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弗札克(1841-1904)是音響迷最喜歡的作曲家之一,他寫了九首交響曲,其中最後一首「新世界交響曲」在當年阿姆斯壯登陸月球時,還帶上去在太空中播放。他所寫的室內樂曲曲珠璣,旋律優美已極。他的B小調大提琴協奏曲更是膾炙人口,每位大提琴演奏家都會錄製唱片。在眾多名版中,您可能沒有這張德國女大提琴家Anja Thauer(1945-1973)的版本,因為她一生只錄製了二張唱片,這張大提琴協奏曲是其中之一。
Anja Thauer演奏德弗札克大提琴協奏曲,悲劇女大提琴家的遺寶
Anja Thauer生於德國Lubeck,不過是在另一個城市Erlangen長大,這個城市距離紐倫堡只有15分鐘,是西門子總部,當地有建於1742年的著名Erlangen-Nurmberg大學,是個人文薈萃的城市,黑膠唱盤著名廠商Clearaudio也是在這裡。Anja Thauer的母親(1990年才去世)是一位小有名氣的小提琴家,支配慾很強,一心想讓自己的夢想在Anja Thauer身上實現,對她監管很嚴。Anja Thauer從小就是音樂神童,12歲就跟母親同台演出,13歲就跟樂團演出Boccherini大提琴協奏曲,15歲入巴黎音樂院就讀,師事Andre Navarra。1961年她獲得德國工業聯盟文化獎,而且上電視演出。1962年,她打敗其他21位巴黎音樂院的同學,獲得大獎。
Anja Thauer演奏德弗札克大提琴協奏曲,悲劇女大提琴家的遺寶
雖然還很年輕,但Anja Thauer已經在歐洲展開演出,足跡遍及歐洲許多國家,最遠甚至來到遠東。她會迫不及待展開演出生涯,很大的原因是因為要負擔家計,由於她是家中唯一的孩子,母親對她控制很嚴,甚至可說是剝削她,使得她並沒有很多朋友,內心空虛。1964年,她與DG唱片簽約,錄製了Reger的大提琴獨奏組曲與Francaix的為大提琴與鋼琴的幻想曲,作曲家在錄音中擔任鋼琴演出。而這張德弗札克大提琴協奏曲是在1968年3月於漢堡Polydor錄音室錄製。這二張唱片是Anja Thauer生前唯二錄製的唱片。
1970年開始,Anja Thauer或許是內心空虛,與Wiesbaden市的一位已婚醫生產生婚外情,但是因為那位醫生無法離婚,導致1973年10月二人斷絕關係。1973年10月18日,她被發現在自宅中自殺,五天之後,那位醫生也自殺了。這件二人自殺的事件在當地並沒有引起媒體的報導,音樂界也沒有因為她的自殺而引起漣漪,Anja Thauer可說是死得沒沒無聞。
Anja Thauer跟杜普蕾同在1945年出生,二人也都在巴黎音樂院習樂,二人同樣在1973年10月劃下演藝事業的據點,只不過前者為情所困自殺,後者因為多重硬化症而退出舞台。Anja Thauer生前被稱為德國的杜普蕾,但在生時的名氣卻無法跟杜普蕾相比,一方面是Anja Thauer是以德國為中心,雖然在歐洲許多國家演出,但從未到過美國。而杜普蕾的活動中心是在倫敦,當時倫敦是世界音樂中心,名氣當然大得多。還有,杜普蕾錄製了不少唱片,而Anja Thauer只錄製過二張唱片,當然很快就被遺忘了。
德弗札克一生寫過二首大提琴協奏曲,一首是1865年所寫的A大調大提琴協奏曲,這首曲子一直到1925年手稿才被發現,所以少人聽聞。另一首就是這首B小調大提琴協奏曲,寫於1895年,二者相差30年。這首曲子是為德弗札克的大提琴演奏家Hanus Wihan所寫,也接受演奏家的一些建議,不過大部分仍然是德弗札克自己的意思,他曾寫信給出版商,要出版商不能在沒有他的同意下更動樂譜,包括好朋友Wihan都不行。果然,這首他在美國停留期間所完成的大提琴協奏曲最終跟海頓、波凱利尼、舒曼、聖桑、拉羅、柴可夫斯基(洛可可主題變奏)前輩的作品一樣,成為大家喜歡的作品。
Anja Thauer目前除了DG所出版的二張唱片之外(Tidal集為一張),還有由Hastedt所出版的三張廣播檔案錄音,她並沒有留下現場演出的錄音唱片,不知道有沒有風衣版?這張唱片錄製時間是1968年3月,指揮是捷克指揮家Zdenek Macal(1936-),樂團是捷克愛樂。Macal在當時就已經是著名指揮,才華洋溢,不過因為前蘇聯鎮壓1968年的布拉格之春運動而離開捷克,從此在歐洲活動。錄製這張唱片時是3月,蘇聯是10月入侵鎮壓,所以當時他還沒有流亡。
即使您手上已經有很多版本,這張Anja Thauer所演奏的版本也不能錯過,不僅是因為她的演奏會讓人著迷,還有錄音效果也很優異。負責混音的是DG大牌錄音師Gunter Hermanns。Anja Thauer的這二張唱片在2015年被數位化出版,這張黑膠唱片我則是第一次看到,錯過了終生遺憾。DG唱片出版,環球唱片總經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