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普洛粉絲團音響論壇&PRIME AV新視聽訂購單公司位置

普洛影音網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前級擴大機] Audio Research Reference 6SE,我所聽過最好的前級之一

複製連結
陶忠豪 發表於 2020-7-10 12:21:31 |已閱:67641|評論:0|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來自 台灣
字體縮放
這些年來,ARC的前級線路雖然不斷進化,解析力不斷提升,音質越趨細膩純粹,不過我所聽到的聲音都具備真空管特有的自然溫潤聲底,充沛飽滿的能量感,3D立體的音像與音場,以及開闊寬鬆的重播氣勢。足見ARC已經找到了真空管線路的好聲方程式,才能如此精準穩定的把持著ARC特有的重播風格。% U1 E. k; s. e" Q" U) P2 V6 I

6 P* {4 O8 B0 X: V Audio Research Reference 6SE,我所聽過最好的前級之一 01 ARC.JPG Audio Research Reference 6SE 前級 真空管前級 6H30 普洛影音網 音響論壇 4 Q0 v( {' {& }# w2 B  }, y

4 q& K9 i; T, `( F6 {每次寫到Audio Research的前級,我總忍不住懷念起二十年前曾經擁有過的LS2 MKII前級。至今我還清楚記得,那天傍晚興沖沖的從二手店把LS2 MKII搬回家,迫不及待的接好線材,然後打開電源。接下來這款前級所帶給我的感動,我想我這輩子都不會忘記。那是一種飽含著「水份」的聲音,瞬間充斥我的聆聽空間,樂器的形體與音質是如此飽滿,音場氣勢是如此開闊,音樂的暫態與節奏感又是如此活生,不論人聲、鋼琴或小提琴,LS2 MKII都能展現出非常自然水潤的質感。從那時開始,只要有人要我推薦前級,Audio Research總是第一個在我腦海中浮現的品牌。  B7 Q& i' j5 C6 U4 J; ?
0 T6 ]$ n. A. T* g) y
LS2 MKII在當時只是Audio Research(以下簡稱ARC)的中階型號,當時它的上頭還有另一款背板全是平衡輸出入端子的Reference 2前級,對當時的我而言,那是神一般的存在,只能心嚮往之。誰能想像呢?20年之後,Reference系列最新一代的Reference 6SE前級此時此刻就在我的面前,等待著我的試聽。這是在做夢嗎?你一定無法想像,這個月能與Reference 6SE相處,我有多麼幸福!
5 N  q9 g9 n, t4 [. _
6 @1 n' m' Z/ @9 w Audio Research Reference 6SE,我所聽過最好的前級之一 sp3.jpg Audio Research Reference 6SE 前級 真空管前級 6H30 普洛影音網 音響論壇
/ H" H/ n$ E- l/ Q: S$ ?" ~% x1972年推出的SP3前級是ARC有史以來最暢銷的產品,或許也是Hi End音響史上最暢銷的一款前級。
0 P: h" j# W+ Y8 R& J; h. i2 P8 k( x! V  B  d
ARC歷年推出過的前級型號多不勝數,其中最為音響迷津津樂道的,應該是他們在1972年創業初期所推出的SP3前級,在1977年停產的五年之間,SP3賣出了數千台的驚人成績,堪稱是ARC有史以來最暢銷的產品。我查到了當年Stereophile雜誌的評論,裡面寫到SP3的失真已經低於他們當年儀器所能測量的最低標準,已經非常接近於「具備增益的訊號線」這個前級設計的理想境界,可見ARC早在當年就已經打破了真空管的失真高於晶體的迷思。9 R1 I$ `6 @4 N7 ~9 s. L; a" H

