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zz At The Pawnshop 2又出現復刻CD了,這次是UHQCD,跟上次我寫過的義大利AudioNautes Recordings第一集如出一轍。1976年12月6日與7日二天,Gert Paimcrantz在Pawnshop錄下了Arne Domnérus Quartet四、五個小時的帶子,第一次發行時挑出其中的大約三分之一的幾首做成Jazz At The Pawnshop(PROP 7778-79)二張黑膠唱片。沒想到竟然熱銷。由於素材還很多,所以在1991年又挑出其中8首曲子,做成一張黑膠唱片,名為Jazz At The Pawnshop 2(PROP 9544)。
) F) |3 I* K0 S/ P
' C/ r+ i$ Z( k) S: u
Jazz At The Pawnshop 2義大利 AudioNautes Recordings UHQCD版
1 m. N4 v9 A" F/ D! S1 k. B- s6 w4 u7 E; @* U$ i
同年又將其餘的曲子挑出6首,做成Good Vibes Jazz At the Pawnshop 3(PROP 9558),這是因為第二天的演奏有加入Vibraphone演出。當時這個爵士四重奏團的團員是Arne Domnerus (Alto Sax 、Clarinet)、Bengt Hallberg(Piano)、Georg Riedel (Bass)與Egil Johansen(Drums),第二天的演出加入Lars Erstrand(Vibes)。
0 `& E6 Z4 S; L* g9 [3 w
7 l5 n4 q- `- n. x! f
Jazz At The Pawnshop 2義大利 AudioNautes Recordings UHQCD版
, O/ h) u3 D) j+ u' U' ~7 N) F E5 G5 l$ Y
Jazz At The Pawnshop 2第一次發行一張黑膠時,總共只有8首曲子,後來發行SACD時,增加三首變成11首曲子。而這次 AudioNautes Recordings所再版的UHQCD則是9首曲子,比原始第二集多了「In A Mellow Tone」。其實當鋪爵士因為在音響圈中太熱門了,所以各種版本都曾經出版過,許多小唱片公司也買版權重製,像以前的FIM唱片就曾出版過第1、2、3集加上一張DVD的版本。您要買高解析音樂檔也有Naxos 2xHD,義大利AudioNautes Recordings只是其中一家。
8 h- ]( m) \/ {) L) U5 ~1 T) U/ X1 d& u: @! W- w% |
不過,他們強調向Proprius唱片取得原始母帶使用權(其實大家也都這樣宣稱),而且還秀出照片,取信消費者。鑑於上次他們出版的第一集音響效果的確不錯,這張第二集您就放心買單吧!同樣的,這張UHQCD也是限量版,CD封底上有燙金號碼,我這張編號0048。
8 |) l6 ` G# S5 |
9 ?( f7 h6 P, @3 k; J* i |
以下我援引上次我寫第一集時的背景資料,因為看來看去也寫不出更詳細者:
2 X' P9 [ K- _* W
說到這間瑞典斯德哥爾摩的Stampen/The Pawnshop,它本來是法國咯爾文教派的教堂,建於1752年,1881年這座教堂改建為公寓,而一樓則出租給當鋪營業。1968年,一位愛好爵士樂的女士Gun Holmqvist接手一樓店面,改為爵士Pub。這間爵士樂俱樂部很快成為爵士樂手的新天堂,不僅瑞典的爵士樂手,許多國際知名的爵士樂手如Ben Webster都曾在這裡演出過。不過,時間會改變一切,現在這家Pub已經轉為一家普通的啤酒吧,播放流行音樂與搖滾樂。如果您到斯德哥爾摩旅行,想要去瞻仰這家唱片錄音聖地,一定會失望的。
* u! r/ ~/ J' N, y; `: e: U+ s ?& a: C$ v/ _6 C/ d F$ ?
