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典音樂中,弦樂四重奏一向被視為主流,從海頓以降,歷經莫札特、貝多芬,弦樂四重奏的重要地位已然確立,作曲家莫不視寫弦樂四重奏為己任。而弦樂五重奏呢?一直以來,這多出來的一把弦樂器總是讓作曲家頭痛。莫札特加了一把中提琴,寫了六首弦樂五重奏帶動風潮,不過也有加一把大提琴或一把低音提琴者。在此,孟德爾頌(1809-1847是跟隨莫札特腳步,加了一把中提琴,寫成弦樂五重奏。
孟德爾頌弦樂五重奏OP.18 No.1;Op.87 No.2,一生只有二首弦樂五重奏
弦樂五重奏雖說不是主流,但莫札特也寫了六首,而貝多芬說是有三首,但其中二首是改編而來,只有OP29是真正原本就是為弦樂五重奏而寫。生得也晚的布拉姆斯也有二首弦樂五重奏,分別寫於1882年與1890年,都是加一把中提琴,而非如舒伯特C大調那首加大提琴(舒伯特另外還有著名的鱒魚五重奏,但那是鋼琴五重奏)。這中間孟德爾頌出現了,他的這二首弦樂五重奏寫於1826年與1845年,不過1826年那首後來在1832年又改寫。
孟德爾頌弦樂五重奏OP.18 No.1;Op.87 No.2,一生只有二首弦樂五重奏
孟德爾頌一生只寫過二首弦樂五重奏,第一號A大調弦樂五重奏是17歲還在唸柏林大學時所寫,時間是1826-1827年。第二號弦樂五重奏是降B大調,寫於1845年,在他過世前二年。1826年時德爾頌還寫了那首著名的「仲夏夜之夢前奏曲,不過當時寫的是鋼琴四手聯彈,1827年才改寫成管弦樂曲,我們在第一號弦樂四重奏中也可以聽到仲夏夜之夢的影子。更早在1825年,孟德爾頌就完成那首著名的八重奏。從孟德爾頌十幾歲就完成這些經典的曲子來看,他真的是天縱英才無誤。
在孟德爾頌20歲時,他就花了大約三年時間,去義大利、英國、法國旅遊。不過他的旅遊不是現在年輕人這種吃吃喝喝打卡po文的旅遊,而是一方面素描,一方面做曲,所以我們才有機會聽到他寫的「義大利交響曲」、「蘇格蘭交響曲」、「芬加爾洞窟序曲」等曲。此後孟德爾頌忙於教職與萊比錫布商大廈管絃樂團的指揮,1843年終於在奔走多年之後成立萊比錫音樂院。1844年11月,孟德爾頌從柏林遷到法蘭克福,一方面是想逃避普魯士王繁重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想集中精力在做曲上,這才有了第二號弦樂五重奏。
第二號弦樂四重奏完成於1845年,距離第一號的1827年,已經足足18年,而孟德爾頌也才活了38歲。為何隔了那麼多年才又想寫弦樂五重奏呢?有一說可能是因為1844年他完成了小提琴協奏曲(1838年就開始構思),這首曲子是為他的好友、萊比錫布商大廈管絃樂圖首席Ferdinand David所寫。完成小提琴協奏曲之後,他又想寫一首曲子給Ferdinand David,所以才有這首第二號降B大調。完成之後他告訴
Ignaz Moscheles(1794-1870,波希米亞鋼琴家、作曲家、音樂院鋼琴教授,也是他的朋友),自己並不滿意這部作品的終曲部分,所以不打算出版。事實上這首曲子是在1851年才出版的。
第一號弦樂五重奏是孟德爾頌早慧時期的作品,而第二號則是他生命圓熟時期的作品,這二首曲子聽起來的確不同,但對我們來說都一樣好聽,至於有何不同,有興趣者可以去找樂曲分析的資料。聽這二首弦樂五重奏的重點不僅是音樂好聽,對音響迷更重要的是這五把弦樂器的音質美不美?甜不甜?細不細緻?如果不甜、又乾又澀又瘦又尖,那就枉費Doric 弦樂四重奏團加中提琴,以及錄音師的努力了。
錄音時間在2021年5月13-15日,錄音地點英國Dunwich的Potton Hall,這是一處鄉間小度假中心,有Spa、有吃有喝,還有小廳有錄音設備可以錄音,許多室內樂都喜歡在此處錄音。錄音時這個弦樂四重奏團所用的弓都是Luis Emilio Rodriguez Carrington所製,他是現代製弓名家,採用蒙古馬毛來做弓毛。
清淡甜美細緻平衡的錄音,喜歡大魚大肉重鹹重辣音效者不宜。Chandos唱片發行,上揚唱片代理進口總經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