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普洛粉絲團音響論壇&PRIME AV新視聽訂購單公司位置

普洛影音網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黑膠] 柴可夫斯基1812年序曲Mercury版

複製連結
劉漢盛 發表於 2016-6-13 18:55:24 |已閱:105343|評論:0|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來自 台灣
字體縮放
柴可夫斯基1812年序曲Mercury單聲道、立體版合集

提到柴可夫斯基的「1812年序曲」,音響迷肯定人手好幾張,各種版本都有。其實,這首曲子在柴可夫斯基的作品中,不會比交響曲來得偉大,也不會比芭蕾舞曲來得好聽,甚至連柴可夫斯基本人也不覺得這是他重要的作品。但因為事涉當年帝俄時期與拿破崙的法俄戰爭恩怨,再加上有些版本裡面的砲聲並非鼓聲,而是混入真正的砲聲,因此成為音響迷的話題。
若要說到砲聲,當年引起音響迷熱烈討論的並非Mercury的單聲道版與立體版,而是Telarc唱片所出版的Kunzel指揮辛辛那提大眾管弦樂團的版本。當年唱片出版時還是黑膠時代,絕大部分的黑膠迷在唱這張黑膠時紛紛中箭落馬。什麼意思?跳針,唱針無法完整唱出砲聲,針尖被砲聲甩來甩去的,一時之間「哀鴻遍野」。為何會這樣呢?如果用肉眼看,就可以清楚看出Telarc版的砲聲溝紋刻得特寬、特別彎曲,簡直就好像髮夾彎賽道,這麼彎曲的溝槽碰上循軌能力本就不好的MC唱頭,難怪紛紛中箭落馬。反倒是用MM唱頭來唱的音響迷容易過關,清楚聽到所有的砲聲。奇怪,MC唱頭不是比MM唱頭貴嗎?怎麼反而無法通過砲聲的考驗?MC唱頭雖然比較貴,對音樂的解析力比較高,但它的弱點就是循軌能力,它的循軌能力是所有唱頭中最差者。
經過Telarc版「1812年序曲」砲聲的打臉之後,音響迷紛紛開始對這首曲子的版本產生研究的興趣,也開始注意到原來各唱片公司對於砲聲都有不同的處理。其實,「1812年序曲」如果不挑剔樂曲藝術上的成就,它的管弦樂配器倒是很適合來做調聲之用。為什麼?因為內中出現的樂器複雜,還動用管樂隊,管弦樂的進行中也有多段二軍廝殺的場面,相當「緊湊」。當然,緊湊是指您把音響系統調到位時所聽到的,如果音響系統沒有調整到位,那可能就是「混亂」。怎麼利用這首曲子來調聲?很簡單,請仔細聽主旋律之外的內聲部管弦樂細節,嘗試著去分辨有哪些樂器在演奏,它們之間的和聲表現如何?樂器的音質音色、演奏質感如何?能夠分辨這些,才是真正的調聲到位。
到底我自己有多少「1812年序曲」的版本?老實說我從來沒有去記過,也很少拿出來反覆聽,反正不少。假若您擁有的版本不多,我建議您可以優先收藏這幾個版本:第一個當然是Mercury 這個版本,Dorati 指揮Minneapolis Symphony Orchestra的版本,假若想收黑膠,那就是這套啦!如果是CD,這張也值得收藏。再來RCA奧曼第指揮費城管弦樂團的版本也值得收藏,錄音相當不錯,演奏也不錯。還有Philips Gergiev指揮Kirov管弦樂團與合唱團的版本也應該收,聽起來很正宗,有俄國味道。當然,如果想測試唱針循軌能力,Telarc黑膠版是必備的,Mercury版的砲聲應該每個唱頭都能順利唱完砲聲。假若您從來沒有聽過真正砲聲版的「1812年序曲」,我建議您不必真正「以音響試砲」,因為相當危險,如果開太大聲,真的可能會把喇叭的單體震壞了。聽鼓聲來替代大鼓的版本反而不必那麼提心吊膽。
話說回頭,到底Mercury這個版本有什麼突出之處?讓音響迷那麼著迷?讓人著迷之處當然是「首開」真正砲聲先河,而且鐘聲也有特色。Mercury找了Dorati與Minneapolis Symphony Orchestra總共錄了二次,一次是1954年,一次是1958年,二者指揮與樂團都一樣,但是砲聲、教堂鐘聲錄製的地方不同。1954年的鐘聲是錄製耶魯大學校園內的Harkness Memorial Tower鐘聲,而砲聲則是去西點軍校找來拿破崙時期的古砲。1958年重錄時,鐘聲改為紐約市Riverside Church的Laura Spelman Rockefeller Memorial Carillon(Carillon是鐘組的意思)。說起Riverside Church的這個Carillon鐘組,那可比耶魯大學裡面的鐘有名多了,這是J.D.洛克斐勒因為紀念他母親而贈送給教堂的鐘,這個鐘不是一個或二個,而是一組74口銅鐘,大大小小分別負責不同音域,音域橫跨五個八度。最大的一個鐘重達20噸,最小的只有4.5公斤,整套鐘全重100噸重。鐘聲一啟動大大小小高高低低非常熱鬧,而且音質很好,這也是1958年版的賣點之一。假若您的黑膠系統無法唱出清楚迷人的眾多鐘聲,那就還要努力調整了。其實這套鐘最早是1925年設置在Park Avenue的Baptist Church,當時只有53口鐘,但已經是全世界最大的鐘了。1930年移轉到Riverside Church,增加到74口鐘,規模更是浩大。這座鐘組高達119公尺,只要鐘聲一響,美妙的鐘聲朝360度擴散,簡直就是天籟啊!至於1958年所用的砲仍然是西點軍校的,也是拿破崙時期的砲,但年份不同,1954年用的是1761年的砲,1958年用的是1775年的砲。
到底是1954年版的錄音效果比較好?還是1958年版?當然是1958年版,您自己聽過就明白。老黑膠迷應該知道立體錄音在1953年就出現商業錄音了,Mercury算是反應慢了些,在1955年才全面改為立體錄音。剛開始時使用的是Ampex錄音座,錄音帶用四分之一英吋寬的二軌盤帶。不過,當年的錄音師Robert Fine要求Ampex為他製造半吋帶、三軌錄音座,用來錄製古典音樂,開啟了Mercury唱片Living Presence三支麥克風的黃金時代。當時這三支麥克風一支擺在正中央,拾取全部的樂音,另外二支分至左右,做為輔助之用。到底三支麥克風的聲音要怎麼混成二軌?樂器的位置不會跑掉嗎?這就是當年Robert Fine的太太Wilma Cozart與刻片師George Piros的神乎其技了。
無論是1954年版或1958年版,同樣都找來Deems Taylor旁白描述砲聲與鐘聲,一開始二者都是五聲砲響,但砲聲卻大不相同,立體版的砲聲比單聲道版犀利多了。Deems Taylor的嗓音聽起來也不同,當然開口第一句講的話也不同了,由單聲道進入立體。以黑膠唱片史而言,Mercury唱片這二個版本是值得收藏紀念的。
這二張一套的「1812年序曲」是哪家唱片公司出版的呢?音橋唱片。


