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普洛粉絲團音響論壇&PRIME AV新視聽訂購單公司位置

普洛影音網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CD] 節奏藝術雙人組Rhythm Art Duo:旋轉木馬

複製連結
tim 發表於 2018-4-15 17:09:45 |已閱:67858|評論:0|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來自 台灣台北
字體縮放
今年是瑞典Marten創立的20周年,除了特別推出Mingus20與Coltrane Momento 2這二對喇叭之外,還有一件紀念產品,就是這張以及「節奏藝術雙人組」(Rhythm Art Duo)的「旋轉木馬」。各位可以參考劉總編在上個月去參加「Marten20週年」的這篇文章:. y- @; D' G& e3 w& O: V" v% Z
Marten 喇叭20周年特別報導
5 Z! |$ `" H: d* K; V6 \# P/ \/ d: N: S5 x+ K  ~
節奏藝術雙人組Rhythm Art Duo:旋轉木馬 1280x1280.jpg 旋轉木馬 Rhythm Art Duo 上瑞 Marten 1 T# @2 R" |! c4 \8 H

/ S6 S" W* d" X! V3 x3月14日晚上,Marten特別邀請了「節奏藝術雙人組」現場表演,另外還有Matti Ollikainen Trio爵士三重奏與小提琴家Tobias Granmo共同表演,劉總編都在報導裡寫得很詳細了。不過,這些一連串的名字是否讓你覺得「似曾相識」?原來這些音樂家就是在Marten推出的錄音第二集「Supreme Sessions 2」(請參考劉總編所寫:Marten Supreme Sessions 2一張自虐的CD)裡面出現過了。相信音響迷一定對專輯中的第5首「Dance, Drums, Dance」裡面真實無比的打擊聲響印象深刻,其實這首曲子就是出自「節奏藝術雙人組」之手。/ c* ^5 F' B0 O0 H! d8 Q' h
2 a2 Y' A2 h/ ]6 i  p. B
另外「Supreme Sessions 2」裡面輕快的第2首「Pillow Dance」(枕頭舞)也是一聽就會讓人喜愛的曲目,雖然只有33秒,直接的聲音表現卻是音響的大考驗。這首曲子就是「節奏藝術雙人組」的Daniel Berg與小提琴家Tobias Granmo的合作成果。整張專輯中除了第2首,還有第7、9、18、19首都是由他們兩位擔綱演出,Tobias Granmo還在專輯中與鋼琴家Helena Granmo合作了2首曲子(第10與第16首)。而整張專輯中,就有4首是由「節奏藝術雙人組」演出(第2、5、18、19),所以這群人可說是整張「Supreme Sessions 2」的骨幹人物。
" ]! _/ Q& ?. C7 v$ n
! _/ m" f9 }% w. C0 R6 I 節奏藝術雙人組Rhythm Art Duo:旋轉木馬 Marten Supreme Sessions 2.jpeg 旋轉木馬 Rhythm Art Duo 上瑞 Marten
7 ^+ }/ q9 C) S0 r6 b- ^2 |Marten在自家聆聽間錄製的第二張專輯「Supreme Sessions 2」。
5 F8 C, V3 H; g. E1 `2 N+ f3 J. B6 V9 \! F
在介紹「節奏藝術雙人組」之前,我想先請大家來聽聽他們的現場演出,! D( R# `- I0 S/ n1 ~: l" e0 i& W
Minoru Miki Marimba Spiritual:
! u* L- C" M3 j: S) B" c

