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提Georg Solti(1912-1997)替Decca所錄製的那套華格納「尼布龍根指環」我相信不論是音樂迷,或音響迷,家裡一定都至少擁有一套。所謂「至少」是指可能是黑膠版,也可能是CD版,但一定沒有SACD版,因為SACD版是2023年才新推出的。前此我已經介紹過「諸神的黃昏」SACD版,這次則是要介紹一張SACD/CD的精選集,Dacca命名為「The Golden Ring」。
The Golden Ring,尼布龍根指環精選,不買終生遺憾
眾所周知,蕭提版的華格納「尼布龍根指環」由John Culshaw(1924-1980)負責製作,在維也納Sofiensaal錄音,由維也納愛樂演奏。全曲在當時是驚天之作,從1958年錄製到1965年,耗時8年。「萊茵的黃金」1958年錄音,「齊格菲」1962年錄音,「諸神的黃昏」1964年錄音,「女武神」1965年錄音。這麼龐大的巨作絕對是空前絕後,在Solti以前沒有過,一直到現在也沒有出現過第二套類似的製作。至於未來更不可能,因為現在的唱片公司都盡量節省開支,不可能再花大錢。所以,不管您是擁有黑膠、CD,或現在的SACD版,都至少要有一套,才不枉音樂迷或音響迷的身份。
The Golden Ring,尼布龍根指環精選,不買終生遺憾
唱片製作人John Culshaw在1946年加入Decca,對華格納音樂有無比的狂熱,不過當時他並沒有想要錄製華格納的「指環」,不是他不想,而是當時條件所限制,那時還是78轉蟲膠時代,LP要到1948年才推出,想想看全本「指環」要多少張78轉唱片才能容納?在錄製蕭提這套指環之前,他已經嘗試過要將拜魯特音樂節的現場演出全本指環出版唱片,但可能因為版權問題,所以沒有成功。不過那年拜魯特音樂節的另一場華格納歌劇「Parsifal」卻順利於1952年出版。
蕭提這套全本「指環」能夠夢想成真,首先是當時Decca的董事長Edward Lewis與古典音樂總監Mr Maurice Rosengarten批准了製作預算;再來是當時的Decca錄音技術正在慢慢成熟;另外就是競爭對手的刺激。John Culshaw回憶說:1958年我跟蕭提在維也納Hotel Imperial(就在樂友協會金廳旁邊)晚餐,離開時碰到另一家競爭唱片公司的人,他問我們準備製作什麼唱片?我們也告訴他,因為錄製「指環」這件事在維也納已經不是秘密。那個人的反應是:很好,很棒,你不會傾家蕩產吧?他不是唯一這樣想的人,但他錯了。」
另外一個人也是關鍵,他就是Decca錄音師Gordon Parry,他在1957年向John Culshaw建議製作此曲,並且在錄製過程中提供一切技術上的支援。
為何會花七、八年時間錄製?這當然跟所有參與者的空檔有關,「指環」裡面出現的角色眾多,要將那麼多傑出的歌手調齊錄音基本上就是很高的難度,所以有時不得不被逼換角,其中最讓人傷痛的就是飾演Fricka的瑞典女高音Kirsten Flagstad(1895-1962)。她只唱了「萊茵黃金」中的Fricka,接下來的錄音行程由於病重而無法參加,不過她仍然很關心錄音進度。1962年,當「齊格菲」剪輯完成,John Culshaw聽過之後很興奮的打電話給當時人在倫敦的蕭提,可是蕭提並沒有一絲興奮之情,Culshaw很奇怪,蕭提才告訴他:Kirsten Flagstad昨晚過世了。Fricka這個角色在「女武神」中由Christa Ludwig擔任。
有關Decca這套「指環」的故事太多了,講也講不完,以後有機會再慢慢講。我要強調的是,這套「指環」的錄音效果實在太棒了,很難想像1960年代Decca的錄音工程師就能夠錄製出如天籟般的音響效果,內中還有許多配合場景的音效(例如第14軌)。每次音響升級,我建議您拿出這套「指環」重新溫習,如果發現整體聲音表現更上一層樓,那麼你的器材升級就沒有花冤枉錢。至於到底您能夠聽到多麼驚人的音效?那就看您的造化了。我可以保證:如果您聽這套「指環」,覺得很吵,不好聽,單薄,生澀,絕對是您自家音響系統調整的問題,而非這套指環錄音差。
這張「The Golden Ring」精選SACD是將類比母帶轉為24/192 PCM規格,再轉為DSD。製作時以Studer A820播放,經過Weiss A/D轉換,再進入工作處理。由於類比母帶年代久遠,母帶使用前先以攝氏55度在烤箱中烤10小時。令人震驚的音效,空前絕後的製作,不買終生遺憾。Decca唱片發行,環球唱片總經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