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次Vivid Audio的營運長Philip Guttentag來台灣,已經是三年多前(請參考:
Vivid Audio總裁Philip Guttentag,所有微小不同,造成一切都不同(2016年二月)),那一次他還在本地音響媒體前把剛發表的B1d喇叭給解體了,讓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他這次的亞洲巡迴拜訪,第一站就到了台灣,所以很多消息都是全球首度曝光。
3 n7 {; M5 A$ R7 s6 E
8 V# L" I5 a$ B7 b1 ]; L1 J
Philip此行的主要任務就是介紹新推出的Kaya系列,你可能會說「Kaya系列去年就發表了,不是嗎?」是的,一點都沒錯,而且Kaya系列中的Kaya 90與Kaya 45在去年八月的圓山音響展就與本地音響迷見面了。(請參考:
更平價,卻更進化的Vivid Audio Kaya,採訪行銷總監Jerome Hanna(2018年九月))
4 W! z ]0 I7 `* J, w4 r
' D0 v! ?1 K+ g/ n" x1 w8 M
那難道Philip這次再把去年已經介紹過的Kaya系列技術在講一次嗎?當然不是,去年的專訪中,Jerome Hanna就已經預告Kaya系列會有書架喇叭(可做多聲道喇叭系統中的環繞聲道)Kaya S15與Kaya C25中央聲道喇叭,讓這系列以「家」為名的喇叭,更能貼近一般居家的用途。但是這二款喇叭卻一直遲遲未推出,Philip這次就是來解釋這件事的。
! H% _/ V4 h) @7 k% k- _5 B+ m6 R# P4 ?# D( M( Z: K o
為「家」而生,Vivid Audio營運長Philip Guttentag
2 x6 k v! C @3 ^' B
▲
Philip不僅是Vivid Audio的營運長,也是三位共同創辦人之一,在國際上的公開場合都可以看到他的身影。雖然他並非電學或聲學方面的專業人員,但是他非常擅長將艱澀的理論技術用一般人能理解的口語表達,讓我們這些媒體的採訪輕鬆不少。
! r+ r6 D) o6 d' t4 w# n) V! W8 W$ S' d5 n7 w! U. p+ J2 }8 B0 G) x6 e0 Z) n
為「家」而生,Vivid Audio營運長Philip Guttentag
& w+ N9 G: E9 i" S& p& X
▲
勝旗蘇老大與Philip 。) x# E" y* t! U' @
x3 w; R) O, {6 Z$ p
為「家」而生,Vivid Audio營運長Philip Guttentag
- U( J; P# ]6 C. C+ ^, m0 ^
▲
Philip很專心地在跟我們解釋ViVid Audio的獨家技術。& ^1 m* p! \. A
9 d6 c! e' ~6 N* f% t
為「家」而生,Vivid Audio營運長Philip Guttentag
- `* V2 m8 g4 M4 `, p
▲
這些就是Vivid Audio的各項獨家技術,一是懸鏈拱型凸盆,常見於哥德式大教堂與文藝復興時期圓頂中拱頂與扶壁系統的「懸鏈拱」(Catenary arch,並不是拋物線)被認為是自然界中最穩定的結構,Vivid Audio一反一般單體廠「理所當然」的認為最理想的振膜形狀應該是「半球形」或「橢圓形」,而從根本思索凸盆的結構,借鑑建築界多年累積的智慧,設計出「懸鏈拱型」凸盆,用在他們家的高音單體振膜上,製作難度也遠高於一般凸盆單體。第二則是他們用於中音與高音的「指數型吸收物」(Exponential absorbers)。簡單的說,就是中音單體與高音單體後面常常的那個「尾巴」。第三的圓滑的箱體表面。第四是「去耦合」的單體。第五是反作用力抵銷單體,這是針對低音部份的設計。第六,3.5音路設計。第七,分音器不使用電路板,元件直接焊接。
