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fał Blechacz(1985-)波蘭鋼琴家,他是2005年蕭邦鋼琴大賽第一名得主,第二名從缺,第三名有二位,都是韓國鋼琴家。他是比賽常勝軍,2002年就獲得Arthur魯賓斯坦大賽冠軍,2003年獲得第四屆日本濱松國際鋼琴大賽第二名(第一名從缺),2004年獲得摩洛哥國際鋼琴大賽冠軍。2005年,他還是音樂院學生,就獲得蕭邦鋼琴大賽冠軍。
9 a A5 D) r4 z i, ?8 s
$ _2 [5 ^+ q* @" O0 h" m
Rafał Blechacz演奏蕭邦第二號、第三號鋼琴奏鳴曲
& y" E5 I( T. u! \, ~; ~0 H! z7 _0 C
在歷屆蕭邦鋼琴大賽中,獲得第三名的波蘭鋼琴家不少,但獲得第一名的卻只有三位,那就是1949年的Halina Czerny-Stefańska(1922-2001)、1975年的Krystian Zimerman(1956-),以及2005年的Rafał Blechacz。他們三人中,Halina Czerny-Stefańska所錄製的唱片最多,但現在就屬Krystian Zimerman最風光,國際知名度最高。而Rafał Blechacz在獲得第一名後,2006年就與DG唱片公司簽約,到2002年3月為止,DG唱片替他出版七張唱片。
" f; ~9 p6 _2 J# _* k1 q; o2 n. Y* {1 u& q, f- w& w; p4 M
Rafał Blechacz演奏蕭邦第二號、第三號鋼琴奏鳴曲
9 A2 T4 ~' M1 u3 {4 n
. V( B4 s' N/ C7 w! q第一張唱片是2007年發行的蕭邦前奏曲、二首夜曲Op.62。第二張彈海頓、莫札特、貝多芬,2008年發行。第三張唱片是蕭邦二首鋼琴協奏曲(阿姆斯特丹大會堂管弦樂團,Jerzy Semkow指揮)。再來是2012年的德布西、Szymanowski作品。2013年推出蕭邦polonaises。Blechacz 曾在波蘭Nicolaus Copernicus University 唸哲學,2016年拿到博士學位,2017年回到演奏舞台。
$ S# A. R6 ~+ x4 X* L- I: C
# _$ b9 f6 z- ]2017年推出巴哈的義大利協奏曲、第一、第三號組曲等,那是第六張唱片。2019年跟韓國小提琴家Bomsori Kim合錄佛瑞、德布西、Szymanowski與蕭邦,這是第七張。而現在我介紹這張蕭邦第二號、第三號鋼琴奏鳴曲則是第八張唱片,在2021年9月與10月錄音,卻一直到2023年才發行。
. w& @& O3 Z3 ~) E0 B o- E( q
5 }. r4 c( }# s+ ?在蕭邦(1810-1849)那個時代,奏鳴曲已經漸漸退流行,蕭邦自己也只寫了三首鋼琴奏鳴曲,那就是第一號OP. 4,第二號Op. 35,以及第三號Op. 58。其中第一號很少見到唱片錄音,曲子完成於1828年,卻在蕭邦死後1851年才出版,所以算是遺作。這首第一號鋼琴奏鳴曲是獻給他在華沙音樂院的老師,當時他才18歲。不過,蕭邦在18歲時也已經完成二首鋼琴協奏曲。
: i5 U& f) ^0 d% o: J4 U% Y) P% h8 \4 L4 s/ |
第二號鋼琴奏鳴曲在1839年完成,但第三樂章送葬進行曲早在1837年甚至更早前就完成。而第三號鋼琴奏鳴曲在1844年完成,事實上第二號、第三號鋼琴奏鳴曲都是在喬治桑法國Nohant-Vic的家裡完成的。與第二號鋼琴奏鳴曲相比,第三號時間更長,也更圓熟,是蕭邦晚期成熟的作品。
8 p8 J& I: f0 I2 I# N9 {7 X% u6 ?' ^/ o) T& ^4 h
Rafał Blechacz在唱片說明中有說:「我想第二號鋼琴奏鳴曲在這困難的時代中有其特別意的意義,我們經歷了COVID-19,現在又有烏俄戰爭,許多人因此而死亡。當我錄製這首奏鳴曲時,有一種奉獻的感覺。」Rafał Blechacz還說,在錄音室演奏這二首鋼琴奏鳴曲時,可以反覆彈奏。可是,在音樂會會場時,第一個音符彈出來就必須有萬全準備。所以,當他在音樂會中演奏這二首鋼琴奏鳴曲時,第二號鋼琴奏鳴曲前會先彈夜曲Op. 48/2,而第三號鋼琴奏鳴曲前會先彈某些馬Mazurka或Barcarolle,在這張唱片中他選了Barcarolle Op. 60 。
" W9 Z/ U6 V6 }) z& w
0 a/ f0 G) O+ E" u這二張一套黑膠唱片是在柏林Teldex Studio錄製的,Rafał Blechacz的唱片錄音作品不多,張張都是精品,值得收藏。DG唱片發行,環球唱片總經銷。
5 y: \5 g3 t# t/ e
# A1 P* R0 K2 i) ^, A8 a% O$ e7 [. H+ y1 X; r3 L
( V2 W0 P" P+ I'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