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recht Mayer (1965-),目前的柏林愛樂雙簧管首席,也是著名雙簧管獨奏家。他在1990年開始擔任Bamberg交響樂團的雙簧管首席,1992年轉任柏林愛樂雙簧管首席。上次我曾經介紹過他的「Longing for Paradise」,那是一張非常好聽的雙簧管與管弦樂合奏錄音。這次,Albrecht Mayer特別請人、加上自己改編了許多莫札特的音樂,作為雙簧管與室內管弦樂團的合奏作品。為了唱片發行,他還特別化妝成莫札特那個時代的人來拍照,手上還拿著那個時代的雙簧管,真是古意十足。
- K; G7 o9 U: I" l' f: q
7 T# c! l& n; z% O1 W% Z) v( _# E- C+ @
Albrecht Mayer Mozart Works for Oboe and Orchestra
% T, b7 D' Y3 E; t, `. ~+ y! u# L7 ]
莫札特一生只寫過一首雙簧管協奏曲K314,以及一首單簧管協奏曲K622(也就是電影遠離非洲中的配樂),K314後來被莫札特改寫為長笛協奏曲。既然莫札特只寫了一首雙簧管協奏曲,這張CD標題寫著「莫札特」,難道近年又發掘出許多莫札特的雙簧管作品嗎?不!近年並沒有發掘出莫札特的新雙簧管作品,這張CD中的曲子也並沒有收錄莫札特正式為雙簧管而寫的協奏曲K314,反而全部是改編曲,也就是拿莫札特為小提琴、長笛、女高音等所寫的作品改編成以雙簧管為主角的演奏。其實這也正是這張CD的賣點。
7 ^' z, C0 e7 y% b9 k5 t2 o3 h
4 T- `5 Z* ~" |. i: g4 B* U( s
Albrecht Mayer Mozart Works for Oboe and Orchestra
) j8 R% Q7 ~% p" B- D0 v' T A( Z: O: Q1 r
第一首莫札特作品K293,這是莫札特在1778年所寫,但是並未完成,總共只寫了61小節,包括11小節的獨奏部分,以及50小節的管絃樂部分。由於這61小節的雙簧管協奏曲旋律實在太好聽了,所以Albrecht Mayer 特別央請他的瑞士作曲家朋友Gotthard Odermatt,以莫札特的曲風接續完成這首作品,演奏長度十一分多。Albrecht Mayer 特別將這首新完成的作品放在第一首,顯然有其深意,可能是要揭櫫莫札特時代與現代的一脈相連吧?實際聆聽,您絕對會認為這是莫札特所寫的曲子,Gotthard Odermatt所續的不是狗尾,而是真正的貂。
1 I1 D( D% [' r
+ D3 p m j/ h, g
第二首Ave Verum Corpus K618,這是莫札特在1791年他逝世那年所寫的經文歌,被改編成英國管的演奏。Albrecht Mayer小時候在Bamberg天主教堂唱詩班,那時就有唱過這首著名的經文歌,這五十年來,這首美妙的曲子一直在他腦海中震盪著,所以他跟Matthias
5 v, s) h1 s# P/ I8 HSpindler合作將這首經文歌改編成英國管協奏曲。對了,英國管也是雙簧管的一種。
+ |2 O& {$ H" x+ Q: b
% l: L# A7 c3 h; F, }第三首K299原本是為長笛、豎琴所寫的協奏曲。莫札特曾經在寫給父親的信中抱怨,說他必須為他的學生(一位巴黎貴族的女兒)寫一首長笛與豎琴協奏曲。為何抱怨呢?因為當時豎琴還是剛被人認識的樂器,莫札特認為將豎琴與長笛放在一起他無法忍受。不過可能是為了錢,莫札特勉為其難地寫了這首曲子。Albrecht Mayer了解莫札特的心,所以將長笛改為雙簧管、豎琴改為大鍵琴,莫札特那個時代,大鍵琴是無所不在的樂器,改成這樣應該更符合莫札特的想法。
& _2 j2 H# n0 I& @8 I# N/ V& S
" Z5 D1 T. N" ]) l第四首K538原本是為女高音與管弦樂所寫,改為雙簧管與管弦樂。第五首Rondo K373原本是為小提琴與管弦樂所寫,Albrecht Mayer將小提琴改為雙簧管演奏。第六首K505原本是為女高音、鋼琴與管弦樂而寫,改寫為柔音雙簧管、古鋼琴、管絃樂。第七首K165原本是為女高音、管弦樂團所寫的經文歌,改為柔音雙簧管、管絃樂與管風琴。
1 {8 @- J( F: d1 G. ^1 V
0 h: m) U! P: g! F/ L+ Z
擔任伴奏的是The Deutsche Kammerphiharmonie Bremen,這個樂團大約只有30人左右,除了弦樂五部之外,只有長笛、單簧管、巴松管、法國號,完全是巴洛克風格。錄音時間是2020年7月,地點在德國Lunsen的St. Cosmas and Damian Church。錄音效果平實自然,纖細甜美。想要爆棚音效的可以跳過,喜歡莫札特音樂者可以收藏。DG唱片發行,環球唱片總經銷。
3 `4 Q3 s+ t# ~' y! ~
# ?' L$ `' x4 z7 [( u
' m$ u; _" Z- w- M' ~) w. a
f# f2 i* R6 r, q& B4 n0 q% B
* t, s1 ?. ]4 x5 a8 A4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