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普洛粉絲團音響論壇&PRIME AV新視聽訂購單公司位置

普洛影音網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12

[其他] 為何進口版CD比台版壓片CD好聽?

#
240Z 發表於 2012-3-3 13:58:55 |已閱:119125|評論:7|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正序瀏覽 |閱讀模式 來自 台灣
字體縮放
為何進口版CD比台版壓片CD好聽?
8 z4 ?( D1 X, X' @7 C2 v, ]3 jcd片上不都是0101....的數位訊號嗎?3 \+ w+ x/ b$ i5 b7 Q* X; ?' m
台版上的訊號和進口片會不一樣嗎?5 h7 ]6 v; Z; i+ ~9 _& \- B! m
如果一樣,那聲音為何有差?
' {* |' d; {0 k& l2 B6 v" v
  l5 F  Y5 M! ^+ z9 M/ V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7#
阿志xyz 發表於 2012-7-11 00:14:08 |已閱:119125|評論:7| 只看該作者 來自 台灣
除了重新壓片..或是重新錄製以外...機器造成聲音的差異性.如果只是拷貝應該是一樣的吧......心理作用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
黃有瑒 發表於 2012-3-9 14:03:02 |已閱:119125|評論:7| 只看該作者 來自 台灣
本帖最後由 WilliamHuang 於 2012-3-9 14:20 編輯
  z  ]. c4 P% W, I- E, Z6 [8 ]5 F) C4 ^* s: F2 j( \* x8 ]
從上面的留言就可以看出來,從錄音到製作成cd片,其實中間經過多程序,過程頗為複雜,只要任合一個環節有瑕疵,便會對聲音造成影響。
9 `# d' ]. B! K) S8 Q台壓片聲音比較差是常見的狀況,我認為問題出在壓片廠的機率很高。不過,我對於壓片廠的製作流程不是很熟悉,可能要在光碟場上班的人才有辦法回答。( G. Y; g# v  U  g
至於ReMastering是另外一回事了,很多號稱經過各種處理、高級材質製成的唱片,聲音不見得比當年第一版推出的好聽,所以能聽過、做過功課再買比較保險。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240Z 發表於 2012-3-9 10:01:38 |已閱:119125|評論:7| 只看該作者 來自 台灣
不好意思再追根究柢一下) Y+ O- u" Q5 p( e
如果問題出在壓片品質" q9 c2 i' i' u! J" s% @
那麼不好的CD壓品品質(也就是大家普遍認定的台壓片品質)會只導致什麼結果呢?
4 Y( @# i$ A) I% \( {! }數位訊號讀取錯誤嗎?
  X, N/ H2 I, `  i如果是這樣的話
. y& e5 J8 M+ O" b+ ~, _$ {那麼台壓CD比較容易讓CD唱盤讀取錯誤
3 K# x( x" r/ ^! ^. |- A( [2 Z5 O才是造成重播差異的原因. F; X4 S/ V2 y' q/ L

