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renades小夜曲,這個字是由義大利文的Sera(夜晚)、Sereno(平靜)、與Al Sereno(戶外)所衍生。看到這個名詞,我們通常會聯想到一位男士拿著一把吉他或小提琴,站在窗台下演奏給屋內心儀的女士聽。演變到17、18、世紀,變成上層社會社交生日歡慶所演奏的輕快音樂。這種音樂跟Divertimento嬉遊曲基本上是相似的,不過嬉遊曲是在室內演出,而小夜曲通常在室外演出。另外有一個名詞Nocturne夜曲是到了19世紀才由鋼琴家、作曲家John Field(1782-1837)於1812年開始使用,再由蕭邦發揚光大。所以,小夜曲與夜曲的中文雖然相似,但卻是二種不同的音樂形式。
0 ^0 P4 }6 Y1 N* N; O7 C
; x7 g5 b5 e% D; S* `8 ~; ^% s& y v
莫札特、柴可夫斯基、艾爾加弦樂小夜曲,蘇黎世室內管弦樂團75周年紀念
9 P0 j5 e! D: Y4 R
( T" d' e- |" T! s# O" r3 X) J提到小樂曲,一般人馬上會聯想到莫札特的K525,這首曲子應該是音響迷最熟悉的小夜曲了。現在我們談到小夜曲,一定就想到莫札特,其實莫札特的父親也寫了超過30首小夜曲,只不過現在很少演奏了。為何莫札特與他父親會寫那麼多小夜曲?因為這種音樂在家鄉薩爾斯堡是當地的傳統,耳濡目染之下,自然寫就,難怪能夠流傳後世。
' _3 N/ H! P1 C" d0 m( y, Y1 _' ~
莫札特、柴可夫斯基、艾爾加弦樂小夜曲,蘇黎世室內管弦樂團75周年紀念
, X4 M) y$ d# B8 ]# ]3 @
$ W2 I. L5 s# S+ t8 t* {7 l除了莫札特(1756-1791)的K525小夜曲之外,音樂史上還有二首小夜曲也很著名,那就是柴可夫斯基(1840-1893)的C大調為弦樂所寫的小夜曲Op.48,以及艾爾加(1857-1934)的E小調弦樂小樂曲Op.20。柴可夫斯基這首Op.48寫於1880年秋天,當時他住在妹妹Alexandra(1842-1891)烏克蘭的小屋中。在這裡柴可夫斯基完成了那首委託作曲「1812年序曲」,以及這首弦樂小夜曲。這首曲子其實充滿法國與德國曲風,只有在第四樂章才出現俄羅斯的舞與旋律「在綠蘋果樹下」,是一首旋律非常優美的曲子。
4 [- K7 n' G$ ^& w& y0 H4 h
& @: B: v8 D3 d0 _2 G9 {艾爾加是少數自學成功的作曲家,他父親經營樂器行,也是教堂管風琴手,不過艾爾加並未受過音樂學院訓練,只有在社區樂隊中拉小提琴,還有彈奏管風琴。艾爾加32歲時結婚,在太太鼓勵下開始作曲。1899年他42歲時,才以「謎的變奏曲」闖出名堂。1901年他寫了「威風凜凜進行曲」中的第一首,再度震驚樂壇,從此確立他在樂壇的地位。威風凜凜進行曲總共有五首(第六首位完成),最後一首直到1930年才完成,真可謂好酒沉甕底。而這首Op. 20弦樂小樂曲寫於1892年,一直到1896年才在比利時公開首演。事實上這首曲子是艾爾加更早時期的作品,不過當時他還沒有下決心要以作曲為事業,1892年他拿以前的幾首組曲改寫,成了這首膾炙人口的作品。
4 G. k. S5 [9 u/ E7 M b( Y! C: v7 ?
9 F* j$ A7 F- w. ]) t: P8 H. E莫札特的K525小夜曲無疑是最傑出的小夜曲,寫於1787年,莫札特一生總共寫了13首小夜曲,這首也是編號13號的小夜曲。雖然數量遠不及他老爸,不過這首死前4年才完成的小夜曲卻是傑作中的傑作,一直到現在都是音樂迷、音響迷深愛的曲子。這首曲子莫札特給了一個有意思的標題「Eine Kleine Nachtmusik」一種較小的夜間音樂。其實所謂的夜間音樂就是當時王公貴族夏天晚上在戶外宴會時,樂團在旁邊演奏的佐餐音樂。據說這首小夜曲原本是五樂章,不過第五樂章早已佚失,所以現在聽到的都是四樂章。
2 W& i0 y6 s7 C7 l- v
$ c C2 C. y" d9 j& k演奏樂團是瑞士Zurcher Kammerorchester,這是一個Edmond de Stoutz創立於1945年的樂團,也就是二次大戰停止之後,到了1950年代已經闖出國際性名號,樂團以22位弦樂手為主,另外視演奏需要增添管樂手。Edmond de Stoutz一直擔任團長指揮到1996年為止。目前這個樂團由小提琴家Daniel Hope擔任指揮。這張CD就是為了慶祝樂團成立75周年所錄製,錄音時間是2020年9月,地點就在這個樂團的常駐地ZKO Haus。
( C9 b( }) L3 a _6 m
" L( @" ^) O& n J3 g n9 e2 K/ f
這張CD中的三首曲子都是好聽得無以復加的曲子,如果有人覺得不好聽,肯定可以歸類為非我族類。而演奏呢?充滿歡愉之情,音樂很活潑、很有情調、很有彈性,聽著聽著全身都會不自主的跟著弦律扭動起伏。而錄音效果呢?非常好,弦樂的細緻很迷人,細緻中又能保有絲絲縷縷的弦樂線條。不僅是小提琴,連大提琴、低音提琴的擦弦質感都能表現出來,而且弦樂演奏時的弓弦彈性也都跳出來了。整個樂團所發出的音質之美沒有話說。如果您聽了這張CD,覺得聲音尖銳,不溫暖,沒有擦弦質感;或覺得聲音沉悶,不活生,那肯定是發現音響系統的癌細胞了,必須馬上治療。
/ `% p( T& Q" T; Q" d8 ~) h4 E% R L
x0 r( F+ R. KDG唱片發行,各大唱片行、網路有售。
, F. Z9 u! q+ X( V
1 v; A8 L9 M( x8 [4 J `
, R0 p3 e* e! r! K+ g; P, |7 H m
9 P: `3 h- t- ~, E4 L* o) m, ~/ d3 Y9 Y. ]
% o0 L s9 E; M) x8 M2 F) \2 x1 G$ U" C! b8 ^3 s! ~' b5 p" L
- K0 |( |) e# e5 O7 O4 W& F" m0 S1 C2 R- i6 y* }, p
- P2 R$ `* y; U1 k4 _& q. y: x0 h$ g5 [
5 W6 v$ \8 v' |* S! K%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