9 @$ @9 z1 C" l) o3 s, v/ K  A Audio Research Reference 6SE,我所聽過最好的前級之一 06.jpg Audio Research Reference 6SE 前級 真空管前級 6H30 普洛影音網 音響論壇 6 A! f' n+ s% _. N, ~
ARC所有研發中的產品與每一部出廠銷售的產品,都必須在充分熟化之後,經過當家「金耳朵」Warren Gehl親耳試聽,確認聲音表現符合標準,才能正式出貨。% m1 h! i! j8 l, h
: \# r, R! V# g- O
不過,別忘了ARC創始人William Johnson的名言:「優異的測試數據並不代表器材可以發出好聲(It measures well doesn't assure that it will sound good.)。」ARC之所以名滿天下,關鍵就在於他們能在理性的測試數據與感性的聽感上掌握絕佳均衡點。如今William Johnson雖然已經仙逝(1926-2011),但是Audio Research的經典之聲,依然由陣中老將「金耳朵」Warren Gehl嚴格把關。
+ I5 M! y% ^5 A4 C( `1 ^, R% Y# D6 x  n6 e& M& y  w- r
據說Warren對於聲音有驚人的記憶力,可以清楚分辨自家每一款器材的聲音差異。ARC每一部器材在出場之前,都必須在充分熟化之後,經過Warren親耳試聽,確認聲音表現符合標準,才能正式出貨。這些年來,ARC的前級線路雖然不斷進化,解析力不斷提升,音質越趨細膩純粹,不過我所聽到的聲音都具備真空管特有的自然溫潤聲底,充沛飽滿的能量感,3D立體的音像與音場,以及開闊寬鬆的重播氣勢。足見ARC已經找到了真空管線路的好聲方程式,才能如此精準穩定的把持著ARC特有的重播風格。$ d9 L1 w; g$ l+ Z) U8 U
) F5 o' u4 }& q! z# }
簡單的說,如果你想要擁抱自然溫潤的管味,卻又不想要管機過度的音染與噪訊,那麼在音響系統中加入一部ARC前級,毫無疑問是最佳解決方案。請不要以為任何一款真空管前級都可以滿足上述要求。許多現代真空管前級致力於追求通透音質與明快的速度感,亟欲擺脫管機暈黃溫吞的刻板印象,卻也讓迷人的管味變得淡薄。像ARC前級這般保有濃郁「管味」,同時兼具純淨音質與低失真特性的真空管前級,還真的非常罕見。
8 G& M9 [' G! R
: _6 r' W- ]) b" R* E' r9 i Audio Research Reference 6SE,我所聽過最好的前級之一 02 ARC.JPG Audio Research Reference 6SE 前級 真空管前級 6H30 普洛影音網 音響論壇
9 n, ~' i( Y/ F/ a' z( ^Reference 6SE的線路由1995年初代Reference前級一路進化而來,可以看做是電源分離前級Reference 10的一體化版本。5 `! {" D, }" }7 U: J3 N

