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普洛粉絲團音響論壇&PRIME AV新視聽訂購單公司位置

普洛影音網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人物專訪] 訪單簧管名家Andreas Ottensamer,暢談新專輯「New Era」

複製連結
chensingyo 發表於 2017-3-28 17:23:44 |已閱:46169|評論:0|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來自 台灣
字體縮放
「New Era」是柏林愛樂單簧管首席Andreas Ottensamer第四張個人作品。為著「New Era」,筆者這次來到環球唱片採訪Andreas。關於Andreas的背景,筆者在前一次採訪中已有提及,當時為的是第二張「Brahms-The Hungarian Connection」而來。第三張則是Andreas去年還有和父兄合作發表的「The Clarinett」單簧管三重奏專輯,當時他們也有來台舉辦演奏會。

1 n! u( o6 w8 S0 f+ ^. L! k) U
訪單簧管名家Andreas Ottensamer,暢談新專輯「New Era」 215121txfd3flpfpfvf10p.jpg 環球 Andreas Ottensamer 單簧管 曼海姆學派
為了宣傳今年的新專輯「New Era」,Andreas這次同樣舉辦演奏會(3/25、3/26),地點是在嘉義、台中,而且這還是亞洲巡迴的第一站喔!

7 S* u6 D* G( g' o( a5 F! C
眼尖的粉絲應該會發現到一件事:Andreas今年的新專輯是由Decca發行,而不是DG。為此Andreas解釋說,由於過去熟悉的專輯製作人Dr. Alexander Buhr已從DG轉到Decca。因為彼此有良好的合作默契,於是新專輯也指定找他合作,廠牌自然就換過去啦。畢竟Decca、DG兩家都隸屬環球唱片。好,為什麼專輯要取名叫「New Era」(嶄新年代)呢?簡單來說,Andreas期盼單簧管可以像鋼琴、小提琴一樣,可以被更多愛樂者認識,更廣泛出現在音樂作品中,開創屬於單簧管的年代。那深入點說呢?這就要提到專輯中出現的四位作曲家:Johann Stamitz(1717-1757)、Carl Stamitz(1745-1801,Johann Stamitz之子)、Franz Ignaz Danzi(1763-1826)、Mozart(1756-1791)。而串起這四位音樂家的關鍵字,叫做曼海姆學派(Mannheim School )。
「曼海姆學派」泛指住在德國南部曼海姆(Mannheim)城的音樂家,1720年Charles III Philip選帝侯從海德堡移居曼海姆,招聘當地的優秀演奏家來到宮廷演奏,其規模比周遭國家都大。在樂長Carlo Luigi Grua的鼓勵下,這些音樂家在一起演奏、創作,彼此激盪出豐富多采的聲音,其中又以小提琴演奏家Johann Stamitz與其子Carl影響最大。曼海姆樂派宛若管弦樂的實驗熔爐,最終將許多新穎的演奏、作曲觀念與管弦樂曲式,隨著名聲傳遍歐洲各國,其中一項最值得紀念的,就是首度被安排在交響樂當中的單簧管了。曼海姆學派的存在不僅深深影響了古典樂,也深深影響莫札特,促使他從德國回到維也納之後,進而為單簧管作曲,經由演奏家Anton Stadler發揚光大後。屬於單簧管的年代,就此開枝散葉。

% R+ c2 g' f  ]. r$ Y
訪單簧管名家Andreas Ottensamer,暢談新專輯「New Era」 215122udhhlliiwmlljwll.jpg 環球 Andreas Ottensamer 單簧管 曼海姆學派
莫札特在1778年寫給父親的信中,提到他到曼海姆時,第一次聽到單簧管時所獲得的感動。(摘自「New Era」專輯內頁)

' ~+ A3 p# V1 ]1 X4 N( v; ?& _
大致了解「曼海姆學派」的歷史後,相信您就可以明白它對一位單簧管演奏家的啟蒙意義,事實上Andreas Ottensamer位在瑞士的音樂基地(Bürgenstock Festival),也繼承了某種程度的曼海姆精神,Andreas Ottensamer想像中的曼海姆音樂家,絕對不是抱著工作心態,簽好合約、談好籌碼就到宮廷演出,他們重視實驗開創的精神,需要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合作。Andreas也是,他找來三位在柏林愛樂的好夥伴,Stephan Koncz負責編曲(莫札特兩段歌劇作品)、Emmanuel Pahud負責長笛、Albrecht Mayer負責英國管(cor anglais)。再加上專業的波茲坦室內樂學會管弦樂團,「New Era」計畫於焉啟動。

) E9 Z* O; B' U& j
「New Era」製作實況影片:
(曲目:Carl Stamitz降E大調第七號單簧管協奏曲 第三樂章:輪旋曲)
透過這個影片您可以觀察到兩點。第一點:Andreas在整個錄音中不僅負責單簧管,還同時擔任樂團指揮,他的表情與肢體語言和單簧管一樣表情豐富,非常有精神。對此筆者特別詢問,Andreas是否會著重表現出曼海姆學派式的音樂特色,如Mannheim Crescendo、Mannheim Rocket等等。Andreas認為這不是最重要的部分(畢竟這些曲風早已廣泛運用在現今的交響樂,不足為奇),重點是要在音樂中感受到曼海姆精神,而音樂性永遠是先於樂譜。第二點是Andreas罕見地選在錄音室錄音,而不是教堂或演奏廳。對此Andreas也提到他確實不喜歡進錄音棚錄音,因為聲音效果會變得Artificial(人工),他很重視錄音的空間感,可是,一般教堂的殘響又不見得適用管弦樂,因此他才找到位在柏林的Teldex Studio。! Q) F8 L, j, A( g* A; r1 b
   
