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ynaudio Emit M30,獻給小資音響迷的大禮
您是小資音響迷嗎?空間不大、預算有限,但對Hi End音響依然抱持著夢想,那很好,這款Dynaudio Emit M30落地式喇叭會是您的菜。為什麼呢?因為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它都非常符合小資音響迷的各種聆聽需求。
第一:空間不大者,M30太合適了。喇叭寬度20公分、深度27公分,高度96公分,擺在成年人身邊剛好及腰。如果您的聆聽空間大約五坪左右,擔憂一般體型的落地式喇叭會有過強的低頻而造成駐波,那以M30這般俐落簡潔的箱體比例,就十分符合您的空間需求。第二:預算有限者,M30太合適了。煩惱十萬元以內買不到業界的一線音響品牌嗎?新款的M30傳承Dynaduio的各項精華技術,從單體、箱體,到外觀作工,完整保留原廠於丹麥生產的最高品質,代理商定價:72,500元,便能將音響迷夢寐以求的Dynaudio喇叭帶回家,這不是美夢成真是什麼?最後:追求Hi End美聲者,M30太合適了。它在聲底上,傳承了Dynaudio慣有的通透感,聲音敏捷,速度感卓越,對於掌控大編制場面的控制能力,M30更具有小型落地式喇叭少見的高度穩定性;中高頻純淨透明、質地清晰,普遍喇叭容易氾濫的低頻量感,M30處理得頗為細膩,不以量感求勝,而是適度維持讓低頻聽起來活生的動態感,即便在競爭激烈的價位帶,M30的表現依然令人印象深刻。因此我建議所有在這預算內的音響迷,請務必聽過M30再做決定。但如果您還是對M30有所顧慮,請繼續看下去,看M30如何作為Dynaudio送給小資音響迷的一份大禮。
或許是從Xeo主動式喇叭身上看見成功,也或許是頂級喇叭沒有重大的技術突破,從Dynaudio近幾年的發展趨勢來看,他們似乎將研發重點放在入門喇叭身上,極力拓展自家產品線,讓品牌生命力往下扎根。Emit是Dynaudio目前最新的入門喇叭系列,旗下包括Emit M10、M20兩對書架喇叭(箱體容積不同)、Emit M30落地式喇叭,以及Emit M15 C中央聲道,全套組起來再另外搭配超低音喇叭,就是一套優秀的多聲道音響系統,如果聆聽需求在於正統的兩聲道音響,其中的M30自然就是最理想的選擇。
M30身為旗下唯一的落地式喇叭,在外型的作工上可說十分出色,整體上沒有太大驚喜,但也處處見用心。箱體表面的木製貼皮處理得相當有質感,配合單體外側的灰色鋁製框架,從遠處觀看,M30給予了近似「無印良品」風格的簡約設計,這點我十分喜歡,如果喇叭網罩可改為磁力吸附式,我想整體的視覺效果會更加素雅。
Dynaudio向來是絲質軟半球單體的支持者,這點可在他們家所有喇叭上獲得驗證。M30的高音單體採用一只27mm的絲質軟半球振膜,下方另外配置了兩只75mm的MSP振膜中低音單體,達到兩音路設計。在單體後方,原廠大量採用鋁合金音圈,藉此取得更出色的單體性能表現。以理想的單體設計來看,採用鋁合金音圈不難理解,因為鋁合金材質具有出色的散熱性,再來,它的質地堅硬,不易變形,用來當作音圈最適合不過。但鋁合金音圈也有先天上的缺憾,就是材料容易導電而產生電損,較高的反電動勢,也讓擴大機在持續輸出功率時,喇叭卻得不到同等的效力。這也是為何音響迷普遍認為Dynaudio喇叭相對不好驅動的原因。
看看本次主角M30,原廠標示的平均阻抗4歐姆與靈敏度86dB,確實在帳面上比起市面上多數喇叭來得「不親民」,那音響迷應該怎麼搭配呢?