柴可夫斯基1812年序曲Mercury版 DSC00964.JPG 柴可夫斯基 音橋唱片


柴可夫斯基1812年序曲Mercury版 DSC00965.JPG 柴可夫斯基 音橋唱片


柴可夫斯基1812年序曲Mercury版 DSC00966.JPG 柴可夫斯基 音橋唱片


柴可夫斯基1812年序曲Mercury版 DSC00967.JPG 柴可夫斯基 音橋唱片
貼心提示:
1、若由本站編輯所發表之文章,如需要轉貼分享,請記得標註出處來源即可。
2、在論壇裡發表的文章如是網友個人發表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
3、論壇的所有內容都不保證其準確性,有效性,時間性。閱讀本站內容因誤導等因素而造成的損失本站不承擔連帶責任。
4、當政府機關依照法定程式要求披露資訊時,論壇均得免責。
5、若因線路及非本站所能控制範圍的故障導致暫停服務期間造成的一切不便與損失,論壇不負任何責任。
6、註冊會員通過任何手段和方法針對論壇進行破壞,我們有權對其行為作出處理。並保留進一步追究其責任的權利。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售後服務

產品購買

網站合作

關於我們|普洛影音網 ( 8567034 )

GMT+8, 2024-11-1 08:36 , Processed in 0.509015 second(s), 46 queries , Gzip On.

普洛達康有限公司版權所有©2011-2020

Copyright©2011-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