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經不止一次介紹過瑞鳴音樂所錄製的中國音樂地圖系列CD,這次要介紹的是「非遺」。所謂非遺就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就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認定的對文化傳承有重要意義的行為、表現等,內容包含很廣,包括語言、文化、音樂、戲劇等等太多了。一般人常見的是物質文化遺產,如歷史文物、歷史建築等等。至於音樂,當然也是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在這張「非遺」中,瑞鳴音樂收錄了14首各類的中國戲曲、民謠、樂器演奏等,讓對中國傳統音樂有興趣者可以一窺14種非物質文化遺產。
非遺,中國音樂地圖,聽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瑞鳴音樂花了幾年時間,由錄音師李大康指導,在中國各地找尋各民族的音樂、戲曲,歷時近90天、餐與錄製的民間藝人約580 人、演奏樂器多達213種,總共錄製了1,056首曲子。這麼龐大的作品不可能一次發行,而是陸續發行中,如果以每張CD收錄15首曲子來計,至少也要發行70張吧?這樣一套中國音樂的鉅著,如果能夠獲得國家支持,各地的公立圖書館每家收藏一套,那就大有可為。
非遺,中國音樂地圖,聽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從宣傳資料中,可以窺知瑞鳴音樂這項龐大的計畫有獲得國家的補助,而且唱片發行也由中國唱片上海有限公司負責。事實上也只有動用國家級的力量,才有辦法完成這種宏遠磅礡的製作計畫。否則單憑一家唱片公司的力量,要跑遍中國各地,找尋演奏、演唱藝術家,找到適合的錄音地點,光是龐大的製作費用恐怕就會讓公司倒閉了,更不要說還有後面的發行問題。
「非遺」中選了二首崑曲、一首古琴演奏、二首蒙古長調、一首新疆維吾爾歌、一首侗族大歌、一首藏戲、一首蒙古族呼麥、一首西北花兒、一首西安鼓樂、一首柯爾克孜史詩,以及二首京劇。崑曲流傳至今大概也有六百多年了,聽著一人獨唱、笛、二胡、中胡、琵琶、揚琴、笙、小鑼等樂器伴奏的清幽音樂,會讓人把現代場景馬上轉移到幾百年前,遙想當時人的生活方式是怎麼孕育出這種唱腔音樂呢?到底台下的聽眾是那些人呢?這二首崑曲「蝴蝶夢,說親」與「牡丹亭,拾畫,顏子樂」對於不懂中國戲曲的我,真的是抱著享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心態在聽的。
古琴演奏是比較常接觸到的,但想要深入體會古琴音樂中的高山流水恐怕也要有非凡的想像力與悟性才行。古琴這種樂器可以考據到三千多年以前,演奏者是文人雅士,而非現代所謂的演奏家,到底他們寄託在琴音中的塊壘如何讓旁人了解呢?或許當時的文人雅士也不期望別人能夠了解吧?只要能夠心神合一、撫琴抒樂,又何需別人的共鳴呢?聽著這首「流水」古琴獨奏,當下我是這樣想的。
蒙古、新疆、西藏等地的音樂跟中土音樂有很大的差距,這是由不同的地理環境、不同的語言、不同的風俗物產與生活習慣混合發酵而成,也是當地文化反映的一面鏡子。這類民族音樂我也聽過不少,吸引人的是粗獷的大地味道與神秘的蒼涼感覺。地處西南貴州的侗族大歌早在宋朝就已成形,歌聲中可以感受到少數民族的燦爛文化。西安是中國古都,從來就是戰鼓聲聲催的殺伐之地,但同時也累積了豐富的文化遺產。「秦王破陣樂」中的秦王不是秦始皇,而是唐太宗年輕時的稱號,而這首曲子就是在歌頌唐太宗的戰功,從音樂中我們可以想像當年唐朝的音樂形式。
「非遺」並非音響迷的菜,也不是古典音樂迷想要買的唱片,不過如果您對世界各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有興趣,尤其是音樂,這張「非遺」、甚至整套的中國音樂地圖是值得您收藏的。哪裡買中國音樂地圖?Joy Au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