! p2 d2 i6 M& \  \& l在ARC的官網上,目前共有三款前級在列,等級由高到低分別是Reference 10、Reference 6SE與LS28SE,後兩者分別是從Reference 6與LS28進化而來,是ARC慶祝創立50週年所推出的Special Edition特別版本。這三款前級有什麼差別呢?Reference 10推出於2013年,線路移植自2010年推出的40週年紀念限量前級,採電源分離兩箱式設計,前級放大線路每聲道使用4支6H30雙三極管,電源供應線路採用真空管穩壓。
/ Z  z( _* T$ Y6 n9 |$ ~4 j+ `6 y9 g: Y* F2 r! _
Reference 6SE的線路由1995年初代Reference前級一路進化而來,每聲道使用三支6H30。電源供應線路同樣採用真空管穩壓,可以看做是Reference 10的一體化版本。「金耳朵」Warren Gehl也不諱言Reference 6SE的聲音表現已經非常接近Reference 10的水準。
" j8 L- E% t* t0 j  @& H6 C+ P. b1 m
LS28SE則是以1998年推出的LS25為起點發展至今,輸入級採用JFET放大,搭配6H30做放大級,構成管晶混血線路。很顯然的,如果你想找一款純真空管放大的一體式ARC前級,Reference 6SE是現役唯一選擇。( e! S# R) o4 n  `) i+ H  `& u
' E  O7 n) m; o4 Q  y( E
Audio Research Reference 6SE,我所聽過最好的前級之一 Ref-6-front-copie2 ARC.JPG Audio Research Reference 6SE 前級 真空管前級 6H30 普洛影音網 音響論壇
. }! [" n0 a& N" v% A' J5 |/ U! {' \& p/ I4 x! J* ^
再從歷代Reference系列的差異看ARC前級線路進化方向。第一代Reference 1推出於1995年,放大線路總共使用了8支6922/E88CC真空管。第二代Reference 2推出於1998年,同樣配備8支6922/E88CC真空管,不過電源供應線路開始採用真空管進行穩壓。兩年之後進化為Reference 2 MKII,型號看起來像是小改款,但其實線路大不相同,輸入級採用JFET放大,放大線路每聲道改採2支6H30。% Y  c7 U  ]* a$ A
5 K. _& V2 R7 H1 F; T
採用6H30真空管是ARC管機近二十年來的最重要特徵,不過Reference 2 MKII並非ARC首度採用6H30管的前級,比它早半年推出的LS25 MKII,才是ARC第一款使用6H30的前級。% M3 U3 @& O8 h
3 ]: {0 W- z; \( b
2004年,Reference 3前級推出,放大級雖然同樣使用4支6H30,不過取消了JFET輸入級,改回純真空管放大。電源供應能量大幅提升50%,同樣採用真空管穩壓。值得注意的是,用做穩壓真空管之一的6L6GC,在量產期間被換為6550,不過Reference 3的型號並未因此改變。
+ ^* i) k$ q) z, }1 |/ o  z5 M) m' s+ W; ^, l% t
2009年,後繼型號推出,不過跳過了中國人忌諱的4,直接推出Reference 5,放大線路同樣使用4支6H30,不過線路規劃大幅改變,電源穩壓線路中使用了6550與6H30真空管各一支。
/ W4 l5 g+ X+ ?# V& C. P& b/ f+ K  v8 U  r; Q& p0 F( ]$ K
2010年,ARC為了慶祝創立40週年,推出了Anniversary Edition紀念前級,銷售期間僅限一年。採用電源分離兩件式架構,每聲道配備4支6H30真空管。電源供應線路每聲道使用6550與6H30各一支進行穩壓。兩年之後,Reference 5SE推出,真空管配置不變,不過導入了40週年紀念前級的關鍵元件,聲音表現進步顯著。
% E9 e9 x% f" A5 _# b" M0 |
5 B8 d' R/ l0 K. X; x* [# t8 S2015年Reference 6推出,外觀大翻新,改採ARC在2014年推出G系列所奠定的新世代造型,線路設計也有重大改變。放大線路中的6H30總數增加到6支。電源變壓器的容量更大、噪訊更低。濾波電容改採特規元件,接腳使用PCOCC單結晶無氧銅,用心可見一斑,音量控制線路也有改良。放大線路中增加了2支6H30,毫無疑問是Reference 6的最大改革,不過這項改良在規格數據上看不出差異,不論增益或是輸出電平都與前代Reference 5SE相同。真正的差異反應在聲音表現上,原廠宣稱增加了2支6H30之後,動態範圍更為寬廣,微動態的表現更為細膩,失真更低,音樂背景也更為安靜。
' N* c  m2 f+ R. S, D, C# k, I- j2 _# k+ |& _2 n/ H+ i1 L
相隔4年之後,就在Audio Research歡慶創立50週年之際,他們發表了最新款的Reference 6SE。原廠表示這次升級的動機,來自於他們在研發Reference 160後級與Reference 750SEL單聲道旗艦後級時所得到的成果,更換了Reference 6電源供應線路中的電容,機內配線也全數更換為自家研發的特別定製品,合計Reference 6SE總共更新了28處元件,改良幅度看似不大,但事實上每一個更換的元件,都是針對Reference 6SE的線路特性量身訂製,並且經過長時間的試聽,確認每一個更新的元件都能與線路整體和諧搭配才最終定案,絕非直接套用Reference 160與Reference 750SEL後級的電容與配線就算成事。
0 M% ^# h6 Z" ~6 J6 H+ m' r. i1 f, z" l. Z; O6 u. i6 v: t/ }6 t
Audio Research Reference 6SE,我所聽過最好的前級之一 03 ARC.JPG Audio Research Reference 6SE 前級 真空管前級 6H30 普洛影音網 音響論壇
2 e( q$ e+ c6 J. jReference系列前級一直是全平衡設計,以往訊號輸出、輸入一律只有XLR平衡端子,直到Reference 6SE才首度提供RCA端子。
. `) M! Z: H1 A! C! X: t# n) B0 Q" }2 X! N3 I1 ?" c
值得一提的是,「金耳朵」Warren為了這次升級,特地在ARC官網上寫了一篇專文,認為Reference 6SE是Reference系列推出25年以來,進步幅度最大的一次升級,進一步釋放了真空管放大線路的潛能。元件的更新,主要目的在於微調了Reference 6SE在時間相位上的表現,讓錄音中的細微訊號得以徹底釋放,音質更為清晰透明,徹底消除了任何含混不明的成分,也讓音樂重播更為真實活生。音場空間感、定位感與音像形體聚焦能力,已經達到他所聽過一體式前級的極致表現力,可以讓任何喇叭輕易的隱形在音場舞台之中。3 {, Q9 p* x5 h

