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朗彈巴哈的「郭德堡變奏曲」?沒錯,郎朗在2020年3月15-18日,在柏林近郊耶穌基督小教堂錄下了巴哈「郭德堡變奏曲」。而在此之前,他已經舉辦過幾場現場演奏會,彈奏的就是巴哈「郭德堡變奏曲」,其中一場就是在萊比錫,巴哈上班過的St. Thomas教堂,那場演奏會也出版CD。DG將這二次的錄音輯為一冊,出版了四張CD裝的豪華版。
郎朗彈巴哈郭德堡變奏曲,喜歡或不喜歡?
我想,不僅DG唱片,甚至郎朗本人也沒想到,這張「郭德堡變奏曲」竟然會招來許多華人音響迷、樂迷的惡評,就跟迪士尼那部「花木蘭」一樣。的確,在一般人的思維中,嚴肅的古典音樂演奏家怎麼會去娶年齡相差12歲的「真人芭比」德韓混血才女Gina Alice呢?又怎麼會參與「真人實境秀」呢?還上演「接吻的100種方式」。其實,郎朗早在2011年就開始上電視、2014年在電影中客串,還曾經出現在李克勤、周杰倫、林俊傑、五月天的MV中出現,上過的大陸綜藝節目不計其數。這些形象讓有些人懷疑,到底郎朗是「鋼琴彈得很好的藝人」?還是鋼琴演奏家?同樣是老中鋼琴演奏家,王羽佳雖然衣著大膽,但評價幾乎都是正面的。而郎朗與李雲迪則沒有那麼幸運,負評連連。
郎朗彈巴哈郭德堡變奏曲,喜歡或不喜歡?
朗朗出了一本自傳「我用鋼琴改變世界」,內中敘述他四歲就被爸爸發掘音樂天份,從此在爸爸的安排下走向鋼琴演奏家的路子。在爸爸的眼中,郎朗的目標就是在中國贏得第一名,接著在世界贏得各種比賽,聽起來好像是莫札特的爸爸之於莫札特。郎朗果然不負父望成名了,1982年出生的他在1997年就與IMG經紀公司簽約,開始演奏生涯,2003年就開始推出唱片。一路走來,郎朗的唱片錄音獲得不少獎項,怎麼這張巴哈的「郭德堡變奏曲」評價會如此不堪?
郎朗彈巴哈郭德堡變奏曲,喜歡或不喜歡?
我們都知道,巴哈的「郭德堡變奏曲」是以一首Aria為主進行變奏,每三首變奏為一組,總共有10組變奏,最後又出現Aria,所以共有32段。每組的第一首與第二首都是變奏,第三首則是卡農。卡農原本應該有10次,不過最後一次也就是第30變奏,巴哈不再使用卡農,而是用當時的流行音樂二首(Quodlibet)取代。這樣的曲式連我們音響迷都知道,郎朗說他研究這首曲子超過20年,不可能不知道。巴哈那個時代沒有鋼琴,這首曲子是為當時的二層式大鍵琴所寫,改為鋼琴彈奏,其指法當然會有不同,郎朗也一定知道。郎朗也一定研究過這首曲子的語法與句法,裝飾奏要怎麼演奏也會有定見。大家也都知道,巴哈那個時代節拍器還沒有發明(1812年發明),巴哈在譜上也沒有清楚記載速度與強弱變化,這也是為何同樣一首「郭德堡變奏曲」,但是不同演奏家的錄音卻大異其趣。
就以演奏「郭德堡變奏曲」最有名的顧爾德1955年與1981年來比較好了,1955年版的時間長度是約38分,1981年版時間大約51分,這一前一後錄音的時間長度怎麼會差那麼多?這樣的速度差異還不算大,Rosalyn Tureck(1913-2003)的版本甚至超過80分鐘。還有更長的嗎?有!我們台灣陳芝羽為2018年高雄音響展錄音的那套「郭德堡變奏曲」長度83分鐘。有沒有比38分更短的呢?我手上沒有。音響迷喜歡的MA唱片那張伊藤榮麻版本時間是46分33秒。陳必先彈的「郭德堡變奏曲」第一段時間是3分17秒,而顧爾德1955年錄音第一段是1分52秒,1981年錄音第一段是2分54秒。而郎朗呢?他在耶穌基督小教堂的錄音中,前面16首為43分39秒,後面16首為47分58秒,總共是91分37秒。而在St. Thomas教堂那場現場演奏會中,前面16首時間為43分40秒,只跟耶穌基督小教堂差1秒,這真是難以置信的精確。而後面16首時間49分16秒,跟耶穌基督小教堂差了一分多鐘,總長是92分56秒。有沒有比92分56秒更長的巴哈「郭德堡變奏曲」呢?我手上也沒有。
郎朗這張「郭德堡變奏曲」為何引來負評呢?是因為語法與句法不符我們所習慣的演奏嗎?還是速度太慢?或者受到「鋼琴彈得很好的藝人」形象所影響?我不是鋼琴家,只是音響迷,所以我沒有資格批評郎朗的演奏詮釋有什麼問題,只能說是心中主觀的好惡。如果郎朗在宣傳影片中的表情不要那麼誇張,不要那麼做作,我相信引來的負評會更少。不過,無論別人怎麼說,都不如您親自買來聽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