶給我的聆聽感受,因為這套組合的聲音表現真的讓我驚豔!

新科技的實驗平台
長久以來,NAD在音響迷的心中所建立的形象,一直與平價、務實畫上等號。他們的綜合擴大機價格不貴、但是推力紮實、可靠耐用,唯一的限制是音質雖然中性純淨,但是還達不到真正Hi End的水準。或許因為如此,所以NAD另外推出了等級較高的Master系列,主打高階音響市場。不過,如果你以為Master系列只是「比較貴的NAD」而已,那你就太小看NAD的企圖心了。

Master系列的真正意義,其實是NAD用來實驗最新技術、最新概念的平台。迄今NAD在Master系列開始研發的創新技術主要有以下三項:一是DirectDigital數位放大技術。二是HybridDigital混血放大技術,也就是內建DAC的D類放大技術。三是MDC(Modular Design Construction)模組化擴充架構。目前後兩者已經下放給NAD的C系列與D系列擴大機使用,只有DirectDigital技術目前僅限於Master系列的M12前級與M32綜合擴大機使用。在介紹本篇主角M12之前,我們有必要先針對它的DirectDigital核心技術進行一番了解。

NAD M12 評測:無法相信NAD的聲音竟然這麼美

NAD M12 評測:無法相信NAD的聲音竟然這麼美

Master系列的機箱設計刻意營造高級感,前面板配備觸控螢幕,可以顯示詳細的播放資訊與設定選單。

DirectDigital數位放大技術
什麼是DirectDigital放大技術?簡單的說,就是將PCM數位訊號直接進行PWM調變放大,一般簡稱為「數位放大」技術。值得注意的是,許多人可能會把「數位放大」與D類放大混為一談,但其實兩者是不同概念的技術。最大的差異是「數位放大」的整個放大過程都是在數位領域進行,直到最後輸出時,才經過低通濾波轉換為類比訊號。但是D類放大接收的是類比訊號,整個放大過程都是類比架構,所以兩者在本質上有所不同。不過「數位放大」與D類放大的確也有相似之處,兩者在進行PWM調變放大時,運作方式基本上是相同的。

再說的簡單一點,「數位放大」將PCM數位訊號轉換為PWM的動作,其實就是一種數位類比轉換動作,所以「數位放大」雖然沒有用到任何DAC晶片或是數類轉換線路,但是它的本質與我們熟悉的數類轉換器很接近。不同的是,它在數位轉類比的同時,就直接將訊號放大了,等於是將數類轉換與功率放大兩個工作一次搞定,不但打破了數類轉換器與擴大機之間的分界,也打破了傳統擴大機前級與後級的分界。

「數位放大」到底有什麼優點?它是「數位直通」概念的徹底實現,所有訊號處理都是以數位運算方式進行,直到最後一刻才放大為類比訊號。在這種運作架構下,「數位放大」完全排除了類比線路的失真、耗損、噪訊、相位偏移與雜訊干擾等等問題。理論上,這是最簡潔的放大方式,也是對音樂訊號污染干擾最少的放大方式。任何追求極簡線路、最短訊號路徑的類比放大線路,與「數位放大」相較,恐怕也要自嘆不如。

NAD M12 評測:無法相信NAD的聲音竟然這麼美

NAD M12 評測:無法相信NAD的聲音竟然這麼美

機箱內部分為三個區域,前方是交換式電源供應,左側是MDC模組插卡區,右側則是主線路板。

負回授的利與弊
「數位放大」既然有這麼多優點,為什麼始終沒有成為主流呢?關鍵在於它的聲音始終不夠理想,而這個問題的癥結點,與「負回授」息息相關。

到底什麼是負回授?簡單的說,就是將放大後的訊號與放大前的訊號進行比對,藉此修正放大線路的誤差與失真。這項技術源起於1930年代,有效解決了當時遠距離通訊所產生的失真。不過在Hi End音響領域,負回授一直是充滿爭議的技術。許多音響設計者強調負回授會造成相位失真,務求去之而後快。但事實上,負回授可以大幅提升線路的穩定性與精確性,任何放大線路都不可能完全捨棄局部負回授的使用。