; R* {6 p6 K4 J' a2 I/ ^3 h+ R' r但是.....
$ O( B- V+ }: G* W& z壓片品質不良真的會導致數位訊號讀取錯誤嗎?- p, [: @4 b) R
就以燒錄一般資料來說吧& p+ j, z1 h2 C; o% J* d
不管我用最貴的光碟片或是最便宜的家樂福雜牌
# R' \. z; k9 |7 O9 ~$ b, j/ o8 r燒出來的資料都一模一樣啊
+ Y, N1 S! w2 E
4 |& ~8 @1 v2 v& q& |1 Y9 A還是說
$ X; {1 l% V' P  t除了讀取錯誤之外9 c9 F6 Q3 u% E5 q
壓片品質不良還會導致其他問題,造成重播品質劣化?& l! f) [: E" f9 [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樓
Rex 發表於 2012-3-5 11:31:14 |已閱:119125|評論:7| 只看該作者 來自 台灣
本帖最後由 Rex 於 2012-3-7 14:19 編輯
; P' s6 H7 g9 Q! A2 Y1 f  y( N  {+ B! Z/ Q' A) F2 N9 |; m7 ~
很多大師都有類似的說法:「錄音看來是科學,但實際上是摻雜少數科學技術的藝術工作」9 ^& t! J8 _& S2 y% k* v
由現場原音、收音環節、錄音室後製、混軌成品、製作母盤、大量壓製...一連串環節到最末端: O, b9 Y6 v+ P7 F0 l6 {
才會是我們手上拿到的CD或黑膠,每個環節都存在「丟掉就找不回來」的細節9 [. N, K  M  R- Z
那把原始母帶拷貝成盤式帶,或直接AD轉換為數位訊號形式呢?; K3 R, A+ L! E5 n
是不是就此一勞永逸?獲得「理論完美」且永恆不變的品質呢?
& C( p: E0 d* z/ P3 y! H- c6 y/ J
$ O+ e1 M  |5 p5 W' h其實,除了經手的那個人,沒人知道母帶狀況如何。
$ c6 C/ h4 h% d- h$ h. b3 G有沒有受潮霉變?是否保持原始狀況?
' g2 \! k- u/ L! U8 ?' A/ z+ e如果聽到噪訊,錄音師只能靠著經驗去東砍西砍,甚至添點料 " N: |7 J+ q& D0 r( _
但判斷是有主觀因素在內的,可能一不小心就砍掉不該砍的音樂細節
7 ~$ E# {" \- g5 G% m1 A也有可能加了根本不該有的味精
8 m) \  b7 Z& m
! ~+ @# |. }; A# i- J3 ?因此最後,關鍵因素其實都掌握在「人」身上. S% C! B& f: m! H0 p' x* S
% s9 C' n% R- Q1 ~" b/ N
這也是資深(或有智慧的)音響迷,買軟體時不只挑發燒廠(RR、Telarc、Chesky)
6 O( e& R, a8 r還挑錄音師、製作人的緣故(Keith O. Johnson、David Chesky)" e* d9 t, n2 ^1 X5 ~$ f
沒有經過適當人選把關,只會「照章辦事」,最後呈現出來的,不可能會讓人感動
* n7 ?5 N, L4 b! w更不必說貼近音樂應有的樣貌% M) m2 k8 T7 _6 `
理性與感性在錄音工程裡,必須同時並存,才有機會產生好錄音
9 v+ D$ o$ ?; h* w6 X3 d6 w5 b: }% k: m; Z
以上是個人一點心得,與各位分享
. s8 A  E9 C4 v6 v: b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樓
Rex 發表於 2012-3-5 11:06:00 |已閱:119125|評論:7| 只看該作者 來自 台灣
本帖最後由 Rex 於 2012-3-5 11:09 編輯 ' x% z+ d, o& t5 d% D- b% |

1 e% B: i9 x) I+ @即使相同的數位檔案(由同樣的01訊號組成),但儲存媒介、CD雷射頭拾取訊號的過程,可都還是類比的0 |# b# U5 X, M
還是會受到現實世界物理性的諸般干擾,例如訊息由硬碟傳輸至播放機,中間的電位差,以及RFI、EMI等因素
, s: i7 b* Q6 \2 T
2 ~) S0 {  a1 c! e$ \. e因此,數位並不是十全十美的解決方案
# X! W$ s1 z7 a3 U尤其對於需要徹底掌握源頭品質的專業錄音工程來說,還存在很多「不知道但存在」的影響因素( l. l* `7 p# }4 c9 G  I
再講下去就進入了量子力學微觀世界的範圍了7 ?, D, B! M4 A* @

" b9 g4 [; A) U, @0 T& E依循以上邏輯,我必須說,在要求不那麼嚴謹的一般音響器材上,由於要求cost down的關係
, k% f( f" E+ \" y! M數位形式CD面臨的問題,恐怕比類比的LP更多
回覆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熱門討論HOT
熱門推薦HOT
12

售後服務

產品購買

網站合作

關於我們|普洛影音網 ( 8567034 )

GMT+8, 2024-6-13 03:56 , Processed in 0.545512 second(s), 48 queries , Gzip On.

普洛達康有限公司版權所有©2011-2020

Copyright©2011-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