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普洛粉絲團音響論壇&PRIME AV新視聽訂購單公司位置

普洛影音網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CD] 馬勒第一號交響曲世界首發室內樂團版Wilson NG指揮

複製連結
劉漢盛 發表於 2019-6-29 22:29:12 |已閱:41808|評論:0|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來自 台灣台北
字體縮放
這是世界首發的版本,馬勒第一號交響曲,由Wilson NG(吳懷世)指揮Ensemble Omnia Hong Kong演出,錄音、混音都是Raymond Lo負責。我要說,這是一項大膽的嘗試,因為這樣的版本無論是對指揮、演奏團員、錄音師、音響迷四方都是嚴苛的挑戰。最近幾天用了三套不同的音響系統、反覆聽過幾次之後,我可以肯定,指揮、團員、錄音師已經通過嚴苛的考驗,只有音響迷,我不知道能否通過這麼嚴苛的考驗。
; O- t8 [: V0 B* R
5 [9 {# ~3 ]2 a6 N 馬勒第一號交響曲世界首發室內樂團版Wilson NG指揮 DSC01400.JPG Wilson NG指揮 室內樂團版 Joy Audio ' c. k& v) M2 W
: z' K5 c" Z4 K+ ^2 w

# c' M% {" Y+ |馬勒第一號交響曲?這不是已經很平常的版本嗎?有什麼好說的?就算是室內樂版,也沒什麼特別的吧?不!這個特別的版本是由義大利指揮、作曲家Andrea Riderelli在2014年完成的室內樂改編版,如果按照馬勒的管弦樂譜,第一號交響曲大概需要將近100位樂手演出,光是定音鼓就有四個,由二位鼓手負責。而法國號也要七位樂手演奏,其他弦樂五部就更不必說了。, S' K- a9 c3 j; ^9 F3 @

! J4 P2 i$ i7 n" t4 D 馬勒第一號交響曲世界首發室內樂團版Wilson NG指揮 DSC01401.JPG Wilson NG指揮 室內樂團版 Joy Audio # x; e' S3 G6 o- O6 j

( ^! M" Y+ L. @3 }! x. l2 C可是Andrea Riderelli所改編的版本卻是把原本一個聲部多人演奏改為只由一個人演奏,而且以鋼琴取代定音鼓與豎琴,不過卻保留了大鼓。算一算,這樣的室內樂版只要十幾位樂手與一位指揮就可以完成。想想看,旋律、和聲、節奏、速度、表情記號都沒有改變,只是整個樂團大幅縮水的情況下,最大的改變是什麼?是音響效果。1 u* i. t9 S1 e* y0 j) Y$ g

# l1 G2 w* \! A! u. a! h3 z不過,吳懷世所指揮的這個版本卻有一點改變,那就是弦樂器並不是每聲部只有一個人,而且也把定音鼓與豎琴擺回來,鋼琴也保留。如此一來
* j) Y/ [. ]  t# H,總共有23位團員參與演出。當然,打擊樂器如大鼓、鑼、鈸、三角鐵等都不缺。( L9 G& H6 o( d' m7 g. K: M# w

' q' S) @; R  k8 y' z! t$ Z/ c為何我說這對指揮是嚴苛的挑戰呢?聲部的平衡。要知道,一支法國號吹出來,可能就會把整個絃樂組掩蓋,所以我們所看到的管弦樂團中,弦樂要用到五部,而且人數最多,這就是關係到整體的音響平衡。現在,幾乎都是一個聲部一個人演奏,銅管絕對是音量最強的,還有大鼓。試想,大鼓原來是在將近100人的聲音能量中突圍而出,現在只是在弱弱的23人樂團中,那猛然一槌要如何跟其他樂器達到平衡呢?定音鼓也是?那強烈的鈸也是。那麼細弱的弦樂群又要如何與強勁的打擊樂器、銅管達到平衡呢?這些都是指揮的難題。
$ `! A6 ~  f, s6 t2 j$ ?1 |! r+ q' i/ h! u/ {
而樂手呢?原本在近百人的樂團中,他們並非以獨奏者的心態演出。而現在,幾乎每個人都是獨奏者,尤其在錄音時,麥克風是異常靈敏的,稍有閃失就會被清楚錄下,無所遁形。所以,每位樂手都必須有獨奏者的功力,而且在麥克風的壓力下能夠超水準演出,可以想見這是多大的心理壓力。' p- x$ q: K# E# r- `1 p