$ q$ Z3 Q# U* T, C, p
1 D. f X; V; q$ v) k. F$ r
為「家」而生,Vivid Audio營運長Philip Guttentag
$ `* S. l! c p! @▲
這就是Vivid Audio所使用的矽膠環,用來「去耦合」所有的單體。* E& b5 n7 [. r3 q) M0 B$ @. j$ }
" _, q- F1 u2 g- z7 s0 Q
所有東西都decouple
3 z$ \# o7 n* B7 }5 ~' p' M2 t0 Z一開始當然還是要先介紹一下Vivid Audio的與眾不同之處,相信很多網友應該都已經知道,不過就讓我們複習一下吧!Vivid Audio是目前極少數從單體設計到箱體製作都自己完成的喇叭廠,也因為這樣,他們的產能並不高,但依然致力於提供給消費者最完美的作品。除此之外,他們還有很多獨家的技術(請參考圖說),在訪談中,Philip說「我們decouple所有的東西」,這件事目前也沒有一家喇叭廠做到。
: O; b& U" I9 @% `+ b3 G8 p: U
, A9 I7 @+ J! k8 Y6 D- LDecouple這個字要解釋起來,用專業的說法就是「去耦合」,但誰看得懂啊?簡單的說就是隔離、去除振動,更簡單一點的說法,就是讓二件東西互不干擾。以喇叭來說,就是讓單體與箱體「去耦合」,換句話說,喇叭箱體的振動不會傳到單體,單體的振動也不會傳到箱體,這就是decouple。
# w; y9 b, a' X$ B: `7 S; x0 b$ `, p6 O' f$ N6 c, ~( `* F" T
如何做到呢?很簡單,就是矽膠環,Philip順手從口袋裡就拿出一個給我們大家看。Vivid Audio在南非找到一家品質很好的供應商,跟他們訂了大大小小的各種矽膠環,用來讓單體與箱體能完全不受干擾。
: B9 n M3 q2 V/ W3 N* g5 m
' n0 A* A9 @7 I8 Z
為「家」而生,Vivid Audio營運長Philip Guttentag
/ W5 L5 E/ Q$ b& {; g
▲
Kaya系列為什麼會誕生呢?因為自從Giya系列推出之後,希望Vivid Audio推出體積更小喇叭的聲浪從來沒停過,就這樣一路從G2、G3,一直到G4,還是有許多消費者覺得體積太大。Vivid Audio的總工程師Laurence Dickie於是開始思考,有沒有可能設計出一對體積更小,但聲音表現卻非常接近Giya系列的喇叭呢?
% H9 }" f# H0 J: v" w2 h
* i' ^6 A# s7 ?6 N0 B+ `) w
為「家」而生,Vivid Audio營運長Philip Guttentag
& b" P* z8 Z8 W- |/ K+ u▲
從這張圖可以看出Kaya的箱體其實就是把原來Giya系列的高音與中音導管縮短(改成折疊式的設計),然後本來延伸到箱體外的低音單體導管則收到箱體內部而成,這樣的箱體外觀更美觀,但卻不會有「凸」出到外面的部份。但要克服的問題就是箱體的製造難度更高,而且設計上的「眉角」也更多。" L* s$ W5 y2 l/ X
7 x/ \6 r2 Y0 v5 Y; o小箱體才是挑戰
- T6 ]8 B2 p% x3 `% bKaya是南非當地原住民語言「家」的意思,也就是當初設計此一系列的目的就是更適合一般居家使用。簡單的說,就是採用Vivid Audio的各項獨家技術,但讓箱體的尺寸能更為精煉的系列。
9 ]$ h" \) {8 ?. s/ |# s' H: G
! n M, ?' [: H# E- W0 a# x從已經推出的Kaya 90、Kaya 45及Kaya 25三對喇叭可以看出此一系列的體積確實更為小巧,但卻沒有任何的妥協,單體也都是與Giya系列同等級的製品,甚至還經過了改良,效能更進一步提升。
+ ~3 |% n# o3 w2 c) y* J/ x" w; p6 K' L% c, J