NAD對負回授有一番非常貼切的比喻:不使用負回授的線路,就像是閉著眼睛試圖將鑰匙插入鑰匙孔,你可以想像要準確的執行這個動作有多困難。打開眼睛,一切問題迎刃而解,因為我們的視覺,其實就是一種負回授,可以指引著我們的手部運動,快速而準確的將鑰匙插進鑰匙孔。由此可知負回授對於放大線路有多重要。

為什麼我要特別說明負回授的運作原理呢?因為在類比線性放大線路中一直勝任愉快的負回授技術,在遇到利用快速開關進行PWM切換的D類與數位放大技術時竟然出了問題。為什麼?因為負回授的比對修正速度,完全跟不上PWM開關切換的速度,這就是傳統D類與數位放大的聲音一直不夠理想的主要原因。

DDFA技術解決負回授缺陷
前面鋪陳了這麼久,現在終於要說明NAD的DirectDigital放大技術有多厲害了。這項技術的全名是DDFA(Direct Digital Feedback Amplifier),由英國半導體公司Zetex在2003年開始研發,NAD在2005年就參與研發工作,並且在2009年推出第一款運用DDFA放大技術的M2綜合擴大機,現役M32綜擴就是M2的後繼型號。當年Zetex將這項技術稱之為「Class Z」,藉以突顯它與傳統A類、AB類或D類的不同之處。Zetex後來被美國Qualcomm高通併購,不過DDFA技術依然持續研發至今。

DDFA與早期數位放大技術的最大不同之處,在於名稱中的「F」,也就是前面所說的Feedback負回授。DDFA要怎麼解決負回授速度不夠快的問題呢?它竟然把從輸出端回傳的負回授訊號,也轉換為數位訊號了。在數位領域,DDFA每10奈秒(nanosecond)就可以進行一次輸出端與輸入端訊號的比對修正,不但保留了負回授的優點,也完全解決了負回授反應速度太慢所造成的相位失真問題,難怪在聲音表現上有如此顯著的進步。

超完美DAC前級
了解了DDFA的運作方式之後,再將焦點拉回本篇的主角M12前級,你會發現一件有趣的事。前面不是說數位放大技術是將DAC、前級與後級的工作合而為一嗎?照理說DDFA應該不會有前級與後級之分才對,為什麼採用DDFA技術的M12只有DAC與前級功能?這不是只發揮了DDFA的一半優勢而已嗎?難道Master系列還有另一款採用DDFA的後級與M12搭配?答案是沒有,而且也不可能會有。因為如果M12輸出類比訊號給對應的DDFA後級,那麼這部後級必須先將類比訊號轉換為PCM數位訊號,才能讓DDFA線路運作,這等於多了一道類比轉數位的過程,破壞了DDFA數位放大的極簡架構。如果讓M12輸出數位訊號給DDFA後級呢?這樣一來,M12的DDFA放大等於虛設,變成單純的數位處理前級而已。總之,NAD根本沒必要推出與M12搭配的DDFA後級。

到底我們該如何看待M12呢?原本我一直卡在「數位直通」這個概念,認為DDFA一定要做到功率放大才算功德圓滿。後來跳脫這個框架,我才豁然開朗。其實,就算M12只有DAC與前級功能,它依然充分具備DDFA的優勢。與一般DAC相較,M12直接將PCM進行PWM轉換的方式,可以大幅降低時基誤差問題。與一般類比前級相較,採用DDFA技術的M12可以完全排除類比線路的失真、音染與噪訊。由以上兩個角度檢視,你會發現M12不但是一款性能優異的DAC,也是一款超完美的前級。

NAD M12 評測:無法相信NAD的聲音竟然這麼美

NAD M12 評測:無法相信NAD的聲音竟然這麼美

線路板中只有訊號輸出端設有純A類緩衝級,其他部分全部是數位線路,中央的CSR晶片是負責DDFA與數位音量控制的運算核心。請注意DDFA是在數位領域運作,所以類比訊號輸入後,會先轉換為24/192數位訊號,再進行DDFA運算放大。

