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羅高菲夫(1891-1953)的Alexander Nevsk亞歷山大涅夫斯基是一首非常爆棚的音樂,動態範圍極其寬廣,演出涵蓋一個管弦樂團、幾個合唱團,還有一位女中音,如果在現場演出,其氣勢一定不輸馬勒的交響曲。而 Lieutenant Kije Suite基傑中尉則是一部諷刺喜劇電影改編的組曲,雖然沒有用到龐大的合唱團,但音樂一開始沒多久就有猛捶的大鼓,其氣勢也不遑多讓。通常,這二首音樂是放在同一張CD上的,讓大家痛快享受音樂的衝擊。
普羅高菲夫Alexander Nevsky, Lieutenant Kije Suite
如果論作曲先後,基傑中尉早於亞歷山大涅夫斯基,寫在1933年,當時他接受俄國一家製片廠委託,為1934年上演的基傑中尉電影做配樂。要知道當年那個時代,很多配樂都是以古典音樂型態寫就的,所以製片會找古典音樂作曲家。普羅高菲夫很快就完成,這也是他的第一部電影配樂,不過他後來又重新編寫這部電影配樂,改為管弦樂組曲型態,現在我們所聽到的就是普羅高菲夫改編的。
普羅高菲夫Alexander Nevsky, Lieutenant Kije Suite
亞歷山大涅夫斯基是俄羅斯13世紀抵抗條頓民族的英雄,當年這部電影由艾森斯坦(1893-1948)執導,在1938年上演。艾森斯坦就是第一次採用所謂蒙太奇(Montage)技法的著名導演。這部電影的產生是基於當年蘇聯與納粹德國的緊張關係,當時蘇聯想要提振愛國情操,所以找了這個有關抵抗條頓騎士的民間傳說。所謂條頓民族就是日耳曼民族的一支,這部電影放映之後,果然激起蘇聯人民的愛國情操,也讓史達林很滿意。
當年的意識形態已經煙消雲散,留下的是普羅高菲夫這二首傑出的電影配樂作品。在亞歷山大涅夫斯基中,合唱團的人數將近130人,合唱氣勢磅礡,震懾人心。而音樂的旋律非常好聽,帶著濃濃的俄羅斯風格,再加上普羅高菲夫擅長使用低音銅管與大鼓,使得整部音樂處處撼動人心。即使如基傑中尉這種帶有諷刺喜劇意味的音樂,普羅高菲夫還是大量使用大鼓,讓人熱血沸騰。古時候作戰時為何要擊鼓而攻?鳴金收兵?就是因為大鼓一敲,胸膛裡的血液馬上衝上腦門,驅使士兵不畏死的往前衝。一旦敗象已露,馬上敲鑼,速速退兵。音響迷會喜歡大鼓音效其來有自。
亞歷山大涅夫斯基在第六段中有女中音的演唱,非常哀傷。而基傑中尉第二段的旋律非常好聽,保證您聽了會喜歡。不必怕在這二首電影配樂中會聽到如「三橘之戀」那種風格的音樂,這二首音樂的旋律都很好聽,而且音響效果會讓人著迷。普羅高菲夫能寫彼得與狼這種傳統古典樂派音樂,也能寫「第一號交響曲古典」這種新古典主義的風格,更能寫充滿衝突粗獷的音符,還有如基傑中尉這種諷刺風格的音樂,以及優美如羅密歐與朱麗葉這種芭蕾音樂。其實,羅密歐與茱麗葉就是在1935-1936年間寫的,也就是在基傑中尉與亞歷山大涅夫斯基之間,但三者風格卻大異其趣。
這張SACD/CD錄音效果好不好?太棒了,就怕很多音響迷家裡音響系統無法開大聲聽,一來喇叭可能承受不了,再者怕吵到鄰居。錄音中如滾雷般的大鼓低頻效果能量驚人,我在衛武營音樂廳現場聽馬勒第二號交響曲時就無法聽到這種震撼的大鼓聲。此外可能會衝破喇叭紙盆的還有聲勢驚人的合唱,您可以想像將近130人敞開喉嚨中氣飽滿充塞整個音樂廳的景象。強勁低沉的大鼓聲聲聲打入您的胸膛,嘹亮的銅管整排狂飆而出,低音號的效果也讓人喜歡,弦樂的細膩寬鬆彈性更是音響迷不能錯過的。這麼強的音響效果就等著您來挑戰。
這張SACDCD是2016年11月18日、19日在美國猶他州鹽湖城現場演出的錄音,雖然是RR唱片發行,不過錄音團隊是波士頓的Sound/Mirror。由Thierry Fischer指揮猶他州交響樂團,以及三個合唱團,一位女中音。奇怪的是,明明是Live錄音,怎麼樂曲終了時都沒聽到鼓掌聲?樂曲結束時一定會有人搶頭香鼓掌啊,錄音師怎麼能夠把搶頭香者的掌聲切得那麼乾淨?又或者,說明中寫著Recorded Live並非現場音樂會錄音?
RR唱片出版,Joy Audio有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