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邦(1810-1849)的鋼琴作品大概很少人不喜歡,印象中我聽過最老的鋼琴演奏家版本是Paul Badura-Skoda,最年輕者則是林品安。Skoda在2016年來台灣演出,錄下最後的蕭邦這張CD,他生於1927年,這張最後的蕭邦算是他89歲或90歲的錄音。而林品安呢?生於1993年,他錄製這張白色蕭邦的時間是2019年,也就是26歲時。魯賓斯坦(1887-1982)在1976年5月31日於倫敦Wigmore Hall舉辦一場最後的公開演奏會,內中有彈蕭邦夜曲、練習曲與諧謔曲。當年他89歲,不過我沒聽過那場演出的CD。
7 a& Z: x9 j; R& u3 X( m* t7 q. j% x ]# {
林品安白色蕭邦
1 K: M; ^# w' g2 @2 L: j/ K: M& l3 `8 x
90歲的老人彈蕭邦,跟26歲的年輕人彈蕭邦,心情會一樣嗎?而蕭邦,他只活了39歲,90歲老人會把蕭邦的情感揣摩成什麼樣子呢?26歲的年輕人如何揣摩蕭邦呢?對於Skoda與魯賓斯坦而言,人生早已千帆過盡,而對林品安來說,他才要隨著蕭邦的足跡去巴黎找尋浪漫,住在他心裡的蕭邦,說什麼也是多愁善感的。不過,林品安是醫生,也被稱為白袍鋼琴家,他的蕭邦應該是浪漫中帶著醫生慣有的精確吧?按照CD說明,林品安是以醫生的角度揣摩被肺結核與陰暗憂鬱情感折磨的蕭邦,這可能是其他蕭邦演奏者所沒思考過的角度。
* E+ `; S0 \- t. c
' J% k K: i0 q6 h
林品安白色蕭邦
b5 g. @( [, h z
! n" \5 d1 [2 j5 \$ n
林品安是林品任的弟弟,哥哥拉小提琴,弟弟彈鋼琴,二人都是台中品旋音響林老闆的兒子。能夠傾全力栽培小孩學音樂,可以想像這位音響店的老闆對音樂有多癡迷,所以才會培養出二位這麼傑出的孩子。這樣的音響店老闆,跟他買音響應該可以比較放心吧?至少他對音樂、對音響是內行的。
4 L5 }7 h) B( z% e
8 W7 {' `1 h; g+ d/ h2 i0 g q
) L" M' [7 ~- d# v這張「白色蕭邦」是在日本錄音的,由二位日本錄音師操刀。錄音師的錄音美學不是把聽眾放在鋼琴旁邊,而是有點適當距離,所以我們聽這張CD時是帶有豐富的堂音的,琴音晶瑩如滾珠,光澤溫潤,沒有壓迫感與侵略性,多的是優美抒情。尤其第一首安排的就是是降B小調夜曲,作品9之1。從作品編號中,可以知道這是蕭邦非常早期的作品,大約完成在1930-1831年間,也就是大約20歲時的作品。這首作品非常美,一開始就讓人對這張CD產生好印象。
% K# ^& z, z* [6 ]* ~+ c+ W# V4 j0 D5 H$ S5 \
" k _& s" |; ]% |/ a# U% r! u
* e# H+ ]$ \) C. }
全部10首曲子,總共六十幾分鐘,每首曲子的錄音效果都很好,像最後一首船歌開始的低音鍵下沉就很自然,沒有刻意誇張音效,聽完整張CD有如靜靜聽完一場演奏會,帶著滿滿的意猶未盡。
B Z Y+ T0 u" k8 r$ F3 ?- U4 R1 d' m
0 J' \9 Z$ @$ f) M
9 i$ \! F$ l! l$ d- V8 G3 j3 l9 I