當時,沒有人會想到這張「當鋪爵士」後來會那麼火紅,根據不精確的統計,銷售數量恐怕超過50萬張,而且到現在每年還能賣出3-4千張,不僅如此,這張唱片的原始類比母帶還被拷貝去製作各種CD與黑膠,版權費的收入也不少,包括這次義大利AudioNautes Recordings跟他們買類比母帶版權製作這套UHQCD。對於當年的錄音師Gert Paimcrantz(1938-)而言,「當鋪爵士」只不過是他日常繁忙錄音工作的一次而已,沒有什麼稀奇,哪知道音響迷會對這張錄音趨之若鶩。
+ R* U- k6 W) Y( o$ A
6 L q! p$ }1 q! _, c$ n) Q當鋪爵士錄製於1976年12月6日與7日二天,當年 Gert Paimcrantz才38歲而已,錄音時就窩在吧台後面小小的儲物間中。錄音時採用二支Neumann U47主麥克風,還有KM56、M49等。錄音座Nagra IV二部,四分之一吋帶,15IPS帶速。混音台用Studer,還加了Dolby A361二部。其實早在1968年這家爵士Pub開幕那年,Gert Paimcrantz就已經在這裡錄音過,後來也在此錄過幾次音,對這裡的音效也可說心裡有底。這個空間高度大約4米,可以容納大約80個客人,舞台從入口看就在右邊角落,大概只能擺一部鋼琴與幾個樂手而已。
) L8 P% v! E: \& u7 o
+ r6 }( d" a( `6 Z% d2 H) H到底Gert Paimcrantz如何擺Mic呢?他將二支U47心型指向主麥克風對準舞台,高度大約離地2米,二支麥克風間隔15-20公分,角度是110度到135度。這二支主麥克風的擺法其實就是法國廣播公司發展出來的ORTF立體麥克風擺法。除了主麥克風之外,另外還有一對麥克風擺在舞台右邊,面向觀眾,拾取現場活生生的氣氛。另外還有一支麥克風針對鋼琴做補償,就放在鋼琴旁邊。套鼓呢? Gert Paimcrantz將二支KM56心型指向麥克風吊掛在套鼓左邊上方。Bass呢?雖然是原音樂器,但也加裝時音器,還有一個Combo Amplifier放大聲音,一支M49無指向麥克風負責同時拾取Bass原音與擴大音箱發出的聲音。
8 T) y* m$ ^$ R F+ d+ |% C' ~" n/ e6 [% ?
麥克風擺好之後, Gert Paimcrantz必須把八條麥克風線從舞台拉過吧台、穿過廚房,到一個冰箱與堆滿啤酒箱的小空間中,那裏就是他的「錄音室」。由於Nagra IV用的是7吋盤,15IPS轉速只能錄15分鐘左右,所以 Gert Paimcrantz必須準備二部Nagra IV來接力,Dolby A361當然也要二部。用什麼鑑聽喇叭呢?二支老Ampex主動式喇叭。做過必要的測試與試錄之後,一切準備妥當,接下來, Gert Paimcrantz點了一大杯啤酒,好整以暇的等待樂手們上台。
& q6 K8 l: A& \* Z5 X8 H, e: {- J3 \
樂手上台之後,先相互招呼開玩笑,接著就開始演奏。此時 Gert Paimcrantz眼睛盯著錶頭,抓住最平衡的錄音電平。全場錄音中, Gert Paimcrantz並沒有大幅度修正原來的設定,只有Solo時稍微調整一下電平,或者觀眾喝采聲太大聲時稍微降低錄音電平。唯一有剪輯的就只有一個地方,那是鼓手一個失誤,在他的Solo時,有一處晚一點點進入,Gert Paimcrantz天衣無縫的修剪過,看您能不能聽出來?第一天錄製大約二個半小時,樂手有鋼琴、薩克斯風、Bass與套鼓。而第二天除了他們四人,還加了Vibraphone。
% i8 v& |) i3 D# y
5 z* B9 C# f: J- v9 \哪裡買這張第二集?Joy Audio。
% j8 y& x( W6 f$ b
* c; z* o. D% M& u
. x; j) j Y( G' n8 S9 A+ e" |
+ V- x/ O0 x1 S3 n# i, j( L+ }/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