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瓦第(1678-1741)的「四季」應該是音響迷很熟悉的曲目,曲子本身附有14行詩,清楚的描寫曲中春夏秋冬的景象,可說是非常清楚的寫情寫景音樂。這首曲子大約寫於1718-1720年間,1725年在阿姆斯特丹出版。四季其實是四首小提琴協奏曲,同時出版的另外還有八首協奏曲,總標題名為「The Contest Between Harmony and Invention」。
說到韋瓦第的「四季」,音響迷最先注意到的應該是Felix Ayo(1933-,I Musici創立者)與義大利音樂家合奏團在1955年錄製的版本,那是單聲道錄音。到了1959年,同樣的陣容又再度錄製一次「四季」,那是立體聲版本。雖然只有相隔四年,但二張版本聽起來是不同的,不過基調都相同,屬於緩慢閒適風格。而在1958年,Karl Munchinger(1915-1990,Stuttgart Chamber Orchester創立者)率領司徒加室內管弦樂團錄製「四季」。這三張唱片開始將韋瓦第的「四季」炒熱,此後百花齊放,各種四季演奏版本不斷出現,音響迷也透過不同的版本了解到古典音樂的詮釋真的是「各吹各的調」啊!
史托科夫斯基在1977年9月過世,1979年一些有志之士就成立了Leopold Stokowsky Society,目的是為了推廣史托科夫斯基對錄音的貢獻,並且保存他的許多珍貴母帶。最早在1981年,這個協會就跟Dell'Arte唱片合作,推出史托科夫斯基的黑膠唱片。到了1993年,協會推出第一張CD,那是史托科夫斯基指揮費城管絃樂團的一些珍貴片段,名為Stokowsky Conducts Philadelphia。為了在數位時代推廣史托科夫斯基的錄音,協會改跟Cala唱片合作。而這張「四季」就是紀念協會成立25周年所推出的CD,也就是2004年推出。原始Cala版本除了「四季」之外,還加了韓德爾的「彌賽亞」,不過現在我們聽到的這個版本只有「四季」而已,跟Decca發行的版本一樣。
史托科夫斯基這張「四季」是他參予Decca Phase 4 Stereo錄音計畫中的一張,錄製於1966年6月11日,當年他84歲,是生平以來第一次指揮這首曲子。與上一張他指揮的「天方夜譚」一樣,錄音前一天就先去BBC錄音演出,第二天才錄製唱片,合作的樂團是新愛樂管弦樂團,錄音地點是Decca錄音室。錄音指導仍然是Tony D'Amato,錄音師也是Arthur Lilley。
我相信這張錄音在1966年發行時,一定讓許多樂迷驚訝,因為這是非常龐大、動能十足、音樂動態對比極寬的錄音,音樂有如排山倒海而來,絕對跟Ayo或慕辛格的室內樂版本有巨大的不同。當時英國Gramophone雜誌的唱片評論員W.A. Chrislett說:這絕對不是韋瓦第能夠聽到的,不過如果他能聽到,我想一定也會非常喜歡。這段短短的文字就已經透露史托科夫斯基這個版本會讓人聽了驚心動魄。當然,這麼多年來音響迷已經聽過各式各樣的「四季」版本,早已能夠「處變不驚」,不會像1966年時的人聽到那麼驚訝。
這張「四季」的錄音對於硬調空間或系統的人會是一項挑戰,因為錄音非常鮮明,鮮明到您可以聽到所有的聲音,可以聽到清楚的層次,還可以聽到樂團停止演奏之後長長的堂音尾巴。假若是擴散吸音適當的中性空間或軟性空間,這麼鮮明的錄音還可以承受。反之如果是硬調空間,開大音量聽,可能就會令人掩耳。所以,如果您覺得聲音太明亮時,就把音量轉小,這樣聽也很棒。除此之外,這張錄音非常透明,非常甜美,弦樂絲絲縷縷浮現在空氣中,無論在音響性或音樂詮釋上都會讓人著迷。
這張CD也是跟上張「天方夜譚」一樣,從原始Phase 4 Stereo類比母帶轉製成SACD/CD。Top Music發行。Joy Audio應該有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