解決數位音量控制的缺點
值得一提的是,M12線路中最關鍵的CSR A6601晶片不但負責執行PCM轉PWM的工作,也兼具非常多樣的數位處理能力,這些功能包括數位音量控制、數位分音、數位高低頻等化、數位左右聲道平衡、數位相位切換、數位單聲道切換。除此之外,每組數位輸入介面都可以個別設定最大音量或是跳過音量直通輸出,每組類比輸入還能個別設定增益與ADC的取樣頻率。唯一的限制是DDFA不支援DSD檔案格式,想聽DSD檔案的話,得要在前端播放器或是電腦先將DSD轉換為PCM格式才行。

注意到了嗎?以上功能幾乎都是在數位領域下運作,所以理論上不會對音樂訊號造成任何污染失真。在上述功能中,有三個主要功能特別值得介紹,分別是數位音量控制、數位等化與數位分音。先說數位音量控制,理論上利用數位運算方式控制音量,會造成訊號解析度的損失,所以大多數高階前級都避而不用這種作法。不過NAD的數位音控是少數例外,它的訊號通道解析度高達35 bit,累加運算解析度高達64 bit。在這種架構下,就算播放24 bit的高解析音樂檔案,也不會對訊號解析度造成任何損失。簡單的說,M12的音量控制一方面排除了一般數位運算音控的缺點,一方面也沒有傳統類比音量衰減線路會產生的失真與雜訊,光是這項技術,就足以讓M12在同價位前級擴大機中脫穎而出。

好玩的數位分音功能
再說數位等化,一般音響迷對於類比前級附帶的等化調整功能大多敬而遠之,因為這些等化調整通常會對音樂訊號造成扭曲污染。但是M12的高、低頻數位等化完全沒有這些問題,用家大可放心使用,對於修正器材搭配或是聆聽空間的頻響特性上非常管用。

NAD M12 評測:無法相信NAD的聲音竟然這麼美

NAD M12 評測:無法相信NAD的聲音竟然這麼美


最後介紹M12的數位分音功能,這項功能主要用於外接超低音喇叭時,可以設定低通濾波的分頻點與量感。市面上具備這項功能的前級已經非常少了,沒想到M12的提供的功能更為完備。它不但可以設定超低音輸出的低通濾波,還可以設定前級輸出的高通濾波,這項功能有三個好處 ,一是讓主聲道喇叭與超低音喇叭更順暢的銜接。二是讓主喇叭只負責高通分頻點以上頻段的重播,降低主聲道喇叭的負擔。三是這項功能已經具備基本的數位分音能力,可以取代二音路喇叭的被動分音器。怎麼玩呢?將M12的前級與超低音輸出分別連接獨立後級,再分別驅動高音與中低音單體,你就可以建構自己的數位分音喇叭系統了。

擴充性豐富的MDC模組
除了DAC與前級功能之外,M12還有另一項重要特點必須介紹,那就是NAD自行開發的MDC模組架構。這是藉由加裝插卡式模組,擴充M12功能性的設計,相同的MDC架構也運用在NAD的C300系列綜合擴大機中。M12的MDC插槽多達六個,其中三個已經預先插入三種模組,一個是類比輸入模組,包括一組RCA輸入端子、一組XLR輸入端子,以及一組Phono唱頭放大輸入端子,支援MM與MC唱頭輸入。一個是數位輸入模組,包括一個AES/EBU輸入、兩個RCA同軸輸入,以及兩個Toslink光纖輸入。最後一個是USB輸入模組,包括一個支援USB DAC的USB Type B輸入端子,以及一個支援外接硬碟(FAT32格式)與隨身碟的USB Type A輸入端子。

至於另外三個空著的MDC插槽,則可依照用家需要,選購其他MDC模組。目前NAD一共有兩種MDC模組可以選購,一個是支援家庭劇院的DD HDMI模組,另一個是支援數位串流的DD BluOS模組。後者使用了NAD自家開發的網路串流技術,特別之處是捨棄了限制太多的UPnP、DLNA網路串流協定,改採透過區域網路,直接抓取電腦中「共享資料夾」,以「非同步傳輸」模式,透過自家開發的BluOS Controller App播放音樂檔案。這個App的功能十分強大,不但可以串流播放電腦「共享資料夾」中的音樂,也可播放手機中儲存的音樂,當然也可以播放NAS網路硬碟中的檔案,並且支援MQA高解析音樂格式。更厲害的是,這個App支援的網路音樂串流平台竟然多達16個,而且還在持續增加中。NAD甚至另外成立Blue Sound品牌,吸引更多廠家加入BluOS陣營,可見NAD對於BluOS的重視。

