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協奏曲,一般人都會想像這是一個至少二管編制的樂團伴奏。假若是小提琴、鋼琴、大提琴協奏曲,通常是一個大樂團伴奏沒錯。不過,如果是吉他協奏曲呢?通常也是一個大樂團伴奏,但是這張黑膠並非如此,Julian Bream(百1933-)吉他主奏,而由Melos Ensemble伴奏,這是在1950年創立於倫敦的合奏團,由中提琴手、單簧管手、長笛手、大提琴手四個人創立。不過在這次錄音時,有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Bass、單簧管、長笛、法國號各一人。
Guitar Concertos, Julian Bream,Mauro Giuliani, Malcom Arnold
什麼?才那麼幾個人要演出吉他協奏曲?有何不可?吉他的音量本來就很小,如果用大樂團來伴奏,錄音師都要特別炮製,才能讓吉他的聲音不會被樂團掩蓋。如果是小編制樂團,吉他的音量就會比較平衡。更特別的是,這張黑膠唱片的A面Mauro Giuliani吉他協奏曲根本就是弦樂四重奏在伴奏,也就是說只有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Bass),四把弦樂器伴奏而已,所以如果您聽了覺得奇怪,怎麼伴奏樂團的音樂規模感錄得那麼小,還稱什麼TAS發燒片?這樣誤會就大了。用上單簧管、長笛、法國號的是B面Malcolm Arnold(1921-2006)那首吉他協奏曲。這首曲子由作曲家親自指揮錄音,七人小樂團上陣,樂風有現代感。這位作曲家音響迷應該很熟悉,電影配樂「桂河大橋」就是他寫的,音響迷都有的那張「英格蘭舞曲、蘇格蘭舞曲、愛爾蘭舞曲」也是他寫的。雖然是比較現代的曲風,但還是好聽。
Guitar Concertos, Julian Bream,Mauro Giuliani, Malcom Arnold
為何這張黑膠唱片會被列入發燒唱片呢?因為吉他錄得很真實,琴音溫暖,彈奏的力量聽得出來,音粒大小比例很自然,沒有誇張之處。而伴奏的四重奏團也好,加了管樂的也好,弦樂器內斂甜美,融合度高。單簧管、長笛與法國號也都很真實,而且整體聲音溫暖。無論是A面或B面,吉他與伴奏樂團的聲音比例拿捏得很好,使得吉他與樂團二者都很清晰,不會相互掩蓋,又不會刻意突出。比較奇怪的是在A面,有二處突然會冒出超量的低頻,我相信那並不是Bass所演奏的低頻,可能是錄音時不該有的低頻跑進去了。原錄音是三軌,這張黑膠唱片是轉成立體聲的版本去復刻的,另外還有單聲道版本。
錄音時間1959年,錄音地點在倫敦Decca錄音室,錄音師Arthur Lilley(1916-1982),在1961年發行。Arthur Lilley錄過許多音響迷都知道的好錄音,如Mantovani大樂隊、Stanley Black大樂隊、Campoli那張La Campanella,Kertesz與倫敦交響樂團合作的德弗札克交響曲,卡拉揚在EMI那張史特勞斯的「莎樂美」等等很多。論音樂規模感,這張黑膠沒有Philips那張羅梅洛家庭演奏的「阿蘭費斯吉他協奏曲」那麼龐大。相比之下,這張黑膠就是可愛的珠玉。Analogue Productions 復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