我的建議是:要完善驅動Dynaudio喇叭,與其將擴大機的重點放在「大功率輸出」,不如將搭配重點放在「大電流輸出」,也就是超額供電。怎麼看一部擴大機是否為大電流設計呢?第一個可以參考它每聲道的輸出功率,如果當阻抗減半時,擴大機的功率可倍增(例如8歐姆時輸出功率為80瓦,4歐姆為160瓦)就是大電流設計。如果該擴大機沒特別標示4歐姆的輸出功率,那就只能從它整體的內部供電能力來判別。基本上一部擴大機於內部配置了超額的大型環形變壓器與大陣仗的濾波電容,電流輸出能力應當不會太差。
本次聆聽選在2號的大間試聽間,考慮到M30相對嚴苛的搭配條件,最後篩選出兩部擴大機,分別是BladeliusThor III Novitas與DA&T A-38。前者每聲道輸出功率達到175瓦,內部搭載一顆高達1,800 VA的環形變壓器,拿來應付M30綽綽有餘。後者則是對照組,搭配的是小功率輸出(每聲道38瓦)的純A類設計,A-38雖然輸出功率遠遠不比Bladelius,但內部採用左右對稱的平衡架構,並於內部配置了兩顆獨立的環形變壓器做左右聲道供電,我想試看看在供電充裕的狀態下,小瓦數擴大機是否也能將M30驅動得有聲有色。
就結果來看,我得到兩個結論。第一:M30確實搭配厚聲底的擴大機容易出好聲。因為無論是搭配Bladelius Thor還是DA&T A-38,我都聽到令人滿意的聲音厚度。例如在聽好自在樂團的專輯,兩組搭配都顯盡雙主唱那豐厚、富情感的嗓音特質;吉他彈奏出的質地溫暖,還能與人聲在音樂中融合出很美的空間殘響,吉他中低頻段的量感迷人,並具有一定的解析能力,可將琴板的共鳴聽得清晰,因此基本上這兩組搭配都是過關的。第二:如果您聆聽音樂的音量習慣開得比較大聲,那在擴大機的需求上,除了供電充裕之外,每聲道的輸出功率也不可太差。因為就這次的兩組擴大機聽起來,如果以一般音量聆聽,A-38四平八穩的音樂平衡性甚至比起Bladelius更具有魅力,純A類特有的醇美與豐厚,都為音樂增添了不一樣的味道。尤其在聆聽鋼琴演奏時的光影變化,A-38完全挖掘出M30在這方面的優勢,琴音靈動鮮明、通透無染,顯露出丹麥喇叭的聲音特質。但當音樂編制加大,A-38在低頻量感上的消減就相對快速許多,不如Bladelius來得穩健厚實,考量到聆聽音樂的多元性,最終以Bladelius作為定稿。
拿Bladelius搭配Dynaudio是非常棒的組合,聲音寬鬆飽滿、音場開闊,高頻質感比起A-38再來得更為內斂一些,在聆聽小提琴演奏時,琴音的再生更溫柔,豐厚的中低頻量感,也剛好補足M30在這方面的不足。聽「蕭邦:第一、二號鋼琴協奏曲」,我十分意外的是,M30的聲音動態竟然可以處理得這麼好。弦樂的磅礡開場,M30完全唱出超出體型的聲音能量,弦樂透過指揮揮灑出的姿態,沒有因為箱體大小而受到侷限,銅管高聲齊唱的音色嘹亮動人,猛烈激爆出的暫態反應,竟然讓我覺得眼前這對小型落地式喇叭,居然能展現大體型喇叭也不見得備有的率性與俐落,全頻段的控制能力相當驚人。
再聽下去,鋼琴的低音鍵一出,我心想:「很好,果真如此,M30雖然箱體容積受限,但單體的性能十分優異,撐得起鋼琴低音鍵演奏時的強勁動態,聲音穩固有形,低音觸鍵佈滿顆粒感的音色層次,也沒有單薄生冷的痕跡,確實有料」。在聽完長達23分鐘的第一軌樂曲,我發現M30是一對充滿音樂性的喇叭。我知道這說法有點老套,但對比過去聽過的入門喇叭,M30確實更為輕易便將古典音樂在音色層次上的細節與變化展現出來。當鋼琴、弦樂,以及銅管一同演奏時,猛烈的聲音動態如同激發出絢爛花火;但當節奏放慢時,溫柔的弦樂鋪陳與鋼琴伴奏的和聲,卻又讓人聯想到優雅的芭蕾舞者,隨著旋律慢舞的姿態。我相信這是Dyaudio在追求音樂美感上的一門藝術,讓音樂充滿靈魂,而不是「只有聲音而已」。
M30的人聲樂器分佈都是中性的,聽起來沒有嚴重偏頗。如果要我說出幾項聲音特質,我會說它有著優異的音色辨識能力、清晰的透明度、高度的傳真性,以及讓低頻聽起來Q彈的控制力。以M30的體型來說,它的低頻量感無法呈現撼動褲管的氣勢,但即便在近7坪的聆聽空間內,在播放大編制古典音樂時,M30依然可輕易在音場中,展現低頻優異的延伸與解析能力,對於聆聽口味過重的音響迷或許稍嫌清淡,但如果您走的是「自然派」風格,那M30的表現可說恰如其分。
整體而言,M30對我來說是一個「Must Buy」。我試想著如果我今天有一個不算大的空間,在適度的預算內,要組一套水準以上的音響系統,Dynaudio Emit系列喇叭確實會在我的參考名單之內。只要給它一個優異的聆聽空間,在搭配上多用點心、不馬虎,好聲不用高價格,用在M30身上再適合不過。
Dynaudio Emit M30
類型:兩音路三單體落地式喇叭
使用單體:28mm 絲質軟半球高音單體×1、75mm Dynaudio MSP中低音單體×2
推出時間:2016年
頻率響應:40Hz-23kHz
靈敏度:86dB
平均阻抗:4歐姆
分頻點:250Hz、2,500Hz
外觀尺寸(WHD):204×960×275mm
重量:18公斤
參考售價:72,500元
進口總代理:鈦孚(02-25700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