6 i9 X& K# v3 e% [( f0 ~. d電容的更換,則讓Reference 6SE原本已經極度充沛的電源供應,可以更敏捷快速的展現全頻段強弱起伏的任何變化,並且更輕鬆直接的展現音樂的密度、張力與能量感。不論暫態反應或動態表現,都能輕易超越任何晶體前級。
' y& `, E" C7 F  ~! [5 `
% u/ B% d9 U& F, y& D3 y$ Y: w特別的是,這篇文章的文末有Warren Gehl署名,並非一般官方宣傳文字。一向低調隱身幕後的Warren Gehl,這次竟然罕見的發表了語氣如此堅定而充滿自信的宣言,可見Reference 6SE的精進幅度絕對非同小可。
2 R( S8 \4 Z" X8 p( \; v2 J$ ^$ a0 H; g/ `" J3 y
Audio Research Reference 6SE,我所聽過最好的前級之一 04 ARC.JPG Audio Research Reference 6SE 前級 真空管前級 6H30 普洛影音網 音響論壇
4 [6 {3 \% c# M  u4 F) qReference 6SE的升級重點,在於更換了Reference 6電源供應線路中的電容,機內配線也全數更換為自家研發的特別定製品,合計總共更新了28處元件。
: T5 U- C& U! c
. s* T1 Z+ m+ R/ s7 C. |0 B9 c本刊曾經在331期評論過Reference 6前級,當時是由劉總編執筆。Reference 6SE的線路架構與前代基本相同,本次再度簡介。先看電源供應線路,Reference 6SE配備環形變壓器與R Core變壓器各一個,前者供應顯示窗、繼電器等數位邏輯相關線路用電,R Core變壓器則專供類比放大線路使用。請不要小看這項設計,邏輯電路的數位高頻噪訊會串入類比線路中污染音樂訊號,使用獨立變壓器供電是解決問題的最講究作法。  w; a% S9 C4 ?9 {6 I

" S. b# t# R- D6 }" F8 ] Audio Research Reference 6SE,我所聽過最好的前級之一 P3240604 ARC.JPG Audio Research Reference 6SE 前級 真空管前級 6H30 普洛影音網 音響論壇
- K, C" v: l7 }6 L
4 u7 v+ n: f3 Y. `; s* ]! X濾波電容的陣仗龐大,用來做一部擴大機都綽綽有餘。那四顆顯眼的金黃色電容是輸出端使用。電源使用固態橋式整流,配備九組獨立穩壓線路,除了採用FET穩壓之外,也用6550WE與6H30真空管進行穩壓。
: j8 d. n+ j/ V# K
& o. A) g) K9 G+ T Audio Research Reference 6SE,我所聽過最好的前級之一 P3240607 ARC.JPG Audio Research Reference 6SE 前級 真空管前級 6H30 普洛影音網 音響論壇 5 E3 F7 y7 J( m0 L  v

