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赫曼尼諾夫的「輓歌」鋼琴三重奏是我很喜歡的作品,也是我認為最能呈現拉赫曼尼諾夫年輕時內心深沉情感的作品。這二首鋼琴三重奏有很多版本都相當不錯,不過我偏好Kremer在DG所錄製的那個版本,還有鮑羅定三重奏團在Chandos唱片所錄製的版本,以及Trio Wanderer在Harmonia Mundi所錄製的版本。現在還要加上Reference Recordings的Hermitage Trio版本。
拉赫曼尼諾夫鋼琴三重奏輓歌第一號、第二號、無詞之歌
很多人都知道,RR唱片是Keith O. Johnson一手「錄出來」的,他是RR的主要錄音師,其實應該算是「師公」啦,許多掛名他錄音的唱片其實是錄音助手錄的,不過主要決定怎麼擺麥克風怎麼錄還是他。畢竟他年事已高(1938-),耳朵已經無法跟年輕時一樣靈光,但是經驗卻特別豐富,只會隨著年齡而累積。所以,他的經驗加上錄音助手的體力與耳朵,一樣造就了RR唱片絕佳錄音。這張拉赫曼尼諾夫的鋼琴三重奏就是一張絕佳錄音效果的作品。
拉赫曼尼諾夫鋼琴三重奏輓歌第一號、第二號、無詞之歌
如果拿我在此處提到的四個版本做比較,老實說四個版本的錄音效果都很好,如果硬是要比,DG那張比較溫暖比較溫柔,Chandos那張比較開放、比較鮮明。而這張RR的版本比較自然,比較美。Trio Wanderer的錄音則介於之間。RR這個版本大提琴與鋼琴的真實與美尤其讓人沉醉,讓人無法自拔。其實我這樣說並不妥當,事實上小提琴也很美,只不過它的美沒有大提琴與鋼琴那般讓人一見鍾情。您也知道,RR的錄音一向就是比較內斂,比較中性的。對了,Spectral的擴大機也是Keith O. Johnson設計的,難怪我用他的前級聽他的錄音特別合拍。
拉赫曼尼諾夫生於1873年,這二首標明「輓歌」的鋼琴三重奏,第一號只有一個樂章,寫於1892年,當年他以第一榮譽畢業於莫斯科音樂院。1893年,柴可夫斯基逝世,他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作曲家,寫了三個樂章的第二號鋼琴三重奏。這二首作品首演時,鋼琴都是由作曲家自己擔任,拉赫曼尼諾夫巨大的手是有名的,鋼琴造詣深厚,難怪我們喜歡他的鋼琴作品甚於他的交響曲。這二首「輓歌」三重奏恰如其名,濃濃的哀愁與憂鬱揮之不去,但我們卻心甘情願被這樣的音樂糾纏,因為實在太美太感人了。
這張CD還有一首「無詞之歌」,音響迷肯定也都有不同的版本。原曲寫於1915年,是獻給女高音的,原本是14首歌曲中的最後一首,本來就沒有歌詞,由女高音跟鋼琴吟唱合演,此處則改為鋼琴三重奏演出。
RR這個版本由Hermitage Trio演奏,CD說明中透露了他們三人對拉赫曼尼諾夫音樂的喜愛,這三位演奏家的名字看起來都是俄羅斯的名字,不過樂團是在美國成立的,也在美國活動,我猜可能是俄裔美人,這也難怪他們對拉赫曼尼諾夫的音樂如此著迷。這三位演奏家也是從小就天賦異稟,小小年紀就上台演奏,得過一些獎項。
錄音地點在麻塞諸塞州Worcester的Mechanics Hall,場地不大,看起來是多用途場所,錄音師底下的座位都搬空了,舞台也很小,並非音樂廳規模。錄音時間2017年9月3-7日,錄了五天。錄音師當然是Keith Johnson,不過負責錄音的是Sean Royce Martin,Mastering還是Keith Johnson。真的,這張CD的錄音效果實在太棒了,如果您聽來覺得錄音不好,Keith Johnson會打你屁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