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LP時代,訊源的組合千變萬化,除了要考慮唱頭、唱臂,還有唱盤與唱放,實在很難有個標準化。但到CD時代,最重要的訊源無疑就是CD唱盤,那進入數位流時代呢?是USB DAC嗎?還是數位流播放器?我覺得都不是,進入數位流時代,最重要的音響器材應該是NAS。為什麼這麼說?不論在LP時代或是CD時代,通常會花大錢買高檔LP唱盤或CD唱盤的人,花在音樂(LP或CD)上的錢絕對遠遠大於音響器材,最重要的永遠是音樂而不是器材,那為什麼到數位流時代,用來儲存音樂的NAS反而變得不重要呢?更何況,不論您用多好的USB DAC或數位流播放器,音質表現還是都會受到保存音樂的NAS限制,您說NAS是不是才是數位流時代最重要的音響器材呢?7 g& w2 f5 w- [" u
& N9 U* O1 _- l$ ~
7 ~) x' Q. a) X; r D6 G w
( {" H/ k4 X/ C
核心相同的超值機種
3 f5 C. ?0 Q# E$ N* R; d有這樣想法的不只是我,很多音響廠商也發現了這件事,於是紛紛推出高級的NAS。不像許多音響老廠礙於技術瓶頸,而無法推出這樣的設備,老早就轉型成資訊設備廠商的日本MELCO則沒有這個問題,「重回」音響市場就是推出Hi End等級的NAS。我曾經在本刊338期寫過他們推出的N1ZH,去年底,他們則推出第二代產品,型號後面多加了「/2」,果然被我料中,MELCO採用的是與Canon相同的命名方式。- }3 L+ b O5 s; v' s0 h& I
/ A' x" L$ B$ @2 L% y
由於上次評論我只寫了N1Z(後面的H與S僅是代表HDD與SSD的差異),並沒有實際看過N1A,這次寫N1A/2才發現N1後面的A與Z等級的差異不只是機殼外箱,內部也很不一樣。N1Z的內部非常工整,兩個硬碟(SSD或HDD)集中在中間,電源用了兩組,主機板、硬碟、電源各部之間有金屬板隔離。而N1A/2的內部就簡單多了,硬碟分別置於內部的兩側,電源只有一組(60瓦),不過可以看到以Marvell Armada 370處理器為核心的主機板與N1Z(應該)是同一塊,雖然各部之間沒有隔離,但硬碟下方有特別架高並做抑振處理,把成本花在刀口上。
6 l+ ~- R" R* }1 M1 p/ _ z0 a: g: w3 Z8 X# R; {
, i6 O w- [ ], X- |
N1A/2的外殼雖然沒有像N1ZH那樣採用厚實的全鋁合金機箱,但依然有著極高的組裝品質,同樣有著製作人員親手簽名的檢驗單。所有操作設定只要用面板上的4個按鈕就可以搞定,非常方便。" ]: c/ F8 D1 B: e& H+ {
H: ]! ^3 i/ ]: C
電源進化,專屬USB端子" k9 X2 K: }2 K: _7 Z
接著來看N1A這次進化到/2的三大差異,第一個是電源部份,N1A/2配備了第二代的電容(Capacitor Gen 2),具有降低噪訊的優勢。第二是這次選N1A/2內部配置的HDD(N1A系列並不提供SSD款)不但容量從原本的兩顆2.0T提升至兩顆3.0T,也選用更穩定、噪音更低的WD藍標硬碟,而上一代則是Seagate的製品。第三個,也是最重要的進化就是配置了專門用來連接USB DAC的USB 2.0插孔,特別選用Neutrik的高檔端子,讓傳輸更穩定。5 @$ E6 I5 @+ R3 ?4 ] x0 V