NAD M12 評測:無法相信NAD的聲音竟然這麼美

NAD M12 評測:無法相信NAD的聲音竟然這麼美

背板左側有六個MDC模組插槽,其中三個已經預先插上類比輸入、數位輸入、USB輸入模組。

比擬頂尖Hi End器材的空氣感
M12雖然規格優異、功能強大、擴充性齊全,但是真正令我好奇的,其實是它的聲音表現。到底DDFA理論上完美的運作架構,能否如實的反應在它的聲音表現上?試聽時我搭配NAD M22後級,首先驅動Marten Django XL喇叭,一種我在這間聆聽室從未感受過的「空氣感」,立刻瀰漫在整個空間中。這種感受就像是原本在密閉的房間中,推開窗戶之後,一股清新的空氣隨著微風迎面吹來,讓人感到清神一振、無比舒暢。

到底什麼叫做「空氣感」呢?我認為這種聽感來自於以下五種特質:一是聲音中的細節情報特別豐富,這種特質讓人聲與樂器質感聽來特別豐潤,但是卻沒有過度強調解析,音質也沒有過於理性銳利的傾向。二是音樂背景特別安靜,每一件樂器都可從背景中完全分離,栩栩如生的浮現在我的眼前。三是不論任何音樂類型,聽來都特別寬鬆,即使用極大的音壓聆聽,也不會讓我感到刺耳壓迫。第四是音場特別開闊,寬度可以輕易超過左右兩支喇叭的限制。第五是驅動力強悍、低頻收放快速,這種驅動力完全不會讓我覺得勉強,而是有著從容不迫的輕鬆感。

上述五種特質,除了第五點之外,其實很容易與DDFA噪訊、失真極低的特性產生連結。至於驅動力一項,顯然是M22後級的功勞,這款後級採用了荷蘭Hypex的Ncore高階D類放大模組,機箱體積不大,但是持續輸出功率高達300瓦,峰值電流輸出高達50安培。我曾經聽過幾款使用Ncore的擴大機,聲音表現每次都令我驚豔,這期總編評論的MBL N15後級就採用了訂製版的Hypex放大模組,聲音表現也得到總編好評。總之,M22後級在這次的試聽中扮演著關鍵角色,如果預算許可,強烈建議M12與M22搭配使用。

NAD M12 評測:無法相信NAD的聲音竟然這麼美

NAD M12 評測:無法相信NAD的聲音竟然這麼美

這次搭配試聽的M22後級造型與M12一致,兩者搭配的聲音表現更為優異,強烈建議一套西裝搭配使用。

弦樂質感有如最好的緞面絲綢
在試聽過程中,我也嘗試用M12直接搭配PMC Result 6主動式書架喇叭,試圖進一步了解M12本身的聲音特質。少了M22的搭配之後,M12的聲音果然有了變化,原本用M22驅動Marten大喇叭寬鬆感與開闊感少了許多,取而代之的是更為緊湊、凝聚的聲音線條。不過除此之外,前述極黑的背景、通透的音質、極高的樂器分離度等等特質,都依然完整在這套組合中呈現。

接下來用M12搭配M22驅動Marten喇叭的組合,試聽幾張我熟悉的CD。先說曾宇謙的「Reverie」專輯,這張專輯用大多數系統播放,琴音都會略嫌緊張,但是用這套系統聆聽,琴音線條卻散發著難得的圓潤音質,這種圓潤感並不是抹去了細節毛邊之後的圓滑質感,而是有著豐富擦弦細節的豐潤感與自然感。琴音有如高級緞面絲綢般細密滑溜,而且散發著優雅迷人的光澤感。如果只聽聲音,我絕對會認為這是頂級Hi End器材的重播表現,絕對無法與我以往所認知的NAD擴大機產生連結。

超凡的音質純淨度與豐富細節
這種聲音的寬鬆感與豐潤感,會不會是M12+M22刻意營造的特質呢?聽「Marten Supreme Sessions 2」專輯,這是一張完全不添加人工殘響的錄音,M12+M22也忠實呈現出原汁原味、沒有人工加料的樂器質感,可見這套前後級其實是忠於錄音原貌的。雖然如此,但是我聽到的小提琴音質是有厚度、不乾澀的,演奏的強弱起伏是分明而能夠讓人感動的。這樣的表現,再一次證明M12+M22的優異音質與絕佳的錄音細節挖掘能力。