7 g, m; {% B* q值得注意的是,使用在電源穩壓的6550WE是ARC測試過的特選品,如果更換為KT88,重播表現將會劣化,如果需要替換,建議直接向ARC購買專用6550WE。ARC對於真空管的測試與配對非常講究,雖然用得不是什麼稀有的NOS老管,不過聲音表現水準極高,而且品質與耐用性值得信賴。
( j6 T. U( y! S- F$ }$ ^4 |& l* e- b( u& a, t
Audio Research Reference 6SE,我所聽過最好的前級之一 P3240608 ARC.JPG Audio Research Reference 6SE 前級 真空管前級 6H30 普洛影音網 音響論壇
4 _: Y' ?  R2 \! N- m) O
2 ?3 I7 E$ y) `放大線路部分,Reference 6SE是全平衡、純A類、無負回授設計。雖然用上了6支6H30雙三極管,但卻是最單純的DC直接交連,一級增益放大架構。真空管穩壓主要供應的就是前級放大線路,可以消除高次諧波失真,展現出更為開放的重播特質。音量控制部分使用了內含微型R2R電阻陣列的音量控制晶片,可以進行103階的細膩微調。3 ]" M  A! G& _0 N( _

. t) Q5 M9 K8 eARC對於元件的挑選非常講究,甚至連Reference 6SE使用的電路板材料也是獨家專利。這些年來我曾經訪問過Audio Research品牌大使Dave Gordon以及其他幾位原廠代表,這些人全都不約而同的向我強調電路板材質對於聲音表現影響很大,可見ARC在元件細節上進行的深度研究。$ Z! B" M; @- h
" x+ t8 F. ]/ c; `
Audio Research Reference 6SE,我所聽過最好的前級之一 05 ARC.JPG Audio Research Reference 6SE 前級 真空管前級 6H30 普洛影音網 音響論壇 9 }6 J! L3 [0 E% f2 ^
Reference 6SE的機箱兩側改採厚鋁板構成,機箱結構紮實度大幅提升。頂蓋與底板都是透明壓克力,ARC經過比較,發現聲音比金屬蓋板更好。% M  U- h8 ~6 Z9 v; l1 ]9 E
; Y, P9 G& ^/ ^' E2 }% H0 T! w
Reference 6SE的全新造型絕對值得一提,這個造型是由ARC所屬McIntosh Group的工業設計總監Livio Cucuzza操刀設計。一個年輕義大利設計師有辦法掌握美國管機名廠的經典造型語彙嗎?不用擔心,Livio Cucuzza絕對是最佳人選,因為他的父親是Audio Research的經銷商,Livio根本從小就在ARC器材的環繞下長大,世界上恐怕沒有人比他更熟悉ARC的經典造型元素。由他設計的ARC全新造型,其實並沒有偏離原始樣貌太多,而是巧妙的在細節上修飾的更精緻、更古典、更有精品氣質。- u: p/ G5 O9 m0 c3 u* ]

