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音響展KLIAV始創於1994年,到2022年已經是27年了。不過,2020年與2021年都因為COVID-19的關係停止舉辦,2022年恢復舉辦,當然也一如往年,推出一張紀念CD。這張紀念C的選曲也是跟往年一樣,由 Joseph Ki Cheong Ming
負責,總共選了16首曲子,分別來自Naim、DALI、MA、ASI、Lite Music、台灣好有感覺音樂、Galileo,另有二首來自我剛寫過的Ultimate Audiophile Test CD,還有一首是蘇格蘭作曲家、演奏家Darren Campbell Jenkins特別為KLIAV音響展所寫的曲子。
0 b F2 T7 A' h' Y9 U+ d
8 |; r1 P0 {( X- h7 ~, X+ B
2022年馬來西亞吉隆坡音響展KLIAVS Commenorative CD
% M$ b+ O M. w" p% P o! Y0 `- I n8 s% }* {# ]# Y
今年這張CD第一首曲子就特別安排上述那張Ultimate Audiophile Test CD的其中一首用來測試正相反相的音樂,這首音樂以電吉他、重節拍(腳踩大鼓與Bass)為主,還加上女聲旁白In Phase、Out of Phase,假若您正昏昏欲睡,這首音樂馬上就會讓您醒腦,精神一振。這首音樂雖然簡單,但卻好聽,而且音響效果非常好,安排在第一首果然馬上讓大家豎起耳朵。
- C" F0 |6 L0 \- O
) c% u. K5 I; C; e2 y7 y
2022年馬來西亞吉隆坡音響展KLIAVS Commenorative CD
$ P, ]% w, V( }' D& F+ n6 ^& `
* Y! m1 s% T' u" t第二首安排的是台灣好有感覺音樂所出版的專輯「年華光音」中的「葬花」,這是女聲幽唱,水晶缽伴奏的音樂,一開始就由三個水晶缽輕輕演奏出幽邈的泛音,您能聽出是三個水晶缽嗎?第三首來自DALI所出版的CD(不是DALI Test CD),由丹麥演奏團體Vestbo Trio所錄製的「Reflector」,這是此團體的第六張專輯。男歌手以緩慢的調子唸唱,低頻節奏貫穿全曲,能否讓低頻清晰恐怕是課題。右邊鋼弦吉他的聲音溫柔清晰,很美。電吉他與電子合成器不是主角,應該說低頻才是主角,能否清楚聽出低頻的音階變化是主考。
4 W* p, F! f) q# K ?
9 Q' a5 i- }* m; }
第四首選自DALI所出版的「Circle」專輯中的鋼琴、弦樂演奏,鋼琴主奏是Nicolai Kornerup,這也是他的第一張專輯。選這首曲子的原因除了音樂情境好聽之外,我相信也要考驗弦樂的優美程度與鋼琴的美質。第五首選自Lite Music,這是我曾寫過的EB Duet專輯「Time After Time」所選出。女聲在吉他與鋼琴伴奏下,輕柔的唱著優美的旋律。這首歌只要音響系統平衡,就會覺得自然好聽。
7 v' r, R: S2 b. S6 E
% K: j! z5 _) F* r. W+ Z8 E5 g! z第六首是Darren Campbell Jenkins特別為KLIAV音響展所寫的曲子,這是一首演奏曲,主要在考驗堂音細節的空間感與環繞包圍感。這裡說的環繞包圍感不是電影音效的那種,而是如置身音樂會現場那種音樂的包圍感。如果音響系統的細微細節表現能力不佳,這首曲子就聽不出妙處。第七首選自ASI,這個ASI就是Franck Tchang那家ASI,Franck Tchang的調聲小道具、擴大機、喇叭我聽過,但他這「Call My Name」專輯我沒聽過。這張CD的女主唱其實就是Franck的老婆,沒想到唱得很好,而且錄音效果相當好。
0 i3 x# c% q" Z, i! N% Z8 b
0 ]( {- Z( T7 B, f/ u T/ V% J第八首選自Naim唱片,選自「The Ark」專輯中的「911」。這首演奏曲一開始就是細碎的吉他演奏,接下來重節拍來了,這是電Bass吉他所演奏。911是北美緊急時的求救電話,就像我們的119。CD說明中說一開始就是警笛,難道那些吉他的演奏是代表警笛嗎?總之音響重點應該是那把電Bass吧?