你發現了嗎?Vivid Audio目前還沒有書架型的喇叭,這次為了設計Kaya S15才發現書架喇叭因為箱體容積比較小會遇到的問題,所以造成了Kaya S15上市時間的推遲,Philip說預計在今年十一月日本的東京音響展與全球音響迷見面。
: Y. ]/ E% E, T8 u; E0 D2 ?, Y
2 u, a/ H0 R8 x" F- e5 l追求完美的再生3 z& N$ U; M! F
Philip說他們是一家以技術為本的公司,他們不搞花俏的噱頭,就是紮紮實實的把喇叭做到最好,不論體積的大小,他們家的喇叭都是最好的、沒有任何妥協的製品。從Kaya S15誕生的過程,我知道他說的話沒有一絲虛假。聽過Vivid Audio喇叭的音響迷一定能從聲音表現深刻體會到他們的用心。
* ]0 A: ^! H, `& Y X% w& T) q2 r I7 Y% E
為「家」而生,Vivid Audio營運長Philip Guttentag
* P z8 s1 R) B5 G& S) U$ K▲
接著Philip為我們解釋為何一直說要推出的Kaya S15到現在還沒看到的主因。0 [* y- p @5 E, _; E% `& G9 y8 T
9 I% w1 a6 o; F2 b, Q( M {$ T. R
為「家」而生,Vivid Audio營運長Philip Guttentag
6 O/ ? E* F! {# }
▲
這是原本Kaya S15與Kaya C25的外觀,不過現在已經確定不會是這樣了。5 y/ q' e8 \& M) k; s( D
4 [1 |4 Z7 t7 z. G9 f2 }) ?! C
為「家」而生,Vivid Audio營運長Philip Guttentag
7 K6 Q* K; @" {) k/ y, E* \▲
要設計Kaya S15這樣的二音路書架喇叭,最主要的問題就是箱體容積不夠大,無法像依然是落地式的Kaya 25有足夠的空間,可以抵銷單體的背波反作用力,所以必須全面重新設計。( O% E% T. G4 v8 U" {4 I4 S
: S6 c' r) s6 R* n
為「家」而生,Vivid Audio營運長Philip Guttentag
- H9 t& B7 d; w% @
▲
這就是Kaya S15原來造型的瀑布圖,可以看到高頻的地方會產生些微的失真。而Laurence Dickie認為這也是需要克服的問題,其實有點挑戰自我的意味在裡面。 N& w" I0 a" T6 A6 P8 C
% Q+ e( J& j8 _9 k, x
為「家」而生,Vivid Audio營運長Philip Guttentag
1 e1 w1 O& R2 d4 e! ~! g Q5 Q# e' G▲
於是Laurence Dickie想出了這樣的解決辦法,稱為「軸對稱」吸收器(Axisymmetric absorber)。簡單的說,就是把原本後面長長的導管往四面八方延伸,而不是往後延伸,達到在同樣的體積下,同樣的吸收率,真可說是神來之筆!& u5 ` F8 I; s9 R
0 y. k# Z. |# D
為「家」而生,Vivid Audio營運長Philip Guttentag
4 w* H, \7 G% `9 f* Q; z
▲
Philips說這張圖是Laurence Dickie上個禮拜才給他的,而我們是全球第一個看到這張圖的媒體。這就是為了符合「軸對稱」設計的最後定案的箱體造型,可以看到箱體內部的結構複雜程度可說是創下Vivid Audio創廠至今之最。這大概也是Laurence Dickie始料所未及的吧?沒想到最小的喇叭竟然花了這麼多功夫。
: g* d3 \! l" q2 C6 A6 R
! @9 M8 j& {( u- E
為「家」而生,Vivid Audio營運長Philip Guttentag
: u& J. o/ v+ @! M
▲