) I1 f) m7 ^% }' l機箱結構上,ARC的機箱以往一直稱不上是重裝甲等級。這次的新造型終於脫胎換骨,Reference 6SE的機箱兩側改採厚鋁板構成,機箱結構紮實度大幅提升。特別的是,Reference 6SE的頂蓋與底板竟然都是透明壓克力材料,這個設計並非為了美觀,而是經過ARC實際測試比較,聲音表現比金屬蓋板更好的選擇。
, K& z! h0 Z6 [1 S8 V# J
# m' p, J  w4 S3 i9 N進入實際試聽,我迫不及待想要再次回味當年LS2 MKII所帶給我的感動。鈦孚特地送來ARC GS150後級讓我搭配,這部後級每聲道動用4支KT150功率管,輸出功率達到155瓦,沒想到驅動靈敏度頗高(95dB)的Triangle Genese Quartet喇叭,音質竟然一點也不粗聲粗氣,展現出自然圓潤又飽滿大器的重播特質,而且全頻段非常均衡寬鬆。訊源搭配了義大利Norma Audio Revo DS-1 CD唱盤與Mytek Brooklyn Bridge串流DAC兩款器材。- c5 z( B4 I7 y1 R

: }# R" ?$ C' c1 c& O6 bNorma Audio Revo DS-1的聲底細膩柔美,與Reference 6SE搭配,柔美的氣質更加突顯,聽女聲與弦樂,那種自然柔美溫潤的氣質,在我的聆聽經驗中可能沒有其他組合可以超越。換上有錄音室鑑聽特質的Brooklyn Bridge,甜美的音質雖然變得較淡,但是自然流暢的特質依舊存在。以器材評論來說,後者的搭配或許更為適當,但是請原諒我實在太愛Norma與Reference 6SE搭配的美聲韻味了,後面的試聽就忍不著用這套組合一直聆聽下去。
* n- q  y# Z# u" V3 ]
% W, S( X- p  h9 o/ \7 I Audio Research Reference 6SE,我所聽過最好的前級之一 01.jpg Audio Research Reference 6SE 前級 真空管前級 6H30 普洛影音網 音響論壇 # ?* A% n% V* A+ z/ l: C- W. Z" n
* e, x8 U& G1 N/ m( p$ ]7 K
我一開始就用三張鋼琴錄音輪番上陣。先聽RR那張「Dick Hyman Plays Fats Waller」,當鋼琴流洩的第一時間,當年被LS2 MKII「電到」的感覺立刻就找回來了,鋼琴音色不但通透,而且甜美水潤,泛音毫不刻意的輕鬆延伸,快速音階的演奏有如行雲流水般流暢,一顆顆琴音有如圓潤的珍珠一般撒落。誰說ARC的聲音徒有豪邁氣勢,音質不夠細膩?請一定要聽聽Reference 6SE與GS150後級詮釋的這份錄音,你會發現原來ARC的聲音也能如此靈動純淨。
1 |- }# A8 j( x/ J" ~
) ~* Q) [6 {) e1 r Audio Research Reference 6SE,我所聽過最好的前級之一 03.jpg Audio Research Reference 6SE 前級 真空管前級 6H30 普洛影音網 音響論壇 ; y* M. t4 |6 w6 s3 Z1 ~

/ u6 G  _2 n: i' _9 i再聽Ciro Longobardi演奏的「Nuit」專輯,這份錄音的鋼琴觸鍵能量特別直接強勁,音質特別通透純淨,收放速度也特別明快俐落。Reference 6SE在這三方面的表現上全部過關,高音觸鍵直接強勁,但是毫不粗暴毛躁。琴音不但通透,而且多了甜美水份。琴音收放速度也沒有任何拖泥帶水跡象。令我印象深刻的依然是那彷彿在空間中不斷繚繞延伸的泛音,以往我真的從來不曾在這張專輯聽到這麼綿長豐富的泛音啊!, {+ ~5 G( R% c
7 ?+ [5 E, _' r. l& }% r5 z( U
重點是Reference 6SE的泛音雖然豐富,卻絕對不是藉由加重高頻的量感來達成的,我所聽到的高頻沒有任何刻意突起,中高頻乃至全頻段的均衡感都非常良好。即使開大音量,高頻也毫不刺激緊繃,甚至比大多數器材都要溫潤自然。ARC到底在線路中施了什麼魔法,才能提煉出如此甜美又有水份的高音?我真的找不出答案。總之,就是特別迷人,特別好聽。) q  z3 W! J0 F' J5 k9 n