+ h* |: i& E$ B6 c' ^
# A* ]6 k$ c' T; \) v
第九首也是選自Naim唱片,男聲、鋼琴、Bass是主角,就看您的Bass能表現到什麼程度?鋼琴與男歌手好聽嗎?演奏Bass的是Charlie Hadeen,這位好手的唱片我相信您可能有,他彈出的Bass音效您也可能聽過,如果Bass聽起來不像是手指扣彈,那就糟糕了。第十首選自Galileo唱片,這又是Bass扣彈與拍打的考驗。說明中有提示在1:44處與2:17處要特別注意,但我要偷偷告訴您:我沒聽出是指什麼特別之處。 Joseph Ki 說要家裡特別安靜,而且音響系統能夠呈現細微細節才能聽到,但是這二個條件我都有啊!
7 v+ j: P. C. G5 O7 k. X' E
! F+ A q4 u' {0 k9 x第十一首也是選自Naim唱片,優美的女嗓音與薩克斯風、Bass是主角,總之要聽得會讓自己覺得錄音效果很棒才對。第十二首又是選自DALI出版那張「Reflector」。這首曲子的空間感、層次感與音場的表現都很好,樂器演奏的質感也很真實。第十三首又是ASI Franck的老婆所唱,腳踩大鼓與電Bass的音效很好,噗噗聲飽滿紮實彈跳,如果聽了不會興奮起來那就糟了。
, D a; F3 Y9 }5 i p2 M7 D, e. K+ W1 O- n. H! G. n6 @
第十四首選自MA唱片,我們都知道MA唱片一向就是利用現場的自然音效路音,用的麥克風很少,也不加油添醋。他家唱片的錄音電平大部分比較小,所以音量要開大些。MA的錄音就是空間感特別好,特別自然,此處的女聲與Bass聲就是如此,聽起來有距離感,音場表現很好。第十五首也是選自MA唱片,同樣也是非常棒的自然空間感,打擊樂器、鼓聲的質感特別真實,尤其那細微的敲磬聲與各種打擊樂器,還有吉他聲都非常美。總之如果您聽這首曲子,不覺得錄音效果很好,那就該檢討了。
. I E5 P5 \ t- F
7 f0 m! W: Q) ?9 m0 j第十六首回到第一首,也是出自Ultimate Audiophile Test CD,這首不是在測相位,而是測整體音響系統的表現能力。曲子以電子合成器演奏,做出各種效果,清晰的定位、強烈的鼓聲、各種聲音飛來飛去,樂器尾音交織成龐大的空間感。總之這首曲子是編曲者、錄音師特別炮製出來的,您聽起來應該感覺很新鮮、很特別,很有衝擊性,很考低頻、很考定位、很考細節再生才對。還是那句老話,聽這首曲子時,如果您不會覺得特別興奮,那就辜負了製作這張唱片的Loon美意了。
$ r# u: @* c3 B+ C
+ ^: f4 {+ e: X1 c4 Y/ K8 ]
這張2022年紀念CD不是特別為古典樂迷所製作的,也不是特別為流行樂迷所製作,而是特別為音響迷所選曲。每首曲子都有音響重點的提示,邊聽時最好邊看CD說明,才不會辜負了Joseph Ki Cheong Ming的解說寫得那麼辛苦。很不錯的一張CD,如果有機會看到,不要錯過。對了,封面設計很有味道。
/ c' S2 D5 q0 ` d: W
4 f# N; }& ]0 F( w5 \/ _0 X# A( f: q) h( e
% N7 i/ [% w! K. U6 h9 M
% K9 e; { v+ @- h
8 k7 _: X5 I( p* X. 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