. ?2 v) g0 g& H) Z再來說到錄音師,他所面臨的挑戰跟指揮一樣,不同的是他要清楚了解每樣樂器的聲波擴散方式,還要決定錄音時每位團員的相關位置與距離,這樣才能讓麥克風拾取到錄音師、指揮所想要的音樂平衡性。要知道,錄音師不可能要求演奏者演奏時刻意的改變聲音強度,因為那是指揮的事。錄音師能做的就是透過精妙的麥克風擺位、樂手分布的位置來讓麥克風拾取到他想要的平衡聲音。舉例來說,大鼓打出來的能量那麼強,麥克風要放在哪裡?銅管吹出的能量那麼強,要如何跟弦樂五部取得平衡?
/ h( z7 _( Z4 B! P6 \5 A6 Z3 X
+ x$ h/ l) ~5 ]* n0 K其實,在這張室內樂版中,我認為指揮、樂手、錄音師都已經通過嚴苛的考驗,這是很棒的指揮,很棒的演奏,很棒的錄音。問題是,音響迷所聽到的是什麼?我必須很殘酷的指出,有些音響迷可能會因為聆聽空間中低頻、低頻的峰值作祟,而讓定音鼓、低音提琴、大鼓的聲音放大數倍,破壞了指揮與錄音師想要的整體平衡。甚至,有些音響迷所聽到的大鼓可能是混濁的,而非能夠聽到一團團低頻、而且帶著鼓皮震動的效果。尤其,錄音師所炮製出來的樂器層次感非常好,樂器定位也是第一流的,在一套調整得當的音響系統中,您好像可以透視整個樂團。但是,在調校不當的音響系統中,這樣的音場透視感是無法呈現的。
4 f4 G- R6 H  D7 d
3 i6 P7 _' a. C8 {- ]: h8 T8 v* h我也必須指出,有些音響迷所聽到的樂器音質音色可能不佳、甚至尖銳,這是最要命的,因為如果樂器聲音聽起來不好聽,就會讓音響迷誤以為這是很差勁的錄音。事實是如此嗎?不!這張SACD每件樂器的音質都錄得很好,音色也很正確,演奏的質感更是非常真實。問題是,假若音響迷擁有的是一套調整不夠平衡的音響系統,就會把錄音中美好的音質、音色破壞扭曲,而讓這張SACD被誤認為是尖銳單薄難聽的錄音。甚至還要加上低頻混濁的罪名。反之,假若您擁有的是一套調出平衡性的音響系統,不論這套音響系統是昂貴的,或平價的,都可以感受到這張SACD中錄音師的卓越功力,那是可以讓人覺得熱喜沸騰的音響效果。
6 U) M+ E3 \" j; L# @
4 a" f0 R* l! L! A" r所以,與其說這是一張音樂系學生可以研究的錄音,倒不如說這是一張音響迷可以自我測試的錄音。假若您聽到的音樂會讓您覺得滿心喜悅,充滿繼續聽下去的慾望,那就對了。反之,如果您聽不到五分鐘,就覺得這張SACD乏味極了,聽不到樂器的美,聽不到和聲的美,聽不到真實的樂器聲音,心裡只想關機不聽。我可以肯定的說,這是一套調校還沒到位的音響系統,只能聽一些音效刻意突出的錄音,卻無法帶領音響迷深刻體會音樂的平衡之美。
! r( e, G; B8 L% @9 b( F9 ]- c% [+ X  `5 G" p- y, p+ C7 |8 t6 `
這是2018年8月11日到14日的錄音,錄音地點是香港拔萃女書院大禮堂。台灣由Joy Audio經銷。想自我挑戰嗎?請跑步去買。
$ x* S+ ^) m+ ]- W$ j3 f! X5 T  y- q6 i/ I! U7 x, G9 o
! u* b* ~2 K) b+ r
  t0 V3 b0 C$ I: U/ d
# T( a4 |% y  G7 p' f
( R9 T' Y# b* Y0 y9 ~
) l' D6 [+ l& c5 e
貼心提示:
1、若由本站編輯所發表之文章,如需要轉貼分享,請記得標註出處來源即可。
2、在論壇裡發表的文章如是網友個人發表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
3、論壇的所有內容都不保證其準確性,有效性,時間性。閱讀本站內容因誤導等因素而造成的損失本站不承擔連帶責任。
4、當政府機關依照法定程式要求披露資訊時,論壇均得免責。
5、若因線路及非本站所能控制範圍的故障導致暫停服務期間造成的一切不便與損失,論壇不負任何責任。
6、註冊會員通過任何手段和方法針對論壇進行破壞,我們有權對其行為作出處理。並保留進一步追究其責任的權利。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熱門討論HOT
熱門推薦HOT

售後服務

產品購買

網站合作

關於我們|普洛影音網 ( 8567034 )

GMT+8, 2024-4-29 13:09 , Processed in 0.804644 second(s), 96 queries , Gzip On.

普洛達康有限公司版權所有©2011-2020

Copyright©2011-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