- |& a; b- a! X" @- h; g+ j Audio Research Reference 6SE,我所聽過最好的前級之一 04.jpg Audio Research Reference 6SE 前級 真空管前級 6H30 普洛影音網 音響論壇
( X( w  x6 [; c4 P1 S  ]
" @. {% w) Z& C  ~第三張鋼琴錄音,來點特別的,我聽了Jean Rondeau的大鍵琴演奏專輯「Vertigo」。以往我對大鍵琴的印象,一直停留在清亮華麗,較為著重在中高頻的表現。但是Reference 6SE與GS150卻讓我聽到了截然不同的表現。首先,我聽到了大鍵琴撥弦強韌飽滿的彈性,這是我以往不曾注意過的。其次,不斷流洩的琴音,有如溫柔的海浪一般向我湧來,層層疊疊的琴音展現出非常豐富的層次感。這也是我從來不曾在大鍵琴錄音中體驗過的。最後,當樂曲演奏到激昂處,那種開闊的氣勢,更是與我以往所聽過大鍵琴截然不同。老實說,我從來沒聽過起伏張力如此奔放的大鍵琴演奏。這樣的表現,不禁讓我懷疑會不會是搭配了GS150後級,音質才會變得特別飽滿。
* A# n5 t% B1 S5 t- V/ D
  g. v3 t8 ?! |, R/ o' F( S- f我試著將後級換成Lindemann Power 1000,想知道Reference 6SE搭配聲底中性的後級,會有什麼變化。結果飽滿感的確下降了些,但是音質圓潤、能量充沛的走向卻沒有改變。一般而言,前級並不負責驅動喇叭,在能量感上應該不會造成太大改變,但是Reference 6SE卻能讓整套系統的飽滿感、能量感明顯提升。這又是Reference 6SE另一個難以解釋的特異功能。0 d+ o1 N) ]# k( P/ M% m
# ?3 h" l3 Y2 N) [( u0 w: @
Audio Research Reference 6SE,我所聽過最好的前級之一 02.jpg Audio Research Reference 6SE 前級 真空管前級 6H30 普洛影音網 音響論壇
6 _9 m( C' d' e; b" O) _# W6 z+ e1 q. D, I& b0 a1 w4 u
接著測試弦樂,聽我熟悉的曾宇謙「Reverie」專輯,以往我聽過兩種重播詮釋,一種音質非常直接,雖然符合錄音實況,但是難免有些不夠耐聽。另一種特別柔軟,雖然悅耳,但是卻又難以呈現曾宇謙那把1722年史特拉底瓦里名琴有如蠻牛一般的爆發力。Reference 6SE與GS150的表現屬於第三種,一方面琴音直接強勁,虎虎生風,另一方面音質又特別綿密,揉音起伏細膩豐富。這種兼具直率與圓融的表現,毫無疑問是最令我著迷的一次詮釋。$ Q. L/ s3 b! Y

4 R: h+ ~! D" X3 h" w3 ^& x Audio Research Reference 6SE,我所聽過最好的前級之一 Sibelius-Prokofiev-Glazunov-Violin-Concertos-Heifetz-RCA.jpg Audio Research Reference 6SE 前級 真空管前級 6H30 普洛影音網 音響論壇
) y8 c# r( M, r0 M# d6 b" Q) E& @4 b! ?
我還聽了海飛茲演奏的西貝流士「小提琴奏協奏曲」,海飛茲的小提琴犀利精準,但是毫不生硬,展現出華麗氣勢,弦樂齊奏紮實不鬆散,整體演奏氣勢雄渾壯闊。用ARC的擴大機聽大編制樂曲,真的太過癮太令人滿足了。
7 H% }) L( @6 U& Y) g3 I9 _& z7 i2 |* `5 X. z8 d2 r
Audio Research Reference 6SE,我所聽過最好的前級之一 05.jpg Audio Research Reference 6SE 前級 真空管前級 6H30 普洛影音網 音響論壇 ) c( v6 E, ^/ \) {6 [* u: K: Q7 N

