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多芬(1770-1827)只寫了一首小提琴協奏曲,布拉姆斯(1833-1897)也只寫一首小提琴協奏曲。貝多芬用的是D大調,布拉姆斯用的也是D大調,難道這是巧合嗎?這二首小提琴協奏曲都跟匈牙利小提琴家姚阿幸(Joseph Joachim 1831-1907)有關係。更巧的是,這二首小提琴協奏曲都是出名的要讓小提琴演奏家站在台上等很久才輪到他開始演奏。現在,Gil Shaham(1971-)要扮演當年姚阿幸的角色,來為大家詮釋這二首大家很熟的小提琴協奏曲。
Beethoven, Brahms Violins Concertos Gil Shaham扮演 Joachim
說到小提琴協奏曲,遠的不說,從韋瓦第、巴哈到莫札特,已經發展得很完整。到了貝多芬,更是一舉奠定小提琴協奏曲重要的地位。諷刺的是,貝多芬這首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Op.61在1806年由Franz Clement首演時並不成功。這首小提琴協奏曲要一直到1844年,當時年僅13歲的姚阿幸,在倫敦由孟德爾頌指揮Philharmonic Society樂團演出後,才大獲成功。這是姚阿幸第一個跟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的關聯。
Beethoven, Brahms Violins Concertos Gil Shaham扮演 Joachim
到了1848年,才17歲的姚阿幸已經在德國以演奏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著稱。當年3月11日,他在漢堡演出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時,台下有一位觀眾名布拉姆斯,14歲,當時他已經是一位鋼琴家,而且奉貝多芬作品為啟發導師,事實上10歲時布拉姆斯就已經在一場演奏會上演出貝多芬的Op.16鋼琴與管樂五重奏中的鋼琴部份。7年後,也就是1855年,布拉姆斯與姚阿幸已經成了好朋友,在2月22日一封布拉姆斯寫給姚阿幸的信中,布拉姆斯一再提起他們當年是因為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而結識的,也說他跟舒曼借了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的譜在研究。
Beethoven, Brahms Violins Concertos Gil Shaham扮演 Joachim
不過,布拉姆斯一直到1878年才完成他的唯一小提琴協奏曲,也是D大調,編號Op.77。首演在1879年,擔任小提琴者當然是姚阿幸,那場音樂會第一個演奏的曲目是貝多芬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而首演的布拉姆斯小提琴協奏曲排在貝多芬後面,這是姚阿幸跟這二首小提琴協奏曲的第二個關聯。而這首小提琴協奏曲的Cadenza段落就是姚阿幸親手寫的,姚阿幸本來就是位作曲家,這個版本由於寫得精采,從此被很多演奏家沿用,這張CD中,夏漢也是採用姚阿幸的Cadenza。
如果您熟悉許多著名的小提琴協奏曲,就會發現貝多芬這首跟布拉姆斯這首有一處最相似,那就是開始的管弦樂導奏很長,貝多芬這首在三分多鐘後小提琴才開始加入,而布拉姆斯這首則是在二分多鐘後開始加入。在姚阿幸所謂的德國作曲家四大小提琴協奏曲中,孟德爾頌小提琴協奏曲一開始小提琴就加入演奏,布魯赫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也是如此。範圍拓得更大些,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協奏曲開始幾小節後小提琴就加入,西貝流士小提琴協奏曲也是一開始小提琴就演奏,德弗札克小提琴協奏曲也是樂團導奏開始後不久就加入。
認真說來,帕格尼尼(1782-1840)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讓小提琴家枯站了三分多鐘才開始演奏,算是很久的,他的其餘幾首的管弦樂導奏也是三分多、二分多鐘,在眾多小提琴協奏曲中,帕格尼尼的導奏算是很長的。其餘更早的莫札特小提琴協奏曲都沒讓小提琴家閒著那麼久。帕格尼尼與貝多芬大概是同時代的人,難道那個時代的協奏曲風格都流行這種寫法?是說協奏曲開始要先讓管弦樂團Warm Up?也讓獨奏家站在台上緩口氣回神,不會那麼緊張?相較之下,像孟德爾頌、布魯赫、西貝流士這種一開始就讓小提琴演奏家同時演奏的就顯得硬碰硬了。而布拉姆斯為何也寫出那麼長的管弦樂導奏?他的那個時代並不流行這樣啊!難道是要向貝多芬致敬嗎?
老實說,貝多芬與布拉姆斯的小提琴協奏曲我們可說聽膩了,看到新版本,想購買的慾望並不高。不過這個版本相當特殊,由夏漢演出,指揮是年輕的Eric Jacobsen(1982-),他指揮的是紐約的The Knights小樂團,這是他跟Colin Jacobsen(樂團首席)二兄弟在1990年代末期所組成的小樂團,當年是他們二兄弟經常邀請音樂院的同儕學生到家裡演出,慢慢就組成一個常設性小樂團,演出的曲目很廣,包括跟馬友友合作演出非傳統古典音樂等。
從這張CD的封面設計中,您就可以窺知這二首小提琴協奏曲的演奏風格一定跟傳統有些不同。沒錯,您將會聽到清新的不同詮釋。這張CD的封面是該團的長笛手Alex Sopp(不過她沒有在這張CD中演出)所畫的,她是活躍在紐約布魯克林區的現代畫家、長笛演奏家、歌手。不僅演出古典音樂,還跟流行音樂大咖(如保羅賽門等)等合作演出。封面上貝多芬與布拉姆斯二人坐在地上喝香檳吃美食,還有蛋糕西瓜等,一隻狗躺在那裏,地上螞蟻一路一直爬到封底貝多芬與布拉姆斯的雕像上。封面上指揮應該就是Eric Jacobsen,而站在陽台上演奏的就是夏漢。到底這張現代風格的畫作有什麼隱藏的意義呢?請大家自己猜想。
很新鮮的演奏,很好的錄音效果,雖然只是小樂團,但接近當年貝多芬演出的規模,雖然沒有刻意說是要復古,但聽來別有風味。錄音師是Brian Losch,可不要以為他是無名小卒,雖然還年輕,但已經得過二次葛萊美獎。而後製與母帶處理是司徒達宏,我以前曾經介紹過他,他為DG唱片錄製的Emerson弦樂四重奏團錄音也曾得過葛萊美錄音獎。有這二位葛萊美獎得主加持,難怪這張CD的錄音效果那麼好。喜歡新口味的樂迷不要錯過了。
2019年8月錄音,Canary Classics唱片發行,上揚唱片代理進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