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普洛粉絲團音響論壇&PRIME AV新視聽訂購單公司位置

普洛影音網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CD] 魔鬼的顫音

tim 發表於 2018-8-20 08:13:25 |已閱:52301|評論:0|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自 台灣
字體縮放
俄國小提琴家大衛歐伊斯特拉夫(David Oistrakh,1908-1974)屬於「大器晚成」型的演奏者,一直到四十多歲之後才在國際樂壇上顯露光芒,卻留下無數經典錄音,至今仍為樂迷所津津樂道。( d$ G1 J- \2 }( C) B

" C# N) x+ P$ N& n歐伊斯特拉夫的琴音飽滿有力,雄渾中又帶有一絲溫潤的氣息,特色就是下盤非常穩固,讓琴音聽起來異常紮實穩固。
, `" b  T, B' s& R, z8 N  X+ x2 b) F; X0 s% c
歐伊斯特拉夫1908年於黑海周邊最大的海港城市奧德薩(烏克蘭共和國)出生,五歲開始與當地的小提琴教師Piotr Stolyarsky學習小提琴與中提琴,這位老師的另一位知名的學生就是鼎鼎大名的米爾斯坦(Nathan Milstein,1903-1992)。
4 s, n- N; G4 {
: Z( D9 _& h4 G0 Z% `& v1923年,歐伊斯特拉夫進入奧德薩音樂學院求學,1927年在基輔舉行的音樂會上,歐伊斯特拉夫在作曲家葛拉祖諾夫(Alexander Glazunov,1865-1936)的指揮下演出葛拉祖諾夫的「小提琴協奏曲」,表現優異而受到矚目。6 K% D4 H9 \  _; _
$ N1 [& G1 N/ K, b, W" Z
1928年,歐伊斯特拉夫搬到莫斯科,遇見未來的妻子-鋼琴家Tamara Rotareva,一年後結婚,1931年兒子Igor出生。Igor後來繼承父親的衣缽,成為一位優秀的小提琴家,並與父親留下巴哈的「雙小提琴協奏曲」與莫札特的「交響協奏曲」錄音,留下樂壇另一段佳話。
5 @1 {% t: u4 [: |9 }$ ?% u0 V# ^  C
/ b$ |; A! j* p( }4 |1 k; q1934年,歐伊斯特拉夫進入莫斯科音樂學院教書,五年後成為教授,受他指導的學生包括柯崗(Oleg Kagan,1946-1990)與基頓克萊曼(Gidon Kremer,1947-)等人。
( [8 a  p# [$ a& L3 s2 o8 C& G- X9 M9 s  n
歐伊斯特拉夫曾獲許多國際大賽的殊榮,不過其中最知名的卻是一場敗績,他在1935年於華沙舉辦的「維尼奧夫斯基大賽」輸給當時年僅16歲的法國女小提琴家妮芙(Ginette Neveu,1919-1949),只獲得了第二名,卻捧紅了這位後來因空難逝世的傳奇小提琴家。
, ^) `9 G% `7 `1 ^. r' g* r, `  I2 i% n/ x
二戰期間,歐伊斯特拉夫留在蘇俄,演出Nikolai Miaskovsky(1881-1950,被稱為「蘇聯現代交響曲之父」)與哈察都量(Aram Khachaturian,1903-1978)的「小提琴協奏曲」新作品,還有好友普羅高菲夫(Sergei Prokofiev,1891-1953)的「雙小提琴奏鳴曲」。- z, t% e. e, z
) j% S9 H# ?- s, R; I
1945年歐伊斯特拉夫認識蕭士塔高維契(Dmitri Shostakovich,1906-1975),兩人一見如故,日後歐伊斯特拉夫為蕭士塔高維契的兩部小提琴協奏曲以及奏鳴曲擔任世界首演重任,此後蕭士塔高維契的作品也常出現在歐伊斯特拉夫的演出曲目中。
! k6 {' ]1 ~5 M# y1 I6 D5 e0 m+ e4 b; v3 n
二大戰之後,歐伊斯特拉夫獲准出境,開始在西歐各處演出,漸漸讓世人見識到他的威力。1955年他終於獲准前往美國演出,而晉身全球最頂尖的小提琴名家之列。歐伊斯特拉夫剛好躬逢其盛,LP與立體聲錄音開始進入成熟期,留下許多精彩的錄音。8 I9 e( d3 e3 L& x5 W; ]% K
7 M* J7 ]! G7 V# h4 {
歐伊斯特拉夫本來演奏一把1702年史特拉底瓦里名琴「馮塔納伯爵」,後來在1966年換成1705年史特拉底瓦里Marsick。1974年因心臟病逝世於阿姆斯特丹,葬於莫斯科的新聖女公墓。9 P- V+ W3 e5 v; U% j& A

0 Q# ?  j! ^9 V! ^4 `6 f& V) r1 i' q

魔鬼的顫音

魔鬼的顫音

" z& l2 d1 b( x( B$ _/ D
9 p! d2 `0 T" g7 @/ E$ O4 ]# R5 {這次介紹的錄音正是歐伊斯特拉夫黃金時期的錄音,專輯標題為「Encores, Tartini: Devil's Trill」,其實母帶來自是兩張LP,一張是演奏音樂會的安可曲目的「Encores」,另一張「The Devil's Trill」則收錄了知名的塔替尼「魔鬼的顫音」與莫札特的「小提琴奏鳴曲K454」(並未收錄在此專輯中),擔綱鋼琴伴奏的則都是Vladimir Yampolsky。
9 \# m* z+ Z3 Y! K' @5 N0 T1 F$ t  S
兩張專輯都是錄製於1956年,不過「Encores」是立體聲錄音,而「The Devil's Trill」則是單聲道錄音,但都同樣經典雋永。
; r6 K$ L8 `) w" N
7 O4 s$ B" O( P7 {4 e7 w有趣的是,這張專輯曾經在2004年左右由EMI唱片以全新的ART技術翻製GROC(世紀原音)系列的CD,補白曲目選了塔替尼的「魔鬼的顫音」(曲目與本張專輯相同),不過同樣也是GROC系列中的「The Devil's Trill」專輯裡面,則選了「Encores」當作補白。: o( N  O* m- {# B