, H9 Z+ M* c7 R; A薩克斯風手Albert Ayler這張專輯1965年在丹麥發行時,專輯名稱原本叫做「Ghosts」,1973年重新發行時,才改名為「Vibrations」,合作樂手包括貝斯Gary Peacock、短號Don Cherry、鼓手Sunny Murray。Albert Ayler在這個時期已經開始打破傳統調式,展現自由爵士曲風,銅管錄音特別狂野直接,用一般系統聆聽,很容易顯得過於乾澀。Reference 6SE飽滿水潤的聲底,則能喚醒這份演奏鮮活的的生命力。* H  \/ [6 L+ Z0 W. {

; v% \# S7 D" h8 @% d與Reference 6SE一個月的相處,老實說實在令我意猶未盡。我一直試著想要找出Reference 6SE與GS150的破綻,但是最後反而更加證明這套組合幾乎沒有弱點,可以雄渾壯闊、可以細膩靈巧、可以解析分明、可以流暢快意。那溫潤飽滿、充滿水份的管味,是大多數現代管機早已遺忘的迷人特質。但是Reference 6SE絕非只有管味,它的音質透明、速度明快、而且全頻段均衡感絕佳。Reference 6SE的確是我所聽過最好的前級之一,真心推薦。
7 |4 Q8 k8 p* j' ]
3 I+ i* Q  U* W( J! s' c- d9 ]/ z% w* U0 l( x; B
規格:
3 q' F- X4 u/ C# c6 m) {7 l類型:真空管前級擴大機,推出時間:2020年,頻寬:0.4Hz-200kHz(+0/-3dB),使用真空管:採用6支6H30做為訊號放大,一支6550與一支6H30負責電源穩壓,增益:12dB(平衡)、6dB(非平衡),輸入阻抗:120k歐姆(平衡)、60k歐姆(非平衡),最大輸出:18V rms(平衡)、9V(非平衡),失真小於0.01%(2V rms平衡輸出)。外觀體積(WHD):480×198×410mm,淨重:17公斤。
2 M% L( U3 P, I0 _+ s0 `* o% c( {- t, k9 v1 y, l8 V
! z8 Y6 c1 e. v# P, l* @
進口總代理:鈦孚音響
2 `7 h! A* D3 _, Y! G電話:02-2570-0395
' `; d- L: q. A- Y- w地址:台北市敦化南路一段57號2樓; l' F# M; p8 L
官方網址:www.autek.com.tw
" y7 L( ?( e" `# j+ e2 E臉書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audiotaifu/
' G) s' H/ g" E6 R' T/ VAudio Research官網:https://audioresearch.com1 ?2 l+ k$ a: D# j
! Q3 T/ I0 Y4 x/ t3 p
  {# n7 o8 G4 A' c
1 Z- a5 K4 e7 c9 T- E

, I* m: ^. p# ~2 Q; ^6 _
貼心提示:
1、若由本站編輯所發表之文章,如需要轉貼分享,請記得標註出處來源即可。
2、在論壇裡發表的文章如是網友個人發表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
3、論壇的所有內容都不保證其準確性,有效性,時間性。閱讀本站內容因誤導等因素而造成的損失本站不承擔連帶責任。
4、當政府機關依照法定程式要求披露資訊時,論壇均得免責。
5、若因線路及非本站所能控制範圍的故障導致暫停服務期間造成的一切不便與損失,論壇不負任何責任。
6、註冊會員通過任何手段和方法針對論壇進行破壞,我們有權對其行為作出處理。並保留進一步追究其責任的權利。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熱門討論HOT
熱門推薦HOT

售後服務

產品購買

網站合作

關於我們|普洛影音網 ( 8567034 )

GMT+8, 2024-6-2 11:59 , Processed in 0.554789 second(s), 45 queries , Gzip On.

普洛達康有限公司版權所有©2011-2020

Copyright©2011-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