A9 @$ }# U# \如此一來,N1A/2便成為MELCO旗下具有最多USB端子的機種,N1Z後面雖然同樣有4組USB端子,但為了美觀,前面板並沒有配置USB端子,而上一代的N1A背板上則沒有這個專用USB端子。必須要注意的是,其實每個USB端子都可以用來接USB DAC,但這個強化過的USB端子最穩定,所以聲音表現也最好。這些USB端子除了可以用來外接硬碟擴充N1A/2的容量之外,還可以外接光碟機Rip CD檔案或直接播放CD,也可以用來連接備份用的硬碟,確保您珍貴音樂收藏的安全性。' S" m- c6 r% U+ W
3 G: J, v% V* `+ G, r- ~6 l: O
2 i5 J' i2 U4 z& D; P) u7 \
N1A/2與前一代N1A最大的差異就是背板上最左邊的那個專門連接USB DAC的USB插孔,目前支援的USB DAC也越來越廣泛,實用性非常高。如果要直入USB DAC,強烈建議用這個USB插孔。2 P3 I9 B+ d# }# {4 q/ _4 p
( O; @9 h; r1 J9 P$ _
直入USB DAC; ?" w8 ]. V# E' ?) E# P$ ?" C/ X$ g
既然這次最大的變革是增加了專屬的USB DAC接口,我這次的試聽也集中在此一功能上。原廠網站上也提供一份完整支援N1A/2的USB DAC名單,剛好本刊的長期參考訊源Esoteric K-05X也在其中,於是我二話不說,馬上接上測試。但是選曲與播放怎麼辦?答案是用手機或平板電腦,那軟體呢?經過原廠的測試,目前N1A/2支援Linn的Kinsky與Bubble UPnP兩款App,兩款軟體都很好用,不過由於Bubble UPnP是商用軟體,免費版本不但有廣告,而且Playlist還有16首的限制,相對來說,稍微有點不方便。另外,國外的評論也推薦使用PlugPlayer這個App(台幣150元),有興趣的讀者也可以試試看。, F! d/ f, `' S$ @
8 @4 q. N \0 R
; p1 a" S1 E) T1 n9 o5 C
雖然N1A/2的內部沒有金屬隔板隔離各部,但依然可以看到設計人員的用心,就是把干擾源盡可能的遠離。屬於轉動元件的硬碟分別置於內部兩側,電源也與主機板有一段距離,左上方的黑色電路板就是新配置的電源部份。
) h5 ?1 N( x8 n! Z0 R& f
1 ]4 H8 o* U$ S3 U6 Z8 T具有讓人一眼看穿的透明度! q3 ]3 Y& C3 N+ y! w
先聽梁茜雯的「秘密時光」,音樂中的強弱變化更為分明,就像在強光照射下的景物,一切物體看起來立體感十足,同時讓所有的紋路肌理都浮現出來。N1A/2的聲音具有高度的透明感,在德布西的「月光」一曲中,可以聽到小提琴的琴音綿長又悠揚,伴奏的鋼琴形體明顯而浮凸,一點都不會被主奏樂器蓋過去,兩者有著絕佳的平衡感,可以聽出錄音師的功力。N1A/2的音質是非常圓潤,而且充滿光澤與水份。與一般的NAS相比,N1A/2的音場更深,背景更黑,小提琴聽起來帶有一股婉約的質感,能讓人感覺到演奏家是帶著感情在拉奏。
/ R) K/ ]# n: F& V0 M5 E. ]; I p8 o. D+ W
重現音樂中的細節與感情- G" b- s& v N' H
接著聽「卡本特的十二季」(2564648695,華納),一開頭就讓我聽到非常寬深的音場表現,用我原來的NAS播放時,就很明顯的感覺音場混濁,所有的樂器都擠在一起,高頻有些毛躁感,樂器的質感表現頓時減損不少。換上N1A/2之後,會讓人心裡不禁懷疑「這是一樣的檔案嗎?」,但就真的是同樣的檔案,只是放在不同的NAS裡面。換上N1A/2之後,整個音場拉得很開,而且中間的雜質都不見了,讓人一眼就「看穿」各種樂器的形體,連樂器演奏時的細節也不放過,全都原原本本的再現。6 o/ q7 U$ Z1 f: m4 ~# S0 e5 T