$ O+ }0 v. ?* b; ?, j  k8 f8 O( t換句話說,這兩張專輯用的其實是同一份母帶,但是曲目順序並不同,一張「魔鬼的顫音」在後面,一張在後面,可是歐伊斯特拉夫演奏的莫札特「小提琴奏鳴曲K454」卻不翼而飛了。
# v% s$ w; n5 q* E- }' Y( o6 [, T2 S

魔鬼的顫音

魔鬼的顫音

& O1 W. G8 q2 a. C▲EMI GROC(世紀原音)系列中的「Encores」。6 o3 ^3 r1 A7 y3 Q+ G- ~3 D

' @8 r) M5 z3 e+ R這幾張專輯我剛好都有,所以順便比較了一下錄音效果(或這應該說「後製」效果),基本上GROC的兩個版本聽起來沒什麼差異,只有曲目順序不同,但是這次Blue Moon Records全完全不同,琴音的厚度增加了不少,在前面「Encores」的樂曲中可以聽到濃情蜜意的一面,而在後半部「魔鬼的顫音」則可以聽到歐伊斯特拉夫手上那把史特拉底瓦里名琴(此時還是「馮塔納伯爵」)聲音宏亮、雄偉的聲音特色,這次的復刻可以肯定是勝過原版CD的。6 |  S* D8 E% H' [
/ T% P% D. U* D) W6 f2 X& M
可以注意的比較點是,前半段的小提琴琴音與後半段「魔鬼的顫音」(單聲道)的不同,不但可以聽到琴音的厚度不同,更可以感受到小提琴與鋼琴的分離度不同。這張專輯錄音的地點是在知名倫敦Abbey Road的No. 1 Studio,製作人更是當年EMI的王牌Walter Legge,整體錄音效果無可挑剔。
3 }; h2 H2 V, L- T+ p# n; W! ?
5 G1 x: \  c; F' C6 O; i

魔鬼的顫音

魔鬼的顫音
- h$ ]0 M7 A1 k0 i3 K
▲EMI GROC(世紀原音)系列中的「魔鬼的顫音」。$ Y, d! e5 P% k$ J$ z

9 q$ G, O3 Z% v曲目:
! R) D" `. A- z3 L7 D9 l9 d- Q& hENCCORE Show Pieces for Violin and Piano; \( t( a- y/ J3 W& G2 W- o7 E
01. Claude Debussy: Clair de Lune
! ]* r4 J1 Y- X- ?0 D& x$ B) X: Z1 @02. Manuel de Falla: Jota
$ L, Z* S3 r4 K8 H/ B03. Eugene Ysaye: Extase, Op. 21
0 N( q8 Q; q) K, K04. Tchaikovsky: Valse Scherzo, Op. 34
5 @( e! i1 u3 _; P9 j! y/ s& p05. Josef Suk: Love Song, Op. 7, No. 1
- m$ d6 v% y4 _# D* f06. Zoltan Kodaly: Three Hungarian Folk Dances
" O4 s' C/ q+ h% ?/ B0 D07. Henryk Wieniawski: Legende, Op. 17
3 P7 p+ f- w) y0 H; t4 \& S08. Aleksander Zarzycki: Mazuraka in G, Op. 26& V" {5 Z! L% ~$ P
* y' {0 `4 u% X4 T+ Z
GIUSEPPE TARTINI: Devil's Trill, Sonata in G Minor
3 c2 K: s4 V1 ^09. Larghetto affetuoso9 e) H) J  g- S7 H
10. Allegro (Tempo Giusto della Scuola Tartinista), q+ f; r% M  @4 u
11. Andante – Allegro assai
( g! I2 k( H5 ]* a( }! w1 @12. Cadenza – Adagio" _( o! y- _& L: ?/ {$ q
# S0 X; ~& [" N% k: n
專輯名稱:David Oistrakh: Encores, Tartini: Devil's Trill+ h! E4 c$ A, k8 ^
唱片公司:Blue Moon Records
& h' `+ j+ Y4 \1 h3 h! O  |專輯編號:BMCD 130) b" n) `% P6 ]$ P) F$ }
發行年份:2017年: K4 Y  ?. F% g

) O( F/ H6 S3 `$ D8 C唱片提供:停看聽音響唱片 02-2556-6380
貼心提示:
1、若由本站編輯所發表之文章,如需要轉貼分享,請記得標註出處來源即可。
2、在論壇裡發表的文章如是網友個人發表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
3、論壇的所有內容都不保證其準確性,有效性,時間性。閱讀本站內容因誤導等因素而造成的損失本站不承擔連帶責任。
4、當政府機關依照法定程式要求披露資訊時,論壇均得免責。
5、若因線路及非本站所能控制範圍的故障導致暫停服務期間造成的一切不便與損失,論壇不負任何責任。
6、註冊會員通過任何手段和方法針對論壇進行破壞,我們有權對其行為作出處理。並保留進一步追究其責任的權利。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熱門討論HOT
熱門推薦HOT

售後服務

產品購買

網站合作

關於我們|普洛影音網 ( 8567034 )

GMT+8, 2023-12-6 12:34 , Processed in 0.549866 second(s), 46 queries , Gzip On.

普洛達康有限公司版權所有©2011-2020

Copyright©2011-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