; o9 A, P9 D9 l' Q; V7 x" T3 y這首「Marimba Spiritual」是日本德島出生的作曲家三木稔(Minoru Miki,1930-2011)最知名的作品之一,三木稔在1964年與14位朋友成立採用日本傳統樂器演出的「日本音樂集團」,影響後世深遠,不但致力於作曲,更編寫了大量的電影音樂,其中最為人所熟知的就是為導演大島渚1976年拍攝的經典「感官世界」所做的配樂。在這首曲子中可以看到兩位演奏家的默契與演出的活力。
) R7 @( B  x3 C( ]! H1 g( @
2 V  a$ p; s) v- U5 ], c 節奏藝術雙人組Rhythm Art Duo:旋轉木馬 Forsta sidan.jpg 旋轉木馬 Rhythm Art Duo 上瑞 Marten
, F4 T4 P: t9 c  P" C. l9 d( q; t3 ^  I; F
Rhythm Art Duo,照字面翻譯就是「節奏藝術二重奏」,是由Daniel Berg演奏馬林巴琴,而Fredrik Duvling演奏鐵琴,成立於1992年,至今已經超過四分之一個世紀。所以這張專輯不僅是為了慶祝Marten的20週年,也有紀念他們二為合作25週年的意味在裡面,專輯所選都是作曲家專為打擊樂器所寫的曲目,包括John Cage、Lou Harrison、武滿徹(Toru Takemitsu,1930-1996)等人的作品,除了有常聽到的經典打擊曲目之外,也有瑞典作曲家專為他們所寫的曲目。
: C2 f9 \6 @! }7 F3 z3 S0 K2 ~/ \. U- Z# t* A
Daniel Berg目前是哥特堡大學的講師,並在哥特堡的音樂與戲劇學院、斯德哥爾摩的皇家音樂學院與厄勒布魯的音樂學院任教。在1982年成立「節奏藝術雙人組」之前,他已經是一位知名的馬林巴琴獨奏家,曾經錄製了4張專輯。Fredrik Duvling目前任教於厄勒布魯音樂學院,1992年與Daniel Berg組成「節奏藝術雙人組」之後,他們兩人開始瑞典國內與歐洲各地巡迴演出,並與世界各地的音樂相關單位密切合作,交流打擊樂器相關的教學與表驗經驗。
7 ~; A5 i8 k6 o# d( i: F$ X6 r( `3 d1 d- }; c; ^
這份錄音是以2支麥克風採用「現場」(live,意即沒有經過後製剪輯,一次錄製)錄製,錄音地點就是在Marten的聆聽間兼錄音室,時間是2017年的六月,錄音師與母帶後期處理工程師(Mastering)都是Peter Axelsson,錄音時採用的線材是Jorma Design的產品,麥克風是Schoeps,現場的空間處理則是由SMT負責。專輯的製作人是Marten的執行長Jorgen Olofsson,有趣的是專輯的平面設計是由Marten三兄弟的小弟Lars擔綱,整體呈現有國際級的水準。
% _. f8 b* l. s3 E- R' N, X/ D% ]! V3 A5 ]; I" M% ^; F* @# [
木琴、馬林巴、鐵琴
, x8 Y7 U, @" _. O( j木琴的英文是Xylophone,馬林巴琴(Marimba)也是木琴的一種,不過體積稍大一些,共鳴管也比較長,馬林巴琴的音域較寬,音色也較為圓潤,相對討喜許多。Vibraphone(或Vibraharp,簡稱Vibes)其實應該叫做「顫音琴」,不過俗稱「鐵琴」,與木琴類似,但琴鍵以金屬製造,通常是以黃銅或鋁合金製作。重點是鐵琴琴鍵下面的共鳴管頂部加裝了會轉動的扇葉,所以會製造出「汪~汪~汪~汪~」(並不是「嗡~嗡~嗡~」)的音效,聽起來特別好聽,音色與木琴完全不同。) ^+ \- \9 z' W9 i  F: I0 M9 _/ y/ @" a; @
/ `: @/ o) i( L) Q7 [  H
第1首就是標題曲「旋轉木馬」(Carousel),這首曲子是Double Image在1985年所創作的經典名曲,Double Image是在1974年由David Friedman與Dave Samuels兩位打擊樂首所組成,編制與節奏藝術雙人組一樣,所以他們選這首結合了古典與爵士風味的曲子向前輩致敬。裡面很清楚了可以聽到馬林巴琴與鐵琴的音色差異而在空間中所造成不同的迴響。7 x! b8 |& ~' Y6 z1 U0 j. u) K: y
: F2 ~4 U7 c  U2 k% C* l% i% K
第2首「Mallet Dance」(琴槌之舞)則是瑞典鐵琴大師Anders Astrand專門為節奏藝術雙人組寫的曲子,同樣也可以聽到馬林巴琴與鐵琴在音色與表現力上的差異。" ]& u) ^4 @/ R# y7 }- N. x8 w

( f) C4 m$ E; Z9 Q9 b第3首到第5首是美國作曲家Lou Harrison(1917-2003)在1939年所創作的作品「第一號協奏曲」,除了打擊樂器,還加入了長笛,在這裡由長笛演奏由Ann Elkjar擔綱。「第一號協奏曲」總共有三個樂章,可以聽出Lou Harrison早期受到峇里島甘美朗樂器影響的風格。5 b  ~' G$ m5 t