NAD M12 評測:無法相信NAD的聲音竟然這麼美

NAD M12 評測:無法相信NAD的聲音竟然這麼美

黑人女歌手Andra Day年紀不大,但是唱起靈魂樂卻情感濃郁,爆發力驚人。由她演唱的「Stand Up for Something」是電影「Marshall黑白正義」的主題曲,得到今年奧斯卡最佳原創主題曲提名。用M12+M22大音量播放,聽感上絲毫沒有壓迫感,可以充分展現Andra Day奔放渾厚的嗓音與演唱。

聽Oreobambo的「Transparent Universes」專輯,鋼琴高音觸鍵的音質有著特別紮實的緻密感,泛音尾韻彷彿無窮無盡的延伸,音質展現出有如鑽石一般超凡的純淨度,完全聽不到任何一絲雜質。低音觸鍵則展現出驚人的能量與下潛勁道,充分展現出Fozioli大型平台鋼琴的絕美音質與充滿權威感的氣勢。

最後聽萊納指揮芝加哥交響樂團演出的貝多芬「第七號交響曲」第四樂章,這是我所聽過最激昂奔放的演奏版本,不過用這套系統聽來,我才發現萊納的指揮雖然猛爆,但是整體結構與層次其實並不混亂,弦樂齊奏的線條也很清晰。播放大編制樂曲的穩定感、層次感與從容感,的確是M12+M22組合的強項之一。

不可同日而語
花將近二十萬元買一台NAD的前級到底值不值得?我想許多人都會在心中掙扎一番。不過我可以肯定的告訴大家,不用掙扎了,只要聽過M12的表現,我相信你不但不會嫌它太貴,還會覺得它太超值了。不論是M12使用的DDFA數位放大技術、BluOS數位串流技術,或是M22搭載的Hypex Ncore D類放大模組,新世代的音響科技,正在逐步改變Hi End音響世界的未來面貌。昔日以平價形象聞名的NAD,如今早已在新世代音響科技的戰爭中搶得先機,而M12正是你重新認識NAD的最好起點。(文|陶忠豪)

NAD M12 評測:無法相信NAD的聲音竟然這麼美

NAD M12 評測:無法相信NAD的聲音竟然這麼美


NAD M12原廠公佈規格:

  • 類型:DAC前級擴大機
  • 頻率響應:20Hz-20kHz(±0.3 dB)
  • 最大輸入電平:大於8 Vrms
  • 聲道分離度:大於70 dB(1 kHz/10 kHz)
  • 數位輸入:USB Type A×2、USB Type B×1、AES/EBU×1、RCA同軸×2、Toslink光纖×2
  • 類比輸入:XLR×1、RCA×1、RCA唱頭放大×1
  • 類比輸出:XLR×1、RCA×1、超低音輸出×2
  • 數位輸出:RCA同軸×1、Toslink光纖×1
  • 外觀尺寸:435×133×383mm
  • 重量:8.1公斤

參考售價:198,000元
進口總代理:迎家(02-22992777)

貼心提示:
1、若由本站編輯所發表之文章,如需要轉貼分享,請記得標註出處來源即可。
2、在論壇裡發表的文章如是網友個人發表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
3、論壇的所有內容都不保證其準確性,有效性,時間性。閱讀本站內容因誤導等因素而造成的損失本站不承擔連帶責任。
4、當政府機關依照法定程式要求披露資訊時,論壇均得免責。
5、若因線路及非本站所能控制範圍的故障導致暫停服務期間造成的一切不便與損失,論壇不負任何責任。
6、註冊會員通過任何手段和方法針對論壇進行破壞,我們有權對其行為作出處理。並保留進一步追究其責任的權利。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售後服務

產品購買

網站合作

關於我們|普洛影音網 ( 8567034 )

GMT+8, 2024-11-8 13:05 , Processed in 0.640955 second(s), 46 queries , Gzip On.

普洛達康有限公司版權所有©2011-2020

Copyright©2011-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