% |/ t- C2 ]# d8 `! ^3 v4 M
訪單簧管名家Andreas Ottensamer,暢談新專輯「New Era」 215829wf23s3rkrshsmh5g.jpg 環球 Andreas Ottensamer 單簧管 曼海姆學派
錄音演奏剪影。Andreas一邊吹奏單簧管,一邊擔任樂團指揮。其中主要收單簧管聲音的是Neumann電容式麥克風。
& q! j- i5 r8 h2 g
訪單簧管名家Andreas Ottensamer,暢談新專輯「New Era」 215118sttl8nr5uwlwegw1.jpg 環球 Andreas Ottensamer 單簧管 曼海姆學派 $ L+ X  ~; G7 Z  H
這是柏林Teldex Studio的錄音室。9 h3 t) @7 I6 s

- {% \- Y# U: y' Z

& H: e+ b- ]5 @, [  W/ x' B) R 訪單簧管名家Andreas Ottensamer,暢談新專輯「New Era」 215117nisodbkok1nm3m5k.jpg 環球 Andreas Ottensamer 單簧管 曼海姆學派
1 _4 V0 p5 R) x; ^  X# PTeldex Studio的三號控制室。
, _3 p9 l& u& b( K$ f
7 F) H9 a& J+ ^  ?: J: r3 i
* w! |; ^# A5 }
訪單簧管名家Andreas Ottensamer,暢談新專輯「New Era」 215120mrk19a1aaw9q8191.jpg 環球 Andreas Ottensamer 單簧管 曼海姆學派 ! h0 O8 B# Y# G0 u
錄音師 René Möller,擁有將近二十年的古典樂錄音經驗,他同時也是一位大學教授。
: J( E* s  D2 @' G7 a* x
  A1 J' t0 k3 b' h- I筆者進一步詢問Andreas預期的錄音效果,他希望錄音聽起來給人能量、動態、活潑、充滿朝氣的感受,若選在教堂錄音,殘響往往會太長,拖慢了聲音的速度。Teldex Studio相對來說就取在很好的平衡點,不僅能容納管弦樂團,也能夠控制空間殘響,達到Andreas預期的音樂性。( D& f. h' [2 x
那麼Andreas有實際參與整個鑑聽、混音、平衡的過程嗎?由於錄音時間只有三天,Andreas要注意的事項實在太多,因此只有在一開始排練的時候,進到控制室鑑聽錄音成果,當然,他也需要跟錄音室溝通,表達自己在音樂性上的要求,反覆和錄音師確認,直到自己覺得沒問題,在那之後,Andreas就放手讓錄音師處理,然後專注在演出當中。! H9 c  ~! t' z; x, V# A

8 ~. F3 g, I) D+ |; Z  A+ I2 ^
訪單簧管名家Andreas Ottensamer,暢談新專輯「New Era」 215040p5285w08880v5p2w.jpg 環球 Andreas Ottensamer 單簧管 曼海姆學派
訪單簧管名家Andreas Ottensamer,暢談新專輯「New Era」 215042yziixoaob9oie40w.jpg 環球 Andreas Ottensamer 單簧管 曼海姆學派
Andreas為自己的專輯簽名。
9 Y8 I+ w% L* L; }# z  
) R) J- s4 i8 D2 O" P' t% l/ E總而言之,發燒友聆聽這張「New Era」有一個重點,就是要感受所謂的曼海姆精神(Mannheim Spirit),用音響語彙來描述,可說是音色鮮活外放,音樂形體紮實、結像突出,尤其時常搭配裝飾音的單簧管表現(套一句專業術語就是「Ad libitum」),必須給人圓滑、靈敏、俐落的感受。Andreas在此輯中不僅吹奏單簧管,還有低音單簧管Basset Clarinet、巴塞館Basset Horn,再加上友人吹奏的長笛、英國管。在莫札特歌劇作品中,這些吹管樂器會如何取代人聲,彼此對話呢?筆者在此希望這張「New Era」,可以讓您體驗十八世紀曼海姆學派的實驗精神。
/ r0 b. H# N' X$ H) B3 y8 B" {
4 E; g1 y# g5 k3 v+ c4 O
: Q, J9 t/ j0 v" d3 P
貼心提示:
1、若由本站編輯所發表之文章,如需要轉貼分享,請記得標註出處來源即可。
2、在論壇裡發表的文章如是網友個人發表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
3、論壇的所有內容都不保證其準確性,有效性,時間性。閱讀本站內容因誤導等因素而造成的損失本站不承擔連帶責任。
4、當政府機關依照法定程式要求披露資訊時,論壇均得免責。
5、若因線路及非本站所能控制範圍的故障導致暫停服務期間造成的一切不便與損失,論壇不負任何責任。
6、註冊會員通過任何手段和方法針對論壇進行破壞,我們有權對其行為作出處理。並保留進一步追究其責任的權利。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熱門討論HOT
熱門推薦HOT

售後服務

產品購買

網站合作

關於我們|普洛影音網 ( 8567034 )

GMT+8, 2024-4-27 04:22 , Processed in 0.558187 second(s), 42 queries , Gzip On.

普洛達康有限公司版權所有©2011-2020

Copyright©2011-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