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張很有意思的黑膠唱片,有意思的倒不是內中演奏的莫札特第三號、第四號小提琴協奏曲,而是這張黑膠的原始母源是DXD 352.8kHz/24bit錄音,這已經是非常高的Native母源,並非事後升頻。用這樣的母源去刻製黑膠唱片,到底音響效果聽起來如何呢?我想這才是大家有興趣的地方。2L(Lindberg Lyd)唱片公司創立於2001年,是挪威唱片公司,靈魂人物就是創辦人、製作人、錄音師Morten Lindberg。從2006年開始到現在,他們一共獲得34次美國葛萊美獎提名,其中26個獲得最佳錄音、最佳環繞錄音、最佳製作與年度最佳等,這樣的成績真的嚇死人。
2L DXD 352.8kHz/24bit轉刻黑膠莫札特第三、第四號小提琴協奏曲
到底2L唱片為何能夠獲得那麼多錄音獎項呢?當然是錄音師厲害,不過他們有一個特點,就是使用DSD或DXD規格錄音,而且都是Native規格,也就是說不是事後用升頻器去做出來的。他們的錄音規格就是DXD 352.8kHz/24bit(PCM)與DSD256,也因為貨真價實,所以許多音響迷愛買他們家的數位檔,我也有一些。2L的錄音效果雖然很好,不過在曲目或演出人員方面就比那幾家大唱片公司遜色些,他們旨在發揚挪威(或者說北歐)的演奏家、樂團,也想以北歐的氣氛詮釋一些古典名曲,所以如果您因為錄音效果而買他家的唱片,就要先有心理準備。
2L DXD 352.8kHz/24bit轉刻黑膠莫札特第三、第四號小提琴協奏曲
一家標榜以DXD、DSD Native錄音的唱片公司,竟然也推出黑膠唱片?我想這是很多人所無法理解的。尤其,他們家不僅錄製二聲道音樂,也錄製多聲道音樂,多聲道音樂不可能刻製成黑膠唱片,目前的黑膠唱片都是二聲到的不是嗎?其實2L唱片不只是錄音規格與眾不同,他們擺放麥克風的方式也跟一般錄音不同。一般錄音都是在演奏者或樂團前面擺主麥克風,另外再視情況擺Spot Mic來拾取其他樂器的聲音。可是,2L卻是把樂團排成圓形,主麥克風就放在圓形的正中央,另外於遠處再擺時拾取堂音的輔助麥克風,這樣的擺法可能也是為了他們同時收錄環繞多聲道的原因吧?
2L DXD 352.8kHz/24bit轉刻黑膠莫札特第三、第四號小提琴協奏曲
2L的錄音效果聽起來是乾淨的、純粹的、清爽的、透明的、樂器演奏接觸質感很清晰的,這種聲音特質就跟身處北歐一樣。假若您曾去過北歐這些國家,站在他們的街上深呼吸,就會感受到這種氣氛。有些人可能不喜歡這種聲音特質,覺得太清瘦骨感了,不夠豐腴;不過也有些人喜歡這樣的錄音效果,葛萊美獎的評審委員就很喜歡,否則怎麼會在將近20年內提名34次,獲得26次獎項?2020年最新獲得葛萊美獎的那張「Lux」我也有,獲得的獎項是Best Immersive Audio Albumersive Audio Album。
2L DXD 352.8kHz/24bit轉刻黑膠莫札特第三、第四號小提琴協奏曲
到底這張以DXD 352.8kHz/24bit數位檔DMM刻片的黑膠唱片聽起來如何呢?我拿到唱片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我的2L音樂檔找出來,看看有沒有這莫札特第三、第四號小提琴協奏曲。可惜就是沒這張,這張是2006年出版的,也曾入榜美國Stereophile R2D4。不過我有莫札特的嬉遊曲音樂檔,於是就把拿來跟這張黑膠相比。我要說,嬉遊曲的音樂檔音響效果很好,這張以數位檔轉刻的黑膠唱片音響效果也很好,不過二者明顯可以聽出不同的「音響味道」。
到底數位檔與黑膠唱片二者之間有什麼不同的音響味道?數位檔聽起來更乾淨,更透明,而黑膠唱片聽起來小提琴的擦弦質感有不同的味道。此外,二者的聲音特質也有點不同,我的黑膠系統聽起來聲音是很直接的,而數位檔聽起來反而是比較溫暖的。為什麼會有這種顛覆一般人想當然耳的不同呢?按理說黑膠不是會比較溫暖嗎?數位檔應該要更冷冽不是嗎?其實這是因為二套音響系統在前端並不相同,只有前級、後級、喇叭是相同的。黑膠系統前端有唱頭、唱臂、唱盤、唱頭放大器,以及不同的線材。而數位檔系統有NAS、有數位類比轉換器,有不同的線材,這二者聽起來聲音特質當然會有差異啊!
終歸我要說的是,沒想到用數位檔轉刻的黑膠唱片音響效果也是那麼好,讓我根本無法分辨到底是用類比母帶刻製還是用數位刻製。當然,2L的黑膠唱片聽起來還是跟1950、1960年代的黑膠聲音特質不同,我說過那個時代的錄音、刻片器材跟現在完全不同,所以那個時代擁有那個時代的聲音特質,也就是那個時代的「聲紋」。即使現在採用盤帶做類比錄音去刻片,也無法複製50、60年代黑膠唱片的聲音特質。
這張2L的黑膠唱片值得買嗎?純以錄音效果而言,值得買。以演奏詮釋來說呢?如果您不拘泥於老大師的演奏,這張黑膠也值得聽。而且,我猜您手上可能也沒有以Native DXD數位檔刻製成的黑膠唱片,所以也值得您嘗鮮。絕響唱片進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