最後我們來複習一下去年就正式登場的Kaya系列,這是系列中最大的Kaya 90。這對喇叭還登上了「音響論壇」361期(2018年十月)的封面器材,劉總編還特別為了它的箱體設計寫了一篇「Vivid Kaya 90為何要設計成西洋梨形狀」(2018年九月),裡面有很詳細的介紹,我就不在這邊當文抄公了。Kaya系列的推出代表了Vivid Audio進入了一個全新的世代,證明了小尺寸的箱體依然可以有驚人且近乎完美的聲音表現。」
7 _4 l' C' g; \3 Z* c. `& @& {
) ]) P: m4 `7 q/ Y4 e* }
為「家」而生,Vivid Audio營運長Philip Guttentag
) O: E6 s2 O9 `6 C' Q' X, k▲
高音單體與中音單體都採用與Giya系列同等級的製品,分別是D26高音單體與磁氣迴路經過修改的C100SE,這次Vivid Auido也為中低音單體設計了全新可拆卸的保護面網。/ s U" G, w l3 k' ?# {" T1 x) N' R
) X( [+ Q5 ~ K0 T' F- K0 J
為「家」而生,Vivid Audio營運長Philip Guttentag
: B0 f6 z7 _8 X▲
側面則用上了二顆C125L低音單體,同樣也是磁氣迴路經過修改的版本。為了對稱平衡抵銷,Kaya 90的兩側各有二個低音單體,單支就有四個低音單體,低頻肯定非常驚人。% k8 b. f K, K; L% b8 A# _
: p% t- @( K) h, n/ k' W" s7 I
為「家」而生,Vivid Audio營運長Philip Guttentag
; ^! f# E" p0 f# S
▲
最特別的是,Vivid Audio喇叭不僅低音單體對稱,連低音反射孔也是對稱的!原因也是為了要抵銷噴射氣流所造成的反作用力。- X- Z) ?+ t( G
' e; U* K/ Y1 x1 j' A
為「家」而生,Vivid Audio營運長Philip Guttentag
" E3 \5 l" j' q {8 b0 y5 d3 j1 C▲
這裡可看到Kaya 90背後固定單體的地方,也是完全與箱體隔離的設計。
1 ?/ U" ^$ \! R' T2 n! `; y, g0 E) J
為「家」而生,Vivid Audio營運長Philip Guttentag
0 q# Q& }6 y% o# \1 z▲
比較小的Kaya 45的側邊只有一個低音單體,不過在一般居家空間應該已經非常足夠了。- B ^% D }" L8 F
% H. N% |$ g5 T# _% p
為「家」而生,Vivid Audio營運長Philip Guttentag
4 f! w5 X( s' B$ Q▲
從另一邊看,可以看到另一個低音單體與相對稱的低音反射孔。: d0 v( Z u* S' a" {9 R
& u' K: k+ G8 u0 `) O
為「家」而生,Vivid Audio營運長Philip Guttentag
# d" `- t% O- L1 w6 Q
▲
Kaya 45與後面海報上的Kaya 25,目前Kaya系列三款都是落地型,除了即將推出的Kaya S15書架喇叭,還有Kaya C25中央聲道喇叭與「超低音喇叭」會陸續推出,完整一套適合於「家」的喇叭系統。
1 V& ^" A7 B2 ^$ x
1 i3 U4 e, b2 o+ v6 S6 U# ], Z4 @7 T! J( S& y4 p
Vivid Audio總代理勝旗官網:http://winkey-audio.com.tw/* @" U. t/ Q8 c8 w/ F
Vivid Audio原廠網頁:https://www.vividaudio.com/
$ X5 Q, T; }, U# @7 u8 Q& u( h
5 V+ S( s$ ?1 z0 V/ [進口代理:勝旗 02-2597-4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