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是音響迷,不管資深資淺,都會有以下的經驗:剛換器材、或剛換線材、調聲道具之後,不是無感,就是感覺有差異,或是覺得變好了,甚至很興奮。無感當然不必說啦,就是聽不出有什麼差異,當下會覺得自己白花錢了。感覺有差異,但是不確定是變好還是只是有差異而已,而且不太確定自己的聽感。此時你會繼續聽下去,希望能夠確定。
音響綿羊講堂36, 讓子彈飛,一星期後再作定論
如果一聽就覺得聲音變好了,恭喜你,不過你也不要高興得太快,通常換上一種東西,總是會帶來一些心理上的新鮮感,剛開始可能都會覺得有正面的改善,但聽久了可能就無感了。假若你換上一件東西會覺得很興奮,那就代表聽感真的差很多,而且是你喜歡的聲音表現。你可能真的找到真命天子了,這筆錢沒白花。
且慢高興,我建議你無論是遇到上述哪種情況,都讓子彈繼續飛一星期。等到一星期後,你做一件事情,那就是將新換上的器材或調聲道具、線材等拿下來,將原本的東西換回去。此時你至少先讓整套音響系統唱過二個鐘頭以上再聽,看看會不會有好像缺了一口氣,甚至渾身不對勁的感覺?假若真是這樣,代表新換上的東西真的對你的音響系統有正面提升聲音表現的能力,你的錢沒有白花。如果一切如常無感,那就代表你原本舊的東西其實不換也可以,剛換上時你覺得有效可能是錯覺,也可能是自我催眠,也可能是心理上的新鮮感所致。
在這裏有二個重點,一個是「二個鐘頭」,另一個是「好像缺了一口氣,甚至缺了好幾口氣,感覺渾身不對勁」。只要你想要認真比較器材、線材、調聲道具之前,都一定要讓整套音響系統先唱二個鐘頭以上的音樂(不是開機而已),再來做比較。整套音響系統唱過二個鐘頭以後,聲音的甜味、光澤、水份、音像凝聚、對低頻的控制力等才能達到正常的狀態,此時你再來認真比較才不會誤殺忠良。
而「好像缺了一口氣,渾身不對勁」是指「整體音樂平衡性」、「音質」的表現都劣化了,無法維持原來聽慣的水準,所以大腦的聽感起了反應。這點很重要,而且是很明確的,不會是自我催眠。
通常我們對好吃的東西總是會有清楚的記憶,你吃過好吃的韓國水梨之後,大腦一定會記住這個味道。以後你再吃別的水梨,大腦就會跟你的Reference水梨做比較,有沒有它好吃,馬上就能判斷。
同樣的,當你聽過好聽的聲音之後,大腦也會記憶下來,下次聽不同的音響系統時,也會做比較。如果比原來的好聽,你的好聽Reference Level就會往上調,也會覺得身體很舒服。如果比原來的難聽,你會覺得索然無味、好像缺了好幾口氣、甚至讓你坐立難安,不想聽下去,這是因為大腦已經習慣Reference Level的聽感。
剛聽音響的人,對於聲音差異的判斷往往會集中在高頻、中頻、低頻量感的變化,有時聽到高頻突出一點、低頻多一點就很興奮,認為這就是改善了,其實未必。進階者會注意到空間感、透明感、層次感、定位感的差異,這就代表辨聲能力達到某個水準。最終則是放鬆心情,體驗整體音樂平衡性與音質的感受。
例如換一條線材,有沒有感受到音質提升了?有沒有讓你覺得音樂聽起來更舒服,更想繼續聽下去?如果有,那就是真正的提升;如果沒有,那麼這條線材你就是拆下來,也不會有悵然若失、缺了一口氣的感覺。
讓子彈繼續飛一星期吧,屆時再做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