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普洛粉絲團音響論壇&PRIME AV新視聽訂購單公司位置

普洛影音網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123

[業界要聞] 音響論壇285期新出刊:T+A原廠採訪

#
陶忠豪 發表於 2012-5-25 16:17:04 |已閱:78210|評論:12|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正序瀏覽 |閱讀模式 來自 台灣
字體縮放
音響論壇285期新出刊:T+A原廠採訪 AA285.jpg
音響論壇285期出刊囉!本期最重量級內容,當然是總編親赴德國T+A原廠的完整採訪報導,T+A是德國最大Hi End音響廠,但以往並不熱衷海外市場,所以本地音響迷對這個品牌始終所知有限。這次原廠專訪,則是華文地區首度完整揭開T+A工廠規模、設計理念與製造流程的深入報導,值得大家收藏。


所以網路上所能找到的T+A資料極少,而這次的原廠報導,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12#
james77 發表於 2012-5-27 20:04:08 |已閱:78210|評論:12| 只看該作者 來自 台灣
版主你好,

請問哪一期 " 音響論壇 " 有介紹 Stewart 的螢幕適合給2D和3D投影機用?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1#
zrl86 發表於 2012-5-27 12:01:48 |已閱:78210|評論:12| 只看該作者 來自 福建廈門
谢谢分享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
陶忠豪 發表於 2012-5-25 16:47:36 |已閱:78210|評論:12| 只看該作者 來自 台灣
 DSC_2230.jpg
最後是「主筆的CD」,本期一共介紹了六張,包括一張黑膠。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
陶忠豪 發表於 2012-5-25 16:46:04 |已閱:78210|評論:12| 只看該作者 來自 台灣
專欄部分:
 DSC_2224.jpg
【音樂.音響】挑戰大提琴―利普金與歐陽伶宜的錄音作品 文∣蔡克信
在喇叭精準擺位之後。顯然,大提琴是音響調音評估的狠角色,因為在再生中音至低域、音像形體、弦質表達,都是絕佳的參考標準。加符利爾.利普金(Gavriel Lipkind)與歐陽伶宜都是在2012年登上台北國家音樂廳的傑出大提琴家,而且都是頗具個人見解的年輕一代音樂家

 DSC_2225.jpg
【挑燈集】收到音響「測試寶典」之後的聯想(下) 文∣不默
當年張繼高先生就不止一次非常有學問的陳述:把Hi Fi器材調好,倒一杯白蘭地,把室內照明全部關掉,斜躺在舒適的懶人沙發,半瞇著眼,看看那暗紅的點點燈絲,和X光射到真空管玻璃罩激發出的泛藍的螢光,耳中聆賞那淡雅而不吵人的巴羅克音樂……啊!真是天上人間,我欲乘風歸去也!

 DSC_2226.jpg
【昨非集】文化中心演藝廳巡禮 文│黃崑煌
2005年九月在日本東京藝術劇場聽了一場音樂會(聲學顧問是永田),我坐在最後第二排,那場音樂會總算讓我體會到被音樂包圍全身的崩爆感。音樂演出的水準非常高,讓我非常吃驚,或許日本有那麼多好的音樂廳,造就了非常高的音樂風氣,我們的文化單位的主事者若不能重視音響效果,那我們怎麼會有好的音樂廳呢?

 DSC_2227.jpg
【音響與人】台灣音響史新一頁-聆聽mini-Zenith mz-L2喇叭系統 文|李陵
寬深富層次的音場。寬度超過側牆、深度超過背牆,mz-L2a很有立體感地在試聽室中重建了一個具體而微的音場。音場內層次井然,由前到後層層排排的聽感相當接近現場。播放大規模管弦樂演出非常過癮。音像大小適中,定位落地生根,即使是最難解析的大提琴與低音大提琴都很清楚俐落。

 DSC_2228.jpg
【爵士樂唱片故事】德國爵士廠牌ACT Music「鋼琴作品集」系列攻略! 文|孫秀蕙
筆者心裡想的是幾位現在活躍於歐洲的義大利鋼琴好手,例如曾在專欄中介紹過的喬凡尼.米拉巴喜(Giovanni Mirabassi),深受浪漫主義影響的他,每一張鋼琴獨奏如「Avanti !」或「Cantopiano」都是扛鼎之作。Stefano Bollani最近發行的作品以大樂團編制演奏為主,不過之前在法國藍牌(Label Bleu)發行的「Smat Smat」,以精心構築的和聲手法重新詮釋披頭四的作品《挪威的森林》,別有一番風味。

 DSC_2229.jpg
【針尖下的繆思】TAS唱片榜單評析(三) 文|郭思蔚
可能有人在讀到音樂史的近代部份,聽過「微音階」這個名詞,就是有些樂理研究者認為許多非西歐民族的傳統音樂,其實音階不止十二個半音,例如印度、印尼、保加利亞等。美國作曲家帕屈更發展出一套理論,將八度音程細分為43個音!當然現有的西方樂器是無法發出這麼多個微細音程的,所以他還自己設計、製作了各種各樣獨一無二的樂器。

 DSC_2199.jpg
【網路聲納】七款理念獨特、但台灣見不到的黑膠唱盤 文|陶忠豪
近年數位流當道,如何轉存CD、設定電腦成了音響迷最熱門的話題,只是,大多數音響迷畢竟不是電腦工程師,要真正參透軟體程式運作,總是隔行如隔山。反觀音響訊源老前輩黑膠唱盤,研究起來參與度可就高多了,一般人只要具備最基本的物理與機械常識,都可以搞懂黑膠唱盤與唱臂的設計巧思,並且充分享受動手調音的樂趣,這或許就是純類比的魅力,也是黑膠之所以歷久不衰的原因。另一方面,眾多黑膠唱盤設計者的創意也依然源源不絕,不斷推出各種創新設計,從總編這次由慕尼黑音響展帶回來的報導中,我們就可以發現黑膠在歐洲市場依然發展穩定,各種新產品也依然持續推出。本單元本著挖掘網路新鮮事的精神,這次就精選七款理念獨特、但是目前在台灣卻見不到的黑膠唱盤,介紹各家設計特點。以下簡介只是開端,在普洛影音網還有更多台灣尚未引進的有趣的產品,以及更多值得研究的網路連結,只要用心研究,相信你對黑膠世界會有更深入的了解,也希望大家來普洛影音網一同分享參與討論,你的推薦與分享,或許就是未來這些產品進入台灣市場的契機!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
陶忠豪 發表於 2012-5-25 16:41:54 |已閱:78210|評論:12| 只看該作者 來自 台灣
 DSC_2223.jpg
「數位生活大無線」專題本期刊出完結篇。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熱門推薦HOT
熱門討論HOT
123

售後服務

產品購買

網站合作

關於我們|普洛影音網 ( 8567034 )

GMT+8, 2024-6-18 05:19 , Processed in 0.578204 second(s), 52 queries , Gzip On.

普洛達康有限公司版權所有©2011-2020

Copyright©2011-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