# K. T P$ C7 y9 ]在聽山本剛的那張「Gentle Blues」(VHCD1118,極光)時,可以感到音樂聽起來更有感情。怎麼說呢?用N1A/2播放時,音樂會牽動著聆聽著的情緒,歡快的樂章讓人想起舞,悲傷的樂章聽了會想哭,而用一般的NAS就沒有這種情感渲染力。, g7 a* K! a8 C; b$ b! X$ O
: ]6 f! m$ Z3 o/ T聲音的全面提升
1 w$ w4 P2 w1 F( R8 nN1A/2的優勢是全面而顯著的,「Gentle Blues」裡面的爵士套鼓不但線條清晰,聽起來更是超有彈力,相對來說,一般的NAS所表現的低頻就顯得疲軟無力,而且形體渙散,而且聽不到太多鼓皮的彈性。Adele的「25」裡面的第3首「I miss you」一開頭人聲在空間中飄盪的空氣感非常明顯,換上一般NAS這個空氣感就減損三分,換上N1A/2之後不但空氣感回來了,接下來的低頻向下死鑽的勁道更是驚人,而一般NAS的低頻不但可以聽到線條明顯的失去控制,變得膨脹而不凝聚。波伽利的「全球熱戀」的背叛一曲中,波伽利的嗓音寬厚又飽滿,讓人聽到炙熱的情感,裡面的吉他播彈爽脆透明,表現出變化多端的質感差異。N1A/2的聲音表現再次證明了NAS是數位流時代最重要的音響器材。
8 A; p2 V9 p K6 ~3 \, g
1 p1 @0 S+ v/ v6 _5 l4 z為重播音樂而生4 K5 m) U* Y; ^: X& F1 B8 }
MELCO在設計N1系列的時候有一個很重要的觀念,就是完全不需要用到電腦。您不需要了解複雜的網路設定,更不必打開電腦才能播放音樂,只要輕輕按下N1A/2的開關,在手機或平板上滑一滑,音樂就自然流洩出來。這樣的方便性,有哪一部NAS做得到?如果您只是貪圖便宜,可就因小失大了。我很喜歡MELCO簡潔的設定與只用面板上幾個按鈕就可以做各種設定的做法,讓人感覺到這部NAS的中心思想就是完全不做其他用途,只是為了音樂重播而生。上回聽過N1ZH之後,讓我對NAS的觀念完全改觀,這回試用N1A/2之後,我可以更肯定的告訴您,把電腦拋開,放心的買N1A/2吧!
6 N T1 p. F# E; _) ?
. A6 u, k; }/ s: o; U5 m0 B( J類型:數位流網路硬碟。推出時間:2016年12月。支援檔案格式(伺服器):DSF、DFF、FLAC、WAV、ALAC、AIFF、AAC、MP3、WMA、OGG、LPCM。支援檔案格式(播放器):DSF、DFF、FLAC、WAV、ALAC、AIFF、AAC。支援取樣頻率(伺服器):44.1K、48K、88.2K、96K、176.4K、192K、384K、2.8M、5.6M、11.3M。支援取樣頻率(伺服器):44.1K、48K、88.2K、96K、176.4K、192K、384K、2.8M、5.6M、11.3M。 Bit Rate:16-32bit(PCM)、1bit(DSD)。多媒體伺服器:Twonky Media Server。輸出入端子:一般網路端子(1000BASE-T)×1。播放機網路端子:(1000BASE-T)×1。備份用USB 3.0×1。擴充用USB 3.0×1。標準USB 3.0×2(前後各1組)。USB DAC專用USB 2.0×1。內建硬碟:2.5吋3TB HDD×2。外觀尺寸(WHD):436×62×352mm。重量:6.9公斤。參考售價:115,000元。 進口總代理:藝聲 02-2391-7999 ' c- ]* A' _: X) P7 q, O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