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二聲道音響迷,一看到Dolby Atmos Music,就會不自主的排斥。在他們的認知中,音樂就是從前方的舞台而來,哪有飛天鑽地、高來低去的樂器演奏?那不是音樂,而是音效,是在變環繞音效把戲。
音響綿羊講堂84 Dolby Atmos Music不是變環繞把戲,而是徹底解放Soundstage
如果以流行音樂的觀點來看,樂團雖然是在前方舞台演唱,但流行音樂現場演出是靠圍繞在觀眾四周的PA喇叭發聲,而非前方舞台上的樂器在發聲。所以,如果說現場音效師將某個鼓聲安排在後方出現,或某個吉他聲安排在頭頂出現,那也是合理的,畢竟我們在流行音樂演奏會中所聽到的音效完全是音效場控所營造出來的。因此,以Dolby Atmos環繞音效來聽流行音樂錄音,二者之間並沒有什麼矛盾。
不過,若以現場古典音樂演出的觀點來看,樂團是以自然樂器發聲,而且是固定在前方舞台上,所以,二聲道音響迷所追求的Soundstage就是以此為依據而發展出來的。當我們聽古典音樂錄音時,小提琴在頭頂上飛來飛去,定音鼓在聆聽空間中跑來跑去,銅管突然在後方出現,這樣合理嗎?當然不合理。而這種環繞音效就是二聲道音響迷「以為」的Dolby Atmos Music。
事實上,Dolby Atmos Music在我聽來,最大的吸引力是徹底解放Soundstage。這話怎麼說呢?二聲道音響迷一定都要注重喇叭擺位,Toe In角度,以及皇帝位,這三項要素是互相牽制的。不過,即使做到最好,Soundstage還是只能在二支喇叭之間的位置「成形」,Soundstage與聆聽者之間是有距離的,而非如音樂廳現場,音樂是充滿整個音樂廳的,音樂是能夠將人包圍在內的。
有些音響迷信誓旦旦說他調出來的Soundstage寬度超出二側牆,深到對街,那都只是自我催眠的腦補而已,事實上Soundstage就是侷限在二支喇叭之間的空間中。想要將二聲道的Soundstage拓展到整個聆聽空間中,以前有Q Sound的錄音方式,2017年瑞士Weiss也推出所謂的Crosstalk Cancellation – XTC技術,藉著消除二耳之間的串音來達到擴充音場的目的,但那是有條件限制的。
在Dolby Atmos Music的解碼之下,您會發現不僅前方二支喇叭消失不見,整個Soundstage也擴展到整個聆聽空間,聆聽者好像進入Soundstage裡面,這就是在音樂廳中聽古典音樂的「活生生現場感」啊!所以,Dolby Atmos Music真正的目的不是變環繞把戲,而是徹底解放Soundstage。即使你用二聲道系統播放Dolby Atmos Music,Soundstage也比傳統錄音更寬更深更大,立體分離度更好。
Dolby Atmos Music最多可以有34個聲道(一聲道代表一支喇叭,Cinema可以有64聲道),而錄音師在製作時,有128音軌可以利用,這128音軌其中10軌稱做Bed,也就是環繞基礎,其餘118軌稱為Object,聲音可以獨立移動。舉例來說,一把小提琴可以只在左前喇叭發聲,也可以同時在上方喇叭發聲,甚至可以同時在34支喇叭發聲,這些都可由錄音師自由發揮。您不必擔心一定要佈置34個喇叭,只要您在設定時勾選使用幾個喇叭,即使只有5.1.2、5.1.4或7.1.2、7.1.4,也能夠獲得很好的沉浸式環繞包圍感。
目前,Dolby Atmos Music只能從串流音樂平台上獲得,包括Apple Music、Tidal、Amazon Music,可惜市佔率最高的Spotify並沒有加入。BD也有,不過快絕種了。而播放設備呢?以現階段的情況而言,音響迷可以藉由AV環繞擴大機與多聲道喇叭來享受。如果覺得AV環繞擴大機不符音質上的要求,也可以等待未來會推出的播放系統,我相信現在已經有些音響廠商在研發符合二聲道音響迷高要求的環繞播放系統,包括與Mac電腦結合。至於喇叭,不貴質佳的小體積主動式喇叭應該是首選。至於用耳機聽Dolby Atmos Music,老實說那只是腦補環繞音效而已。
您不想再聽被侷限在二喇叭間的Soundstage嗎?請跟上Dolby Atmos Music的腳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