+ a  ?% L$ l; P% b& V; J' w第6首「Solfeggio」也很有趣,Solfeggio指的是「唱名」,巴哈最知名的兒子CPE巴哈也有創作過一首同名的曲目。這裡則是匈牙利作曲家Miklos Maros(1943-)在1987年為鋼琴所創作一系列短曲中的一首,在2011年改編為打擊樂器版本。
9 C' B$ n0 ?/ c3 t8 e3 [8 s7 j8 H, f$ z% n
第7首是探戈大師Astor Piazzolla的作品,不過聽起來一點都不像探戈,但還是很好聽。第8首是瑞典女作曲家Maria Lofberg的作品,One Must Never Yield的意思是「永不屈服」,但音樂聽起來卻是非常恬靜寫意,一點都不慷慨激昂,可能北歐人對於生活的態度就是這樣,就是淡淡的面對生活上遇到一切不如意,沒有太多的激烈控訴,但依然不會屈服。
" U- q, M6 y* F
; R1 W% ?9 U5 K7 o: ~第9首「Forever and Sunsmell」是現代音樂大師John Cage的作品,特別請來Amy Elizabeth Wheeler演唱。1942年John Cage創作這首曲子的時候就是採用1位歌手與2個打擊樂手的編制,當初是接受舞者Jean Erdman的委託而寫,採用了美國詩人康明斯(E.E.Cummings,1894-1962)的詩作。這首曲子裡面,打擊樂手的變化非常多端,一連換了好幾種打擊樂器,搭配女聲的嗓音作不同的變化。5 T; d0 k) J' u! }  Z7 g& h( D' [+ f" s2 s

. Z' z$ t  S4 M/ ]第10首則是瑞典作曲家William Seymer(1890-1964)的作品Sologa,也就是「太陽之眼」(Eye of the Sun),本來是鋼琴曲,現在由節奏藝術雙人組改編為鐵琴與馬林巴琴的版本。
* n6 u. j1 H9 U
- b1 P# A6 `4 S+ C6 `第11首「Losa」是這張專輯中我最喜歡的曲子,非常好聽。這首曲子適當的點出了整張專輯一貫的旨趣,有就是融合古典與爵士的風格,作曲家Emmanuel Sejourne巧妙的運用佛朗明哥的輕快節奏,融合複雜的古典元素,讓整首曲子聽起來很有「流行」味。
+ H. R- B$ p# ~( r& _. Y, {9 H! Z& t3 B0 J
第12首「Cross Hatch」與第13首「Rain Tree」都是日本作曲家武滿徹的作品,一首只有一分多鐘,另一首卻長達12分鐘,但表現的意境卻都是一樣,充滿寧靜的冥想意味,非常適合由節奏藝術雙人組這樣的打擊樂器二重奏來演出,第13首還加入了Martin Odlund的鐵琴獨奏。最後一首曲子「Night in June」則是由Daniel Berg親自譜寫,為了紀念作曲家老友Jan Tolf,帶著一股淡淡的憂傷,真沒想到打擊樂器也能有這樣的表現力。# y6 S! K6 l! H: e4 G

0 C  `. J  [) h, l* rMarten似乎對打擊樂器情有獨鍾,所以特別找來了瑞典的打擊樂器二重奏推出專輯,不但弘揚自家對於音響效果與喇叭製造的理念,更推廣自己國家的藝人。誠如劉總編所說,這張專輯沒有什麼誇張的音效,但可以聽到非常美的各種樂器(包括人聲)的質感。不過這張專輯並沒有「Supreme Sessions 2」那麼「自虐」,但我相信在越平衡的音響系統上聽,一定會有越接近現場的感覺,強力推薦給音響迷拿來考驗自家的音響系統。9 f) v; {0 e  t- ~  c) n/ N/ s

# H/ a0 S: i- [# ~( G& WMarten原廠網頁:https://www.marten.se/

0 \" v- G+ _* r/ d節奏藝術雙人組Rhythm Art Duo官方網頁:http://www.rhythmartduo.com/
! l/ |' X0 _! c' h# |
- P- o& L, k- X5 b# C! }# ~- d% d進口代理:上瑞 02-8642-4269
貼心提示:
1、若由本站編輯所發表之文章,如需要轉貼分享,請記得標註出處來源即可。
2、在論壇裡發表的文章如是網友個人發表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
3、論壇的所有內容都不保證其準確性,有效性,時間性。閱讀本站內容因誤導等因素而造成的損失本站不承擔連帶責任。
4、當政府機關依照法定程式要求披露資訊時,論壇均得免責。
5、若因線路及非本站所能控制範圍的故障導致暫停服務期間造成的一切不便與損失,論壇不負任何責任。
6、註冊會員通過任何手段和方法針對論壇進行破壞,我們有權對其行為作出處理。並保留進一步追究其責任的權利。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熱門討論HOT
熱門推薦HOT

售後服務

產品購買

網站合作

關於我們|普洛影音網 ( 8567034 )

GMT+8, 2024-6-2 11:01 , Processed in 0.548220 second(s), 45 queries , Gzip On.

普洛達康有限公司版權所有©2011-2020

Copyright©2011-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